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鲁班木工经典名言 正文

鲁班木工经典名言

时间:2024-10-04 23:21:34

鲁班发明锯子的历史典故

且说有一年夏天,鲁班家乡鲁国国王要鲁班监工营造一座宫殿,期限为3年。但是这座宫殿所需的木料,鲁班等工匠们到山上砍上3年也完不成任务。

这可急坏了鲁班,因为国王的话就是圣旨,是不允许随便更改的,如果真的是耽误了工程进度,杀头是不可避免的。鲁班愁得连觉也睡不踏实。

为了加快砍伐木料的进度,鲁班每天都要提前上山选择好要砍的.树木。这天,天色刚蒙蒙亮,鲁班便迎着晨曦,踏着夜露,提前出发了。

为了节省时间,鲁班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横七竖八地长满了小树、杂草,行走非常不便。

鲁班只好搀着树木、拽着茅草往上爬。忽然,脚底一滑,身体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去,鲁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一把茅草,由于没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无比。

滑到山脚,鲁班狼狈地爬了起来,伸开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鲜血淋漓。鲁班非常惊奇,为何一把茅草能够划破人的手掌。

鲁班顾不得疼痛,沿着滑下来的山坡,爬上去一看,这丛茅草与别的草没有两样。鲁班不甘心,便揪下一根茅草仔细地观察起来。

这茅草的叶子很怪,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小细齿,人手握紧它一拽,手掌就会被划破。鲁班又试着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一下,果然又划开一道血口。

鲁班正想俯身探究其中的道理,忽然看到近处有一只大蝗虫,两枚大板牙一开一合,很快吃着草叶。鲁班把蝗虫捉住细看,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

鲁班从这两件事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

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

鲁班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传说鲁班的母亲和妻子对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鲁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原来是由他母亲拉住墨线头的。后来,母亲在线头上拴一个小钩,这样,一个人操作就可以了。后世木工把这个小钩叫做“班母”,以纪念这个创作。

又如,木工刨木料的时候,前面顶住木头的卡口叫做“班妻”,这是因为传说鲁班刨木料起初是由妻子扶住木料,后来才改用卡口的缘故。

鲁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根据《玉屑》上的记述,伞是她发明的。直到今天,伞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鲁班造木鸢的故事

鲁班出生于敦煌。鲁班自由双手就非常灵巧,可以糊出各式各样漂亮的风筝。长大以后,跟随父亲学得一手好木匠活,不管修桥建楼造塔,样样拿手,非常有名气。

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凉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请去修造佛塔,两年后才完工。他人虽在凉州,但对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怎样既不误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飞旋的禽鸟启发下,造出了一只精巧的木鸢,安上机关,骑上一试,果然飞行灵便。

于是,每天收工吃过晚饭,他就乘上木鸢,在机关上击打三下,不多时便飞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来,自然十分高兴,但怕惊动父母,他也没有言语,第二天大清早,又乘上木鸢飞回凉州。

这样,时间不长,妻子便怀孕了。鲁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儿子回家之事。见儿媳有孕,还以为她行为不轨。婆婆一查问,媳妇便将丈夫乘木鸢每晚回家之事说明白,谁知,二老听了不信,晚上要亲自看个真假。

掌灯时分,鲁班果然骑着木鸢回到家中。二老疑虑顿散。老父亲高兴地说:“儿呀,明天就别去凉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让我骑上木鸢,去开开眼界。”第二天清早,老父亲骑上木鸢,儿子把怎样使用机关作了交待:“若飞近处,将机关木楔少击几下;若飞远处,就多击几下。早去早回,别误了我明日做工。”老父亲将交待记在心中,骑着木鸢上了天,心想飞到远处玩一趟吧。就把木楔击了十多下,只听耳边风响,吓得他紧闭双眼,抱紧木鸢任凭飞翔。等到木鸢落地,睁眼一看,一家伙飞到了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

吴地的人见天上落下一个怪物,上骑白胡子老头,还以为是妖怪,围了上去,不由分说,乱棒把老头打死,乱刀把木鸢砍坏。鲁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见父亲返回。他怕出事,又赶做了一只木鸢,飞到各处寻找。找到吴地以后,一打听,才知父亲已经身亡。他气愤不过,回到肃州(今酒泉)雕了一个木头仙人,手指东南方。木仙人神通广大,手指吴地,大旱无雨,当年颗粒无收。”三年以后,吴地百姓从西来的商人口中得知,久旱无雨原是鲁班为父报仇使的法术。便带着厚礼来到肃州向鲁班赔罪,并讲了误杀他父亲的经过。

鲁班知道了真情后,对自己进行报复的做法深感内疚,立即将木仙人手臂砍断,吴地当即大降甘露,解除了旱灾。之后,鲁班左思右想,认为造木鸢,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大旱,百姓苦,是干了两件蠢事。便将这两样东西扔进火里烧了。木鸢和木仙人便就此失传了。

鲁班的生平

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春秋时期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墨子不远千里,从鲁行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强行说服楚王停止攻宋。

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24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匠源于木工,所以木匠是诸匠之祖。

众所周知:“鲁班是木匠,木匠不是鲁班”,鲁班之匠乃罕见之人才,鲁班之技乃稀有之能力,支撑他的是经验总结出的知识,长久训练磨出的技能以及独一无二的传承。这是一种积累的升华过程,所谓有技而能工为技艺,得一技之长则为匠。

凡人类文明史上那些伟大的艺术杰作无不出自能工巧匠之手。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敦煌洞窟的壁画、云冈石窟的大佛、昭陵六骏的石刻等,皆无名之大匠所作。

要成为一名大匠,必须要对传承的技艺持有一颗虔诚和敬畏之心。

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一生惜壶如命,并非因他的壶特别值钱,而是像他说的,做一把壶太不容易。改革开放后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以顾景舟的技艺,本该榜上有名。但是,送评時他拒绝给评委送壶讨好别人,后来在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的名单上,紫砂界果然无名。但是,他的作品震惊了整个工艺美术界,后来顾景舟终于被评为全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用一生对艺术的.虔诚和坚守,守护了手艺人的尊严。

匠中能称大师的,不仅能用手用脑,还特别会用心。虚心和慧心是成为大匠的必经之路。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庖丁方为厨之时,所见不过全牛;三年之后,目无全牛;又过数年,乃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终于悟出解牛之规律。若庖丁没有虚心体悟、勤学苦练,必无娴熟之刀法;若没潜心钻研,必无惊人之技艺。其游刃有余,来自心手相应。

正像爱因斯坦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然而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可以说就算人再笨,手再拙,只要有虚心和慧心,就可以学会一门手艺或本领。

精心和细心决定大匠之成败。

朱熹在《诗集传》中讲:“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论语》中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也引《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无论是打磨器具也好,进德修业也好,都不可安于小成,应力求好上加好,以期尽善尽美之道。

简单的事重复做,重复的事用心做,古人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如此才能把看似平凡的工艺做成不平凡的杰作。

杰出的手工艺术存留着人类心灵的温度,是人类勤劳、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在现代机器工业时代,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工匠的生存环境仿佛日渐逼仄。但是,人类美好的生活永远离不开匠人,特别是那些绽放着心灵智慧光芒的手工制作者。

不仅过去“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如今盛世更需要艺术家,就像一把机制的紫砂壶固然可以满足人们的饮茶之需,但难以让人体味到一把大师亲手做的紫砂壶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愉悦。

手工虽然从手出发,但是还要抵达心灵的深处。

倾心于手,融情于艺,匠人的精魂将历久弥新。手工艺术品的魅力将永恒不灭,手艺永存,匠心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