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名言 正文

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名言

时间:2024-12-25 02:39:51

发现你自己

The only problem unconsciously assumed by all Chinese philosophers to be of any importance is: How shall we enjoy life, and who can best enjoy life? No perfectionism, no straining after the unattainable, no postulating(假定,要求) of he unknowable; but taking poor, modal(模式的) human nature as it is, how shall we organize our life so that we can woke peacefully, endure nobly and live happily?

Who are we? That is first question. It is a question almost impossible to answer. But we all agree with the busy self occupied in our daily activities is not quite the real self. We are quite sure we have lost something in the mere pursuit of living. When we watch a person running about looking for something in a field, the wise man can set a puzzle for all the spectator to solve: what has that person lost? Some one thinks is a watch; another thinks it is a diamond brooch; and others will essay other guesses. After all the guesses have failed, the wise man who really doesn't know what the person is seeking after, tells the company:" I'll tell you. He has lost some breath." And no one can deny that he is right. So we often forget our true self in the pursuit of living, like a bird forgetting its own danger in pursuit of a mantis(螳螂) which again forgets its own danger in pursuit of another.

真正的朋友会紧紧相随

"A friend walk in when the rest of the world walks out."

Sometimes in life,

You find a special friend;

Someone who changes your life just by being part of it.

Someone who makes you laugh until you can't stop;

Someone who makes you believe that there really is good in the world.

Someone who convinces you that there really is an unlocked door just waiting for you to open it.

This is Forever Friendship.

when you're down,

and the world seems dark and empty,

Your forever friend lifts you up in spirits and makes that dark and empty world suddenly seem bright and full.

Your forever friend gets you through the hard times,the sad times,and the confused times.

If you turn and walk away,

Your forever friend follows,

If you lose you way,

Your forever friend guides you and cheers you on.

Your forever friend holds your hand and tells you that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okay.

摘 要: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主要讨论中西文化在谦虚方面存在的差异。首先阐述了学者们对谦虚的不同理解;之后分析了中西文化在谦虚方面存在差异的表现;最后简述存在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谦虚;文化差异;礼貌原则

引言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条至理名言人尽皆知。在中国,谦虚是个人美德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处世,我们希望别人谦虚,自己也尽量做到谦虚。谦虚是我们所遵循的准则。谦虚也是西方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其具体表现却有别于中国。

1.学者对谦虚的不同理解

著名语言学家Leech认为,谦虚是适用于世界各文化的礼貌原则。在所有文化中,谦虚都被看作是礼貌的表现。尽管如此,礼貌原则在不同文化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Leech指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遵循谦虚准则时存在程度上的差异。他认为东方有些文化社团比西方国家有更重视谦虚准则的倾向;操英语的文化社团(尤其是英国)更重视策略准则和反语准则。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东方人和西方人对谦虚的不同态度。当人们受到赞扬时,讲英语的人一般都说“Thank you”以示接受,他们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积极面子,因而是礼貌的。

顾曰国(1992)把“贬己尊人”概括为中国的礼貌原则之一。何兆熊(1995)认为,把谦虚理解为自我贬低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讲汉语的人一般贬低自己,否定赞语的真实性,以示谦虚。不同文化中遵循谦虚的程度是不同的。总之,谦虚即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有差异性。

2.谦虚在中西文化中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

中华民族自古以谦虚为美德。中国古代有关谦虚的名言很多,如:“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满招损,谦受益。”等等。现代汉语中也有不少关于谦虚的成语或词语,  如:“谦虚谨慎”,“谦诚”,“谦恭”等。

2.1 在称呼语方面的差异表现

谦虚在汉语称谓语中表现最为突出。在指自己或自己一方时,多用谦辞;在指听者或涉及听者的事物时,多用敬辞。常见的谦辞有:家﹑舍﹑小等。“家”一般用于称呼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龄大的人,如:家父,家母。“舍”用于称呼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人,如:舍弟,舍妹。“小”用于年少位卑的人的自称或他称,如:小女,小儿。其他谦称还有愚兄,卑职,拙作等等。中国古代还有其他几种表示谦称的方法,如,以己自谦,以不德自谦,以晚辈自谦。

与谦称相对,汉语中常用敬辞来称谓对方,这体现了中国人的谦虚。常用的敬辞有:贵﹑尊﹑令、高等。例如:贵姓,尊容,令爱,高龄。此外,称呼者还需表明其敬卑和谦骄态度。其复杂性不仅使外国人感到光怪陆离,现代中国青年也感到眼花缭乱。下面这则笑话可以说明汉语称呼语的复杂性。

甲:你家父今年几岁啦?

乙:令尊今年六十有三。虽是妙龄,近来龙体欠安。

甲:哪日一定到寒舍看望。

乙:欢迎。府里宾客至上。

这令人捧腹的笑话问题很多,但并非“妙龄”,“龙体”等词的误用另人发笑。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称呼”,“敬词”等方面错的一塌糊涂。譬如“家父”,“令尊”用颠倒了,谦称自己居住的“寒舍”与尊称对方的住宅“府里”来了个张冠李戴。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的价值观冲击并取代了传统的价值观,一系列中性称谓词出现并广泛使用。相比之下,英语的称谓系统,单就称谓词语而言,比汉语简单的多。受平等价值观的影响,古英语中的一些尊称如Lord,Lady已很少使用。整个礼貌称谓系统趋向简明化。如:Mr.、Mrs.等已成为一般性的称谓方式。西方称谓系统中的宗法观念比较淡漠,民主的成分比较突出。整个礼貌系统强调人与人的平等。“你”就是you,“我”就是I/me,“你的”就是your/yours,“我的”就是my/mine,不论上下尊卑。

2.2 在具体言辞中的差异表现

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常常自我否定来示谦虚。当受到赞扬时,自己却贬损自己。在受到别人恭维时,中国人习惯用一些谦辞来应酬。当有人夸你漂亮时,你多半会说“哪里有你漂亮。”之类的话。当这种赞扬遭到中国人拒绝时,西方人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中西之间跨文化的接触很可能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人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时,往往要谦虚几句:“这点儿成绩不算什么”或者“我的成功归功于上级领导的关心”等诸如此类的话。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从不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别人。他们会说“这是我应得的。”他们认为,贬低自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贾玉新(1997)对中西文化中的恭维语反应方略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国人在拒绝和贬低恭维语的语义内容方面远远高于美国文化,而在接受和欣赏方面又低于美国文化。人们常听到美国妇女夸奖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在中国,人们很少夸家人而是贬低他们。中国人常常以否定别人赞扬或自贬以示礼貌。

2.3在其他场合下的差异表现

中国学者在报告结束时,总会谦虚几句:“本人能力有限,所谈定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教。”缺少这种“自我批评”会被中国人视为骄傲。但西方人听了却难以理解:既然知道报告有不妥之处,为何不改后再讲?在这种场合,西方学者一般会说:“希望我的报告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样,在中国学者著作的前言和后记里面,会有这样的字句:“本人水平有限,书中缺点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西方人会认为:这么多缺点,这本书还有什么价值?为什么还要出版?

中国人在请客之前,主人总说:“我也不会做菜,不知和不和您口味。”真正把对自己的贬损夸大到了极限,以示礼貌。这是因为“自卑而尊人”是汉文化中礼貌的核心。而西方人对此会产生误解:既然你邀请我到你家吃饭,为什么不做好饭菜?客人会觉得没面子。在西方,主人会说:“希望您吃好”之类的话,他们从不贬低自己的烹饪技术。

在赠送礼物方面也有差异。在中国,送礼物的`人常说:“小意思,不成敬意”,“真拿不出手”。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不好的礼物给别人。在西方,送礼的人一般会说:“希望你能喜欢。”之类的话。总之,中国人习惯贬低自己所送的礼物,而西方人往往表现出欣赏所送的礼物。

3.存在差异的原因

谦虚在中西文化中存在差异。影响中西谦虚差异的根源是什么那?

汉文化谦虚概念的形成与儒家思想密不可分。中国的封建制度长达两千多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占统治地位,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孔子主张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正名”就是要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冯友兰,1980)。这种宗法等级制度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正是“礼”的核心内容。“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式的中国礼貌特征正是儒家思想的产物。“礼”的概念延续至今,“卑”的成分已逐渐消失,但是“自贬”和“自谦”仍然是中国谦虚的主要特征。

在以个人主义为中心,以平行关系为取向西方社会,人们崇尚自由和平等,人际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不存在上下尊卑。因此,谦虚表现得不十分突出。

4.结论

中西文化均视谦虚为礼貌,但两种文化中谦虚的内涵及其在本族文化中的重要性相差甚远。因此,在同西方人交流时,应注意其差异,做到谦虚适度:既彬彬有礼,又不卑不亢。不以本族文化的价值观去衡量对方的言行举止,做到相互理解,以利于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注意谦虚在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也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 顾曰国. 礼貌,语用与文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10-17.

[4]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摘要:阐述了英美文学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指出了其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学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鉴赏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针对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英美文学课作为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的一门专业课,在各类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课程历史跨度大,作品纷繁多样、风格各异,文学流派众多,且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一直是难教难学的课程。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这两门课程曾一度受到冷落。在一些院校,英美文学曾被列为选修课或合班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英美文学教学也受到了重视。2000年颁发的新大纲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3种类型。英美文学属于相关专业知识这一类型中的必修课,这说明英美文学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从传统的分配型转向市场选择型。很多学生把学习热情投人到有助于就业的实用性课程,如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不再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研读英美文学原著上。受这种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英美文学,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变外语专业英美文学面临的困境,是广大外语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除了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因素外,更主要的`还是要依靠广大外语教师的共同努力。 1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要改变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困境,首先要确立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外语院系要改变办学思想,不应把自己只定位为社会和市场适应者的角色。本科英美文学课程应把目标定位于“通过经典文本的阅读体验和阐释,增进人生阅历,丰富跨文化知识,培养审美能力,陶冶精神情操,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川依据这个定位,可从3 个方面确立英美文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文学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文学语言是语言大师经过加工雕琢了的艺术语言。它具有形象生动、精美凝练和典雅深邃等特点,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最好材料。另外,文学语言也是生活的语言,它反映生活,具有朴实自然、真实鲜活、通俗易懂的特性,易为学生阅读和吸收。在英美文学语言的海洋里有许许多多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材料,是学生广泛接触、观察体验各种语言现象和自由猎取语言知识的广阔天地。在这里,学生可以欣赏弗朗西斯·培根散文中富于哲理催人奋发的警句名言、文学大师莎士比亚优美典雅的十四行诗以及绘声绘色的戏剧语言;可以欣赏弥尔顿庄严厚重的史诗、海明威语言的简洁以及马克·吐温语言的幽默和奥斯丁语言的睿智,等等。文学语言是学习语言的丰富多彩的语料库。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学习和巩固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还可以增强英语语感,提高流利使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外国文学是真正学好外语难以回避的途径。”

1.2文学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纪,多种文化将交汇碰撞、交流融合。在国际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就会产生误解甚至冲突,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英语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是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然而,后者恰恰是现阶段英语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之所在。文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各个文化的因素,是学生英语背景知识的来源,是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最鲜活、最丰富、最直接的材料。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文学知识及其具有的哲学、人文、美学等价值是某一民族社会文化的缩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源泉。 1.3文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外语专业的学生,其语言基本功及文化素质至关重要,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品德修养、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等。因此,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文学课上阅读足够的作品是加强人文价值学习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人文精神是西方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文精神源自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主要强调人是世界之本、世界中心,提倡自由和个性解放,倡导学术研究,相信人可以通过智慧改变世界。英美文化受人文精神影响较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大量的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憎恶。在这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里,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将得到净化升华,价值取向和思辨将找到正确的航向。这些是学生信仰真理、追求真理、尊重科学、认知社会和自我的丰富养料,对陶冶性情、塑造完美人格和形成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