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日子,下面是有关清明节古诗集锦,请参考!
有关清明节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江南清明
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习俗
清明节习俗是丰富有趣,除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节日。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按长期形成风俗习惯,旧时,北京人多在清明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单”日举行。据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冥钱,种类很多。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洋钱票之后仿制,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都城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银元一样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元宝、锞子,有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围坐聚餐饮酒;有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据说,插柳风俗,也是为纪念“教民稼穑”农事祖师神农氏。有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天”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功用。受佛教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
1、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2、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3、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4、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5、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6、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7、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8、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9、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0、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11、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2、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3、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4、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5、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16、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17、群品欣欣增气色,太平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8、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19、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0、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21、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22、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4、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5、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2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7、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28、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2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0、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31、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32、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
33、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3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35、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36、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37、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38、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39、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40、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41、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4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43、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44、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柳恽《七夕穿针》
45、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46、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47、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8、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张镃《寒食》
49、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50、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歌咏描绘春节的诗句也很多,下面是我国关于春节的诗句及诗词,欢迎参考!
一、春节的诗句名句类
1.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苏轼《守岁》
2.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 叶颙《已酉新正》
3. 天上风云庆会时 —— 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4.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 文天祥《除夜》
5.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 苏轼《守岁》
6.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 苏轼《守岁》
7.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8. 蜡鹅花下烛如银。 —— 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9.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 薛道衡《人日思归》
10.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文征明《拜年》
11.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 瞿佑《屠苏酒》
1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13.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 戴复古《除夜》
14.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 戴复古《除夜》
1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16.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17.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18.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 陆游《除夜雪》
19.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0.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 皇甫冉《春思》
二、古诗类
1、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2、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3、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4、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5、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7、拜年
【唐】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9、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10/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11、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12、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3、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14、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5、凤城新年词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6、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17、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8、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19、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20、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