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谈青年文学创作名言 正文

谈青年文学创作名言

时间:2025-01-12 15:53:37

1、文学一进入考场已经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

2、学术无界,文化无墙,永远不能画地为牢。

3、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

4、我看到,最典雅的友情被无知的彩笔描画着越描越淡。

5、诗人比美人更加自我,他们用诗情筑造了又一堵尊严的城墙。

6、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只能变得更沉着。

7、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好像王尔德说过‘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谓对错’。

8、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9、人折腾人,人摆布人,人报复人,这种本事,几千年来也真被人类磨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0、一种文明,能安顿个体精神已经不错,而如果能安顿群体性的政治智慧和社会理性,则就更好了。

11、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

1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13、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14、为什么把择定终身的职责,交给半懂不懂的年岁;为什么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过的荒原?

15、历史上的很多罪名,是不正常人对于正常人的宣判,而不正常人总会以超强度的道义亢奋,来掩饰自己的毛病。

16、如果你喜欢文学,喜欢原创文学,我建议你到文博苑里看一看,读一读,同时也希望大家亲自写一些自己的东西作为锻炼。

17、当今天下百业,文化最大。当今天下百行,文化届最小。那么,岂能再让一个日渐干涸的小池塘,担任江河湖海的形象代表?

18、要对一些复杂的问题作出选择时,首先要给自己减压,先让自己放松下来。在沉重的压力下,连空气都是扭曲的,最容易作出错误的决断。

19、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

20、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21、很多老人的长寿,是牺牲很多乐趣换来的。例如,拼死冒险的乐趣、孤立无援的乐趣、遭受围攻的乐趣。文化也是一样,长寿的代价就是失落太多。

22、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

23、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想来难理解;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

24、大地所负载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负载的其他一切都更难判断和预见。但我们已经看到,大地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决定力量,那么,就让我们先来阅读大地。

25、在文化上,无效必然导致无聊,无聊又必然引来无耻。但是,即使到了这种“三无”的低谷,也不必过于沮丧。因为只有低谷,才能构成对新高峰的向往。

26、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

27、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者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

28、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对国家社会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伪精英的架势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结果连真的精英的名声也败坏了。真精英总是着眼于责任,伪精英。

29、历史上也有一些深刻的哲人,以歌颂青年来弘扬社会的生命力。但这里显然横亘着一种二律背反:越是坚固的对象越需要鼓动青年去对付,但他们恰恰因为年轻,无法与真正的坚持相斡旋。

30、某个时期,某个社会,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一般荒唐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坏不到哪里去。最怕的是中年人的荒唐,而中年人最大的荒唐,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中年。

31、判定一种文明的优劣有多种标准,而最高标准和最低标准又常常首位相应,形成一个循环圆形。中华文明至少在一点上既符合最低标准,也符合最高标准,那就是:自己好好活着,不去招惹别人。

32、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生平事迹/鲁迅

1881年9月25日(中国农历八月初三),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名为周樟寿。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

1892年,11岁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3年(光绪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资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变故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8年,17岁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并与陈衡恪结下友谊。

1901年毕业。

童年的生活场景,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

留学日本

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

1906年3月,尊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本年秋天鲁迅携二弟周作人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7年曾拟创办杂志《新生》,因经费问题未能如愿。1908年师从章太炎,加入光复会(周作人认为并未加入),并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了一些东欧和俄国的短篇小说,就是著名的《域外小说集》,不过销量平平。

回国任职

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学化学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等职务。191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怀旧》(文言文写作)。

1912年,31岁的鲁迅受蔡元培之邀,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凯做大总统后,随政府搬到北京,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1科科长、教育部佥事。这时,他经历一段思想苦闷时期,对社会改革颇感失望,沉迷于收集研究拓本之中,校编谢承《后汉书》、《嵇康集》。后受钱玄同影响,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并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北京大学兼职讲师。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中国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4年,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创办同人周刊《语丝》。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访紫禁城,北京方面安排鲁迅与泰戈尔会见且合照。当时中国文坛对于泰戈尔访华的评价趋于两极化,鲁迅将其访华评价为“做了一瓶香水”。

鲁迅共做了14年的中华民国政府公务员,级别是荐任,机关是教育部,单位是社会教育司(司长是夏曾佑),历任第1科科长和佥事(辅助司长的高级幕僚)。主要的业绩有:担任国语统一会教育部代表,协调制定注音字母(与马裕藻、朱希祖、许寿裳、钱稻孙共同提议并执笔文案“统一读音,不过改良反切,故以合于双声叠韵的简笔汉字最为适用”);与钱稻孙、许寿裳2位科长合作中华民国国徽设计案,执笔《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说明书全文详见2005年版《鲁迅全集》);并设计了当时北京大学的校徽,系“北大”二字的美术字体;分管图书情报(图书资讯)业务:督导京师图书馆(后来的北京图书馆,现在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等。直到被教育部时任署总长章士钊免职为止。为此鲁迅向中华民国平政院提起行政诉讼并胜诉,依法可以复职,但他选择离开政府体系。好友易培基接任教育总长后签署了让佥事周树人复职的命令,并以兼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身份发出新的教授聘书,蔡元培将教育部改革为大学院期间,鲁迅被蔡元培聘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1932年起,鲁迅不再兼任教育部“特约编译”。

在厦门和广州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抗议三·一八惨案,被北洋政府通缉(注:鲁迅并没有被通缉,这里《而已集·大衍发微》有错),于是南下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数月后,1927年1月16日,46岁的鲁迅离开厦门,18日抵达广州,19日晨在孙伏园、许广平的陪伴下“移入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当时是中山大学校长朱家骅请鲁迅到校。2月18、19日,赴香港在上环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两场题为“无声的中国”及“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演讲。

革命

1927年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后辞职。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七月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二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1927年10月,鲁迅辞去中山大学职务到达上海,上海教育界听说鲁迅来了,纷纷请鲁迅去演讲,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所谓“半租界”,是指今天虹口区北部鲁迅公园一带),那里有特殊的政治环境保护他写作免遭迫害,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

1928年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1929年五月十三日,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0年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会”。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鲁迅离寓避难。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

1931年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七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八月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1932年十一月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这个时候也有鲁迅将被暗杀的传闻,有人劝鲁迅少露面,鲁迅听了,不以为然,出门不带门钥匙,以示决绝。

1927年到1936年间,鲁迅创作了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

病逝

1934年8月23日,由于有熟人被抓了,鲁迅离开公寓避难。12月14日晚上,脊肉作痛,流汗。1936年1月,肩及肋都疼得厉害。3月2日下午,骤然气喘。5月15日,病情又严重,医生说是胃病。从这之后一直发烧,31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情非常危险。6月,从委顿中逐渐好转,稍微能坐起来看书,写几十个字。8月,痰中见血。10月,体重88磅,比起8月1日增约2磅。8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17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18日,天还没亮,又发病了,气喘不止。鲁迅写了一封信,委托内山完造请医生过来,这是鲁迅的绝笔。

鲁迅在1936年10月,因积劳成疾逝世于上海,上万名上海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后遭到破坏,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至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鲁迅在上海期间,和宋庆龄、陈赓有交往。鲁迅所主持的文学团体和郭沫若、郁达夫主持的文学团体有矛盾。鲁迅扶植奖掖文学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萧军、萧红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张春桥进行过论战。自1931年起,鲁迅大力倡导木刻版画,由此开始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历史。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年55岁。葬于上海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墓迁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园。

关于鲁迅之死,亦有一些争议。鲁迅之子周海婴曾撰文,怀疑是其信任有加的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故意误诊,致其得不到正常治疗而早死,后经证实,鲁迅的真实死因应该为由肺结核和肺气肿诱发的严重气胸。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下面是关于读书的名言73句,欢迎大家前来欣赏。

1、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把宇宙整个明白它为何如此,它为何存在。

2、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3、读书趋简要,害说去杂冗。——欧阳修《选焦千子秀才》

4、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5、(一个创作者)简单说来,便是他能在书本上发痴。他从说明人生的书本上,养成了对于人生一切现象注意的兴味,再用对于实际人生体险的知识,来评判一个作品记录人生的得失。他再让一堆日子在眼前过去,慢慢地他懂得创作了。——沈从文

6、假有学穷千载,书总五车,见良直而不见其善,逢抵捂而不知其失,葛洪所谓"藏书之箱筐""五经之主人"而夫子有云:"虽多亦奚以为?"——刘知几

7、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洪应明

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9、在我们的时代,需要学习和知道的事情是这样的多,一个要想积蓄点知识的人,如果只靠精读,而没有泛读的话,如果每天不"吞食"它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他命用来养生,那就未免可笑。——秦牧

10、我很赞成青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点文艺作品。但开卷不一定都有益,有时甚至有害。这就要语文老师推荐,为青少年学生推荐一批课外读物,每本最好能加点简单的介绍,以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从中挑选。——马峰

11、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王鸣盛

12、我自从此次住馆读书以后,深信人要有两个老师,一为活老师,二为死老师即图书;活老师固然可贵,而死老师的.可贵又超过活老师,活老师也是从死老师来的,死老师是"太上老师",图书馆是"太上研究院"。——蔡尚思

13、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积金不积书,守财一何鄙。——刘岩

14、在我来说,书籍伴我一生的事业。它们安慰我的晚年,解除我的孤寂。——蒙田

15、学习前人是起步,超越前人是迈步。

16、与君一席肺肝语,胜我十年萤雪功。一柳亚子

17、读书之读,似应理解为书法家读帖读碑之读,画家读画之读,而不足一般的阅览或诵习。——白寿彝

18、没有掌握科学读书方法的人,他的读书特点是机械性,毫无艺术可言。而掌握了读书艺术的人,他捧起本书,便进入了一种艺术境界。——张元

19、生命有其存在的内在规律,人生也有吐故纳新的内在韵律。

20、多数的数学创造是直觉的结果,对事实多少有点儿直接的知觉或快速的理解,而与任何冗长的或形式的推理过程无关。——卢卡斯

21、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陈善

22、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23、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24、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25、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26、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

28、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29、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作者:(唐)李欣

30、读书第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梁启超

31、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词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32、在你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

33、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美]法朗士

34、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德]马克思

35、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作者:(元)陶宗义

36、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作者:章学诚

37、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作者:培根

38、读书治学,只有苦功,而无捷径。——刘叶秋

3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佚名

40、尽管身体残障,但思想却不能为之停步,别人不会为你停下来。

41、日出照亮大地,读书清醒头脑。——佚名

42、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43、与肝胆人工时,无字句处读书。

44、赛会虽然不象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45、长大在于吃饭,快乐在于读书。

46、甘共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47、富兰克林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48、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49、好书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50、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51、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使人有教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塑造人的性格"。——弗兰西斯·培根

52、连老师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每天她都早早地来学校耐心地教我们读书认字,辅导我们的功课。她的身体不是很好,但是她还是坚持为我们上课。

53、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54、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作者:王符

55、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56、熟读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57、要摘要作笔记。现在人们喜欢在书的旁边圈点,表示重要,这很好,但是还不够,最好把重要的地方抄下来。 王力

58、读书因人而异,但读书肯定有益。

59、读书一定是细水长流的。读书应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读书会觉得日常生活有残缺,这样才算是一个爱书人、读书人。

60、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61、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

62、读书能使人寡过,不独明理。此心日与道俱,邪念自不得乘之。——明·吕坤《呻吟语·修身》

6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的进步之桥。

64、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65、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

66、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念书可以改变人。——曾国藩

67、念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68、站在巨人的肩上是为了高出巨人。

69、可以或许摄取须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许多的人更康健,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许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

70、没有一个大学,是比拥有我们从未利用过的本领的大自我和人类意志与理智所缔造的现实,更能包含万象的了。

71、阅读使人充分,交涉使人火速,写作与条记使人准确。 ——[英]培根

72、向老师说声好,不坚苦;坚苦的是,要僵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

73、让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此刻一言一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