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是现在早期教育的一个现状,很多家长以及开始意识到了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弟子规》的名言名句吧。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
【译文】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弟子规》
【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弟子规》
【译文】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弟子规》
【译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弟子规》
【译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 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弟子规》
【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弟子规》
【译文】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见人善
即思齐纵去远
以渐跻
《弟子规》
【译文】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眦
《弟子规》
【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如果别人有能力,不能轻视,更不能妒忌。
三字经是非常不错的适用于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材料,希望家长朋友能够充分对其进行利用哦。三字经教会了大家很多关于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 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问题引言:什么是文化?由自然常识,教育知识,传承思想组成的人类对事物发展运动过程中的 观念。
自然常识,就是人类生存活动过程的科学总结,
什么是科学?人类一切生存活动发展过程的实践结果。
教育知识,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体育,艺术,,,
传承思想,语言,为事,信仰,
文化=观念,文化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观念。观念经过人类的思想,思考,思维的过程形成了逻辑慨念。思想就是动物的心灵感应,思考是人类独有的思想推敲形态,思维是思考的组织结构。
中国的,三字经,弟子规,这两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思想的延续,相应的有很多,璧如;千字文,菜根谭,,,等。那么相比较而言,菜根谭比三字经、弟子规要好的多,千字文比菜根谭好的`多。然而这些都是‘磕打句’就是‘唠叨帮子’。
唠叨帮子=落道邦子,落道,就是下道的,帮子;就是敲锣边打边鼓的,即;落道帮子。就
是有用的与没用的一起叨咕。中国文化,一字为理,二字为词,三字为语,四字为经,磕打句就是拉过来推过去的语言。
落道帮子就是把语言,为事,信仰揉和在一起的‘磕打句’。几多年来中国人把这‘唠叨帮子’错误的当成了‘文化’。这是愚蠢的悲哀!
中国文化是由自然常识,教育知识,传承思想的完整结合,中国的自然常识是完整丰富的科学结构,中国的教育知识是在自然科学结构中建立的,中国文化不依赖传承思想。中国的传承思想是中国人的民俗习惯而形成的,不能作为文化的基本教育内容。中国的教育不能走进愚蠢的低级文化里面。相应的比较,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文化,也有民俗思想的传承,然而看看就明白了,那个民族国家也不会把民俗思想当做教育知识来灌输,更不会把民俗思想驾驭在自然常识之上。
中国的民俗思想最大的弊端就是‘儒蒙象朮’,这个愚蠢的东西在中国左右了人们几千年。
这就是中国文化逐渐走向没落的根源。
对于文化,中国人们,是向上提升还是继续沉沦,决定权不在于社会好坏,不在于那些七老八十的人,也不取决于二十,三十的年轻人,在于每个人自己的把握。
1980年5月,一封署名“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这封信用沉重、幽怨、郁闷、诚挚、激愤的笔触书写了人生痛苦和创伤,,,,,,,”引发全国关注“潘晓讨论” ,30年前讨论是人生方向,结果也没讨论出个子午卯酉,我们现在讨论的还是人生方向。
难道中国社会的每前进一步都要无辜的牺牲几代人么??
由于儒蒙象朮的干扰,对中国的历史书籍及文章字句,百般的歪曲,错误的理解,造成的文化错误数不胜数。中国文化灾难深重,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思考的严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