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嚼之余〔1〕
我的一篇《咬文嚼字》的“滥调”,又引起小麻烦来了,再说几句罢。
我那篇的开首说:“以摆脱传统思想之束缚……”
第一回通信的某先生〔2〕似乎没有看见这一句,所以多是枝叶之谈,况且他大骂一通之后,即已声明不管,所以现在也不在话下。
第二回的潜源先生的通信是看见那一句的了,但意见和我不同,以为都非不能“摆脱传统思想之束缚……”。各人的意见,当然会各式各样的。
他说女名之所以要用“轻靓艳丽”字眼者,(一)因为“总常想知道他或她的性别”。但我却以为这“常想”就是束缚。
他说Go可译郭,Wi可译王,Ho可译何,何必故意译做“各”“旺”“荷”呢?再者,《百家姓》〔5〕为什么不能有伟力?但我却以为译“郭”“王”“何”才是“故意”,其游魂是《百家姓》;我之所以诧异《百家姓》的伟力者,意思即见前文的第一句中。但来信又反问了,则又答之曰:意思即见前文第一句中。
再说一遍罢,我那篇的开首说:“以摆脱传统思想之束缚……。”所以将翻译当作一种工具,或者图便利,爱折中的先生们是本来不在所讽的范围之内的。两位的通信似乎于这一点都没有看清楚。
末了,我对于潜源先生的“末了”的话,还得辩正几句。
(一)我自己觉得我和三苏〔6〕中之任何一苏,都绝不相类,也不愿意比附任何古人,或者“故意”凌驾他们。倘以某古人相拟,我也明知是好意,但总是满身不舒服,和见人使Gorky姓高相同。(二)其实《呐喊》并不风行,其所以略略流行于新人物间者,因为其中的讽刺在表面上似乎大抵针对旧社会的缘故,但使老先生们一看,恐怕他们也要以为“吹敲”“苛责”,深恶而痛绝之的。(三)我并不觉得我有“名”,即使有之,也毫不想因此而作文更加郑重,来维持已有的名,以及别人的信仰。纵使别人以为无聊的东西,只要自己以为有聊,且不被暗中禁止阻碍,便总要发表曝露出来,使厌恶滥调的读者看看,可以从速改正误解,不相信我。因为我觉得我若专讲宇宙人生的大话,专刺旧社会给新青年看,希图在若干人们中保存那由误解而来的“信仰”,倒是“欺读者”,而于我是苦痛的。
一位先生当面,一位通信,问我《现代评论》〔7〕里面的一篇《鲁迅先生》〔8〕,为什么没有了。我一查,果然,只剩了前面的《苦恼》和后面的《破落户》,而本在其间的《鲁迅先生》确乎没有了。怕还有同样的误解者,我在此顺便声明一句:我一点不知道为什么。
假如我说要做一本《妥S禒丝苔传》,而暂不出版,人便去质问托尔斯泰的太太或女儿?我以为这办法实在不很对,因为她们是不会知道我所玩的是什么把戏的。
一月二十日。
备考:“无聊的通信”
伏园先生:
自从先生出了征求“青年爱读书十部”的广告之后,《京报副刊》上就登了关于这类的许多无聊的通信;如“年青妇女是否可算‘青年’”之类。这样无聊的文字,这样简单的脑筋,有登载的价值么?除此,还有前天的副刊上载有鲁迅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亦是最无聊的一种,亦无登载的必要!《京报副刊》的篇幅是有限的,请先生宝贵它吧,多登些有价值的文字吧!兹寄上一张征求的表请收下。
十三,仲潜。
凡记者收到外间的来信,看完以后认为还有再给别人看看的必要,于是在本刊上发表了。例如廖仲潜先生这封信,我也认为有公开的价值,虽然或者有人(也许连廖先生自己)要把它认为“无聊的通信”。我发表“青年二字是否连妇女也包括在内?”的李君通信,是恐怕读者当中还有像李君一般怀疑的,看了我的答案可以连带的明白了。关于这层我没有什么其他的答辩。至于鲁迅先生的《咬文嚼字》,在记者个人的意见,是认为极重要极有意义的文字的,所以特用了二号字的标题,四号字的署名,希望读者特别注意。因为鲁迅先生所攻击的两点,在记者也以为是晚近翻译界堕落的征兆,不可不力求改革的。中国从翻译印度文字以来,似乎数千年中还没有人想过这样的怪思想,以为女人的名字应该用美丽的字眼,男人的名字的第一者应该用《百家姓》中的字,的确是近十年来的人发明的(这种办法在严几道时代还未通行),而近十年来的翻译文字的错误百出也可以算得震铄前古的了。至于这两点为什么要攻击,只要一看鲁迅先生的讽刺文字就会明白。他以中国“周家的小姐不另姓绸”去映衬有许多人用“玛丽亚”,“婀娜”,“娜拉”这些美丽字眼译外国女人名字之不当,以“吾家rky”一语去讥讽有许多人将无论那一国的人名硬用《百家姓》中的字作第一音之可笑,只这两句话给我们的趣味已经够深长够浓厚了,而廖先生还说它是“最无聊”的文字么?最后我很感谢廖先生热心的给我指导,还很希望其他读者如对于副刊有什么意见时不吝赐教。
伏园敬复。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五日《京报副刊》。
关于《咬文嚼字》
伏园先生:
我那封短信,原系私人的通信,应无发表的必要;不过先生认为有公开的价值,就把它发表了。但因此那封信又变为无聊的通信了,岂但无聊而已哉,且恐要惹起许多无聊的是非来,这个挑拨是非之责,应该归记者去担负吧!所以如果没有彼方的答辩则已;如有,我可不理了。至于《咬文嚼字》一文,先生认为原意中攻击的两点是极重要且极有意义的,我不无怀疑之点:A,先生照咬文嚼字的翻译看起来,以为是晚近翻译界堕落的征兆。为什么是堕落?我不明白。你以为女人的名字应该用美丽的字眼,男人的名字的第一音应该用《百家姓》中的字,是近来新发明的,因名之曰怪思想么?但我要问先生认它为“堕落”的,究竟是不是“怪思想”?我以为用美丽的字眼翻译女性的名字是翻译者完全的自由与高兴,·无·关·紧·要·的;虽是新发明,却不是堕落的征兆,更不是怪思想!B,外国人的名是在前,姓是在后。“高尔基”三个音连成的字,是Gorky的姓,并不是他就是姓“高”;不过便于中国人的习惯及记忆起见,把第一音译成一个相似的中国姓,或略称某氏以免重复的累赘底困难。如果照中国人的姓名而认他姓高,则尔基就变成他的名字了?岂不是笑话吗!又如,Wilde可译为王尔德,可译魏尔德,又可译为樊尔德,然则他一人姓了王又姓魏又姓樊,此理可说的通吗?可见所谓“吾家rky”者,我想,是鲁迅先生新发明的吧!不然,就是说“吾家rky”的人,根本不知“高尔基”三音连合的字是他原来的姓!因同了一个“高”字,就贸贸然称起吾家还加上rky来,这的确是新杜撰的滑稽话!却于事实上并无滑稽的毫末,只惹得人说他·无·意·思而已,说他是·门·外·汉而已,说他是·无·聊而已!先生所谓够深长够浓厚极重要极有意义的所在,究竟何所而在?虽然,记者有记者个人的意见,有记者要它发表不发表的权力,所以二号字的标题与四号字的署名,就刊出来了。最后我很感谢先生上次的盛意并希望先生个人认为很有意思的文字多登载几篇。还有一句话:将来如有他方面的各种的笔墨官司打来,恕我不再来答辩了,不再来凑无聊的热闹了。
撰安!
十六,弟仲潜敬复。
“高尔基三个音连成的字,是Gorky的姓,并不是他就姓高,”廖先生这句话比鲁迅先生的文字更有精采。
可惜这句话不能天天派一个人对读者念着,也不能叫翻译的人在篇篇文章的原著者下注着“高尔基不姓高,王尔德不姓王,白利欧不姓白……”廖先生这篇通信登过之后不几天,廖先生这句名言必又被人忘诸脑后了。所以,鲁迅先生的讽刺还是重要,如果翻译界的人被鲁迅先生的“吾家尔基”一语刺得难过起来,竟毅然避去《百家姓》中之字而以声音较近之字代替了(如哥尔基,淮尔德,勃利欧……),那末阅者一望而知“三个音连成的字是姓,第一音不是他的姓,”不必有烦廖先生的耳提面命了。不过这样改善以后,其实还是不妥当,所以用方块儿字译外国人名的办法,其寿命恐怕至多也不过还有五年,进一步是以注音字母译(钱玄同先生等已经实行了,昨天记者遇见钱先生,他就说即使第一音为《百家姓》中的字之办法改良以后,也还是不妥),再进一步是不译,在欧美许多书籍的原名已经不择了,主张不译人名即使在今日的中国恐怕也不算过激罢。
伏园附注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京报副刊》。
《咬文嚼字》是“滥调”
伏园先生:
鲁迅先生《咬文嚼字》一篇,在我看来,实在毫无意义。仲潜先生称它为“最无聊”之作,极为得体。不料先生在仲潜先生信后的附注,对于这“最无聊”三字大为骇异,并且说鲁迅先生所举的两种,为翻译界堕落的现象,这真使我大为骇异了。
我们对于一个作家或小说戏剧上的人名,总常想知道他或她的性别(想知道性别,并非主张男女不平等)。
在中国的文字上,我们在姓底下有“小姐”“太太”或“夫人”,若把姓名全写出来,则中国女子的名字,大多有“芳”“兰”“秀”等等“轻靓艳丽”的字眼。周家的姑娘可以称之为周小姐,陈家的太太可以称之为陈太太,或者称为周菊芳陈兰秀亦可。从这些字样中,我们知道这个人物是女性。在外国文字中可就不同了。外国人的姓名有好些Syllables〔9〕是极多的,用中文把姓名全译出来非十数字不可,这是何等惹人讨厌的事。年来国内人对于翻译作品之所以比较创造作品冷淡,就是因为翻译人名过长的缘故(翻译作品之辞句不顺口,自然亦是原因中之一)。假如托尔斯泰有一个女叫做ElizabethTolstoi,我们全译出来,成为“托尔斯泰伊丽沙白”八字,何等麻烦。又如有一个女子叫做MaryHildaStuwart,我们全译出来,便成为“玛丽海尔黛司徒渥得”也很讨厌。但是我们又不能把这些名字称为托尔斯泰小姐或司徒渥得夫人,因为这种六个字的称呼,比起我们看惯了周小姐陈太太三字的称呼多了一半,也不方便。没法,只得把名字删去,“小姐”,“太太”也省略,而用“妥S禒丝苔”译ElizabetTols-toi,用“丝图娃德”译MaryHildaStuwart,这诚是不得已之举。
至于说为适合中国人的胃口,故意把原名删去,有失原意的,那末,我看根本外国人的名字,便不必译,直照原文写出来好。因为中国人能看看不惯的译文,多少总懂得点洋文的。鲁迅先生此举诚未免过于吹毛求疵?
至于用中国姓译外国姓,我看也未尝不可以。假如Gogol的Go可以译做郭,Wilde的Wi可以译做王,Holz的Ho可以译做何,我们又何必把它们故意译做“各”“旺”“荷”呢?再者,《百家姓》为什么不能有伟力?
诚然,国内的翻译界太糟了,太不令人满意了!翻译界堕落的现象正多,却不是这两种。伏园先生把它用二号字标题,四号字标名,也算多事,气力要卖到大地方去,却不可做这种吹敲的勾当。
末了,我还要说几句:鲁迅先生是我所佩服的。讥刺的言辞,尖锐的笔锋,精细的观察,诚可引人无限的仰慕。《呐喊》出后,虽不曾名噪天下,也名噪国中了。
他的令弟启明先生,亦为我崇拜之一人。读书之多,令人惊叹。《自己的园地》为国内文艺界一朵奇花。我尝有现代三周(还有一个周建人先生),驾乎从前三苏之慨。
不过名人名声越高,作品也越要郑重。若故意纵事吹敲或失之苛责,不免带有失却人信仰的危险。而记者先生把名人的“滥调”来充篇幅,又不免带有欺读者之嫌。冒犯,恕罪!顺祝健康。
潜·源。
一月十七日于唐山大学。
的先生看了不以为然,我猜想青年中这种意见或者还多,那么这篇文章不是“滥调”可知了,你也会说,我也会说,我说了你也同意,你说了他也说这不消说:那是滥调。鲁迅先生那两项主张,在簇新头脑的青年界中尚且如此通不过去,名为滥调,是冤枉了,名为最无聊,那更冤枉了。记者对于这项问题,是加入讨论的一人,自知态度一定不能公平,所以对于“潜”字辈的先生们的主张,虽然万分不以为然,也只得暂且从缓答辩。好在超于我们的争论点以上,还有两项更高一层的钱玄同先生的主张,站在他的地位看我们这种争论也许是无谓已极,无论谁家胜了也只赢得“不妥”二字的考语罢了。
伏园附注。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日《京报副刊》。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北京《京报副刊》。
〔2〕指廖仲潜。
〔3〕ElizabethTolstoi英语,可译为伊丽莎白·托尔斯泰。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
【审题立意】
本题的审题难度不大,指向明确,就是针对“错误”而设置的`叙事类材料作文。围绕“错误”设置了对立而统一的两个对象:杂志社——纠错人,作家——出错人。面对错误,是不是人人都敢于纠正?面对错误,是不是人人都理解并感谢别人的纠正呢?此题,不仅为高考作文提出了论题,也为我们的价值观提出了一个挑战。题目能紧扣时代脉络,联系时代背景,让学生有话可写。本文要求文体不限但要求文体特征鲜明,也就是说写什么文体像什么文体,不要“四不像”。比如,可以写记叙文,叙述自己给别人(同学,父母,老师等)纠错的过程,也可以写自己出错后受别人指正的过程。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感恩之心。可以写童话,比如《灰太狼改错记》等,写小说,散文等都行。不少学生会写成议论文,要求写成规范议论文,在选择论据时列出一定的
综上,可立意如下:
从杂志社的角度看:
1、敢于改正错误。
2、敢于挑战权威。
3、职能部门要尽到监督责任。
从作家的角度看:
1、敢于承认错误。
2、面对纠错者,应抱有感恩之心。
3、良药苦口利于病。
4、面对挑战者,应虚怀若谷。
5、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谬误百出的书可能是本有趣的书;而一点谬误都没有的书也许是本十分乏味的书。——哥尔斯密下面是关于读书名言警句86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读书在古为今用,实践在立异标新。
2、读书在学习前人,读书在超越前人。
3、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随园诗话》
4、读书是点亮人生的火炬,实践是成就人生的摇篮。
5、有知识走遍天涯,无学问寸步难行。
6、读书是知识的摇篮,实践是创新的摇篮。
7、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杨循吉《题书橱》
8、"书籍渐富,历代学者之著述,汗牛充栋",非一人财力能尽致,亦非一人精力能遍览。"故不可不择其有益于我者而读之。"读无益之书,与不读等,修学者宜致意。——蔡元培
9、"读书人"应该读三类书,首先是"有关自己专业的书",因为它们是一个专业人员的立身之本。第二类书是"与专业有关的其他门类的书",这类书对于开拓思路,增长见识,加深修养,提高理解、判断能力是很有好处的。第三类书籍则是做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必读之书",每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民族,以及民族悠久的思想、文化、科学史,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在这种时代环境里萌生的各种新技术、新思潮、新文化。——吕叔湘
10、读,不能"一旦数行地囫囵吞枣""随读随忘",非慢慢咀嚼不可,下一番切实的苦功夫,咬文嚼字,一字一句地"求甚解"。读书不能"只凭自己的狭隘的兴趣",要博览,要多读。——朱自清
11、我们为什么而读书?大体有四种情况:一是为读书而读书,没有明显的'目的;二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三是为了古人所说的"修身养性";四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如果以拥有书籍的多寡作为教养的证据,果真如此的话,那些拥有许多教养的方面的书的书店老板们,谁能与他竞争?一路基亚诺斯
13、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辩其大义,以修卫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14、读书,我此时觉得如吃甘蔗,越往下啃越甜,越读越觉得它的趣味,而且越越亮、心越宽。因为我所读的书,不是一般骚人雅士读来开心的书,而是救国救世界革命理论,而是二十世纪最进步的思想学术,而是历史上宝贵的教训……这些书可以使我认识过去、现在,知道未来,可以使我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可以使我不错走了道路,可以使我的意志更加坚定,可以使我时时刻刻在前进。不读书,或者读些风花雪月的书,这是等于自杀,是异常危险的。——冯玉祥
15、读书首先读书的序例、序文和凡例。过去我们有个坏习惯,以为看正文就行了,序例可以不看。其实序例里有很多好东西。序例常常讲到写书的纲领、目的。替别人作序的,还讲书的优点。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这些都很好,而我们常常忽略。——王力
16、过多地阅读平庸无奇的图书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只有那些为之倾倒的书,才值得你一读。
17、花费时间去读他人著作,通过他人的辛勤能轻易地完成自找改善。——苏格拉底
1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一诸葛亮
19、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功夫。——陆世仪
20、马克思读书时,常折叠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空白处做满记号。他不在书里写批注,但当他发现作者有错误的时候,他就常常忍不住要打上一个问号或一个惊叹号。画横线的地方使他能够非常容易地在书中找到所需要的东西。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作了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的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力。一保尔·拉法格
21、译书必须多读书,以增加知识,学习别人的笔法和翻译经验。同时翻译家自己也应当要勤于写作,练练笔头。特别是译诗者应当自己也勤于写诗。如果自己不会写诗,译诗的韵味就会较差。读中国旧体诗词对译诗有帮助,但应当把一些陈词滥调加以作用,不宜照搬。因为翻译外国诗应使用现代汉语,不能泥古不化,但话太白又缺少文采,故译诗有很多困难。——钱春绮
2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有知识不会运用,就如同耕耘了却不播种。
24、用功学习不仅有益于我的心灵,而且有益于我的身体。因为这样专心读书的本身对我就是一件乐事,我不再考虑我的那些疾病,痛苦也因此减轻了。——卢梭
25、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26、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27、勇敢地活出自己。——吴妍
28、买书没有读书难,读书没有消化难。——[法]奥斯勒
29、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癫癫。 彼特拉克
30、不好的书使无知者更加无知。
31、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32、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
33、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作者:欧阳修
34、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35、书是永远不会枯萎的植物就像月桂树一样永远碧绿。——罗·赫里克
36、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
37、读书是为了更好地交流。——佚名
38、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培根
39、与肝胆人工时,无字句处读书。
40、读书岂免死,读书岂免贫。何以好识字,识字胜他人。
41、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42、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3、不学无术的人的想像力不过只有翅膀没有脚。
44、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45、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法笛卡尔
46、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
47、学习是劳动,是充斥思维的劳动。
48、我读书越多,书籍就是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49、刚才正方说,读书有益,我并不赞同。如果读坏书的话,那么也有益吗?我们之所以读好书,是想从好书里面学习一点东西。
50、以决心为题材,用刻苦书写生命,以坚持成就未来,梦想并不遥远。
51、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52、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佚名
53、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凰。
54、心情烦躁时,读一读书,还心灵一个宁静;工作疲惫时,读一读书,还心灵一份轻松;人生苦闷时,读一读书,还心灵一份快乐。世界读书日,快快捧起你心爱的书吧!
55、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玖书之法也。
5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宋)郑耕老
57、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
58、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59、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作者:王永彬
60、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作者:韩愈
61、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62、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63、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中国)
64、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诗意绝不是在表面的词句里,所有的真正的诗意是在深处。——梅子涵
65、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刘白羽
66、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67、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作者:李欣
68、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作者:谚语
69、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作者:陆九芝 出处: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70、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71、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作者:顾仪卿 出处:《医中一得》
72、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73、书卷是带我们到别人的心中,到别的民族当中去的门户。——[法]莫洛瓦
7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的进步之桥。
75、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7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7、一本好书,可以成为我们的莫逆之交。它已往、此刻、未来对我们始终如一。——塞莫尔·斯迈尔斯
78、疆场上只有当机立断的统帅才气取告捷利。——佚名
79、假如利用得好书是最好的对象;假如滥用了书就是最坏的对象。
80、念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81、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82、别健忘,读书是取得多方面常识的最重要的手段。 ——[英]赫尔岑
83、学问是光亮,无知是暗中。读书吧!—— [俄]契诃夫
84、可以或许摄取须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许多的人更康健,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许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古罗马]亚里斯提卜
85、让我们的心灵像花一样瑰丽。
86、花儿用瑰丽装扮世界,我们用动作美化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