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在整个二十世纪经历了蓬勃发展的过程,其中既有繁复的装饰艺术设计风格,也有简约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然而在这两种风格的发展过程中,繁与简两种对峙的设计理念都是处在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之下的,所以要了解二十世纪设计的发展历程,就不可避免的要对简约风格和繁复风格的设计理念做深入的解析。这就要通过解读上一个世纪的作品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来了解简约风格和繁复风格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历程。
1.简约风格平面设计的审美特征
简约就是一种规律和文化的提取,把各种优良的事物通过不同的组合来表达出其中的精华所在,是一种高度的概括的抽象表达形式。简约的观念就是摒弃一切传统的庸俗和华丽,运用新的材料、新科技、新组合,与人们的观念达到统一。简约而不简单,就是简约主义的精髓所在,简约的理念就是将画面的元素缩减、缩减、再缩减,直至完美。构成画面的元素越少反而能够表达更多、更深的内在含义,这也是作为一个好的设计的必需条件,也是我们常说的“以简胜多”。
1.1平面设计画面元素的以少胜多
简约设计的要求就是将画面中的元素、色彩减少到最少的程度,表达设计所要表达的内在涵义。这样对于设计师自身是一种相当大的考验,任何一个有深度简约设计都是表意鲜明、深刻的,绝对不会允许任何弃之不舍,食之无味的犹豫心态来处理一幅设计。画面中的元素少所表达的设计思想也会非常的含蓄,从而能够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这一思想也被当作简约主义思想的精髓被人们所认可,再十九世纪初期这一思想正好迎合现代工业化所带来的追求产品的功能性和简洁性要求,简约主义即摒弃拙劣和繁杂的元素以有限的空间,展示博大的内涵。另外简约主义也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商业化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传统设计的大部分组成模块也将被商业化,这一点在以价值为区别的领域体现的尤为突出。同时简约主义也在设计的不同领域所采用。简约主义是一种高度理性的设计思想,强调文字的简洁明了、表意深刻,没有太多的修饰和做作。色彩上更是追求单纯、明快,经常使用原色,如红、黄、蓝三原色的运用,与黑白灰的色彩搭配上,简约主义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设计生活表现出相当的生命力。资源与环境保护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平面设计之中,简约主义的要求重视节约资源和环境利用,不能单纯的靠过度包装来迎合商家的利益,简约主义也体现在国家的政策要求,是我国的资源基本国情决定的,资源和环境在21世纪尤为重要。这样简约主义思潮正好迎合了时代的要求蓬勃发展起来。
1.2画面有序要求多而不繁
二十年代中期以后,简约主义设计发展到了“多而不繁”,相应的“少则乏味”的主张正式针对现代极简主义设计思想而被提出的,这种思想也缓解了即将走入极简主义思想的死胡同中解救出来。多而不繁在设计中的表现为:观念繁多、却没有只需可言,因为全球化的思想带动多元文化的交融,观念理念也表现为多元化的集合,另外后现代主义要求的人性释放、人性自由理念的要求也促使各种文化无序的组合。形态元素再画面构成上相当的多,这也是现代设计走向繁多的另一个原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丰富,想要表达的主题层次多,画面中的元素不能再缩减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形式美的手法,使画面达到繁而有序的效果。
2.繁复风格平面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繁复风格的发展到了现代,这个混合着多种文化的社会语境时,其在平面设计中也发生了一种崭新的改革———繁复风格。对于繁复风格的风格特征的研究,要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来了解。
2.1开放性的语义系统
一般在平面设计所用的图形一定要承担着一定的信息,受众只是在等待接受信息,设计者是这个过程的中心,是文本的制造者和意义解释者,受众只是一个接收器被动的接受信息。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认为“文本是没有内在中心的,它只是一些元素或要素,它的意义存在于这些元素与理解者的语言所组成的新的结构之中,因而也是无限开放的。”美国后现代学者波林罗斯诺从新解释学的角度也提出了对文本解释的新观点“后现代主义使文本具有代表权,并且抬高了读者的地位。后现代文本是开放的,并且没有客观的内容。读者被赋予确定并创
2.2拒绝对意义的阐释
对于图形的阐释的风尚只是出现在二次大战后,一些平面设计家在探索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成文的设计方法。图形释义在以德国平面设计师冈特兰堡的作品很能证明,它是以类似、隐喻等手法来表达和阐释一种内在含义,但是这种设计手法对于其本身的局限性也会必然束缚整个平面设计的发展。对于现代文化思潮中对意义的解释的反叛深深的影响了繁复风格的核心理念,并能够从其风格特征中体现出来,拒绝意义的阐释通过感性的体验和受众的情绪的牵动,追求同受众心灵的直接沟通,这样也为繁复风格的突破和发展获得了独到的表现。设计者拒绝在平面设计图形中解释意义也正是设计作品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3奢华装饰的语汇复兴
装饰纹样的华丽一直都是被认为是高雅和富丽的艺术形式,在各种设计中都被广泛的运用,在维多利亚时代后设计同装饰产生了矛盾,但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急速发展后,在平面设计的制作过程中,借助了计算机的.图形技术的辅助下,种单纯的设计风格形式,它同简约的平面设计的劳动时间和生产成本没有什么区别了,因此反复奢华的装饰纹样不再被斥为罪恶的化身,为繁复风格的平面设计也迎来了一次复兴。繁复风格把传统和现代的,现实与虚拟的,写实与抽象的,严肃与活泼的各种元素和装饰图形和纹样全都运用到其画面之中,都为繁复风格所用。自然而然的繁复风格也就成为了古往今来各种装饰纹样和图形的聚集地和交流的平台。
2.4各种装饰性图形的杂糅
首先,繁复风格的设计的组织元素都是装饰性能的,更确切的一种说法可以认为繁复风格的设计就是纯粹装饰性能的。繁复风格画面不会以某一画面元素作为整个画面的中心来诠释,那些奢华华丽的装饰性图形不再只是美化传统意义上的添加物,他们被设计者编制起来,使其本身也作为设计图形的主题。这种传统或者自创的图形被设计者组合在一起构建起了富含魅力的繁复风格图像。其次,繁复风格的设计图形还表现在图形语言的繁复性和杂糅性。简单的说就是元素众多的组合在一起,元素的杂糅则是把这些图形元素种类混杂,使图形的语言丰富多样。繁复风格平面设计就是这种图形语言的繁复和杂糅取得了一种感性的存在形式。最后,繁复风格并非画面过度的饱满和滥用,其中的元素也可以是局部的繁复。画面保留一定的空白使受众视觉可以缓解,从而产生强烈的简繁的对比,增强视觉的效果。
3.平面设计世界空间层次的发展
变化在繁与简的平面设计风格中,从二维视角向三维的空间的拓展也是其中一个明显的外在特征。在通常意义上,平面设计总是借助一定的平面媒介进行传播,而平面设计意境体现出年轻设计师们对单纯二维局限的突破。将二维的平面作品应用与三位空间中,搭建出平面图形与纵身空间的内在关联,从而获得二维与三维的共鸣。这种二维平面与三度空间的混合即增加了简约设计的深度也加强了繁复风格平面设计的感性魅力,同时也为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4.结束语
人们审美观与审美追求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切过往的东西都可能会是一个新的开始”,纵观当今现代艺术设计,我们应该敏锐的注意到在艺术设计领域又在涌动着新的潮流,人们似乎越来越对现代主义简洁的风格产生“审美疲劳”,国内外平面设计领域里出现了重新追求繁复变化和装饰意味的表现趋势。这种趋势又在向我们展示在艺术设计中“简”与“繁”的新变化,新循环,这种变化是不是昭示着艺术设计新潮流的到来呢?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艺术设计就是在这样的变化与循环、肯定与否定中向更高、更美的阶段迈进。
1、一切随心,有心去感悟空间。
2、生活是创意的来源,创意源于文化,创意源于自己。
3、将设计融于人性,将家居带入悠闲自在的情境。
4、设计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设计是一种追求品味的生活概念
5、让灵感自由释放,创造一个心灵渴望的空间
6、人为的设计生活方式,努力去创造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
7、设计是一种感受、一种心态、一种舒适的、开心的生活方式。
8、设计就是空间、色彩、设计回归本位。
9、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10、设计就是着重于点、线、面的灵活运用,把整个环平境营造出家的温馨。
11、椅子不光要讲功能,还要创造一种景观。
12、想让用户爱上你的设计,先爱上你的用户。
13、各用10%的精力涉足十门设计学科,不如用100%的精力涉足于一门学科。
14、一切设计由概念出发,围绕功能进行细节设计。
15、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
16、设计是包括功能、材料、工艺、造价、审美形式、艺术风格、精神意念等各种因素综合的创作。
17、持之以恒的学习是设计的来源,责任感是设计的原则,而灵感是设计的升华。
18、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设计是艺术的呈现。
19、合理划分空间,让设计融入生活,营造自然,品味,格调。
20、设计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改变!成就空间和谐,让设计物有所值,让细节缔造完美!
21、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可以影响人, 而设计则可以改变人和环境。
22、用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谛,让设计与生活互动。
23、装饰的灵魂是设计 设计的灵魂是文化。
24、设计就是以人为本,遵守自然法则,缔造经典家装。
25、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财产安全;创造人的生活品味。
26、一个愉悦的空间、一种尊贵的生活、一方独享的天地,都在这里寻求最合适的表达。
27、有效规划布局,合理使用空间,以小博大,画龙点睛,创造美味家居生活!
28、一尘不染、素净澄明。用平静的心灵看世界,利用淡淡的家具布局把原有的空间净化,把气质和品位含蓄地表现出来……
29、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最具灵性的空间。
30、用有限空间,做无限设计,成就梦想之家。
31、注重空间的`运用,精于灯光营造室内气氛,运用现代手法与传统元素融合引入室内设计。
32、从实用的角度,到超载的发挥,构成艺术的主体!
33、装饰美的享受是属于客户的,创意的快乐是属于设计师的!
34、勤于沟通 重于大局 微于细节 贵于专业。
35、设计是恒久的,在经过很长一段岁月后仍然具有耐看的质感。
36、室内设计的目的就是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37、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38、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的环境的再创造。
39、室内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40、自然品质的物质家园不是简单地将自然要素引入室内,而是结合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创造性地营造。
41、室内设计的首要目标在于满足客户生活的基本需要。
42、室内设计所追求的是包含天、地、墙、家具及陈设品在内的整体环境风格与质量。
43、室内设计注重材料的选择,注重品牌、质感,因此更为理性实用。
44、因生活面设计,因设计而美好。
45、把东西合理的利用,为每位辛苦者的世人设计一个健康、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
46、创造未来,领选于时代潮流。
47、人为生活而设计,设计为生活而存在。
48、艺术源于生活,而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在生活中追求艺术之美的存在。
49、当人们的空间被各种物质挤压的时候,也就失去了本质,我们要去掉一切虚假的、表面的、无用的东西,而剩下真实的、本质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因而得到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舒适、更多的效率、更多的美……
50、笔下的内容不是来自空想,而是源于对生活的发现。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1
这段时间我不仅在为毕业设计想方案,同时也阅读了《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读了这么久,突然发现就像原研哉在开篇的自序中所说的一样,自己越来越不懂设计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对于设计的认知倒退了,而是证明你在设计的世界里又往更深处迈进了一步”,所以归根结底,这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是因为我对设计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越来越高涨的热情,以及对设计的意义更加深刻的思考与感知。
设计是什么?在我离设计很远很远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名词。而如今作为一个初学者,它有些神秘,有些美丽,又有点包罗万象,意蕴复杂。对于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原研哉并没有在这本书中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但他给了我们弥足宝贵的启示。通过创新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这是我在第一章“设计到底是什么”中所认识的设计。
“设计的时代将要来临”。当初的松下幸之助看到了设计发展前景,二战后的日本产品设计高速成长,并且对质量的追求为规模化、量化的生产提供了品质保证。日本设计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是因为,对如何形成真正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思想的思索,在于反思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日本的”,在于将现代主义的感觉浸润并融入日本的生活文化中去。
完美是枯燥的。设计不是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完美但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东西。真正的设计应该不受教条、规则的束缚,充满想象力,永远在寻找新的、更好的、不同的、不被遗忘的创意。试着通过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才可以寻求新突破。每个人也要有自己的逻辑体系,不人云亦云。
设计在哪里?设计已经深深的扎根在生活当中,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而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因为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每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都是设计。设计也为原本普通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温馨与惊喜,让生活变美、变放松。“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什么才是好的设计?没有标准答案。事实上,哪有那么多好与不好,只要它足够有趣、足够有新意;只要你喜欢,哪怕一件有趣的小物件,也可以将不好变成好,给你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官享受,让你怦然而心动。
在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如何退去浮华、回归自我,保持一颗平静宽容的心越来越多的被人追捧。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不仅仅限于好用,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设计产品。
正如原研哉写在最后:“我想邀请那些对设计有兴趣,在设计入口观望的人一起来阅读。设计世界看起来门槛很高,不会让人将其与流行或者潮流联想在一起,相信有很多人即使对设计有兴趣也不一定会真的认为自己可以进入设计界,但我认为,只要脚踏实地,就能走好设计这条路。我期待那些对设计有兴趣的人能够坚定地进入设计界”。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2
曾经看过一本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后来在图书馆看见一本叫《设计中的设计(全本)》的书,书的容量较之前者多了两倍,增加了很多新的章节,书名由designofdesign变成了designingdesign,反映了作者在重新编排此书时思想上的波动。原研哉是为平面设计大师,却对我们已然习惯了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做了大量再设计课题,书中收录了他策划的再设计的很多精彩作品展,当然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告诉我们人类自古以来积累起来的智慧所创造出来的产品是多么的“错”,他的研究告诉了热爱设计的人们不要被束缚于日常生活的高墙中,“从‘无’开始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把熟知的日常生活变得陌生则更是一种创造。”他想传播的也是他一直所追求的设计思想。
夏日炎炎,读这本从封面到内页都是纯白的书让人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有一股清凉感,第一章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是旧内容,坂茂的方形卫生纸筒,佐藤雅彦的出入境章,隈研吾的捕蟑盒,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到处手抖充斥着设计,地板,书籍,灯具,啤酒瓶。这些的确都是设计的产物,将这些东西陌生化,再进一步捕捉到新鲜感进行再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够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真正的设计师。”
Haptic——无感的觉醒,人有五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这个策划中原研哉要求设计师们不许画草图直接受“触觉”来激发出物体。Haptic的展览中有两个作品我十分喜欢,深泽直人——果汁的肌肤,看到这一系列的作品时顿觉内心一阵清凉,甚至一个荒唐的理念从脑海中飘过:要是能进他的设计公司做设计跟大师一起做设计这辈子就完满了,好好练口语吧!如同作者所写,这一系列最出彩是香蕉汁盒,让人看到后会有从盒子口撕开纸盒大口喝的冲动,因为那里有一处香蕉蒂的设计,这样就会联想到撕开香蕉的动作,于是让人不自觉的想要撕开纸盒,我的感触是不是太大,不知不觉就掉入了设计师的陷阱里,这就是他的设计哲学“nothought”;草莓汁盒的外部肌理处理的和真实的草莓完全一样,有让人想伸手触摸的冲动,仿佛盒盖未启草莓的香甜已经扑面而来,可恨那只是张图片。夏天光着脚丫漫步是我们这代人童年的回忆,当我们一天天长大越来越追求奢华品质的皮鞋不惜把脚磨的伤痕累累时,是否还记得当年夏天走在草地,踩在泥土上的触感呢Haptic展上的木屐我很喜欢,因为直到现在无论春夏秋冬不在特别的公共场合我都有赤脚的习惯,作品在传统的木屐上有些植入了青苔,有些植入了松树林叶或是水泥石板,就如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一样,这样的鞋子穿在脚上未必舒服,这样的设计向人们传达的是释放脚底的自由,释放设计师内心的自由。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3
《设计中的设计》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设计师,因为你设计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设计是从生活中发现新问题的行为,额环镜是由具体生活的人构成的,它之所以能走向前方,就是因为有技术与设计的存在。设计的应用很广泛,也可以说成包罗万象,它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物体,与大自然;人类息息相关设计师们所说的设计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从一个很小的细节可以体现一个很完美的设计,当然也离不开设计师的才能。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设计,我们的物质享受更离不开设计。
设计是一个很抽象的词,但当设计师把它剖削了之后,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有时甚至会擦肩而过,看你有没有发现而已,设计也如此。设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总的来说经济、政治、文化都离不开设计。比如说;商品是市场的主体,是消费欲望的集合体,无论设计什么都要适合消费者更能实现具有引导性的设计,作者还从国家的品牌来解析这个设计。因为每一个国家的形式不一样、经济、文化都白一样,所以设计出来的东西也要人们所接受。
正如作者所说的环保,这是当今世界最关注的问题,需要我们慎重的考虑,其实环境也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但要对社会的敏感度,而且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设计也不能因为技术的发展而陷入停滞。因为时代在发展,我们要真正认识到设计本身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发挥了什么技能,以及产生的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所要知道的。
但我对设计真的一点都不了解,但看完这本书后我深刻的了解到设计真的很广泛,而且设计出来的商品都要符合时代的进化,这些都是为了我们能拥有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更好地观察世界之美,同时我们要真正了解到设计的涵义,设计为了什么?怎么样设计?这些都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作者之所以一步步迈向设计中心,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这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学好设计。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4
坦白的说,在进入大学之前我并不知道设计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也一直想知道答案。在十一假期的时候我就在书店买了一本老师推荐的《设计中的设计》这一本书,想从中获取我想要的答案。于是带着问题,我就开始了我的“发现之旅”。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简单干净,虽然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不过却散发着神秘感。这本书的作者是原研哉。他是日本平面设计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目录的前面是三位设计界的大师:李埃德尔库特、前田约翰和杰斯帕莫里森对作者原研哉的评价以及对《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的体会,这使我在没有阅读之前就明白,我会在这本书中找到我想要的答案,也许我对设计这个词的意思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用语言表达设计是另一种设计行为”这是原研哉在书的最前面说的一句话,在前言部分,我终于找到了作者对这句话的解释。理解一个东西不是能够定义它或是描述它,而是把这个我们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拿过来,让它变得不知,并激起我们对其真实性的新鲜感,从而深化我们对它的理解。所以当作者用语言去表达他心目中的设计的时候,他就是将他心中原有的设计的概念推翻,然后再去从一个陌生的`角度去认识设计,这也是一种设计行为。这句话也同样是在告诉我们,设计任何东西,不要被其原本的事实规律所框住,一定要打破原有的规律,重新去认识它,理解它,这样才会真正的设计出好的作品。
书中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原研哉通过一些工业设计产品的图片,加上他的解说,使其表达出一些工业设计创新、造福于人类带给人类便捷、的地方。
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不禁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到底是什么呢?我感觉,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的不落陈规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存在其中进行设计。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使其在设计的领域中迈上了成功之路。而原研哉曾说过:“像设计不应该只看短期反应,而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个设计师都有一种追求市场的品味、对设计的感受性就会不断地提升,社会了解设计意义的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所以对于设计,对于一个未来可能成为设计师的我们,一定要在创造的同时,发现其本身的价值,只有这样,才会发掘物质其本身的价值。
那到底什么是设计呢?我认为,设计不光是一种学问,他是一种体现物品本身价值的必需品,一个好的工业设计产品,可以为企业创收,但却不能丢掉产品本身的特征。就像无印良品一样,虽然外观并没有那么特别,而且颜色也没有那么鲜艳,但是设计师却用了最朴实的手法将其表达出来,既环保,又可以高度表现出他的功能所在,这也就是设计的最高境界了。
我会追寻着原研哉老先生的脚步,去学习,去体会,去实现我的设计之梦。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5
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一直是我很想读的一本书,但读完这本书后,说实话,我不是很明白,也许是对里面的内容理解得不够透彻吧,因此这本书包含的内容都不是很明白,懵懵懂懂的。
设计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与设计有密切相关的联系,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
原研哉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且策划了“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共同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然而,在设计实践中,原研哉师试图建立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设计其实是我们观察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但如果设计师能够以一个动态的眼光,去判断所面临的项目,或许会生出一些更具生命力,更具开创性的想法,去指导设计的行为,其结果会更好。而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上,很多人和书都在提醒着我们,人应当保持一种纯洁的心境。设计其实也一样,虽然常常不可避免地与商业相关,却不能成为市场利润的奴隶。因为只有这样,设计才能积极地影响社会和人们的生活,设计中的设计才不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因此,设计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地与我们的生活相互联系。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6
在拜读原研哉先生的《设计中的设计》时,每每读到精彩的语句是,便不由的的引发阵阵感慨,也引得我不断地就设计问题进行思考。为了抓住瞬间的灵感,便以随笔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所感所悟,边读边记录。仅为自己的一点拙见,与大家一同分享交流。
1、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设计的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的价值观或是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我认为设计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实际物质上的需求或是满足投资方的经济利益,其最高的境界是通过设计、或是消费者共同参与设计的过程而让消费者获得一份感动、得到精神上一种收获。例如我曾经看到的一个充气椅子的设计,若是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椅子也可以满足坐的需求,但是设计师却在与主体的四周连有一些充气小动物的造型,当人坐到主体上时,主体椅子内的气体就会因为挤压的原因通过相连的软管进入到小动物的体内,这些小动物就“站起来”,这样不乏童趣,为平日枯燥的生活增添一份活力。
2、坂茂与卫生纸
其卫生纸中间的芯是方形的,在抽取卷上取卫生纸时会因为阻力问题而发出咔哒的声音。这种阻力发出的信息和实现的功能便是节约能源。另外在卫生纸的排列上也可以紧密排列而节省空间。由此而见,设计是具有一定的批判性。针对现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设计这个媒介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是揭露这个问题,引发使用者的思考。设计也是为社会而服务。就如同一些大师通过自己的招贴设计号召人们热爱自然,尊重生命。
3、佐藤雅彦与出入境章
正是因为对沟通的法则很有心得,又能够在实践中很好的应用,他在许多领域都很活跃。我认为,设计是通过设计品进行的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心灵的沟通。
出入境章是一个向左或是向右飞行的飞机,这个设计不仅使得出入境手续一目了然,而且给人留下了难忘的惊喜。为这个程式化的手续中增添了一份情趣,从而增加了旅客对这个国家的喜爱。
这个设计就包含一种感动,他的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可行且生动的相互沟通的方法。
4、将这些日常用品陌生化,在进一步捕捉到新鲜感进行设计,就是RE—DESIGN。
5、我曾尝试着从触觉开始,设计各种各样与感觉相关的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
设计可以说是一种设计师思想的信息传达的媒介,所以我们要提供给使用者的感受、想法等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渠道去传达、从不同的感官去刺激使用者,更加加深他们对于设计的理解。要从综合感觉形成的这一角度出发。
6、我们应当在适应市场的同时,用心推动消费者的审美意识,争取实现一个具有引导性的设计。
就是通过我们的设计一步步的提升消费者的审美意识,通俗点说就是提升消费者的品味。
7、“无何有之乡”庄子的名言。一眼看去似乎是毫无用处的东西,内涵却很丰富。正因为容器是“空”的,才能收藏东西。这样就其拥有的可能性来说,非常丰富。
我们现在的设计是不断的加上一个个的设计点,不停的做着加法,实质上并没有体会“无”的内涵与丰富。“无”更会带个人们以无限想象的可能。
8、人类的幸福并不是只能在持续增长的经济中找到。我们应该对“异国文化”、“经济”、“科技”等这些因素进行冷静的思考,意识到自身文化的长处所在,争取生成一种成熟文化应该具有的典型气质。不然的话,日本就会成为一个无趣的国家,因为不知道用哪种方式合理运用自己的资源而失去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这样的日本式肤浅的,会被遗忘的。也许,再创成熟的文化是很必要的。
一个有内涵的设计就是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若是没有生成一种成熟的文化的典型的气质,那么我们的设计也是无趣的,肤浅的、早晚被时代所淘汰的。作为设计师,应当不断地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