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和尚教育孩子的名言 正文

和尚教育孩子的名言

时间:2025-01-16 20:07:14

1、戒的目的是要使我们的身口意保持平衡与清净,进而修习禅定,由此显发本有的智慧。

2、有了生命价值永恒性的观念,就有了对人的言行负责任的思想做基础,人类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证。

3、以上求佛道之心觉悟人生,以下化众生之心奉献人生。

4、用功夫不要追求奇特,不要想在现成茶饭之外,再去找什么特殊的风味,没有那个东西。

5、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去理它,烦恼自然就不起作用。

6、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法,我们生在世间,只有随顺因缘而有所作为。如果我们的作为违犯了因缘的规律,认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顾一切条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会行不通。

7、业由心造,一切染净因果不出自心,都是自己造的。

8、世间森罗万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们在主观上存在妄想执著,才改变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9、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慧是究竟。

10、学习佛法,一个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11、只有随顺因缘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随顺因缘,才会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随顺因缘,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12、在日常的逆境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能够做得了主,经常能如此,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13、安祥是禅,睿智是禅,无求是禅,无为是禅。

14、心空者,不是不要这颗心,而是空去自己当下这一念的情识分别、妄想执著。在空掉妄想执著的同时,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显现。

15、一切随缘——随缘消旧业,随缘度众生,随缘了生死。

16、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恩,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的落实。

17、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觉地感恩,我们的心态会非常之平和。这有利于我们心胸的开朗、烦恼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18、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19、人是社会关系的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成就。个体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

20、向生灭处究取无生,向差别处体会平等,向烦恼处直认菩提;在世间法上落实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众善,

在尽职尽责中广度众生。

21、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22、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是佛门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是我们处世待人的根本原

则。

23、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

24、佛告诉我们在家信徒要通达世事、如法求财,做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就可以自强自立。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

25、盲目的、没有节制的自由恰恰会给我们带来不自由,而对贪、嗔、痴的约束则体现出人类的智慧与觉性。

26、在慈悲的境界上,一切生命都血肉相关、休戚与共,自我生命的价值仅存在于为他人、为群体的无私奉献中。

27、修行要落实在当下,做一切事业、做一切善法都要落实在当下。

28、“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要不离觉悟来讲奉献,既要有大慈悲,也要有大智慧,才不会偏于一面。

29、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30、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件事是佛法的总纲,也是我们修行的起点和终点。

31、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显现;唯有奉献,心量才能广大如虚空。

32、要把尽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当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33、只有真正从心灵深处将对事物的种种界定、分别、妄想扫除干净,才能够真正见到诸法实相。

34、戒律是什么?戒律是堤防。持戒精严,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严严实实,不会有漏洞。有戒律,我们的修行才有保证。

35、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互尊重。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富据为已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36、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37、外在的和平要以内在心灵的和平为前提,而内在的和平要从把握好我们的当下一念开始。

38、学佛修行的人,千万不能逃避责任。逃避责任就等于退失菩提心。

39、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

40、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41、修行要防止三种心:想速成的心、恐惧的心、懈怠的心。

42、“佛”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只有真正把佛法的精神融入生活中、融入社会中,那才是真实的受用,那才是无相的佛法。

43、平常心是一种平等心,是一种没有选择的爱,是面对芸芸众生普施甘露、普降法雨的大慈悲。

44、心的迷惑就是以“我”为中心,心的开悟就是突破了“我”的障碍。

45、圆满的人生是建立在对因果规律的深信不疑和透彻把握的基础之上。

46、结缘就是不断地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地排除不利条件。

47、一切事提得起放得下,心就无挂碍;一切事提不起放不下,心就有挂碍。

48、修行的目的,主要是制心一处,让散乱的心集中在一点上。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能够在一点上,妄想就少了。

49、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

50、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下面是佛家的经典

1、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2、不要回忆过去,不要迎接未来,也不要执着现在。把心自然安住下来,不要控制他,不要跟随他,不要阻挡他,不要拒绝他。让他来去自由,放松、放下,放到本觉当中,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成佛了。

3、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4、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5、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6、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7、禅有四行: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打破执着,是“无所求行”,让自己从苦海解脱出来,用法净之理作指导,是“称法行”。

8、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9、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10、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11、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12、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3、得到的越多,烦恼越多,压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爱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14、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15、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16、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17、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18、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9、很多人信佛,学佛都是形式上的,真正信佛了,相信因果,就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的了。

20、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21、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22、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23、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24、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5、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26、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27、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最大的幸福。

28、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29、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0、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31、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32、你真正从内心发出慈悲心、菩提心,才能改变命运,冤亲债主不会再找你,他知道你在修行,能度化他,他不会找麻烦,会喜欢你、保护你、帮助你,成为你的护法,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方法。

33、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34、菩提心发出来了,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一切佛都是一体,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35、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36、去掉我执我爱的最好办法就是发慈悲心,愚者为自己,智者为别人。

37、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38、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39、僧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禅师: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40、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41、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42、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43、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44、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45、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46、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47、问:心是什么?答:心是无形无相的我,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可以周遍宇宙。

48、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49、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50、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51、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52、小鱼被熊捕到,求其放生,并称几年后自动送上门,熊说它不会为大而无望的机会抛掉既得利益。人真切地过着现在才是拥有人生

53、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54、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55、形式上学佛、念佛,实际上求名闻利养,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目光放远一些,少发俗愿,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56、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57、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58、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59、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60、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61、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62、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

63、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64、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点。

65、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66、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67、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6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69、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70、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71、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72、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73、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74、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75、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76、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77、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78、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教育孩子经典故事一

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禅师,一天的晚上,他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了。

没过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一会儿,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的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这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自己,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教育孩子经典故事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么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一起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挎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教育孩子经典故事三

一个人一生之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谈的是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犯人这样写到: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弟弟抢先说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

那一位著名人士这样子写到: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说:“我把门前的饿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教育孩子经典故事四

陶行知先生在任职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教育孩子经典故事五

有一个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从早到晚,院子里锯子声和锤子声响成一片,地上堆满了刨花,堆满了锯末。一天晚上,这个木匠站在一个很高的台子上,和徒弟两个人拉大锯,锯一棵大树。拉来拉去,拉来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机械手表表带甩断了,手表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当时手表可是贵重物品。这个木匠赶紧下来找。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么也找不到。当时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过来打着灯笼帮他一块儿找,大家伙儿一块儿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块表。木匠一看,也没办法,算了算了,不找了,锁上门,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这个木匠就收拾收拾,准备睡觉了。

过了一会儿,他的小儿子跑了过来:“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表了!”木匠很奇怪:“我们这么多大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一块小小的手表,你怎么能找到的呢?”

小孩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就在院子玩。没人干活了,这院子里静下来了。我忽然听到嘀嗒、嘀嗒、嘀嗒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找过去,一扒拉就找到手表了。”

教育孩子经典故事六

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

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

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小的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些。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开始会说“bhoo(水,孟加拉语)”,并且较早对别的孩子的活动表现兴趣。遗憾的是,阿玛拉进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字,7年后增加到45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进院后16个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才会用两脚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教育孩子经典故事七

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  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  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智慧小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孔子的名言,出自《论语》。要求人要谦虚好学,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弟子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意思是说: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若能诚心诚意地依止一切高尚人士,于知识渊博的学者前常常询问请教,交结忠厚、重义气的人,就能常时感受安乐。

教育孩子经典故事八

卢旺达的贫寒场面可能对于一般人只能想象,中国的义工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那个男孩很少看到这样的大卡车。顿时,义工动了怜悯之心,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干什么?”美国义工大声呵斥“放下!”

中国义工愣住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我们不是要来做慈善工作吗?

美国义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车上有很多东西,你能帮我们搬下来吗?我们会付报酬的。”

小男孩迟疑在原地,这时又有不少孩子跑来,美国义工又对他们说了一遍相同的话。有个孩子就尝试从车上往下搬了一桶饼干。

美国义工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饼干递给他,说:“非常感谢你,这是奖励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帮忙吗?”

其他孩子也都劲头十足一拥而上,没多久就卸货完毕,义工给每个孩子一份救济物品。

这时又来了一个孩子,看到卡车上已经没有货物可以帮忙搬了,觉得十分失望。

美国义工对他说:“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你的歌声会让我们快乐!”

孩子唱了首当地的歌,义工照样也给了他一份物品:“谢谢,你的歌声很美妙。”中国义工看着这些若有所思。

晚上,美国义工对他说:“对不起,我为早上的态度向你道歉,我不该那么大声对你说话。但你知道吗?这里的孩子陷在贫穷里,不是他们的过错,可如果因为你轻而易举就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而更加贫穷,这就是你的错!”

这天,来自中国的义工度过了不寻常的一天。义工把东西给孩子,可要求他们以劳动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