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河北河间五句名言 正文

河北河间五句名言

时间:2024-10-12 18:17:11

古文警句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

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6、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9、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1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1、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1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1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14、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1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6、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1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1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2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1、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3、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2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5、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26、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8、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

29、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3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3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3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34、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35、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7、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3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39、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40、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41、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4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4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45、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4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4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8、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5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5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52、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5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54、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56、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5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58、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

5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0、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6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62、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6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6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6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6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6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7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7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73、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7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7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77、轻诺必寡信。——《老子》

7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7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8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8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8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84、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8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8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8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9、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9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91、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9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93、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9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9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9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98、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9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10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0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02、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103、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

10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0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0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07、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

10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109、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12、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11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14、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11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116、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1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118、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119、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120、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2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2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2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2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2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26、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27、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2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3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31、贫贱之交不可忘。——《后汉书·宋弘列传》

132、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3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35、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36、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3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39、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古今中外,不知多少人都使用过书信,世界各国都曾作为重要的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从唐代诗圣杜甫的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看来,书信在我国的历史已很久远,在那时就已很盛行,并且显得多麽重要,后又经历一千多年历史变幻,书信一直沿用下来,且曾经盛行过一个时期,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人们心目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只是到了电话、手机、电脑等信息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书信交流才慢慢淡化了,即使现在,还仍有一部分人在使用书信沟通交流,书信交流的传统形式还延续着。

书信与我着实有缘,我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信、写信的习惯,大约十岁左右就开始读信,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在外工作的祖父写信,给当飞行员的堂叔、当炮兵的表哥写信,还真如同写文章“一发而不可收”,有瘾似的,来了信就读信,读完了信就回信,当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想来,祖父曾当过老八路,堂叔是五十年代的飞行员,表哥是七十年代的新时代军人,我这不正是从为“三代军人”开始写信的吗?及至到了中学,广西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打响了,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的牺牲精神激励着我,我和同学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卫国的勇士们写信。我现在还依稀记得,那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似乎写信也成了一件自豪的事情,因为这写的不是一封普普通通的信,信中表达了对前线勇士的无限热爱、鼓励支持,并坚决表示,毕业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去当兵,报效可爱的祖国,这封信燃起了我对参军的渴望之火。

后来,我也真的参了军,从家中往外写信一下子调转了方向,变为从外往家中写信。这个时候,我才觉得,儿时写信那是一种兴趣,那是别人来了信,被动地一种表现,而当兵在外写信,那是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寄托情感地表达。而且我觉得,这个时候的信在我心目中的重量更重了,觉得沉甸甸的;价值更重要了,懂得了家信在心中的价值;感情色彩也更浓了,有时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思念的泪水早已打湿了信笺。写到这里,我的心已经飞回了部队,去追寻过往那段写信的经历。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那时候,我刚刚当兵,当时的条件哪敢跟现在相比,跟亲朋好友通讯联系这样方便,闲着没事打个电话聊聊天,遇事用手机发个短信,什么事就解决了。我当兵那阵子,部队里没有外线电话,更没有手机,遇到急事的时候,就到邮电局发封电报,不过,遇到急事的几率都很低。平时,想和父母、其他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只有通过书信这种方式来表达,鸿雁传情也好,述说感念也罢,所以家信就成了我们每个当兵人盼望得到和寄托思念的唯一方式,也成了部队一道靓丽的风景,虽然书信有时要在路上走七、八天,有时甚至十天半月,但那是跨越几千里传递的是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情侣情、亲友情,怪不得古人都说:“家书抵万金”呢,我们也似乎体验到了。

大凡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新兵信多,老兵病多”,这似乎成了部队一句名言,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新兵写信就是多,尤其刚当兵的人都有过切身的体验,忙得连队通信员分发信都费好长时间。我们刚当兵那阵子,都想急着给父母写第一封家信,再给要好的同学、朋友写写信,有谈了对象的,还要给未婚妻写信。信里说说新兵连的生活情况,初当兵对部队的感受,望远隔千里的父母和亲朋好友不要挂念。再询问一下家里情况怎样?自己也好放心。这就满怀深情诉诸笔端,编织一种思念;天天期盼家中回信,守望一个幸福。新兵几乎都是这样,将家信转化为表达乡愁的一种方式,一页页薄薄的信纸,遥寄着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当我铺展开信笺写第一封家信的时候,我的心已飞回到遥远的故乡,我的眼前晃动着父母和亲人的脸庞,我的泪水不由得盈满了眼眶,伴随着思念的情愫,“吧嗒、吧嗒”地滴落在刚买的信笺上,信笺上滴满了泪水,泪水里浸透着思念,我就索性先不写了,停了一会儿后,我看到战友们都在写家信,就坐不住了,还是坚持继续写信,这个时候,灵动的笔尖上盈满的不是墨水,而是思乡的泪水,我清楚地记得,一个堂堂的高中生好不容易才把第一封信写完了,这是我铭记在心的第一封家信,使我永远难忘。

说起书信,我还想起了一段往事,我们这些新兵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训练,分到了老连队,这个时候也急着给父母写信,说一说部队分配情况,让父母和其他亲朋好友放心。我和20多名新战友忙完了工作就趴到床铺上写信,写信的空档儿我就发现,一个同年入伍的河北河间籍的战友,并不急着写信,他一会儿在屋里坐坐,一会儿到外面溜达溜达,显得没事的样子,不过,看紧蹙的眉头,似乎还有什么心事。待我写完了信,他就凑到我眼前,开始外面都不太了解,我还以为找我谈谈心呢,结果他满脸羞赧地对我说:“咱俩都是同年入伍的,我求你帮个忙,帮我写写信,我没上几年学,确实写不了这玩意儿。”开始我还不相信,一看面前这么个精神的小伙子,哪能不会写信?再一看他那副十分真诚的样子,想起了别人写信他闲着没事就溜达的时候,我相信了,并痛快地答应了他,这个战友当时那种感激的表情我都没法形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从此,我便开始了长达三年帮这个战友写信的“马拉松”之路。

开始是给他的父母写信,这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并不是难事,因为写信只是把事情述说清楚,对方能看明白就行了,再说,给他父母写信,也不用拐弯抹角的,直说就行了,父母也知道他不会写信,不会怪罪别人替他写信。我就按照这个战友要表达的意思,给他父母写了信。接下来的情况就不同了,他说让我给他当兵前刚谈的对象写信,我一听就懵了,我这心里“压力山大”,诚惶诚恐,怕的不是写信的事,而怕的是写信之后的事,因写信引起误会造成的结果,可以想见,轻者,摩擦、矛盾。重者,吵架,吹了。不敢想象,不可想象。我对这位战友说,我不敢写,也不能写,我还没谈过恋爱,这样的事确实无能为力。战友说,你就大胆地写吧,没事,你不写,我自己也不能写,还是得找别人代写。看着战友无可奈何的样子,我很同情他,也就勉强答应下来,不过,写信的时候,我起初想尽量多用战友的“嘴”,少用我的`“笔”,可征求战友意见的时候,问怎么写,写什么?他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不好意思说,也说不出什么来。这样以来,我只好硬着头皮,思索了半天,就从第一封信写起,既不能太华丽,又不能太枯燥,包括开头称呼也斟酌了半天,这比给自己女朋友写信也难多了。

在没有别的办法的情况下,我只好“投石问路”式地给战友的女朋友去了信。过了不长时间,战友的女朋友回信了,我这心里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可问题又来了,战友拿着信让我看,读给他听,我接过信来一看,隽秀的文字映入了我的眼前,再一读信里的内容,潜意识告诉我,这不是一般的人。我便问战友:“你女朋友是干什么的?字写得这么好,而且很有文采。”战友告诉我,他女朋友是当教师的。我一听,就不想再给战友的女朋友写信了,怕闹出笑活来。可又一想,若换了别人,笔迹又不一样了,万一被识破了,可就麻烦大了。没办法,我只好仔细揣摩着战友和他女朋友的心理,使出浑身解数,发出了一封封爱意深深、情意绵绵的信,战友也收到了一封封爱情蜜意的信。就这样坚持了长达三年的“情书”长跑,直到战友复员回家。据说后来战友的女朋友发现了这件事,也很理解,原谅了他,由这件事我想到,书信帮了一个大忙,促成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书信这条线又把我牵引到老山前线,1984年底,我所在的总参通信部队接到上级紧急命令,赴云南老山前线执行作战任务,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有点震惊,接着,部队首长就发出了作战动员令,态度是那样坚决,我和战友们义愤填膺,主动请缨,纷纷向部队首长递交了请战书。当时,我怕父母受不了这个打击,就把信里套信,转到在河南的战友那里,再由战友从河南寄给母亲,这样虽然发信的时间延长了几倍,但母亲一直认为我工作忙,并没有引起别的怀疑,又过了几个月,邻村一个战友回家探亲,就说我到云南前线打仗去了,这话不知怎么就传到我母亲耳朵里了,当时前线战事正急,母亲心里焦急、难过,整天默默流泪,在路上怕别人看到,回家又怕年老的祖母看到,从办公室往返于我家有一条长长的大胡同,大胡同拐过了一道又一道弯,装满了母亲的思念,不知留下了母亲多少思念儿子的泪,即便是这般挂念,她还怕影响到我的情绪,在前线不安心,在回信中从没谈到上前线这件事,把挂念儿子的泪水默默地咽到肚子里去,在信里始终写道: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安心工作。现在想来,多么理智的母亲啊!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明明心里十分牵挂,而把百般的牵挂埋在心底,全力支持儿子驰骋疆场,保家卫国。在这次自卫反击战中,我荣立了三等战功,当我胸前佩戴上闪闪发光的军功章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我日渐苍老的母亲,军功章上有我母亲的一半。在前线给父母写信这件事,本想玩个“小技巧”,别让父母担心,可因战友的原因,还是给母亲造成了伤害,我一直觉得心里难过。

书信与我的故事很多很多,我还在广西前线过春节时致家乡百万人民的一封信,发表在《平度大众》头版头条,引起了强烈反响,平度三中、六中的学生纷纷给我去信慰问,我与他们保持了通信联系,这是书信架起了当代军人与中学生的友谊沟通的桥梁。我还通过书信与莫言、官景辉、李燕杰、马识途、李存葆、叶春华、张保庆、沈鸿根、官伟勋、毛秉华、田永清、蓝怀昌、魏德泮、田永庆、王振华等等取得了联系,从信中字里行间受到了鼓舞和启发,感到受益匪浅。

如今,虽说电话、手机、电脑在家庭几乎都普及了,写信的很少很少了,但我有时还拿起笔来写信,找找那种感觉,追那种渐行渐远的踪迹,回忆回忆从前,书信给我带来了许多许多,让我永远难忘,今生难忘。

引导语:《游休禅师双峰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诗词之一。

游休禅师双峰寺

刘长卿

双扉碧峰际,遥向夕阳开。

飞锡方独往,孤云何事来。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相送东郊外,羞看骢马回。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名言解释: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白月:洁白的月亮。这两句大意是:清澈寒凉的潭水里倒映着皎洁的明月,秋天的细雨滴落在碧绿的青苔上。

这两句写禅寺清冷的秋景;如果是晴天,那么风清气爽,夜晚可见寒潭印映白月;如果是阴天,那么细雨飘零,沾湿因行人罕至而滋生的青苔。可用于描写山间或古老建筑物附近的冷落秋景。

这两句诗是从什么方面描写秋天的?

这是从环境(天上,地下)和气候(秋雨、秋月)上来描写秋天景色,地上的深潭,天上的月亮,天上的细雨,地上的青苔。

刘长卿

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 ,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与 杜甫 同时 ,比元结、顾况年长十余岁,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他的诗内容较丰富,各体都有佳作,尤长于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则以工秀见长。

刘长卿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

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10卷。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刘随州诗集》(10卷诗,1卷文),《全唐诗》编录其诗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