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成语名人名言解释答案 正文

成语名人名言解释答案

时间:2024-11-30 00:49:29

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 ,他认为人之初, 。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________

(3)蹴尔而与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 )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1)今为( )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

(4)乡为( )身死而不受

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中加线字的意思。

①苟得( )②恶( )③由是( )④独( )⑤蹴( )

⑥本心( )⑦得( )⑧已( )⑨丧( )⑩向( )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

4、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

下联: ,此 是 乎?

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9、这篇文章阐述了什么观点?

10、既然有比生更可宝贵的,比死更可厌恶的,那么平时应该如何做?

11、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二)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翻译“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置酒请之 B. 战则请从C. 臣是以无请也

3.孟子“以战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其目的是什么?

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 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天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攘②是③请损之

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斯速已矣 B. 惧其不已

C. 可以已大风 D.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3、偷鸡人听到别人劝告后的态度是什么?(用现代汉语回答)

4、对偷鸡人做法的评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想想自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2、(1)wù (2)dān gēnɡ (3)cù (4)xiè

3、①“乡”通“向”;从前。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③“辩”通“辨”;辨别。④“辟”通“避”;躲避。

4、(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4)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

(5)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

(6)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

(7)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万钟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9)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

5、略(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1)为了(2)做(3)做、采用(4)肯、情愿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二、文言文阅读。

(一)1、①苟且取得 ②厌恶 ③通过某种办法 ④仅仅 ⑤践踏 ⑥本来的思想,即“义” ⑦同“德”感激 ⑧停止⑨丧失⑩原先、从前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嗟来之食

4、舍生以取义,此义是义乎?

5、C 6、C

7.“如使人……何不为也?”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密,感情充沛,读者易于接受与背诵。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9、舍生取义

10、不为苟得也 患有所不辟也 11、A 12、D

(二)1、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也是逃跑啊!

2、B 3、意在说明人应有自知之明,凡事要认真考虑,不要在讥笑别人的时候,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目的是以此批评梁惠王没有施行仁政、体察民情的错误。

4、喻所犯错误程度不同,本质一样。

(三)(三)1、①偷②这①减少

2、D

3、请让我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止偷。

4、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5、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知识扩展:[译诗、诗意]

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两样都吃,我就舍弃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如果不能两样都拥有,我就舍弃生命而坚持正义。生命是我想拥有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使我想拥有的,所以我不愿意苟且偷生;死亡是我厌恶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使我厌恶的,所以我不愿意因为厌恶死亡而逃避某些祸患。如果让人想拥有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只要是可以活命,什么事情于不出来呢?如果让人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只要是可以逃避死亡的祸患,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但也有些人,照此做就可以拥有生命,时照此做;照此做就可以逃避死亡的祸患,却不照此做。由此可知,的确有比生命更使人想拥有的东西,也的确有比死亡更使人厌恶的东西。这种心原本不只是贤人才有,而是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保持它罢了。

一篮子饭,一碗汤,吃了便可以活下去,不吃就要饿死。如果吆喝着给人吃,过路的人虽然饿着肚子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踩踏后再给人吃,就是乞丐也不屑于接受。可是现在,万钟的傣禄却有人不问合乎礼义与否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奉养以及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妻妾的奉养而接受了;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些不是可以停止的吗?这种做法叫做丧失了本性。

《秋水》习题及答案1

阅读《秋水》,回答问题(12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 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百川灌河 ( 黄河 )河伯始旋其面目 ( 面貌 )

(2)见笑于大方之家( 得大道的人 )

2. 翻译:(6分)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秋水》习题及答案2

1、根据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泾流( )涘( ) 渚( ) 仲尼( )殆( )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②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③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④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找出描写河、海的句子。

描写河的句子:

描写海的句子:

4.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5.填空:

庄子,名 , 中期 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 的思想,为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有 篇, 七篇 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 是庄子所作。

(胸怀全局,一切尽在掌握中)

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3.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

5.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勇于探索,乐趣源自思考来)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人名言”,请你写出五位名人,各写出他的一条名言。

7、请你写出表达豁达胸襟的诗句。(不少于2句)

8.“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

第20课 秋 水(第二课时)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泾jīng 涘yǐ 渚zhǚ

B.泾jìng 涘sì 渚zhě

C.泾jīng 涘sì 渚zhǚ

D.泾jìng 涘 yǐ 渚zhě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径流 渚崖 辩别 望洋向若

B.泾流 劝谏 旋转 欣然自喜

C.争辩 穷匮 孀妻 遗笑大方

3.指出下列“之”的含义。

野语有之曰 ( )

我之谓也 ( )

少仲尼之闻 ( )

泾流之大 ( )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泾流之大:

②不辩牛马: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不同意义。

①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②东面而视:

(片片红叶,风景这边独好)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文中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③“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

④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4.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5.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6、请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定题目。

(迁移能力,滋润求知心田)

(一)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于是惠子恐 于是鸱得腐鼠

B、 惠子相梁 欲代子相

C、 发于南海 止于北海

D、 仰而视之 子知之乎

2.与“或谓惠子曰”中的“或”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莫如以吾之所长攻其所短,或能负乎?

B.或坐或卧,或仰或俯

C.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D.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 担任相国

B.或谓惠子日 有人

C.非梧桐不止 停止

D.非练实不食 精熟、精美

4.对本文中庄子的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井蛙不可与之语海

C.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二) 鲲鹏斥鴳(yàn)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①扶摇②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③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抟:环绕,回旋。 ②扶摇:风名,是一种从地面一直上升的迅疾的暴风。③斥鴳:斑鸠之类的小鸟。

5、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穷发之北。( )

②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

③此亦飞之至也。( )

④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 )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②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7、这个寓言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与此寓言故事相类似的故事是: (用成语回答)。

河伯第一次自高自大,结果将“见笑于大方之家”,自高自大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做法,甚至导致他人的耻笑、鄙视。而第二次所见所体现的是河伯虚心认错的态度,知耻的精神风貌,这使河伯在认识上达到了一种升华,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化。做法不同,结果也必然不同。正确的做法带来的是收获,错误的做法带给人的是失误。

请以“做法”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情思感悟。(100字左右)

(20xx.茂名市)

秋 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百川灌河

(2)东面而视

(3)河伯始旋其面目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秋水》习题及答案3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①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 辩:_______

②东面而行,不见水端端: 端 :_______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 长 :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其他各项,它是( )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野语有之曰

C.少仲尼之闻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道闻百,以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5.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同(通)辨,分辨。 ②尽头。 ③长久,永远。

2.B

3.①秋天里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河流的水注入黄河。

②听到了上百条(不少)道理,便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了。

4.C

5.可能的感受:①现有的见识往往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见识而骄傲自大;

②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被人认为学问少的时候,因此我们一方面没有骄傲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③河伯善于反省自我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④见识短浅,学识浅陋就会遭人耻笑,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秋水》习题及答案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 秋 水 (12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河伯始旋其面目/其妻献疑曰B.望洋向若而叹曰/以为莫己若

C.河伯欣然自喜/然则何时而乐耶D.秋水时至/山间之四时也

小题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小题3:河伯的说话首先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的□□□□;再说自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然后,河伯认为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也就是成语 “□□□□”之意。(3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见闻而骄傲自大。

B.河伯之所以欣然自喜,是因为“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河伯从眼前的对比中,发现了自己并不是“天下第一”, 自叹不如,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不断开拓进取。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闻道”1分;“若”1分;语意连贯1分)

小题3: 狂妄自大(1分)盲目自大(1分)贻笑大方(1分)

小题4: B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中若字分别解释为:古代指海神;如同、好像。C相中的然字分别解释为:……的样子;表转折连词。D相中的时字分别解释为:时令;季节。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

小题3:

试题分析:注意横最好是“四字成语”读懂文言文,方可能从中提炼出意思相近的成语。

小题4:

试题分析:B项:因为它为自己泾流之大的雄伟而骄傲自满。

《秋水》习题及答案5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于.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④。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⑤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辞:谢绝。⑤奚:何,什么。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秋水时至( )

(2)河伯始旋其面目( )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

2、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1)河伯始旋其面目(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1)望洋向若而叹曰(2)若知具茨之山乎

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

D、(1)于是焉(2)是进亦忧,退亦忧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按时(2)穷尽,尽(3)拜见,拜访(4)正好,恰好

2、D

3、(1)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2)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4、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

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

5、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语文文言文鱼我所欲也中考训练题有哪些呢?练习语文文言文鱼我所欲也中考训练题的,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语文水平。

语文文言文鱼我所欲也中考训练题篇一:

(2011年广西柳州)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史,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被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敏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删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带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拉史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见而不受.夸为官宣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幂受,夸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夸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主: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11.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2.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9.D(得: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10.B(于:比,介词)

11.(1)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

处呢?(5分,”万钟~则~加“各1分,大意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2分,”此之谓“”本心“各1分)

12.鱼与熊掌,万钟(丰厚的俸禄)(2分,每空1分)

(2011年广安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3)何故( )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答案29.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30.(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

31.舍鱼而 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评分说明:每空1分

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语文文言文鱼我所欲也中考训练题篇二:

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 ,他认为人之初, 。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________

(3)蹴尔而与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 )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1)今为( )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

(4)乡为( )身死而不受

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中加线字的意思。

①苟得( )②恶( )③由是( )④独( )⑤蹴( )

⑥本心( )⑦得( )⑧已( )⑨丧( )⑩向( )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

4、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

下联: ,此 是 乎?

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9、这篇文章阐述了什么观点?

10、既然有比生更可宝贵的,比死更可厌恶的,那么平时应该如何做?

11、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二)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翻译“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置酒请之 B. 战则请从C. 臣是以无请也

3.孟子“以战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其目的是什么?

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 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天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攘②是③请损之

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斯速已矣 B. 惧其不已

C. 可以已大风 D.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3、偷鸡人听到别人劝告后的态度是什么?(用现代汉语回答)

4、对偷鸡人做法的评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想想自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2、(1)wù (2)dān gēnɡ (3)cù (4)xiè

3、①“乡”通“向”;从前。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③“辩”通“辨”;辨别。④“辟”通“避”;躲避。

4、(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4)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

(5)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

(6)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

(7)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万钟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9)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

5、略(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1)为了(2)做(3)做、采用(4)肯、情愿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二、文言文阅读。

(一)1、①苟且取得 ②厌恶 ③通过某种办法 ④仅仅 ⑤践踏 ⑥本来的思想,即“义” ⑦同“德”感激 ⑧停止⑨丧失⑩原先、从前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嗟来之食

4、舍生以取义,此义是义乎?

5、C 6、C

7.“如使人……何不为也?”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密,感情充沛,读者易于接受与背诵。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9、舍生取义

10、不为苟得也 患有所不辟也 11、A 12、D

(二)1、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也是逃跑啊!

2、B 3、意在说明人应有自知之明,凡事要认真考虑,不要在讥笑别人的时候,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目的是以此批评梁惠王没有施行仁政、体察民情的错误。

4、喻所犯错误程度不同,本质一样。

(三)(三)1、①偷②这①减少

2、D

3、请让我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止偷。

4、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5、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