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秋词刘禹锡的名言 正文

秋词刘禹锡的名言

时间:2025-01-17 01:08:47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酬乐天咏志见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二首之一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之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酬乐天咏志见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二首之一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之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竹枝词九首》第六首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竹枝词九首》第七首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第一首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杨柳枝词九首》第八首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秋词》原文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译文:

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凄凉的,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秋词》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