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跳龙门往上游。
2、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3、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英国
4、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5、与其当一辈子乌鸦,莫如当一次鹰。——欧洲
6、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圣经
7、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宋·刘过
8、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唐·李白
9、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唐·邵谒
10、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晋·傅玄
11、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唐·刘希夷
12、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唐·高适
13、才自清明志自高。——清·曹雪芹
14、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
1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宋·苏轼
16、强行者有志。——老子
17、一人立志,万夫莫敌。——明·冯梦龙
18、心志要坚,意趣要乐。
19、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晋·葛洪
20、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清·曾国藩
21、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
1. 君不忘有功之臣,父不忘有力之子。
2. 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3. 志士不忧其身之死,而忧其道之不行。
4. 天之所废,虽贵必贱;天之所兴,虽贱比贵。
5. 忠臣不忧身之死,明主不掩人之义。
6.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7. 国君而骄人,则不保社稷;大夫而骄人,则不保宗庙。
8. 水无本则竭,木无本则折,人而无本,能令终乎?
9. 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
10. 良材不终朽于岩下,良剑不终秘于匣中。
11. 君有诤臣,不亡妻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
12.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13.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重者身危。
14.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15. 龙之在渊,没人不可窥也;及其离渊就陆,童子得而制之。
16. 计之不精,由于多心;心之不一,由于多视。
17. 贤人,社稷之卫也。
18. 贤不肖之间,父子不相及也。
19. 父子之罪,不相及也。
20.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多在阵前亡。
21. 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
22. 礼,国之干也。杀有礼,不祥!
23. 父不父,则子不子矣!
24. 不能舍己,必将取人,取人必多怨,亡无日矣。
25. 伯者之服诸侯,闻以德,不闻以宫室。
26.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27.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舟浆空长,终为水役。
28. 善仕者不但择君,兼欲择友。
29. 为将者,受命之日,即忘其家;临君约束,则忘其亲;秉枹鼓,犯矢石,则忘其身。
30. 安妻子之乐,不尽事君之义,非忠也;怀室家之爱,不能除君之患,非义也。
31. 凡以寡胜众,以弱胜强者,必先明于劳逸之数。
32. 小人知其过,谢之以文;君子知其过,谢之以质。
33. 护嘉苗者,必去莠草。
34. 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
35. 古之圣贤,皆遇困厄之难,蒙不赦之耻。
36. 哲妇不嫁破亡之家,名贤不官灭绝之国。
37. 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
38. 虎卑其势,将有击也;狸缩其身,将有取也。
39. 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
40. 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
4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42. 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
43. 无报人之志,而使人疑之者,拙也;有报人之志,而使人知之者,危也。
44. 天之将亡人国,先逢其小喜,而后授之以大忧。
45. 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而流。
46. 小不忍而酿大患。
47. 良马不在形之高大,所贵者力能任重,足能致远而已。
48. 欲成大事者,不矜细行。
49. 有大才略,必有大规模。
50. 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
51. 抱大节者,不拘小谅;有远虑者,岂固近谋?
52. 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
53. 仁者虽怨不忘亲,虽怒不弃礼。
54.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若要不闻,除非莫言。
55.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56. 孝子杀身以事其亲,忠臣杀身以事其君。
57. 蛟龙失势,比于蚯蚓。
58. 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
59. 人生如白驹过隙,苟可适志,何必他求?
60. 剑老五芒,人老无刚。
61. 有其君者,必有其臣;有其臣者,必有其君。
62. 运到时来,铁树花开。
63. 圣臣能使其君尊,贤臣能使其君安。
64. 大凡做好事的心,一日小一日;做歹事的胆,一日大一日。
65. 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
66. 惟有德义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
67. 胜敌者,一时之功也;全信者,万世之利也。
68. 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赏罚若明,四方可行。
69. 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
70. 死而不义,非勇也。
71. 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
72. 夫非常之人,必待以非常之礼。
73. 兵贵于精,不贵于多;强于心,不强于力。
74.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
75. 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
76. 君臣以义合。君待臣如手足,则臣待君如腹心;君待臣如犬马,则臣待君如路人。
77. 君臣之间,以礼相交,不可戏也。戏则不敬,不敬则慢,慢则无礼,悖逆将生。
78. 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
79. 依人者危,臣人者辱。
80. 士之立身,忠信为本。
81. 入虎穴者,必操利器。
82. 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
83. 任独者暗,任众者明。
84. 上人不好,下人不要。
85. 进嘉言于愚人之前,犹委珠玉于道也。
86. 德为本,威济之。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
87. 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
88. 仁不恶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
89. 善盈而后福,恶盈而后祸。
90.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91. 君子不居危国,不事乱朝。
92. 机不密,祸先发。
93. 人臣无将,将则必诛。
94.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95. 一日纵敌,数世贻殃。
96. 斩草留根,逢春再发。
97. 水来土掩,兵至将迎。
98. 爱子者,教以义方,弗纳于邪。夫宠过必骄,骄必生乱。
99.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100. 利器入手,不可假人。
101. 投鼠者当忌其器。
102. 子不能为父分忧,即为不孝;臣不能为君排难,即为不忠。
103. 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104. 天下之事,理胜力维常,力胜理为变。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
105. 凡举事必先有所奉,然后成。
106. 有奇淫者,必有奇祸。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叫《东周列国志》的书。
这本书记叙的是从西周末年周幽王朝政败落敌人入侵,东周建立一直到六国被灭,秦始皇统一天下。
这里讲述东周时期的各位诸侯王互相争战,互相将自己国家的太子送到别的国家谈和当人质,这种方式让我感到古代人思想的落后,心眼不好,而且一道各国发生矛盾,两国交战时,被攻的一方城内除了卫兵之外还要让百姓也扛上斧门。棒子。锤子来守城,真不知道古代的那些大王是怎么想的,卫兵就要保护百姓,让百姓先撤,如果百姓也要战斗,那卫兵和百姓有什么差别,百姓当不当卫兵有什么关系呢?这让我感到古代人的精神、意志太落后,只会索取,会奉献的没几个。而有一点让我最痛恨的就是,为什么在守城弹尽粮绝时或天灾人祸没饭吃时,就把自己家的小孩子或是看到的小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领养的,不管是亲戚的还是朋友的全都将小孩……为什么小孩就要被大人或老人吃掉,为什么古时的大人就不能割两块自己的肉给孩子吃。古时的大人跟现在的妈爸跟本没法比。我也不说了,大家都眼见为实。为什么那么残忍,怎么能……他们也有舍不得的,但他们不是大家都饿着,宁愿饿死,也不动孩子一个手指头,而是两家人交换孩子,互相吃肉!可气!可恨!可恼……
后来各国连年征战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最后秦国灭了其他七国统一天下。这时东周呢?早就在历史上记录住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2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东周列国志》的历史书籍,这本书演了春秋战国时期各种精彩紧张的历史故事,读后让我深有感触
本书第七十一章二桃杀三士我很喜欢,不过我主要还是敬佩故事里的主人翁晏婴,他居然可以用两个桃子就搞定了三员大将,这么高的智慧这能不让人敬佩假如让一个正常人来想关于这件事的办法,他恐怕想破脑子也想不出这么高妙的办法啊!但是晏婴却当场想出这么一个妙招,这一点这能不让人敬佩他呢 ?
本书第九十六章不屈的蔺相如我也很喜欢看,蔺相如的机智也十分让我敬佩,两次帮赵王解围,他虽然不会带兵打仗,但他凭一张利嘴和智慧就给了秦王两次重重的回击,如果是别人恐怕到了秦王的地盘连话都不敢说,但蔺相如却表现得从容不迫。这怎么能不让人敬佩呢?
还有书中的第三十二章讳疾忌医也让我爱不释手,故事中的扁鹊好心好意的为齐桓公看病,但齐桓公却毫不领情,还说其求名心切,真是好心当做驴肝肺,最后齐桓公因不听扁鹊的话而活活病死了。现在世上的好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像扁鹊那样乐于助人,那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猜疑,但人人都像齐桓公那样的话那人与人之间将会发生更多的猜疑,人与人之间也不会再互相信任了。
书中虽然有许多的好人,但坏人也不是没有,比如在书中第三十章出尔反尔的晋惠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在晋国遇到荒年时,秦国给予他救济粮食,但当秦国遇到荒年时,他却乘机攻打秦国,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最后他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被秦国俘虏了。如果晋惠公也给予秦国救济粮食的话,便不会遭此下场了,如果人人都像晋惠公那样忘恩负义的话,那世上就不会再有乐于助人的人了,国家也会乱的不成样子了,所以我们要反对这样的是发生,而要多帮助别人。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了解历史时用其积极的一面走向未来,用消极的一面鞭策自我。只有这样人人才能进取,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自强!世界才会太平!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3
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告诉我春秋战国时期的帝国兴衰,能让我知道各国之间争斗的激烈,它还能让我们认识春秋战国时期传奇人物的故事。这本书就是—《东周列国志》。
这本书主要讲了东周从开始到灭亡,期间发生的许多事情。有烽火戏诸侯、商鞅变法、荆轲刺秦王等等,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在眼前,怎么会不好看呢?其中秦王统一六国又灭亡的故事,我觉得很精彩:秦王统一后,看似很和平,可是,秦朝朝廷内乱,秦王不管政事,一心想长身不老,民愤四起。这是为什么?因为国家不和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需要。可是更需要国家内部的和平,否则就会起内讧。这就是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了许多传奇人物: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有才干的聪明人,比如智勇双全的伍子胥和精通兵法的孙膑。这些才高八斗的聪明人主宰了帝国的兴衰。
这本书告诉了我战乱时的能人与和平真理。我喜欢读这本书,已经读了很多遍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4
离思羁愁日欲晡,东周西雍此分涂”每当我读到这句诗时,我都会想到我看过的一本书——《东周列国志》,它令我百看不厌。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历史书,从昏庸无道的周幽王讲至秦始皇嬴政统一战国。中间有41个动人心弦的小故事,如:郑庄公掘地见母,齐桓公称霸诸侯,宋襄公仁义误国,楚庄王一鸣惊人,孔夫子周游列国,诸如此类。这里面的'人物一个个被作者冯梦龙描写地栩栩如生,有雄心勃勃的秦穆公;贪婪虚荣的楚灵王;变法富国的。商鞅等等。东周列国志将这段历史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叹为观止。
东周列国志中有许多意味深长的故事,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义臣智保赵氏孤儿》,这个故事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晋灵公武将屠岸贾因与忠臣赵盾不和,又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死赵盾家300于人,仅剩孤儿赵武被韩厥大夫救起。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就是为了杀死赵武,以绝后患。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上演“偷天换日”之计,以牺牲公孙杵臼的儿子和妻子为代价,成功保住赵氏最后血脉。20年后,孤儿赵武长大成人,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赵武就杀了屠岸贾。
这个故事让我也想起了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就要像程婴与公孙杵臼那样,做善事却不求回报。我们要怀着一颗坦诚的心,要对朋友讲义气,遇到别人羞辱你的时候,要忍耐,找到适合的时机再发挥你的才能。这就是我读赵氏孤儿案的感言。
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很想读一读《东周列国志》啊?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5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书,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记载了无数国家和个人在这段数百年的动荡不安中俯仰沉浮,讲述了春秋列国时的许多史实。
我仔仔细细地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书中描绘了许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倾国倾城的美人,有力能扛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叵测的奸人,当然还有很多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这些人物时而令我感动,时而令我敬佩,时而令我憎恨……
《母子地室会面》是一个让我感动的故事。当时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一辈子都不见母亲。有一位正直之士颖考叔见庄公对母亲不孝,便打了几只鸮鸟进献庄公。当庄公问是什么鸟时,颖考叔说是一种不孝之鸟,庄公默默不语。正好厨师送上蒸羊,庄公赏了颖考叔一块羊肩,只见他却用纸包起来要将美味孝敬老母,看到这一举动后庄公触动隐情,凄然落泪,挖地见泉,建一地室,母子在那里相见,这样既不违背誓言又能孝敬母亲,我被他的聪明、睿智、孝心深深地感动。
《楚庄王一鸣惊人》是让我敬佩的故事。楚庄王即位后贪图享乐、专横跋扈,楚国渐渐衰败,但后来十几位大臣一起去劝说,楚庄王最终在忠臣的规劝下,他醒悟过来。他一鸣惊人,整顿内改,关心人民,经过多年的努力坐上了盟主的位置。书上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楚庄王知错能改,还是一个英雄,我们要向楚庄王学习,做一个有错必改的人。
《褒姒千金一笑》是一个让我气愤的故事。周幽王性情暴戾,沉于酒色。他为了让褒姒这个美人笑,听信奸臣,点燃骊山脚下二十多座烽火台。一时间狼烟滚滚,火光冲天,鼓声如雷,震人心魄,诸侯以为国有变,纷纷带兵前来勤王。结果确听周幽王说是个玩笑,诸侯们面面相觑,愤愤而回。褒姒见状,大笑不已,这却给周幽王种下了亡国的种子。后来,犬戎真的入侵了,再燃气烽火台,就没人来救援了,周幽王终于被杀死了。结果君不是君的周幽王因为戏弄诸侯而导致亡国。
当然,这本书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的历史故事,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故事,现已家喻户晓,也演变成成语,成为中华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比《三国演义》内涵丰富,人物智谋比《三国》强,是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的,建议你一定要读一读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