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李的名言历史名人 正文

关于李的名言历史名人

时间:2024-10-13 16:19:06

1、盖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李庆远

2、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李庆远

3、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李庆远

4、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李庆远

5、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李庆远

6、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李庆远

7、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李庆远

8、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李庆远

9、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李庆远

10、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李庆远

11、所谓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苏老泉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右而目不瞬”,此静之所致也。《道德经》五千言,要旨亦不外乎此。——李庆远

12、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李庆远

13、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李庆远

14、昔人有论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李庆远

15、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李庆远

16、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李庆远

17、然上古之人,百岁不为奇,寿长而动作不曾稍衰。今人则不然,未及半百,而龙钟衰老矣。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李庆远

18、昔人曰:“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我?”此语警惕,足为养生者圭臬,谓非得个中三昧而能语此乎?——李庆远

19、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李庆远

20、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李庆远

21、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李庆远

22、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李庆远

23、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李庆远

24、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李庆远

25、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李庆远

26、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李庆远

27、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李庆远

28、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李庆远

29、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也。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此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李庆远

30、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李庆远

31、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李庆远

32、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李庆远

●只有传记是真实的历史。

――卡莱尔(英)《新闻评论》

●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

――汤因比(英)《汤因比论汤因比》

●人类的具体历史,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所有人的历史,也必然是人类的一切希望、斗争和受难的历史。

――波普(英)《公开社会及其敌人》

●正如哲学是研究他人误解的学问,历史是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

――菲利浦?古德利尔(英)《龙套与超人》

●历史是人类的过去的知识。

――亨利―伊雷内?马鲁(法)《历史如同知识》

●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

――雷蒙?阿隆(法)《历史哲学》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雨果(法)《笑面人》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神圣家族》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

――列夫?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

●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

――高尔基(苏)《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

――卡尔?贝克(美)《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

――廖沫沙(中)《廖沫沙近作选?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历史会重演。

――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

●死亡的历史会复活,过去的历史会变成现在,这都是由于生命的发展要求它们的缘故。

――克罗齐(意)《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现代史。

――克罗齐(意)《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历史有三种不同的任务,我们可以称为科学的、想象的或推测的和文学的。

――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

――雨果(法)《悲惨世界》

●历史展示出现在与过去的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中,现在采取并保持着主动。

――雷蒙?阿隆(法)《历史哲学》

●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

――彼得?海尔(荷)《在历史中遭遇》

●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恩格斯(德)《自然辩证法》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比起大自然来,历史对人类的感情更严酷,更残暴。大自然要求人们仅仅满足于天赋的本能,而历史却要强制人的理智。

――高尔基(苏)《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历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间歇出现。

――阿伦?尼文斯(美)《历史学导论》

●人类的历史是很忍耐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

――泰戈尔(印度)《飞鸟集》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班固(汉)《汉书?京房传》

●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魏源(清)《默觚?治篇五》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李道钊(现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毛泽东(中)《周恩来在第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旧的历史,带着它的诗、画,与君子小人,必须死!新的历史必须由血里产生出来!

――老舍(中)《四世同堂》

●历史是不能容纳谎言的……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

――余秋雨(中)《艺术创造工程》

●历史是进化的,但有时总使人感觉它是在重复过去。

――廖沫沙(中)《廖沫沙杂文集?历史重复》

●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

――华岗(中)《中国历史的翻案》

●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

――范文澜(中)《范文澜历史

●历史是严峻的。历史并不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古华(中)《芙蓉镇?人情?鬼情》

●历史对事业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结果来评定的。

――乔万尼奥里(意)《斯巴达克思》

●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

――休谟(英)《论历史研究》

●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

――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历史不应该仅有消除偏见,它还应该孕育热情。

――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历史又可教我们以智慧和价值的相对性。

――莫洛亚(法)《书卷长留伴一生》

●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只要我们都尊重历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理。

――廖沫沙(中)《廖沫沙近作选?关于我在三十年代写的两篇杂文》

●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吴晗(中)《学习集?论历史知识的普及》

1、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

2、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

3、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

4、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

5、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

6、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

7、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

8、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

9、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

10、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

11、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

12、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

13、毋劳女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

14、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

15、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

16、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

17、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

18、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

19、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

20、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21、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

22、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

23、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

24、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

25、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