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名人山水名言及解释 正文

名人山水名言及解释

时间:2025-01-13 19:48:34

人是社会的产物,诗人也是。他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道德意识、社会时尚都会在诗人的内心打下深深的烙印,影响着诗人的性格及其作品。下面请欣赏王维他的诗句吧!

王维山水诗名句

《竹里馆》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他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他《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傭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归嵩山作》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他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解】:

1、闲闲:从容貌。

2、迢递:远貌。

3、且闭关:有闭门谢客意。

【韵译】:

清沏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

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

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

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评析】:

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层次整齐,景象萧瑟。

【简析】:

写归隐后的闲居生活,王维他是唐代第一等高手。他擅长写景,更善于写情,写恬静的闲适之情。诗中只“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两句,就把这种境界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汉江临眺》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他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本诗又题作《汉江临泛》。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番家冢山,流经湖北省襄阳,至汉口入长江。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称三湘。襄阳:在今湖北襄樊市。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镇守襄阳。

【简析】:

全诗描绘了山川美景,特别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语绝妙。

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他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他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鸟鸣涧》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他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他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他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们联想的。但王维他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他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我们在王维他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他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青溪》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他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言:发语词,无意义。黄花川: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青溪:今陕西沔县之东。趣:通:“趋”。

【简析】: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看似不着力,读来却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

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他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难体现王维他山水诗的特色。

我看来王维他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王维他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其实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他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注〕①言:发语词,无意义。②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③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④趣:通“趋”。

《山居秋暝》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他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韵译】: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简析】:

这首诗将山中的黄昏描绘得令人迷恋。王孙指诗人自己,是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他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在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唐诗经典山水名句一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7、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唐·张祜《题金陵渡》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1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唐·杜甫《登岳阳楼》

1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4、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宋·李清照《绝句》

15、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唐·王维《青溪》

16、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唐·王维《终南山》

17、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唐·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9、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2、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王勃《滕王阁诗》

23、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2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2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8、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29、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嵋山月歌》李白

30、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6、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38、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3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唐诗经典山水名句二

1. 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的`山水诗名人名句,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1、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2、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3、独坐幽笙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4、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5、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6、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7、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9、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10、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11、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12、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13、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14、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1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16、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17、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18、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19、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20、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21、郭门临渡头。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村树连溪口。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2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23、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24、农月无闲人。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倾家事南亩。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25、请留磐石上,垂钩将已矣。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26、观君更进一杯酒,西山阳关无故人。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27、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28、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29、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30、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31、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32、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33、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34、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3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3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37、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38、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39、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4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41、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42、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4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44、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45、新晴原野旷。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极目无氛垢。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46、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4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4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49、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鹏。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50、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