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和《列女传》。
英文解释
Rise and fall of a nation rests with every one of its citizens.(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释义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典故
《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四年》:
六月,壬申,王子朝2之师,攻瑕及杏,皆溃。
郑伯3如4晋,子大叔5相6,见范献子7,献子曰:“若王室何?”对曰:“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8,为将及焉。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然大国之忧也,吾侪9何知焉?吾子其早图之,诗曰:‘缾之罄矣,惟罍之耻’10,王室之不宁,晋之耻也。”
献子惧,而与宣子11图之,乃徵会於诸侯,期以后。
注释: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五一八年。
王子朝,宋大夫。
郑伯,郑定公。
如,到。
子大叔,春秋时郑国正卿。
相,辅也。
范献子,范鞅,谥号献(献,音贤)。春秋后期晋国外交家。
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成语“嫠不恤纬”,嫠,音离,寡妇。寡妇不忧无纱线纺布,而忧王室落败。
侪,音柴,辈也。
缾之罄矣,维罍之耻。《诗经·小雅·蓼莪》。缾,音瓶。罍,音雷,大罐。瓶、罍都为酒器。小者为瓶。大者为罍,二者相辅为用。小瓶没有了酒,大瓶亦引以为耻。
宣子,赵盾,谥宣。
《列女传》刘向:
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适人1。
当穆公2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
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
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
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3!”
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邻人女奔4,随人亡5,其家倩6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吾闻河润九里,渐洳三百步7。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
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 。
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鬭,妇人转输8,不得休息。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9”,此之谓也。
颂曰:
漆室之女,计虑甚妙,
维鲁且乱,倚柱而啸,
君老嗣幼,愚悖奸生,
鲁果扰乱,齐伐其城。
注释:
过时未适人。过了婚嫁之年龄。适,女子出嫁。
穆公,鲁穆公,薨于公元前三七六年,与孔子之孙孔及(孔伋,字子思)同时。
妇人何与焉。与,音预,谋也。
邻人女奔。私奔。
随人亡。亡,逃也。
倩,音欠,请也。
渐洳三百步。洳,音如,润也。
转输,役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昆山人(今属江苏省)。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平生不做无益之文,主张“文不苟作”,“须有益於天下”;治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重实地考察。他一生著述宏富,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图》、《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等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作《日知录》较为系统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
出处考究
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刘洁修继续查索,终于在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刘洁修经过考辨之后,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更多爱国名言推荐阅读:
1.
2.
3.
4.
5.
6.爱国名言名句
7.爱国名言警句
8.
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注释: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注释: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注释: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注释: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注释: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摘孔子《论语》
注释: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注释: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注释: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注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追求的)对象。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能够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用来和玉器媲美。
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15、死生契阔(qikuo),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16、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 理想新乐土。(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19、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 。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如玉般美好 。
2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 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22、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译: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
2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24、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2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2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27、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2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2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30、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埋怨飞无翅膀。
31、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译: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诗经的文学常识
1 采诗说
采诗是《诗经》的来源之一。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
2 献诗说
《诗经》作品编选与收录的主要来源就是诸侯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颂扬,这种说法在《国语》和《左传》中也有记载。
3 删诗说
汉人认为《诗经》经过孔子的删定,现代人则认为这是说法是不可信的。同时删诗也是《诗经》的来源之一。
4 风
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这是《诗经》的种类之一。
5 雅(通“夏”)
即正,是朝廷正乐,是西周王畿的乐调,是《诗经》的种类之一。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大小雅分类的原因:(1)依《毛诗序》的说法,是“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2)音乐有别,应用的场合不同。
6 颂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7 赋
就是平铺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是《诗经》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
8 比
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是《诗经》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
9 兴
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数在诗歌的开端。是《诗经》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1)吟咏对象不会是所咏之词,只是为了押韵。
(2)兴兼比。吟咏对象和词之间关系密切,具有相似性。
(3)烘托氛围。
10 四家诗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