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写人物的独特性的名言 正文

写人物的独特性的名言

时间:2025-04-07 16:24:5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告诉我们()

A.任何人都有缺点,追求完善是不现实的

B.人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完善自己

C.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不必完善自己的缺点

D.有缺点我也不怕,因为“人无完人”

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要全面地认识自己

B.要通过自我观察来了解自己

C.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D.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3、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A.塑造十全十美的自我形象

B.发掘自己的潜能,成为明星式人物

C.重在知识的学习和品德的培养

D.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职业

4、地球上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关爱地球上的生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下面行为中错误的是( )

A.小刚和几个同学到林中去捉鸟

B.某班全体同学参加了今年植树活动

C.李明把小朋友捉到的青蛙放回田里

D.某学校开展了“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的活动

5、“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有( )

①.世界上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②.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

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④.地球上的各种生命是息息相关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6、但丁说过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不要听别人的意见,要坚定地相信自己

②.听了别人的说法,虽然认为是对的,但还坚持自己的看法

③.认真分析别人的说法,但判断自己是正确的时候,就坚持自己的原则

④.判断自己是正确的时候坚持自己的原则,并不是不重视他人的意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这些名言主要告诉我们( )

①.青春宝贵而短暂,要珍惜青春时光 ②.生命最宝贵,要珍惜生命

③.青春年少时要尽情享受,不要顾虑太多 ④.青春时期要注重仪表,讲究穿戴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8、要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就要通过他人了解自己。下列哪几句能说明这个道理?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②“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谚语)

④“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无论是炎炎烈日下的农夫,轰鸣机器旁的工人,还是楚河汉界边的象棋运动员,除奸铲恶的人民卫士……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 )

A.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有益于人民的事

B.必须成为一名伟人,做一番大事业

C.把他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重要

D.只需珍爱自己的生命

10、“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虽然没有鱼的鳃鳍,人也可以遨游海洋。”这说明我们人类( )

A.想改变生活方式 B.只有想象力

C.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命 D.生命更有价值

11、青春和年迈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心境,一个人虽然年龄已经老了,但仍可以保持青春的活力。请选出下列体现青春活力的心理表现

A.对周围的环境满腹牢骚,灰心伤气

B.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厌倦生活

C.对身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失去好奇心

D.对未来充满希望,不断探索新的世界

12、“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请选出错误的选项( )

A.我们要善于认识自己,客观、公正、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B.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C.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做到扬长避短

D.挑战自己的能力和最短处

13、我们对于别人的评价正确的态度是()

A.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B.别人的意见肯定有其道理,应完全接纳

C.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D.不管别人的看法如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14、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父母为达成女儿心愿倾家荡产。父亲去年为让女儿筹募旅费,甚至想到了卖肾;如今,杨丽娟已如愿当面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2007年3月26日,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你认为杨丽娟的做法()

A.很正常,崇拜偶像和明星是正常的心理活动

B.可以理解,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偶像

C.很正确,有利于她从明星身上学习优点

D.不正确,崇拜偶像不应该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应崇拜的是明星那种追求理想、忘我敬业的精神

15、“每一天都有新的太阳,一样红红的含笑的脸庞;坏天气也有好心情,我们的心在乌云之上……”从这诗句中你能体会到( )

A.青春的我们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 B.我们的脾气变幻莫测

C.成长中我们身体健康 D.年轻的心比天高

16、“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告诉我们( )

A.青少年要讲究卫生,经常打扫房间

B.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C.实现人生的.理想,追求生命的价值,要从小事做起

D.青少年学生要尊重长辈的建议

17、与其他生命相比,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 )

A.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B.人类的生命最具稳定性

C.人类的生命是最美丽的 D.每个人的性格是不同的

18、在学校门口,你的同学不幸遭遇到车祸,受到重伤.在这种情况下,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①迅速通知家长或老师②先把肇事司机收拾一顿再说

③立即拦车将受伤的同学送住医院④记下车牌号并迅速拨110报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君子之学必日进,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说明()

A.人应该天天追求时尚、时髦 B.人们应该看到明天的光明

C.年龄大了,自然就会进步 D.人应该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

20、2007年7月17日下午,武警重庆总队新闻站干事康波接到任务后,主动请缨到陈家桥抢险第一线,英勇牺牲。7月22日上午,抗洪英雄康波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重庆市渝北区殡仪馆举行,数千名群众前往吊唁。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

A.为人民牺牲的人总是得到人们的怀念的

B.努力为他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的生命更有价值,更值得敬重

C.老百姓非常爱戴、怀念康波

D.生命是宝贵的,康波为人民牺牲是不值得的

2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青春时期不尽情享乐,错过将后悔莫及

B.青春时期不努力上进,将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C.青春时期是幸福的,年老时期是悲伤的

D.青春时期是充满活力的

22、为了让我们的青春更美丽,我们应该( )

A.树立远大的理想 B.要珍惜美好时光

C.不断充实、改造和提高自己 D.从小事做起,从明天做起

23、“对自然界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人类要完全服从自然界

B.人类能够主宰自然、主宰生命

C.人与自然是相互独立的

D.人类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24、自己的人生道路应该()

A.由家长决定 B.服从命运的安排

C.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 D.谁也说不好,只好走一步,看一步

25、2007年8月6日凌晨零时,“嘭”的一声巨响划破了广东省增城市荔城中学午夜的天空,即将读高三的学生杨伯辉倒在了血泊中。止咳露、美莎芬等带有一定毒性的且能食用成瘾的药品夺走了他年仅18岁的生命。

俗语说:“吸毒一口,掉入虎口。”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和有一定毒性的且能食用成瘾的药品

B.毒品毒性大

C.服毒可以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

D.吸毒的人最终会被考虎吃掉

二、辨析题(共1题,9分)

26、下面是几名同学对有关生命问题的理解,请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6分)

甲同学:人类来自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没有大自然的恩赐,我们的生命就丧

失了存在的可能。所以我们人类应该从大自然中多多索取,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

乙同学:我的容貌与众不同,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

丙同学: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所以才显得生命更加宝贵,我们才更应珍惜。

三、解答题(41分)

27、进入青春期,小红感到非常烦恼:脸上出现了小痘痘,内心既渴望友谊又怕处理不好与朋友间的关系。

小红应该如何认识并克服这些烦恼呢?(8分)

28、李小琴同学学习成绩一般,许多能力也不出众,平时在班里不受同学关注。为了引

起同学注意,她戴上了一只漂亮的头花,可是妈妈批评她“学生不需要外在美”。李小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自己非常失望。

你若是她的朋友,将会从那些方面劝说开导她呢?(8分)

29、高燕同学非常喜欢文学,老师常说她语言表达能力极,她的

里当作范文供大家欣赏学习。所以,高燕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有潜力。于是,她请朋友为自己画了幅“未来作家”漫画像,时常提醒自己“我将成为优秀作家”、“我一定成功”等,还坚持每天写

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发掘潜能的计划。如:我打算开发自己哪方面的潜能?我怎样开发自己这方面的潜能?(5分)

独特自我

梦想这回事,就是用来破灭的吧。

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所谓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

人生没有彩排的机会,每时每刻都是在现场直播。

单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就是单身,别人却以为你不是单身。

你所谓的不适合,不过是想要丢下我的借口。

如果你一生气,对方就立刻听你的,那是怕你,怕是因为爱。如果你一难过,对方就立刻听你的,那是疼你,疼也是因为爱。但是如果不管你做什么他都不愿让步,就知道吵架,那爱究竟在哪?

这世界上有多少不负责任的感情,就有多少不离不弃的感情,不要怀疑,只是你没有见到而已。当撑不住的时候,就对自己说声“我好累”,但是永远都不要在心里承认说“我不行”。一颗心一旦被时间冷落了下来,即使再怎么去控制着,也回不去当初。

我发现许多女孩很在乎自己是否美丽,却不在意自己是否有魅力。每天花大把时间在把眼睛变大下巴变小,穿戴时尚自我拍照。没时间阅读也没时间思考,“看来美丽”成为唯一的专长及爱好;但一开口就变得无趣无聊,缺乏魅力而让人想落跑。聪明的女孩会多花时间优化内心魅力,因为魅力是积蓄,而美丽是利息。

宁愿没心没肺的单身,也不要掏心掏肺的两人。我难过时不喜欢说话,我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不需要安慰,我喜欢一个人站在窗边望着远处发呆,我喜欢一个人毫无目的的走着,一个人哭泣、一个人擦泪。看到眼前的视线模糊到清晰,清晰后模糊,反复不停,才发现,原来,我一直都只是一个人……

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有些人即使在认识数年之后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间总似有一种隔膜,仿佛盛开在彼岸的花朵,遥遥相对,不可触及。而有些人在出场的一瞬间就是靠近的,仿佛散失之后再次辨认。

青春年少让人艳羡,但成熟更显得韵味深长。 看待女人已不再只是喜欢青春美貌,更看重成熟、安详、自然和清澈;更看重女人的胸怀、大度、智慧和仁厚;更看重稳重成熟背后的内涵和偶尔的娇柔。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自强自立的精神;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遇难而退或甘愿平庸、贫穷而导致持久贫穷。意志上对贫穷的妥协,会导致行为上对改变贫穷的放弃,最终会让贫穷伴随一生。

妥协没什么不好,退一步地阔天高,容忍别人其实是放过自己;失败没什么不好,只要摧毁不了你,只会让你更坚强。一辈子,是好累。真的不需要苛求自己,一切要达到完美。你的世界,有了你的脚印,你就来过。一辈子,好美。自己的世界,好好绽放自己的美丽。

明明是假的,我们却流泪,比如一部好的连续剧,一段温馨的故事。明明是假的,我们却深信不疑,比如情人间的那句“我愿为你献出我的生命”。其实,生命中有一些假的就是很美好的,或许是这假能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丝丝情愫,或许是这假能为我们保留一份甜蜜的回忆。有时我们很需要这种假。

人生就像骑单车。要想保持平衡就得始终往前走。如果想走出阴影,那就让你的脸面向阳光;如果你想摆脱平凡的生活,那就努力让自己高傲的飞翔。多心的人注定活得辛苦,因为太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所左右。有时候,你与其多心不如少根筋。

若你没有经历过我的旅程,就不要来批判我走的道路。风雨过后,眼前便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便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夜,悠长宁静,一丝晚风吹过,荡漾起一股爽意。一个人孤独的时候,在梦里开始幻想。无限的困惑,迷茫着,绝望着,透明得澈底的世界里,多了一份含泪的沧桑,是压抑或是生命的召唤……

大家要记得,不要因为减肥影响工作学习,因为你见肥也是为了生活的更好。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我们不要做好心肠的胖子!我们要做心灵充实的美女!

当你真真正正远离亲人朋友,独自一个人,奔波在异乡的时候,你必须一个人去面对身边的人情世故,你必须独自维持自己的生活,你必须处理工作之中的困难,当你能顺利的处理好这些问题这才意味着你真正的长大成人,可以做到独当一面。

不是你说你是什么人,你就是什么人;而是你对人什么样,你就是什么人。你对人慈爱,你就是个慈爱的人;你对人刻薄,你就是个刻薄的人;你对人谦卑,你就是个谦卑的人;你对人骄傲,你就是个骄傲的人。人的生命品质,总是在、也只能在对别人的态度上浮现出来。

有时候,一句简单的“晚安”,胜过千万句“我爱你”。

纷乱的心田,开不出智慧的花朵。

期待让人越来越疲惫。谁和我一样等不到她的谁。

做有良心的男人、找有气质的女人。

你像太阳一样闪闪发光,答应你,为变成围绕你的星星努力。

我一在强调做人要低调。可你们非要给我掌声和尖叫。

在事实面前,你的想象力越发达,后果就越不堪设想。

每个人都幻想着有那么一个人很爱很爱自己,却让自己遍体鳞伤。

童话说雨后会有一条彩虹,却不曾说过它也会转瞬成空。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指出句式并口译。

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 其致一也 判断句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省略句 放浪形骸之外 省略句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倒装句 当其欣于所遇 介宾结构后置

不能喻之于怀 介宾结构后置 晤言一室之内 介宾结构后置

2、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会集,为了做禊事

(2)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3)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4)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5)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6)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7)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8)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

第二课时

课内探究学案答案

二、学习过程

(1)《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

(2)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3)如何理解作者这种情感的变化?

(4)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多媒体展示探究结论

(1)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2)第二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揭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A)。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B)。( A和B是由第一自然段的“乐”到第二自然段转“痛”的原因。)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情调转入低沉。

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醒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3)由乐转悲,看似突兀,却也顺理成章。作者由眼前的兰亭相聚的欢乐,推想到普天下之友朋相处的情境: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情随事迁,喜欢的会不再喜欢,拥有的会不再拥有,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进而想到生命短暂,深切感悟到,再坚强的生命终要死亡。生命短促,一切终究会曲终人散,面对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由生离到死别,自然乐极而生悲,令人痛心。在这个古今人共同面临的无奈面前,作者不由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这种情感变化是十分正常的。

(4)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流水急湍,飞花溅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景物清澈明朗,晶莹亮丽,生机盎然。这种雅致的景色是“乐”的重要方面,而优美的景色又容易触发作者对人生的深度思考,所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引发了作者的“痛”感。

课后练习与提高

1.B(“目”应为“认为、品评”)

2.D(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组中的“固”均为副词“一定”;C组中的“相”均为副词,偏指第二人称;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

3.A(A项中的“骨鲠”古今意思相同,都是“耿直”的意思;B项中的“同志”文中指“志趣相投的人”,现在多用于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C项中的“名誉”文中的意思是“声望”、“声誉”,即好的名声,现在的意思是“名声”,泛指社会评价或指“名义上的”;D项中的“不顾”文中的意思是“不去看望”,现在的意思是“不照顾”或“不考虑”。)

4.C(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

5.D(“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并且不是“王述对此深为怨恨”而且是“王述对此深以为遗憾。”)

6、 (1)王羲之平常喜欢服丹食药,涵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渡过浙江,便产生了终身住在这里念头。

(2)如果别人能这样入迷,不一定赶不上他。

兰亭集序优质学案篇二:

【学习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学习重难点】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背景资料】

1.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2.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 ,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3.序

“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4.《兰亭集序》由来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ì)。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为“天下第一行书”。

5.名句积累(关于士人的死生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

6.成语及常用语 ① 游目骋怀(开怀) ②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束缚)③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变迁而发生变化)

7.常识

① 纪年法 岁在癸丑(干支纪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帝王年号) 赵惠文王16年(王公纪年)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年号干支并用)

②暮春(孟春 仲春 季春)

③禊(在风俗,临水为祭,消除不祥,选在三月三日)

【基础知识】

1、生字注音

修禊( ) 癸丑( ) 流觞( )游目骋怀( )

感慨系之( )趣舍万殊( ) 齐彭殇( )放浪形骸( )

会稽( )临文嗟悼( )

2、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____通____

虽趣舍万殊 “趣”通“取”:往,取。

3、字词活用

【少】少长咸集:年纪小的,年纪大的,形容词用作名词。

【带】 映带左右:像带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齐】齐彭殇为妄作:同样看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兴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固知一生死为虚诞:同样看待,或看成一样,数字活用为动词。

【视听】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动词活用为名词。

4、词语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做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如:亦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⑴省主语: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⑵省介词宾词: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⑶省介词“于”:

映带(于)左右

悟言(于)一室之内

◆倒装句:

⑴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2)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