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苏轼说的曾经改过的名言 正文

苏轼说的曾经改过的名言

时间:2024-09-30 19:42:20

热爱祖国手抄报题目:国学知识竞赛试题与答案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姻缘

答案:A

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A、新婚 B、 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答案:C

3.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床”指的是什么?

A、窗户 B、 卧具 C、井上的围栏

答案:C

4.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答案:A

5.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答案:D

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答案:B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A、《孟子》 B、《庄子》

答案:A

8.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

A、李贺 B、李商隐

答案:B

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

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答案:A

10.“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A、象形字 B 、表意字

答案:A

1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答案:C

12.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

A、《桃花扇》 B 、《长生殿》 C、《牡丹亭》 四D、《南柯梦》

答案:A

13.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答案:D

14.“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

A、齐桓公 B、蔡桓公

答案:B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A、杜甫 B、李白

答案:B

16.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A、人口数量 B、 政治地位

答案:B

17.“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答案:B

18.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五行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

答案:A

19.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

A、画饼充饥 B 、望梅止渴

答案:B

20.成语“白驹过隙”比喻:

A、速度飞快 B、时光飞逝

答案:B

2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

A、牛郎和织女 B、唐明皇和杨贵妃

答案:B

22.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

A 、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C、玉玺

答案:C

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

A、怀疑精神 B、辩证法思想

答案:B

2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A、李白 B、杜甫

答案:B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

A、辛弃疾 B、李清照

答案:B

26.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答案:B

2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

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答案:B

28.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答案:B

29.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

A、范仲淹 B、文天祥

答案:A

30.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

A、 干 B、戈

答案:B

3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苏轼的名句名言1

1、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做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4、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间多情痴。——苏轼《无题》"

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杂说送张琥》"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7、人间何处不巉岩。——苏轼《慧湖峡阻风》

8、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苏轼《花影》

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10、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东坡

11、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12、修其本而末自应。——苏轼

1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苏轼

14、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苏轼《晁错论》

1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16、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须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7、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

18、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苏轼

19、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20、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苏轼

2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琴诗》

22、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苏东坡

2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24、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苏轼

25、冤者获信,死者无憾。——苏轼

26、"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7、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纱窗。却是姮娥怜双燕,分明照、话梁斜。——苏轼《少年游》

28、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

29、临大事而不乱。——苏轼《策略第四》

3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

31、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宋·苏轼

32、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3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3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5、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苏轼

36、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3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39、天覆群生,海涵万族。——苏轼《湖州谢上表》

40、长淮忽过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苏轼

41、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观潮》

42、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43、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

44、山既玲珑水亦清,东坡曾此访云英。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

45、"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46、山头孤月耿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苏轼《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天未明》

47、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苏轼

48、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苏轼《望海楼远景五绝》

49、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苏轼《狱中寄子由二首》

50、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苏轼《沁园春》

苏轼的'名句名言2

蝶恋花苏轼喜欢的名句:

(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2)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全文如下:

蝶恋花·春景

作者: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蝶恋花·春景

此时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时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看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

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春天还会到来的)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苏轼的名句名言3

1、末补可以强于本,指补可以大于臂。

2、新月如佳入,出海初弄色。

3、孰知鹰的特性,才能让鹰抓住猎物。

4、但愿入长久,千里共婵娟。

5、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

6、君子补重则补威。

7、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8、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9、玉宇琼楼,乘鸾来去,入在清凉国。

1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补同,补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1、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12、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13、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14、入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15、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入未还。入未还,雁字回首,早过忘川。抚琴之入泪满衫,扬花萧萧落满肩。

1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7、入生如逆旅,我亦是行入。

18、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入间有味是清欢。

20、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入,墙里佳入笑。

21、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22、古之立大事者,补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补拨之志。

23、笔所未到气已吞。

24、但愿入长久,千里共婵娟。入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5、十年生死两茫茫,补思量,自难忘。

26、休对故入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27、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28、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入在空谷。

2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夭。

31、成书在理补在势,服入以诚补以言。

32、此心安处是吾乡。

33、拣尽寒枝补肯栖,寂寞沙洲冷。

3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入物。

35、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36、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37、故入应在千山外,补寄梅花远信来。

38、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39、十年生死两茫茫。

40、补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补是杨花,点点是离入泪。

4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补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补于君指上听?

43、一篇向入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44、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45、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入归虎欲行。

46、至言补繁。

47、曰啖荔枝三百颗,补辞长作岭南入。

48、夭涯何处无芳草。

4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0、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5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2、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难何见一入。

5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54、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55、几时归去,作个闲入。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欧阳修诗词名句

1、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别来音信全无,旧期前事堪猜。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2、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3、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4、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5、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6、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7、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8、雨后斜阳,细细风来细细香。风定波平花映水,休藏。照出轻盈半面妆。路隔秋江,莲子深深隐翠房。意在莲心无问处,难忘。泪裛红腮不记行。

9、莺啼绿树声早,槛外残红未扫。露点真珠遍芳草,正帘帏清晓。秋千宅院悄悄,又是清明过了。燕蝶轻狂,柳丝撩乱,春心多少。

10、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1、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12、去年秋晚此园中,携手玩芳丛。拈花嗅蕊,恼烟撩雾,拚醉倚西风。今年重对芳丛处,追往事,又成空。敲遍阑干,向人无语,惆怅满枝红。

13、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14、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15、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犁花上。

16、小桃风撼香红碎,满帘笼花气。看花何事却成愁,悄不会,春风意。窗在梧桐叶底,更黄昏雨细。枕前前事上心来,独自个,怎生睡?

17、卷绣帘、梧桐秋院落,一霎雨添新绿。对小池闲立残妆浅,向晚水纹如縠。凝远目,恨人去寂寂,凤枕孤难宿。倚阑不足,看燕拂风帘,蝶露草,两两长相逐。

18、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19、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20、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21、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2、独自上孤舟,倚危樯目断。难成暮雨,更朝云散。凉劲残叶乱,新月照,澄波浅。夜里,厌厌离绪难销遣。

23、珠帘卷,暮云愁。垂杨暗锁青楼,烟雨蒙蒙如画,轻风吹旋收。香断锦屏新别,人闲玉簟初秋。多少旧欢新恨,书杳杳、梦悠悠。

24、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25、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花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26、梅谢粉,柳拖金,香满旧园林。养花天气半晴阴,花好却愁深。花无数,愁无数,花好却愁春去。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

27、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常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28、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29、帘幕风轻双语燕,午后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红英落尽青苔院。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羌管不须吹别怨,无肠更为新声断。

30、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31、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32、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去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33、刘郎何日是来时。无心云胜伊。行云犹解傍山飞,郎行去不归。强匀画,又芳菲。春深轻薄衣。花无语伴相思,阴阴月上时。

34、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35、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36、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7、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38、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39、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40、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41、残春一夜狂风雨,断送红飞花落树。人心花意待留春,春色无情容易去。高楼把酒愁独语,借问春归何处所。暮云空阔不知音,惟有绿杨芳草路。

42、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43、今日北池游,漾漾轻舟,波光潋滟柳条柔,如此春来又春去,白了人头。好妓好歌喉,不醉难休,劝君满满酌金瓯,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44、一寸相思无著处,甚夜长相度。灯花前、几转寒更,桐叶上、数声秋雨。真个此心终难负,况少年情绪。已交共、春茧缠绵,终不学、钿筝移柱。

45、千古都门行路,能使离歌声苦。送尽行人,花残春晚,又到君东去。醉藉落花吹暖絮,多少曲堤芳树。且携手留连,良辰美景,留作相思处。

46、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47、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48、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49、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50、强来就枕,灯残漏水,合相思眼。分明梦见如花面。依前是、旧庭院。新月照,罗幕挂,珠帘卷。渐向晓,脉然睡觉如天远。

51、双眉促,可惜年华婉娩,西风初弄庭菊。况伊家年少,多情未已难拘束。那堪更趁凉景,追寻甚处垂杨曲。佳期过尽,但不说归来,多应忘了,云屏去时祝。

52、欲过清明烟雨细。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梁燕语多惊晓睡,银屏一半堆香被。新风风光如旧风,所恨征轮,渐渐迢递。纵有远情难写寄,保妨解有相思泪。

延伸阅读-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欧阳修十岁时,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科举之路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天圣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步入官场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

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抵达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同年,在东武县迎娶新娘胥氏。当时他的上司为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西京留守钱惟演。

钱惟演对欧阳修这样的青年才俊非常好,简直是把他们“贡”起来。不但很少让欧阳修等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吃喝玩乐。有一次,欧阳修和年轻的同僚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忽然,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带来优秀的厨子和歌妓,并传钱惟演的话说:“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当然,这些青年才俊们,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文坛上流行骈文,文风华丽,但是免不了说大话、套话,欧阳修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科举考试的。终于可以毫无压力地创作了,他们当然不满足于那样死板的文风,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

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后来古文的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钱惟演“富养”这几个小文人,真可谓是功在千秋。

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了洛阳。欧阳修等人为钱惟演送行,双方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钱惟演的继任者王曙是位年逾古稀的“老干部”,管束属下向来十分严格。到任后,他看到钱惟演留下的这些年轻人整天游山玩水,十分不满。有一天,王曙把欧阳修等人集中起来,严厉地教导他们说:“你们看寇莱公(寇凖)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莱公,怎么还敢这样呢?”大家都被训得不敢做声。只有欧阳修年轻气盛,反应敏捷,回嘴说:“寇莱公后来之所以倒霉,不是因为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一下把王老爷子噎得说不出话来。

在洛阳的奢华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虽然我现在被贬到穷乡僻壤,在春天都看不见花,但我曾经在洛阳享受过那样绚烂的青春,这一生还有什么不能承受呢?)”

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28岁的欧阳修回京做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他在京中继续把“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当成座右铭。不过,此时的欧阳修,毕竟不再是那个享受青春的少年,他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

仕途崎岖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朽,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欧阳修高中进士时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被贬后不久,欧阳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就是跟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儿,继续做薛家的女婿、欧阳修的连襟。欧阳修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

庆历五年(1045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很爱饮酒。[12]

做太守时,欧阳修对饮酒游山的爱好不减当年,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然后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着大家玩乐。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本花了好多笔墨,描绘滁州四周的山。最后这些描写被欧阳修改成了“环滁皆山也”5个字,简练中见隽永,成为散文史上的名句。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当世一流的文笔把游玩的'过程记录下来。守旧派的压制,并没影响“醉翁”的好心情。

后来,欧阳修又做了颍州(今安徽阜阳)太守。在颍州,他照样寄情诗酒,自认为过得比在洛阳丝毫不差。后来要告别颍州时,他怕送别的吏民伤心过度,写诗安慰他们说:“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仍是不改诗人酒徒的乐天本性。

欧阳修的官位越来越高,他写过的歌词也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传说,颍州有一位歌妓会唱欧阳修所有的词。后来欧阳修出使辽国,接待官员请来当地一位歌妓助兴,嘱咐她好好款待欧阳大人。歌妓只是答应,并不多说话,大家还以为她毕竟是边远地方的歌妓,什么都不懂。谁知席间歌妓一开口,唱的竟全是欧阳修的词。由此也可见欧阳修的词在当时影响之大。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皇祐元年(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

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已经在京做了高官的欧阳修,又遭受诬陷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皇帝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就这样,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作为一位史官,欧阳修把通达的文笔用于修史,格外得心应手。他主持了《新唐书》的修撰,而实际参与写作的还有很多人。为了防止体例不一,欧阳修负责统筹全稿。当时北宋文坛古文发展得有点过火。大家都愿意写古文吸引眼球,可没有足够的天赋,文章往往会被写得生僻难懂,看着唬人,其实没什么实际内容,更谈不上艺术价值。其中负责写列传的宋祁,就总喜欢用些生僻的字眼。

从年龄、资历上说,宋祁都是欧阳修的前辈,欧阳修有点不便说他,只好委婉地讽劝。一天早上,欧阳修在唐书局的门上写下8个字:“宵寐非祯,札闼洪休。”宋祁来了,端详了半天,终于悟出了是什么意思,笑说:“这不就是一句俗话‘夜梦不详,题门大吉’嘛,至于写成这样吗?”欧阳修笑道:“我是在模仿您修《唐书》的笔法呢。您写的列传,把‘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都写成‘震霆无暇掩聪’了。”

宋祁听了,明白欧阳修的意思,不禁莞尔,以后写文章也平易起来了。

主考礼部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当时有个文学派别“太学体”,领袖刘几是一名太学生,最大的特长就是常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最反对“太学体”的文风。批阅试卷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开头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用字看似古奥,其实很别扭,意思无非是说,天地交合,万物产生,然后圣人就出来了。欧阳修便就着他的韵脚,风趣而又犀利地续道:“秀才剌,试官刷!”意思是这秀才学问不行,试官不会录取!

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放榜的时候,那些写“太学体”而自高自大的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被取中,纷纷闹事,甚至有人说要到街上截住欧阳修痛打。但皇帝充分相信欧阳修的人品和判断力,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历史也最终证明了欧阳修的正确,北宋文风自此一振。就连“太学体”的领袖刘几,也改过自新,更名刘辉,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取了功名。

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嘉祐五年(1060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得允准。

晚年生活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1070年),除任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安徽阜阳)。

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八月,获赠太子太师。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获赐谥号“文忠”。

熙宁八年(1075年)九月,安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

元丰三年(1080年)十二月,特赠太尉。元丰八年(1085年)十一月,加赠太师,追封康国公。绍圣三年(1096年)五月,再追封兖国公。崇宁三年(1104年),改封秦国公。[22]  政和三年(1114年),改封楚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