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阅读题一字之差的名言 正文

阅读题一字之差的名言

时间:2024-11-15 23:53:56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所以他创作了《鱼我所欲也》。而在《鱼我所欲也》中,也反映着生活中的生与义的选择,是一篇非常值得学习的美文。那么,鱼我所欲也阅读题中包含有哪些知识点呢?

一、文言文阅读。

(一)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中加线字的意思。

①苟得( )②恶( )③由是( )④独( )⑤蹴( )

⑥本心( )⑦得( )⑧已( )⑨丧( )⑩向( )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

4、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

下联: ,此 是 乎?

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9、这篇文章阐述了什么观点?

10、既然有比生更可宝贵的,比死更可厌恶的,那么平时应该如何做?

11、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二)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翻译“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置酒请之 B. 战则请从C. 臣是以无请也

3.孟子“以战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其目的是什么?

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 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天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攘②是③请损之

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斯速已矣 B. 惧其不已

C. 可以已大风 D.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3、偷鸡人听到别人劝告后的态度是什么?(用现代汉语回答)

4、对偷鸡人做法的评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想想自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吗?

二、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欤 通 与;乡 通 向;辟 通 避)

1、本文选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 ,他认为人之初, 。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________

(3)蹴尔而与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 )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1)今为( )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

(4)乡为( )身死而不受

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一)1、①苟且取得 ②厌恶 ③通过某种办法 ④仅仅 ⑤践踏 ⑥本来的思想,即“义” ⑦同“德”感激 ⑧停止⑨丧失⑩原先、从前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嗟来之食

4、舍生以取义,此义是义乎?

5、C 6、C

7.“如使人……何不为也?”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密,感情充沛,读者易于接受与背诵。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9、舍生取义

10、不为苟得也 患有所不辟也 11、A 12、D

(二)1、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也是逃跑啊!

2、B 3、意在说明人应有自知之明,凡事要认真考虑,不要在讥笑别人的时候,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目的是以此批评梁惠王没有施行仁政、体察民情的错误。

4、喻所犯错误程度不同,本质一样。

(三)(三)1、①偷②这①减少

2、D

3、请让我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止偷。

4、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5、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二、文言文阅读。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2、(1)wù (2)dān gēnɡ (3)cù (4)xiè

3、①“乡”通“向”;从前。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③“辩”通“辨”;辨别。④“辟”通“避”;躲避。

4、(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4)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

(5)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

(6)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

(7)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万钟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9)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

5、略(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1)为了(2)做(3)做、采用(4)肯、情愿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鱼我所欲也翻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顾(看)而乐之

C、履(踏,攀)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 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

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 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俯冯夷之幽宫 ②燕巢于飞幕之上

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

C、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掠予舟而西也 ③侣鱼虾而友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的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披(分开)蒙茸,踞虎豹 B、攀栖鹘之危(危险)巢

C、翅如车轮,玄裳

9、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予乃摄衣而上 B、履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掠予舟而西也

10、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凛乎其不可留也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顾安所得酒乎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

C、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11、对语段内容及形式的分

A、“

B、因为作者对景物感到恐惧,所以“划然长啸”,给自己壮胆,这种心态,在《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

C、语段在表达方法上以记叙、描写为主,边抒情论理,在写法上与《石钟山记》有异曲同工之妙

D、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的这一幻想,流露了他出世的思想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履

B、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名)之幽宫

C、梦一道士,羽衣翩

D、畴昔(往日,这里指昨晚上)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1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古今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B、予乃摄衣而上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②履

③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归而谋诸妇 ②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B、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C、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②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禄升斗之禄

D、①听其所止而休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6、下列句中加点实词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A、断(阻绝)岸千尺 B、履(鞋子)

C、木叶尽脱(凋零,脱落) D、披(分开)蒙茸

17、下列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黄泥之坂 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顾不如蜀

C、①余亦悄然而悲 ②北救赵而西却秦 D、①将归于临皋 ②霜叶红于二月花

18、名句填空

①霜露既降, 人影在地, ,顾而乐之,

②江流有声, 山高月小,

19、结合所学过的《前赤壁赋》,比较两篇赋文,问答下面的问题:(每空1分,共5分)

前赋是新秋游赤壁,典型的景象是“ 、 ” ,后赋是初冬游赤壁,相应景象是“ 、 ” ;前赋写的是月下泛舟的实事,后者则用道士化鹤来印证前赋中“ ”的虚幻故事,从而抒发作者超脱的情怀

20、这篇赋渲染的气氛前后有什么变化?

21、孤鹤有什么象征意义?

22、末段所写的梦境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在创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3、末段所写的梦境寄托作者怎样的情思?

24、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此良夜何

②顾安所得酒乎

③以待子不时之须

④江山不可复识矣

⑤听其所止而休矣

⑥归而谋诸妇

⑦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⑧予摄衣而上,履

25、此文是作者在写了《赤壁赋》数月以后写的试任选一个角度,简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完成2628题

凡 物 皆 有 可 观 苟 有 可 观 皆 有 可 乐 非 必 怪 奇 伟 丽 者也 饣甫 糟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26、给第一段文字加上标点

2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美恶之辨战于中(中间) B、 物有以盖(遮蔽)之矣

C、 彼挟其高大以临(府视)我 D、 则我常

28、

①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②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

阅读《石钟山记》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石钟山记(第一段) 苏 轼

《水经》云:“彭

29、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译文: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译文:

3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这种)说也,人常疑之 B、余韵徐歇(停止)

C、自以为得之(代指“遗踪”)矣 D、

31、本段是全文的第一段,作者从石钟山的 开始入笔,以两位古人“郦元”和李渤的观点为引子,其中后者是 (填赞同或反对)前者的观点,作者对二者的观点持 态度这一点从文中 这句话可以判断(4分)

阅读《方山子传》,回答下面的问题: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①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②,闾里之侠皆宗之③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④”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⑤,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⑥,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⑦,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

【注释】

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

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稍壮,折节读书

③方山子傥见之

3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余既耸然异之 ②他植者则不然

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①呼余宿其家 ②其皆出于此乎

34、

①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译文:

②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译文:

35、这篇文章寥寥数语,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段,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一个典型特征: ,作者赏明月,看松柏,自放于山水之间,这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 的情怀。

参考答案:

1、 B 冯——píng, 戛——jiá

2、D (应解为“高”)

3、B(A边走边唱,C提着衣襟,D筑在树

4、C(A结构助词“的”,B跟随,C“可是”/“回头看”,D恰好)

5、C(①句“下”和②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和“向西飞”,③句“侣”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④“羽衣”名词用作状语“穿着羽衣”)

6、A(④⑤不是写景)

7、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

8、B

9、C

10、B

11、D

12、A

13、C

14、A

15、A(一个表顺承,一个表转折,译为但是)B、恰好C、表示目的D、任凭

16、 B 履:登、踏

17、 A、(A项中两个“之”字均为音节助词B项中两个“顾”字,前者转折连词,为“但是,可是”意,后者为反问副词,为“难道”意C项中两个“而”字,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D项中两个“于”字,前者为介词,为“到”意;后者为形容词后表比较)

18、①木叶尽脱 仰见明月 行歌互答②断岸千尺 水落石出

1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羽化而登仙

20、 景物色彩由秋季的明朗清丽、平宁悠远转为冬季的阴暗压抑、险峻肃杀

21、 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具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结尾借此含蓄地传达出他企图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心态

23、 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是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知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24、①这个美好的夜晚该如何度过呢?②可是从哪里能弄到酒呢?③留着你意外的需用④先前的景象再也不能辨识了⑤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⑥回到家里找妻子(妇人)为此事想办法(商量此事)⑦这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走出,将要回到临皋去两位客人跟随我,同过黄泥坂⑧我提起衣裳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分开稠密的杂草,蹲在形似虎豹的山石上,登上象虬龙一样弯曲的古木,手扳着鹘鸟栖宿的高巢府视水神冯夷的深宫,这时两位客人已不能跟我爬山了

25、如:《赤壁赋》描写主要是江上明月,景色清幽,说理谈玄,寓悲愤于旷达;《后赤壁赋》则主要描写山间草木,景色峭拔,以记叙、描写为主,表达了作者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谈到某点并言之成理即可(3分)

26、可观可观,可乐,者也酉离,醉,木,饱也,乐?

27、 A 中,指内心

28、①那些为了求福而躲避祝患的人,以为幸福令人高兴而祸患,使人悲伤

②就好像以缝隙中看别人争斗,又怎能明白胜负的原因呢?

29、(1)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

(2)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30、C(之代指石钟山命名的由来)

31、得名由来 反对 怀疑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32、推崇 改变志节、行为 通“倘”、或许 放开手脚干一番事

33、A (A“而”:都是连词, 并且,表递进B“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于”:介词,在/介词,比D“其”代词,他的\副词,大

34、①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②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35、闲 失意抑郁

一、字词句积累与运用(43分)

(一)读文段,据文意,拼写汉字。(8分)

“zhāo( )看水东流,mù( )看日Xzhuì( )”。时光飞shì( )不回头,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看似滔滔不jué( ),连mián( )不断,实则一去不返,让人jiē( )叹。我也有了朱自清先生的感wèi( ):十二个春秋已过去,十二个春秋已不在,我何曾留着游丝样的痕迹呢?

(二)给带点的字注音,再用它的另外一个读音组一个词。(8分)

打量( ) ( ) 挑逗( )( )

泊位( ) ( ) 行走( )( )

扁担( ) ( ) 唱和( )( )

尽管( ) ( ) 倒退( )( )

(三)选择合适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10分)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金壁辉煌 呕心沥血 响竭行云 负荆请罪

B.走头无路 香味四溢 精兵简政 豁达乐观

C.春意盎然 迫不及待 无可奈何 心旷神怡

2.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火把花》这篇文章很深,不好理解。②这口井很深,人们打水十分吃力。

B.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中国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

C.①他爷爷与地主老财有着深仇大恨。 ②我们对老张的遭遇深表同情。

D.①花言巧语迷惑不了头脑清醒的人。 ②这个百花齐放的季节是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3.下列词组中搭配不当的一组词是( )

A.沉重的打击 沉重的心情 沉重的负担

B.沉痛的心情 沉痛的教训 沉痛的脚步

C.苍茫的夜色 苍茫的大地 苍茫的天空

4.下列句子说得最委婉的一项是 ( )

A.怎么不把你的《小学六年级

B.快把你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思维训练》拿给我用!

C.你为什么不把《小学六年级语文思维训练》给我用呢?

D.能把你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思维训练》借给我用一下吗?

5.下列句子表意准确、简明、连贯的一项是 ( )

A.我要尽快早日报答母亲对我的母爱。

B.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很快进步了。

C.围绕中心选材,是衡量一篇

D.即使懂得了时间的可贵,那么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6.“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

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7.下列和所给例句修辞方法同类的一项是 ( )

例句:天亮时才发现,我们俩已经成了泥人。

A.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B.红安养育了223位将军,两任国家主席。

C.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D.昨天我遇见那个小光头了。

8.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________

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____出墙来 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_____无处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开。④竹外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桃花 红杏 菜花 梨花 B.红杏 菜花 梨花 桃花

C.红杏 桃花 梨花 菜花 D.菜花 桃花 梨花 红杏

9.下列文字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A.一儿曰:“日初出大余车盖,级日中,则如盆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B.虽与之俱学,佛若之矣。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D.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

10.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安尼想观察一下,晶莹透明的雨水里有些什么,他看了一眼显微镜下的小水滴后、禁不住惊叫起来,“________”……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应是( )

A.别看小水滴那么清澈,原来里边有小虫子呀!

B.小虫子那么多,而且都在动!

C.小虫子!那么多小虫子都在动!

D.我真没想到,小水滴里是有虫子的。

(四)给说法正确的句子打“√”错误的打“×”。(7分)

1.模糊(mó) 似乎(sì) 转身(zhuǎn) 分量(fèng)这些多音字的读音没有一个错的。( )

2.“辉”用部首查字法查“光”部,“光辉”的“辉”与“辉煌”的“辉”意思一样。( )

3.“焕然一新、守株待兔、卧薪尝胆、胸有成竹”这一组词感情色彩相同,都是褒义词。( )

4.“春天的邻水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与“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都犯了语序颠倒的错误。( )

5.“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这句话若缩句,应该是“共产党是队伍”。( )

6.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间接转述应该是,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他都不怕,他更不会怕廉将军。”( )

7.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

(五)补充名句(6分)

1.造物无言却有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3. 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动人 。

4.珍惜自然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俯首甘为孺子牛 。

6.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要求写名言警句(4分)

1劝勉诚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爱国情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珍惜时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保护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27分)

(一)默写古诗《竹石》(清·郑燮)。(4分)

(二)根据意思写出古诗句。(2分)

1.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

2.及时的好雨是知道时节的,每当春天就滋养万物生长。

(三)照原文填空。(2分)

人( )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人( )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 )。”

(四)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6分)

王荆公不受紫团参

王荆公【1】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2】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注释】【1】王荆公: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神宗熙宁年间任宰相,封荆国公,因此世称荆公。【2】薛师政:人名,即薛向,字师政,善于经商和管理财务。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2分)

适有之( ) 亦活到今日( )

2、用现代汉语说说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3、下面哪个词语不能概括文中王安石的品质?( )(2分)

A、豁达乐观 B、清正廉洁 C、严于律己 D、宽宏大度

(五)读文章,完成作业。(13分)

小儿今年4年级,每天放学后都忙着呼朋唤友,打打闹闹□互换各类卡片;周末还要组织同学们搞小队活动,上兴趣班,看上去忙得很。( )星期天下雨,搞不成活动,没有小朋友来,他( )会拉开窗户朝外面看他养的几盆花草。冬日的`冷雨打在金盏菊小小的花瓣上,花芯里积着一小弯盈盈浅水,他就在作文里马马虎虎地写道:“雨溅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我忍不住笑道:“儿子,太夸张了吧。”

10多岁的男孩,心思都在玩上,教会他细细观察人和事,不是件简单的事。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婴幼儿时期,( )年龄小,( )只要给他们吃饱、穿暖,健健康康的就行了。长成小小少年,就有了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玩伴了。为人父母的,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懂得孩子的心的,以为只要把孩子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利用起来,就能使孩子充实、快乐。其实,小小少年在空闲时间里,最想要的是朋友的友谊。

记得儿子上幼儿园时,一天傍晚,从外面玩回来,满头汗,花猫脸,浑身上下泥迹斑斑,手里却举着一捧新鲜的桂花枝,说是阿婆朋友送的。我没大留意他的话,随手拿了只玻璃杯装了点水递给他,让他自己摆弄。

过了几天,儿子又带回一捧缀满绿叶红果的桔树枝。一进门就对我说:“阿婆朋友家的桔子多好吃呀,妈妈,你也吃一个。”我看着他,问:“阿婆朋友到底是谁呀?”儿子说:“上次我和小朋友们在阿婆家外面玩,周寒生鼻子出血了,阿婆给他止了血。阿婆还说,下次,我们有困难就找她,她是我们的朋友!”哈哈,笑死我了,瞧瞧我的儿,一点点大的人,就在外面交了老太太朋友了。

后来,我们搬家了,儿子也上一年级了。一天放学回家,儿子脖子上挂了一只红绒线编的小网袋,里面是一只绿壳鸭蛋。儿子兴奋得结结巴巴,过了好长时间,我才听清了这只鸭蛋的来历。后来,我真的好感动,为这一老一少纯真的感情。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留意( ) 纯真( )

2.给本文第1、2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2分)

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修改“儿子”在作文中马马虎虎写的那句话。(2分)

原来的句子:雨溅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

改后的句子:

4.根据提示,补充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留下的空白。(提示:这一天可能是什么日子?是谁给“儿子”送的鸭蛋?)(2分)

5.本文为了表现阿婆和儿子纯真的友谊,依次写了哪3件事?(概括每件事,字数不超过15个)(3分)

(1)

(2)

(3)

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最想说的一句话。(2分)

三、习作 (30分)

请以《成长需要 》(掌声、失败、压力……)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习作。要求:语句通顺,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