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辩证思维名言的引出 正文

辩证思维名言的引出

时间:2024-10-01 19:33:26

审题,侧重对 

1.话题式材料作文——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例1:(201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枪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智慧芯片”。命题人假设“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让考生联想或思考“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命题不预设任何立意方向,考生只要把握住 “智慧芯片”这个话题,或写议论文谈“智慧芯片”的意义与局限,或写记叙文,用故事曲折表达自己对“智慧芯片”的理解、看法,都会被视为“符合题意”。

【立意范例】一个人如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然是幸福的。大部分人都会沉浸在这梦想实现后的美丽、惬意和幸福当中。假如有一天真的有了“智慧芯片”,梦想也许唾手而得。但人们往往也会忽视了更值得让人珍藏、更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东西,那就是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天津考生《幸福是一个过程》)

【技法借鉴】考生抓住材料的话题词“智慧芯片” 立意,指出“智慧芯片”帮助人们实现了梦想的同时,也会让人们忽视为追求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对“智慧芯片”带来的负面效应表现出担忧。切合题意,观点清晰。

2.故事性材料作文——从故事主旨入手确立主题。

材料作文是一则故事,话题不明显,也没有论述性的语句。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当然,对于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

例2:(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聪明的同学,将“独木桥”上的残酷竞争,转化为互相抱住,转身换位,顺利通过。社会生活也是如此,在竞争日趋渗入每个角落的今天,怎样在竞争中寻合作,在合作中求双赢,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可以将材料的主题归纳为“团结协作,互惠双赢”,考生由此出发,去再现或想象与 “团结协作,是互惠双赢”相关的故事,辅以精巧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即可成就精彩的文章。

【立意范例】竞争,是向上的齿轮;合作,是前行的润滑剂。生活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没有竞争,就会缺少激情,没有合作,就会陷入孤立;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河南考生《竞争?合作?双赢》)

【技法借鉴】考生从材料的主旨出发,并融入了辩证思维,针对“竞争”“合作”的关系,提出“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的观点,切合材料,立意深刻。

3.人物品格类材料——从提炼人格入手确立主题。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例3:( 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检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 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里,老人是人格优点鲜明的核心人物。“老人友善建议——游客打碎玻璃杯——老人谅解——游客打扫——老人拒绝”。材料体现了一种价值引领,彰显了一种责任担当。在老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良的人格精神——善良、宽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考生作文便可从这些优良的人格精神入手,发表自己对“善良、宽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看法,或以此为核心思想编写故事等。

【立意范例】人与人之间相处在一起,就构成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就构成美好的社会。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子如果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兰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重庆考生《再多想一少点点》)

【技法借鉴】考生审视材料,从人物入手,看到老人身上存在的宽容等人格优点,从此切入,提出“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的观点,符合命题要求,观点鲜明。

4.

名言警句材料,要从句子的含意入手确定文章立意的方向,而句子含意的理解往往需要抓住关键词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例4:(2014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抓住材料里“人”“站起来”和“世界” 三个关键词,并着力思考三者的关系,有自己的感受和感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1)君子当以自强不息。世界是强者的世界,只有面对挫折、不幸时想方设法改变现状,方可拥有新的生活世界。能够站起来,而且是自立自强,那么,自强不息的成果就是世界属于他。生活中,有许多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完美演绎人生精彩的典例,可以引入作文,用事例佐证哲思。

(2)灵魂的站立,世界的宠儿。坚定意志、自强精神以及对待困难、挫折、失败、逆境、打击等乐观态度。可思考从生理到心理站起来,去赢得世界。如残疾人 “坐轮椅”,但精神意志能够“站起来”,他也有自己的 “人生世界”。

【立意范例】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立于这广袤的天地之间,亦能直身而立,从容淡定,这就是人,这就是我们向往成为的人。只有以站立的姿势行走,才能与世界温暖相拥。(四川考生《以站立的姿势与世界相拥》)

【技法借鉴】考生从名句“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的含意立意,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将关键词“站起来”理解为“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将“这个世界属于他”理解为“与世界温暖相拥”,立意大气而富有人文精神。

5.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

3.中途易辙,偏离题意。开篇能引入材料,依题行文,但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刻,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横生枝节,将立意引入了歧途。

 

【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要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名师点评】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桂维诚:让每个人做出自己最好的选择

果然不出所料,2016年的高考作文并没有出现大的改变,还是沿袭近年来“思辨类型题目”的思路,二元乃至多元思辨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常见形式之一。从命题形式上看,如今的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规避单一角度的话题,越来越重视从多元关系的角度进行考查,而且越来越注重阅读积累和文化积淀。这是一道贴近社会现实,十分接地气的思辨型新材料作文题。并如大家所猜测的那样,文体上限定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这则材料不同于以往以名人

考生应该注意考题中的提示语:“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这就是要求考生充分利用“照应材料回扣法”,分析所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拟好标题,完成论述类文章的写作任务,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今年的高考作文,可以使考生既能避免宿构成文,也能避免离题跑题,这都是值得肯定的变化。

我以为,网上有人把此题仅仅归结为“虚拟和现实”是欠全面的,这其实只是文章显而易见的论述对象,而真正的关键词应该是“选择”。“选择”也是我们当下正在进行的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旨,对明年即将开启的“新高考”也具有普适的指导意义。

请注意,作文的材料列举了“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这样三种态度。这就是要求考生首先对信息时代的“虚拟和现实”采取什么态度,做出自己的“选择”;接着对此进行分析,发表个人看法和感想;然后引出问题的由来背景、发生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最好是以新闻报道或现实事例作为论据;最后由此得出结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呼吁,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结构上看,这种论述类文章一般可以通过“引——议——联——结”等几个环节而快速构思成文:首先引述材料,提出观点;然后充分论证,分析利弊;接着联系现实,由点到面;最后点题作结,劝勉呼吁。

在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中,特别要求考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开掘深刻,立意深邃,发人所未发,才能让人看到隐藏在深层的本质;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才能给人启迪,催人深思,发人深省。因此,考生必须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并联系现实生活,探究并解释某种现象存在的背景、它们的共同特征及其特殊含义。

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高考前,我读到《东南商报》的一篇报道:随着AR(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AR图书已经成为儿童图书市场的新宠,一种让孩子“眼见为实”的虚拟现实,受到很多家长和孩子的追捧。据业内人士介绍,AR的全称是增强现实,与现实结合也可以做很多文章。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AR市场的份额可以赶超VR(虚拟现实)。【恐龙在眼前“复活” AR图书成儿童图书市场新宠】

无独有偶,前几天我还刚好看到某报推出了一个辩题:“对机器人,你怎么看?”据报道,谷歌最近给人工智能(AI)看了2865本小说后,AI写出了超带感的悬疑风格微小说;“被机器取代风险最高的职业”话题更在最近登上微博热搜榜。近年来,关于机器人融入社会的新闻常见诸于报端。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机器人似乎越来越全能,在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我们不禁也思考:未来机器人真的会成为人类最大的竞争对手吗?而人类又该如何和机器人共存并发挥其作用,让生活更美好?

我读后也写了一段时评,表达了“以敬畏之心面对”虚拟现实的观点——

在“人机大战”中,“阿尔法狗”最终以4:1获胜!它告诉人们:人工智能真的来了。然而,这种变革让不少人感到惶恐,许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会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人工智能会不会被恶意利用?专家认为,这个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无论是自动控制机器人还是“阿尔法狗”的技术进展都是来自于10年前“深度学习”方面的突破,它只能进行简单重复的模式识别,相当于脑力里面的机械运动,而在真正的所谓人类思维方面,到目前为止连基础理论都还没有发现和突破,更何谈工程应用?科技的进步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我们必须以敬畏之心去面对!人类最应该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机器会奴役人类,而是它会让人类丧失斗志,无所事事。也许这才是“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真正危机!

高考前一天,高三的一些考生让我辅导一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法,我就把上面的这些文字跟他们做了一番交流。其实不经意间,这个话题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我想,即使在紧张的高三备考复习中,大多数同学们也会接触到此类话题,并生发出一些想法的。此刻,坐在考场里的他们,应该不会遭遇搜索枯肠的尴尬。

譬如,如今不少青年人成了“手机控”,也许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些假象。假如有一天你离开了网络,就会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令人困惑的世界中。一个本应该自己主宰的世界,却被其掌控了。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你的个人信息被商人兜售着。人们似乎每天在分享着美好,却不带任何真情实感。人生中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别人共享美好的生活,但如果你亲爱的人都不在现场,你还能一样快乐吗?如果我们只在不停发送和接受许多无用的讯息,甚至不惜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却没有跟亲朋好友有任何真实的联系。如果让自己的生活追随浮华的网络,也许没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了。应该给人们你的“爱”,不要给他们你的“赞”。写到这里,你就会大喝一声:抬起头吧!放下手机,走出门去,去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

也许,“零距离”地拥抱这个新世界,或者刻意远离这个并不真实世界,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冷静地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为我所用,才是最理智的“选择”。你同意吗?即使不同意也没关系,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最好“选择”,因为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但不管怎样的立意和理解,都要求考生们有严密清晰的思辨和准确生动的论述,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思考、分析、探究,体现出辩证性、周密性、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这正是高考作文的目的所在。(记者沈莉萍)

杭高语文老师钟峰华:对于网络世界的利与弊学生们会很有话说

今年5月底,有媒体曾采访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钟峰华,对于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考前钟老师曾明确指出,建议考生关注一对关键词——信息时代的喜与忧,可以说与今年的作文题非常接近。

同时,钟老师在考前也曾提醒,今年的高考作文会更强调议论文。因为《2016

为什么钟老师会有这么准确的预感?今天下午,钟老师再次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对于网络世界的利与弊学生们会很有话说

“今年的作文题非常贴近当下的现实生活,互联网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对于网络世界的利与弊,学生们会很有话说。作答时,学生可以从如何利用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来立题,要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警惕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干扰。”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钟峰华说。

对于虚拟与现实的.关系,钟老师有自己的认识。他说,怎样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做出选择,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潮流背景下,这个问题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学生带着手机到学校,注意力就容易被网络分散掉。可另一方面,互联网+也可以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通过网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钟老师说,除了考题贴近时代背景,今年的作文题目对文体也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这是往年没有出现过的新变化。“高考作文对论述文的要求在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就有明确的导向,样卷中特别标注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学校也加强了对论述文的训练。”

钟老师强调,总的来说,今年高考作文文体的变化体现了浙江对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视,通过考试引导他们关注当下的生活,不要孤立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对于虚拟世界,不管是贴近还是远离,学生都要有自己判断的能力。

来看看你的作文能打几分吧

钟峰华老师还特别分享了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来看看你的作文能打几分吧。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为“基础”和“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优秀的高考作文,在内容方面的要求是,题意切合、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在表达方面的要求是,文体明确、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其中,结构是高考评分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结构严谨的意思是,要求文章的结构布局严密细致,这当然是对非常优秀的作文的要求。

对作文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指作文结构安排恰当,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首尾呼应、中间有过渡,不颠三倒四,没有残缺不全等毛病。

阅卷一般要求是分项打分,但在具体操作中阅卷教师根据自身的

分享高考作文的黄金得分点

钟老师说,一名优秀的阅卷教师,一般会以以下几点来评判作文好坏。

1.看整体卷面,获取作文的印象

阅卷老师面前是一个电脑屏幕,屏幕上跳出一篇作文,立即会对这篇作文有一种基本感觉并迅速形成一个整体判断,从卷面书写到某些语句的表达。只需花很短的时间,阅卷老师便大致能判断这是一篇好文章还是一篇坏文章。

2.看标题,看观点,是否离题

作为阅卷老师,如果是自拟标题的作文,你会非常重视标题带给你的信息:文章要表达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否离题?于是你应该知道拟定一个靠谱标题的重要性了吧。

3.看开篇,看是否现场写作,是否离题,表达了什么观点

阅卷老师非常重视开篇,希望在开篇能把握考生是现场写作还是宿构套作,是否离题,是否提出了观点,持什么观点。从开始到看完开篇,阅卷官已经能够大致判断该文章能拿多少分了。

4.看文章主体,看逻辑结构思路材料

文章主体虽然没有文章首尾重要,但阅卷老师绝不会略过它们不管。通常而言,阅卷官会在文章主体部分问这样几个问题:如何展开?思路清晰吗?材料用得好吗?合乎逻辑吗?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吗?语言表述好吗?如果都是肯定的,分数在45分的基础上还会往上涨,反之,则可能跌破40分大关。

5.看结尾,看是否扣题、呼应与否、结构完整与否等

阅卷老师们看到文章结尾时,通常会比较兴奋,这篇文章到底该给几分已到了最后的确认时刻,通常需要确认的是:结尾扣题了吗,呼应前文了吗?结构完整吗?语言表达好吗?这样想来,文章结尾对于最终的作文成绩可说是关键中的关键。

诸暨市草塔中学边建松:审题难度不大,写作难度有点大

我对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的评价是:“延续浙江特色,回归作文本质。”

首先是拟题上,延续浙江特色。浙江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题形式稳定,二是审题难度不大。

浙江高考命题专家在不同场合多次提过:“不要过度审题”。浙江高考只要读懂命题材料,便可以得出观点,所以“审题难度不大”。2016年也是如此,需要我们对虚拟现实做出自己的判断。

三段文字,第一段和第二段在说虚拟技术走近大众,是一个现象;第三段则是面对这个现象,大众最基本的三种反应。这样的拟题很贴近考生,让每一位考生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话题。

但审题难度不大,并不表明写作难度不大。

本题的写作难度还是有点大的,因为对这三种态度的选择,则体现了考生的精神世界和对新事物的关注度。

一般来说,面对新事物,我们用应该热情拥抱,积极面对;但若刻意回避以保持自身独立,也未免不可;而若保持距离,谨慎小心,也不失为一种态度。能够自信面对这个科技话题,自圆其说,自有自理,皆可。

其次是写作中,回归作文本质。作文本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范文体,二是重视表达过程。

本题可以看做是证明性议论文,要提供证据和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用全国高考命题组组长张伟明先生的话来说,写作就是“用思维表达语言的过程”,也是我刚才提到的有写作难度。

面对新科技(VR),是一个话题的引子,即使不知道VR,也可以面对这个话题进行论述,如何“论述”才是关键。浙江卷不注重“如何写对”,而在于“如何写好(表达具体)”,“如何写实(内容实在)”,“如何写清(思路清晰)”。也就是说,浙江卷考查的是考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者需要达到的写作能力、写作素质,明在考作文,实际在考语文素养。

要写好,必须言之有物,要视野开阔;要写清,必须言之有序,要讲逻辑;要写实,必须老实讲理,不云山雾罩。这个题目,套作大为减少,面对新世界的优秀考生将体现出更多的优势。

湖州羊刚老师:延续特色,悄然升级

——对2016浙江高考语文题的首读印象

作文题简直就是2015“文品与人品”的升级版。

1.“可写”与“防套”统一。与2015题相比,防套性依然鲜明,可写性明显增强。考生必须回答“材料提出的问题”,“宿构”难以照搬,有利于保证考试公平公正。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对此人人有“生活”,个个有话说。

2.“思辨”与“想象”共存。无论选择“拥抱”或者“远离”或者“保持距离”,都得认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关系。鼓励独立思考,凸显理性思辨,命题用意昭然。然而“虚拟世界”毕竟存在于“不远的将来”,需要在“想象”中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象力不可或缺。

3.“生活”与“哲理”兼容。人借助网络技术和数字化虚拟创造的“虚拟世界”给人的生存带来的便利和困扰,凭借生活常识、个人经验便可论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人与物、人与科技、人与自我的牵扯,则最好有点抽象的思考;至于“虚拟”与“现实”哪个更真实,近于“玄”却很有趣。题目本身能兼容各个层次的论说,对考生来说,能掌控哪个层次就在哪个立意,难度系数和“动作”完美匹配,方为明智之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明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材料的分析判断,思考体会,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通过辨析让学生感受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真理的信念;理性地看待追求真理过程中出现的谬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的认识与理解;关于对谬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懂得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依学情而定)

2.难点: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依学情而定)

三、教学策略

“真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抽象,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可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地理等知识创设综合学习的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真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并懂得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猜猜他是谁?

PPT出示图片和材料

教师: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为了明辨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结果被教会施以火刑。他是谁?

学生回答。

教师:布鲁诺。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教师:看PPT材料,他是一位西班牙青年科学家,提出血液小循环说,这与教会所宣扬的有关血液的观点相对立,于是他受尽迫害,却毫无畏惧。这是谁?

学生回答。

教师:塞尔维特。

教师:这些人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真理!如果我们将真理拟人化,把它想象为一位女神,那么真理女神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人甘愿为之终生奋斗,不懈追求呢?

学生回答。

过渡:真理女身之所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其魅力首先在于她的内在品质美,顾名思义,就是真,这是她最大的魅力之源。怎么理解“真”呢?──引出真理的相关知识。

环节一设计意图:导入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入真理课题,并通过具体人物事例让学生尝试思考真理的魅力,为后面学生自己追求真理进行情感铺垫。

环节二:真理的含义、基本属性

PPT出示图片

教师:关于对地球形状的看法有很多。请大家思考,众多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中,哪一个是真理性的认识?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教师:真理和认识谁的范围更大呢?主观同客观相符的是真理,那么不符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主观同客观不符的认识就是谬误。

刚才同学们对地球形状的看法有很多,你通过什么来判定你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就是真理呢?

学生回答。

教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近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实测和分析得出地球是“梨形的”,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因此,在众多关于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客观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即真理只有一个。这说明真理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女神真理的魅力。首先,女神真理“追求真”,即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次,正是因为求真,这就决定了女神的价值观十分专一,即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会产生很多种,但真理只有一个。

教师:借助刚刚已学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辨析以下观点。

强权就是真理。

圣人之言、领袖之话就是真理。

被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

学生辨析。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得出以上观点全部从人的主观出发认识真理,这些都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而刚才我们讲到真理具有客观性。

PPT出示名言。

教师: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女神真理还有哪些其他品质?

学生回答。

教师:概括一下,即不畏权、不盲从、不趋利。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我们要敢于追求真理。

环节二设计意图: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地球形状的素材,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理解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从而突破真理只有一个这个教学难点。其次,教师将真理拟人化,将求真、不盲从、不畏权、不趋利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环节三: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

过渡:女神真理除了有内在品质美之外,她的外表也是美丽的,这个美丽在于她千变万化、绚丽多彩。

教师:既然对同一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真理为什么还会千变万化呢?或者说,这一个正确认识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万世不变的?

学生思考。

出示PPT欧几里得定理

教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是在凸曲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凹曲面上小于180度。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为什么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真理性认识会转化为谬误?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并不能否认欧几里得定理的真理性,它只证明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我们不能用凹凸面上的结论来否定欧几里得定理在平面上的正确性,同样也不能用它在平面上的正确性来取代凹凸面上的结论。

PPT出示碘盐材料

教师:国家实行全民食用碘盐的政策是不是对当时国民身体缺碘的正确认识?

为什么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真理性认识如今会转化为谬误?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90年代国人普遍身体缺点,这是客观实际情况,于是国家制定碘盐政策。如今,国人身体条件已经改善,碘盐补充超过一定范围,自然会带来负面作用。因此,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如果我们不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总结一下,由于真理的最基本品质是求真,这就会促使它不断追求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正确认识。这就是真理女神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原因。但其实,每一种真理性认识都是主观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条件的统一。而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主动地去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环节三设计意图:环节三是在环节二的基础上,以女神真理的外在美为线索展开,通过两个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锻炼学生辩证思考能力,并启发学生懂得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环节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过渡:关于地球梨形的真理性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PPT出示关于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为什么人类无法在最开始的时候一下子认识地球的形状?都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

达到对地球“梨形”的认识,就结束了吗?为什么?

请你尝试用笔画出人的认识路线。

学生回答。

教师:教师总结以上四个问题后,提出一个问题。

从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我们发现,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特点。在获得真理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谬误、遇到挫折、甚至一度停止不前。这时,我们该如何看待它们?谬误有没有价值?为什么?

学生回答。

PPT出示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材料

教师:我们要胆子大,放得开,敢于探索。当我们不断排除谬误,也就意味着我们离真理又进了一步。所以,认识的特点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怕错误,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PPT出示名言。

教师: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愿同学们可以树立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信念。

环节四设计意图:借助材料,让学生感受到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从而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信念,并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追求真理过程中出现的谬误。

五、教学反思

本课将真理拟人化,用一条线索“女神真理的内在美(求真)──外在美(绚丽多彩、千变万化)—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贯穿全课。三部分分别对应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以及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本课整体连贯,层层展开,紧扣重难点,体现辩证的思维逻辑,并顺利提升了德育教育点。

材料例子选取比较贴近学生,学生有话可说,参与度较高。在德育方面,比较重视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引导和启发。

本课不足之处,全课在老师的层层设问下展开,学生自主探讨的空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