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曾国藩名言及人生哲理 正文

曾国藩名言及人生哲理

时间:2024-10-08 18:40:06

1、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2、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3、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4、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5、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6、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8、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9、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10、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11、行事常思退一步。

12、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13、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14、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15、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16、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17、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18、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9、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20、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21、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22、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23、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24、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25、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26、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27、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28、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29、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30、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31、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32、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33、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34、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35、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36、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37、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38、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39、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40、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41、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42、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43、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44、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45、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

《老子》的十大精髓哲理

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X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5、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7、治人事天莫若啬。

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8、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10、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曰: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人生哲理是指关于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大家知道古人经典人生哲理

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2)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4)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6)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7)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8)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9)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0) 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2)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13) 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岳飞

14)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5)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7) 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袁枚

1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9)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1)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2)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

23)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24) 苛政猛于虎。——《礼记》

2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26)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2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8)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9)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30)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31)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32)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3)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34)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35)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36)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3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8)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9)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40) 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41)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42)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43)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44) 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4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46)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47)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48)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49)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叶梦得

50) 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51)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

52)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多半苦中来。——曾国藩

53)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5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55)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56)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57)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58)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9)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60)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61)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6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64)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

6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66)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67)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6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9)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0)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71) 丈夫不报国,终为愚jian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72)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那些无法超越的古文

7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4)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5)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76)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77)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78)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7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古辞《长歌行》

80)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1)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82)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83)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84)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85)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86)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87)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8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89)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90)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9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9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93)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坤《呻吟语?应务》

9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95)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