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书名:不放弃
作者:(韩)任宰成 著
译者:杭宇 译
定价:32.00元
ISBN:978-7-214-16262-5
上市日期:2015年11月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开 本:32开
作者介绍:
任宰成
愿景讲师,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他们引导正确的人生之路为己任。他读书广博,非常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未来,曾出版《用未来自传,设计你的梦想》。
时下很多青少年只看重眼前成绩、空有远大梦想而缺乏具体计划和行动的现象令任宰成感到忧虑,他决心帮助青少年扶植他们心中的梦想。2005年,他成立了自己的青少年文化院,亲自指导青少年确立人生目标并付出具体行动,开展了一系列“为青少年写下未来自传”的讲座,以帮助他们勾勒出自己的人生蓝图并指导他们如何去实践。
内容介绍:
每个人都想成功,每个人成功的标准却不一样。但无论哪一种成功,都要经历梦想的憧憬、目标的确立,然后是强烈的欲望、具体的行动、坚定的信念、高昂的激情、无比的专注和不轻言放弃的坚持这几个过程。
现在很多年轻人,有憧憬有梦想,却很少有人真正为了自己的目标做出具体的计划或努力。要么还没开始便被残酷的现实吓倒,轻言放弃。要么空有一腔热情却毫无可行的计划,更无从谈专注和坚持。在这本书里,作者希望告诉大家,在大好青春里不应该放弃的那些事。希望《不放弃》 可以给你满满的正能量,让年轻的你在徘徊不定的二十青春纪不再踌躇迷惘。
目录:
前言 001
Vision
与十年后的自己对话
想象梦想实现后的样子 003
决定我们未来的到底是什么?010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017
丁零丁零,请设计你的未来 024
Belief
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只有坚信才能成功 035
坚如磐石的信念 041
你好!信念! 047
坚定信念的第一步,请转变思维体系 051
Passion
让心火燃烧
热情是成功的基石 059
陀思妥耶夫斯基、Rain、张永宙以及“非洲圣人”阿尔贝特·施韦泽的共同点是什么?065
让世界为之疯狂的“乱打”艺术的秘密 071
梦想成真,2002年足球神话的秘密 077
Patience
我在慢慢地强大着
毕加索、弗洛伊德、爱因斯坦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共同点是什么?085
如果当初不放弃…… 091
每当失败,你的意志是否动摇了?097
我人生的巅峰尚未到来 102
Positive
不是危机,而是机会
按照所思所言去做 109
不良少年,成了世上最优秀的医生 115
画出理想中的自己 121
奥普拉·温弗瑞成为脱口秀女王的秘诀 127
Honesty
正直,是人生成功的向导
如果你想成功,首先请做一个正直的人 133
凡事应做到无愧于心 139
请培养敢于正直的勇气 146
只有正直,才使人信赖 152
Self-control
是选择主动自我管理,还是选择受控他人?
节制,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 161
请管理踌躇彷徨的心 167
培养辨别力,让自己做到节制 172
请制作节制的清单 178
Gratitude
让自己心动, 让自己幸福
感恩,成就幸福 189
拒绝负面情绪的影响 196
消除攀比、欲望和抱怨的心 201
无论如何,都请保持感恩的心 207
Compassion
坚定自己的存在
爱,是让人改变的唯一方法 215
关怀,是让所有人都幸福的沟通方法 223
谦逊,是一种放低姿态的幸福 229
因分享而收获的喜悦,让人上瘾 236
后记 243
附录 245
注释 248
相关评论:
如果你有自信,它会在无意之中释放出能量,推动你走向成功;如果你自卑或恐惧,它也会在无形中释放出能量,导致你走向失败。成功的人会因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加自信;失败的人也会因为体验到失败的痛苦而更加自卑。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
没有梦想比贫穷更可怕,因为这代表着对未来没有希望。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干什么,有梦想就不在乎别人骂,知道自己要什么,才最后会坚持下去。
——马云 中国著名企业家
如果一个人不执著愚直,他就不会成长。饱经坎坷,是对我们内心能量的一个考验。
——孙正义 软银集团的创始人
编辑推荐:
摇摆不定的二十几岁,你在做什么呢?
不要再去憧憬别人的成功故事了,
不放弃,你也可以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1. 现在很多年轻人,有梦想有憧憬,却很少有人真正为此做出具体的计划或努力,空有一腔热情,梦想只能是空想。为了梦想请拼尽全力,让明天的你感谢今天的自己!
2. 本书是韩国畅销的
3. 本书中,作者希望告诉读者,在大好青春里不应该放弃的那些事。让年轻的你在徘徊不定的二十青春纪不再踌躇迷惘,并帮助你一步步实现梦想。
4. 那些你想放弃的梦想,其实一直在等你实现。愿你每一次拼搏,都能更接近梦想。
《小猫杜威》
斯宾塞是美国的一个小镇。平凡的小镇却发生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在那个寒冷平静的早晨,被抛弃在还书箱、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猫杜威意外的被图书馆馆长薇奇·麦仑发现,从此他进入了图书馆和小镇居民们的视线,并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后总会把各种事情联系在一起,于是杜威的一声便与薇奇的个人奋斗史和家族史、建于1883年的小镇图书馆简史以及衣阿华曲折坚韧的发展史巧妙的融合起来。正是因为这三种历史背景的衬托,这只猫的一生才显得与众猫如此不同。
但是杜威没有高贵的血统、奇异的技能,它只有简单的、打动无数读者的心的故事。被人遗弃却依旧充满信心满怀感恩,抛开那些深奥的文字后的微言大义,杜威只不过用自己的率真与质朴让我们明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满足所拥有的,善待每个人。享受美好的生活,与物质无关,而是为了爱。然而,小说更多的一部分是描写20年间阿依华的历史,描写人们怎么的、失落、离去、归来、生老病死,杜威是小镇众多历史中的一个。19年后杜威的离开,并不代表一段历史结束,而是一段新历史的开始。斯潘塞小镇的居民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中,拒绝了屠宰场与赌场,始终坚守着那一片静谧的乐土。小镇真正的价值是每个人都把它当做自己真正的家,当成心灵的归属。它的稳固,得益于一代代的居民对信仰与生活方式的维护。浓厚的乡土意识,会让一个平凡的家变得不平凡,因为每个人的决心与梦想,就是要让他们所生存的家变得更好,无论它看上去多么小、多么落后。斯宾塞发展艰难的时期都被人们挺过去了,当然,其中也离不开杜威。它的存在超越了一只猫的价值,它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慰籍,当有人伤心,迷茫,失望……杜威会爬上他的膝头抽出更多的时间与他相伴。
在生命的困境面前,只有爱可以使之重绽生命的色彩。想象在冰雪中跋涉时来到一个小木屋,屋里燃烧的柴火温暖着我们。第二天天亮继续上路,充满勇气和力量。柴火已经灭了,带着走的,是永不磨灭的心中的热度与光。杜威就是这样的柴火,我们的生命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柴火。父母、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也许仅仅是擦肩而过,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这些都会化作勇气和力量,紧紧拥抱住困境中的我们。当我们继续行走,被一阵风掠过记忆,蓦然想起他们时,他们或许已经化入虚无已久。他们要的`回报不是铭记,不是想念,而是我们能够好好活下去。杜威虽然离去,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它的爱,还有那些不断激励我们的炽热的眼神。
诚如薇奇所说,比起杜威的伟大事迹,最让人难忘的,是它从书的封面上的望着我们的眼神,因为那里面清楚地写着:信赖与爱。
《小猫杜威》读后感1000字(2)
一个动物会有多大影响力?在我读了《小猫杜威》这本书之后,有了不同的领悟。这本书是美国薇奇.麦伦和布赖特.维特写的,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冠军。它有如此的影响力,大约是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作者细腻地描述,让这只猫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仿佛和作者一起经历了衣阿华州斯潘塞镇从萧条中回复过来,感受到这只猫的魅力。
虽然它只是一只遭遗弃的小猫,但它非常漂亮,可爱,表情平静而友好。一对金色的大眼睛,看起来对生活生命充满了期盼。它的魅力还在于,改变了“我”图书馆馆长和许多人的生活,改变了一个小图书馆,拯救一个传统的美国小镇,最终闻名世界。
文中的“我”叫Vicki.Myron(薇奇.麦伦),一九八七年任斯潘塞公共图书馆馆长。一九八八年,一个寒风刺骨的夜里,馆长和员工在图书馆的还书箱里发现了一只小猫,。图书馆成员决定收养这只小猫,并为它取名杜威,该名字来源于“Do weread more books”这句话。
它如何能影响整个镇子呢,进而闻名于世?我觉得应该是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有孩子般天真浪漫的举动令人忘却烦恼;它有感恩的心,能爱所有爱它的人。
书本一开始写到小猫杜威被救起来的时候,脏得像只灰猫,只有8个星期那么大,但“看起来只有8天那么大”。它非常瘦弱,四只脚爪都被冻伤了。但小猫杜威获救后勉强撑起一瘸一拐的腿脚,以充满感激和爱的姿势,磨蹭每一只抚摸它的手,赢得了薇奇的心,也赢得了图书馆所有人的心。薇奇觉得“最奇怪的就是这只猫来到图书馆的第一天就开心地要命。”
它有孩子般天真的举动,令人即使有再多的烦恼,也会露出笑脸。他很喜欢吃橡皮筋。无论怎么藏,橡皮筋就仿佛勾了魂似的,向他飞去。到了最后大家也就放纵他了。当薇奇深夜在电脑前工作时,它会在电脑显示屏上方摇尾巴,当薇奇累了的时候,它会要求和薇奇玩捉迷藏的游戏。“与杜威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帮助我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晚上。”
杜威爱所有爱它的人,不管是严肃的先生还是忙碌的女士,或者心情不好的孩子,它都会尝试爬到他的膝盖上,睡个懒觉。有个男士,一开始总是推开它,拒绝它,但后来却经常来图书馆,希望杜威陪陪自己。图书馆自从有了杜威之后,读者来图书馆的时间更长了,镇议会本来一直没有批准装修图书馆,但因为杜威的到来,使图书馆人气上升,最后议会通过了装修图书馆的申请。从这也能看出这只猫的魅力了。
关于它对人们的爱,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例子,比如因为它,薇奇和女儿的关系更融洽了,再比如,杜威融化了一个女孩那颗被茧束缚的心。那是个一个残疾的女孩,名叫克里斯托,她渴望与其他孩子一样,上前抚摸抚摸杜威,但却自卑,只能遥望,一言不发。于是有一天,杜威起身跳向了他,克里斯托被吓得大叫。然而接下来,杜威和克里斯托的关系便变好了。克里斯托不再害怕,开始抚摸起杜威的毛发。他们俩就成为了好朋友。
在随后的十九年里,小猫杜威用热情、温暖、谦虚和敏锐的第六感(小猫杜威总是知道谁最需要它),感动和吸引着小镇居民。
小猫杜威的名气,从一个小镇传到另一个小镇,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最终闻名世界。
小猫杜威令我想到,生活无论多么让人沮丧,也一定要坚强、充满爱心和感恩的心。如果每个人付出爱,收回爱,那么这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和谐、美好。
《小猫杜威》读后感1000字(3)
通过对《小猫杜威》的阅读,让我,让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们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生命的意义,那就是:要尊重一切生命并且爱护它,生命不分卑微和高贵,在这个世上,人人平等,活着,才是有意义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种不同的生命,比如:动物,植物,人类……许多人类都看不起像杜威这样的小动物,他们无视它,虐待它,就算亲眼目睹一个弱小的生命快要从这个世上消失的时候也若无其事地走过,我想问:难道我们人类不是动物的一种吗?难道在远古时代我们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吗?
学会关爱,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人活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上,就是要学会互相关爱和帮助,我们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哪怕是一只不起眼的小猫。试问:“又有谁不期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和认同呢?”没有谁愿意孤独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就是爱的凝结,一个从不给予别人爱的人又怎能得到别人的爱呢?爱,首先从我们自己做起!
当然,对一切生命负责的根本理由是对自己负责,如果没有对所有生命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权利,如同杜威。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就像德国哲学家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敬畏生命>里所说的:敬畏生命本身就包含这些德行:爱、奉献、同情、通了和共同追求。
以前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了许多名人的幸福名句,其中有一句让我十分感叹,那就是穆尼尔?纳素夫写的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是的,如果有一个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一直在伤害自己的生命的话,他永远也体会不了什么叫幸福,什么是幸福。
很难想象,一只猫在19年间鼓励着一个小镇奋进,融合。要大家走得更近,成为象征,成为话题。不是每一只猫都能做到跟杜威一样,我相信,在杜威被解救的那一瞬间,在薇奇温暖的手掌间睁开眼睛的一刹那,杜威看见的并不是一个馆长,也不是一个女人,更不是一个陌生人,我相信,杜威看见的是他的妈妈。
失去亲人的妇女,失去宠物的妈妈,居无定所的流浪汉,西装笔挺的上层人士,患有猫毛过敏症的孩子,生下帕金森综合症孩子的母亲,老人,婴儿,工人,农民,每个人都会由衷的喊道:嗨,杜威,今天怎么样?
他的存在超越了一个天使的价值,他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慰籍,当有人伤心,迷茫,失望……杜威会抽出更多的时间与他相伴。
找到自己的位置,满足于你拥有的东西,善待每一个人,过好每一种生活,不是关于物质,而是关于爱……
《小猫杜威》绝对有人们去阅读的价值,它会启迪我们,能让我们去更深度地想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生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一只小猫,就可以让我们豁然开朗,让我们活得更值得。
曾经有一段黑暗的过去,将人类用几千年的道德文明结成的人道防护网狠狠撕裂,法西斯的狭隘民族主义险些成了酿成人类文明覆灭的毒手。经历了这场浩劫,被深深撼动的伦理道德不得不面临重新的反思与构筑。伦理是限定人们一切思想行为的一条底线,冲破了这条线,人类将堕入是非颠倒、黑白混淆、混沌而盲目、危险而阴戾的无序境地!对于已经拥有发达军事和科技能力的现代人类而言,如果不慎遗失了伦理道德观,其结果必定是毁灭性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强调伦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伦理的实际内涵,推动真正的文明进化,并以此建立起足以抵御非人道主义冲击的坚韧防线。伦理观的起源在于,人们普遍信仰着存在一种高于个人和社会福利的东西,它是为了保存和提升文化而产生的努力与斗争。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没有公德社会不复存在,没有个人德行,个人的存在也失去价值。”伦理观是人类行为的向导,数千年来,航海的人们以星星定向,哪怕深夜漆黑,也不会在深海中迷航。星星闪耀着,但它们还是会被乌云遮蔽。然而,如果我们具有作为思想必然的、原则彪炳的伦理观,即使是在风暴阴霾之夜,我们也可以毫不踌躇地奋勇前进和探索。要想构筑防线,首先要认清底线。法国的文化哲学研究者阿尔贝特·施韦泽认为,文化的本质在于生存斗争的缓和。生存斗争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斗争:人必须在自然中战胜自然,人还必须在人群中战胜他人,保存自己。而人类伦理是教导人们:人仅仅需要战胜现实,而不需要同时战胜人。那些血腥残暴的战争和杀戮无疑是冲破了伦理的这一底线。法西斯就是典型的病态政治、狭隘的民族主义,它在群众狂热盲目的幻想中传播滋长,它肆意践踏人类文化的原则,实际上是在将文化摧毁。我们所知道的三位对人类文化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思想家、科学家,就是在这场非人道的浩劫中受尽虐杀的犹太民族的同胞——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卡尔·马克思、雅科布·弗洛伊德。可悲的是,人类的道德防线依然脆弱,伦理的底线频频被撕破!更可悲的是,不久前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令人痛彻地感受到道德观念的沦丧!三个大学生在激流中英勇救助落水儿童并不幸牺牲,事后打捞公司的船员竟提着打捞了一半的大学生尸体向其亲友漫天要价——不交付巨款就将尸首沉入浊流。岸边的人们震惊、悲愤的哭声连成一片。打捞公司的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仅仅是为了自己的金钱利益,而亵渎和践踏的却是道德的准则和人性良知!挑战和撕破的也正是人类伦理的底线和人们的良心承受力!这是人性的冷漠还是市场的无情?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防线在哪里?我们怎样捍卫底线?由于每个人不仅承担着个人责任,而且也存在着超个人的责任,从而产生了社会和个人之间的伦理冲突。在这种冲突中,伦理要求人们应把自己的部分生命奉献给别人,至于以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上这么做,个人应该基于内心思想和外在行为作出决定。中国古代的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这种“不忍人之心”便是人性的发端。其实,对生命的珍视和敬畏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进化过程中,面对自然灾害,个体感受到与所有生命有一种“一体感”,不同种类的生命在共同的困境中停止互相为敌,共同反抗威胁它们存在的外界环境。这种开始于最低级生物、持续了无数世代的体验决定了生物的伦理心理。从而,所有伦理都是由共同经历了生存威胁的观念所决定的生命肯定。伦理的最本初含义就是“敬畏生命”。一切违背“敬畏生命”的行为都将是我们的伦理底线所不能容忍的。孔子把他的伦理思想凝练成一个“仁”字。“仁者,爱人。”它富含了肯定和珍爱生命的世界观,为伦理底线构筑了坚厚的防线。那么,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难道我们要眼睁睁地看着这道防线被毁掉吗?不!不能!绝不能让所谓的“生存斗争”、“市场规则”去侵蚀它、占领它!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去维护它!巩固它!拓展它!让仁爱之心和道德之光保护每一颗小草、树木,保护每一个温顺或凶猛的动物,保护每一个病弱或强健的人、贫穷或富有的人,保护整个世界,也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建立人类伦理道德的防线,其实就是建立保护生命存在价值的的防线。“敬畏生命”的伦理把反对伪伦理和非人道的武器交给了我们。但是,只有当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维护人道时,才有了应用武器的力量。只有无数人在通过其思想和行为把人道付诸实施的过程中,人道才不再是一种多愁善感的观念,而是成为——社会和个人信念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