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了两年前的《怪女孩出列》,虽然都不再以在校学生的身份去看校园电影,但对于比起同龄人略显成熟的我来说,却拥有温故而知新的深刻领悟,很高兴自己有做老师的天赋。
看到剧中的女主角遭到了朋友的一次次被“朋友”踹开,羞辱、背叛、占便宜······通过这部电影,我学到了永远别去和班上人缘极好的女生做闺蜜。不要问为什么,因为只有你看到她和很多人要好而冷落你的时候,你才会后悔。一旦你有影响力,她会因此而嫉妒你,让她觉得不安全,她与她的同伴就会变成“白色龙卷风”,因为她们会摧毁妨碍她们的一切。所以影片中的女主角因为校草喜欢自己而不喜欢自己高人气的“闺蜜”,就被“闺蜜”的一群假朋友而捉弄,甚至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回想自己小学,也如剧中的女主角一样,我过得非常寂寞,在四年级的时候,小司子就是我的“好朋友”,一半时间里,她和她的同伴都针对我,嘲笑我,另一半时间里,她们对我不理不睬,好像我只是一张墙纸。她的所作所为让我感觉生活在地狱一样,她真虚伪,她真恼人,她真粗鲁,她总是不听撒谎,她使别人感觉很不好,她有问题,她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她真可怜,我真替她难过。她是我所遇到的最好的东西——就像肉食病毒一样。这件事我是到死都不会忘的',当年若我视若无睹,就不用走到这样的地步。我要如何学会应对这些问题,不然我将会一辈子活在逃避之中,逃避不会使情况好转,所以我始终要面对,自己面对。我很惭愧,至今自己的为人处事能力还不如一个高中生。
作为曾经的学生,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心痛越是残酷的事情越是真实的,毕竟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生来就需要为着一口志气活着,但现在的人都将其当成了攀比。女孩子大都攀比服饰与男友,而真善美却成了被踩在脚下的“东西”。朋友之间,更多的也是攀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说如果你想与你的朋友树敌,那就变得比她优秀,如果你想继续和你朋友好好相处,那就让她变得比你优秀。
我不会再渴望与“优秀”的女孩交朋友了,因为她身上没有什么我想得到的。闺蜜最好还是要交性子比自己软的,这样的人可以与她分享任何秘密,当然自己的秘密最好还是不要说出来,因为人人的嘴都没有把门的。
女孩们,尤其是单纯善良的,交朋友请擦亮眼睛,如果发现和对方相处有压力,就不要勉强自己,让自己去适应他人,这是卑微的,这会让对方越来越轻视自己,会变成脆弱丑陋、愚蠢的人!
现在越来越觉得三观和认知不和、以及行为。
对于我而言,糊糊是零食,可吃可不吃。小时候吃也是偶尔我一时兴起或者我爸一时兴起,二十几年不会超过十次。
在家大多数是我爸泡而不是我,少有的几次自己泡因为不得要领基本都是失败告终。
所以对于我来说,泡糊,并不是一个必须知道的事情。
我的朋友,在我说终于会泡糊的时候说你居然才会?我说对啊,然后她说你连这点生活技能都不会?
这话我就不乐意了,泡糊怎么就成必备的生活技能了?
她又接着说,这个不是每个人都会的吗,糊不是必备的吗?
我回答不。我并不经常喝这个,以前也泡也多不是我。
中国这么大,大学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已经让学校成了一个缩小体,南北差异、地区差异在这里逐渐的体现了出来。
我是标准的.南方人,从小到大从没去过北方。去过最北的地方是青岛。
在和我的同学相处过程中大体是愉快的,但渐渐的临近毕业,反而变得让我很无所适从起来。
我习惯去迁就别人,有时候有差异的地方也就稍提一嘴不再多说。
我朋友,北方姑娘,大大咧咧没毛病。但是她经常强加自己意愿在别人身上,比如上面说的,她认为泡糊是个生活必备技能,你不会,你就是个弱鸡。她就并不在意你是否经常、或者必须需要这项技能,她认为,就是你必须。
我不敢说我从来没有做过把思想强加给别人这种事,但是基本上是不会,别人本来生活的环境就和我不一样,我们接触的东西不一样,为什么要拿我的标准去丈量别人?
【摘要】高校极为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强调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的同时,要对其思想品质以及道德修养等,进行全方位培养,以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利的人才。以心理学融合价值介绍为切入点,对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方式展开深度探讨,期望能够为高校德育教育发展,提供一定助力。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校;教育心理学;道德修养
所谓德育教育,就是向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思想以及政治等内容的教育,是国内学校教育主要组成内容之一,内容包含较广,和美育以及智育等培养,都有着密切关联,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对教育心理学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深层次剖析。
一、德育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价值
1.带动高校德育教育发展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极为关键,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虽然各高校对该项教育工作都予以了高度重视,但目前部分高校在进行德育教育中,还是存在着流于形式等状况,整体德育教育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教育心理学的运用,能够将德育教育内容与心理学内容有效融合在一起,可以从大学生心理角度入手,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培养,以便通过对各种心里因素进行合理运用的方式,对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质量进行保障,不断完善该项教育工作,进而切实提升校内德育教育水平。
2.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状态在教育心理学中,积极心理学可以对学生生活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树立起正确、积极的发展目标,并能够不断对自身身心健康进行调整,可以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成长状态,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相关要求。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大心理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力度,要通过正确的培养手段与引导,为学生健康成长保价护航。
3.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在对大学生进行培养过程中,高校也一直极为重视大学生人格培育,而心理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形成良好的人格培养模式,两相培养方式的相互补充与完善,可以使高校德育教育能力进入新的阶段,能够更好的对大学生人格体系完善进行辅助,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提高自身心理品质与道德修养,使其适应能力以及抗打击能力可以得到切实强化,从而树立起健全的人格,进而成为一名品德兼优的优秀人才。
二、教育心理学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1.完善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在对心理学内容进行运用时,为保证最终德育教育效果,高校需要保证德育教育内容的改革力度,要将心理学内容更好地融入到德育教育之中,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并通过科学化引导,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性,以便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对自身缺点进行改正,实现对自身潜力的有效挖掘,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的同时,老师还要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要注重对整体教育教育环境的打造,要保证整体学习氛围,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环境的感染之下,不断对自身思考能力进行强化,并可以养成积极思想,能够对自身进行深层次认知。此外为保证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内容的兴趣,实现高效化教学目标,老师还要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意愿,保证他们能够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良好地心理与道德品质,能够具备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各项条件。
2.创新德育教育教学方式在将心理学知识渗透到德育教育过程中,应从心理学角度对德育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补充,本文在此将重点对两种教育方式进行介绍:
(1)将行为主义疗法运用到德育教育之中,通过对不利环境条件进行发现与改变的方式,配合相应教育与训练手段,对学生不正常以及不良行为进行系统性纠正,以保证其对于环境的适应程度。在具体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通过举例或树立典型的方式,像向介绍学生进行现代各行英雄或榜样的方式,让学生受到感染,使他们能够不断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能够正确对自身进行要求,能够树立起为行业或社会贡献的意愿。同时,要通过对行为疗法中的`负强化疗法与正强化等疗法的运用,对学生习惯与行为进行纠正,以达到预期的道德素质培养效果。
(2)将认知疗法运用到德育教育之中,以通过对学生认知过程行为与情感的调整,对其消极行为与思想进行优化,保证他们的行为与情绪。通过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多是因为认知不当所导致的,所以教育者要对学生认知予以重视,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在对学生消极以及不良情绪、行为、思想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行为、认知以及情感三方面的关联进行明确,并要对不正确的行为与思想记性检验,要运用客观解释,对学生的消极认知进行改正,使他们认识到自身认知存在的问题,并在教育者的辅助之下,进行自我评价与监察,能够随时进行自我反思,确保其一旦出现不当的思想与认知时,可以及时进行更正,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事物进行认知。
3.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由于社会实践是大众公认的有效的心理教育手段以及德育教育手段,因此在将心理学融入到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积极创新,要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展开相应教育。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对学生主观能活动性进行保证,所以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老师也应改变以往“包办”的活动教育方式,要在告知学生活动主题以及目标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对各项实践活动进行设计与安排,保证他们在提升自身道德品质的同时,还能对潜在能力进行挖掘,能够对自身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强化。例如,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节以及组织社会调查、访问等方式,为学生打造出更多展示平台,使他们可以在感受到生活艰辛的同时,能够更加珍惜生活、感恩父母,能够正确对社会事件进行认知与分析,能够拥有正确的是非观。
4.保证整体德育教育环境由于环境能够对学生德育教育形成良好地辅助,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感染,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情感共鸣,进而主动对积极心理以及正确行为养成方式进行探索,所以教育者要加大对环境营造的关注力度,不仅要注重课堂教育氛围的营造,同时还要在校园内部打造出良好地德育教育学习环境。要通过设置具有育人特色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思想与行为进行潜在影响,像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以及参观英雄纪念馆等方式,让学生与环境所传递的思想道德观与价值观产生共鸣,保证他们的“三观”,进而达到理想化德育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各高校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要对该项教育予以足够重视,并要认识到教育心理学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要结合大学生德育教育实际开展情况,按照该项教育与教育心理学之间的关联,制定出科学化教育方案,确保心理学具有的价值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得到有效发挥,确保高效德育教育水平可以得到切实提升,学生各方面品质都可以得到有效优化,能够形成良好地人格,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诚.分析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4,(4):22.
[2]赵国辉.试分析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教育,2016,(7):28.
[3]张颖.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未来英才,2016,(13).
[4]林中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1):165.
[5]刘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艺术的运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