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光的古诗
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2、《四时》
晋·陶渊明
春水满四泽,
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
冬岭秀寒松.
3、《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4、《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5、《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6、《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7、《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8、《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描写风光的名句
1.《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语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论语)六则》中孔子论述学与思之间关系的语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借助想像描写雨后景色的语句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出师表》中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应该广开言路,其原句是:诚宜开张圣听
5.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6.《出师表》中诸葛亮指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8.《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两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写西湖六月优美景色的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以景写情的诗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以春景来烘托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3.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17.宋代文学家苏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外,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课内课外均可
18.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内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课内课外均可
19.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一句。符合要求即可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佳木秀而繁阴.
21.“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例:夜阑卧听风吹雨,多少楼台烟雨中。
22.古代诗歌中抒写思念故乡,眷恋亲友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三句(其中—句是课外的)。课内句: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课外例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等。
23.写出三句含有写“风”的宋朝的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
24.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范仲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意思完整的古诗词句子,可以填写课内所学,也可填写课外相应的诗句。抒写友情的诗句: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借月抒怀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6.《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7.《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8.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结尾处揭示全词中心的句子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9.《过零丁洋》中最能表现文天样崇高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0.《岳阳楼记》中总写洞庭湖气势之大,景象变化之多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2.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6.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国语·勾贱灭吴》)
7.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下足也,而患其志行少耻也。(《国语·勾践灭吴》)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9.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1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11.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1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1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跨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斤斧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食,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寡子之于国也》)
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无过矣。(《荀子·劝学》)
1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苟子·劝学》)
1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苟子·劝学》)
2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记·鸿门宴》)
2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2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潜《归去来兮辞》)
24.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25.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2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潜《归去来兮辞》)
2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潜《归去来兮辞》)
28.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范仲俺诗)
29.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潜《挽歌》)
30.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文心雕龙》)
31.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义列传》)
3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3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4.惨象,已使我1 2 下一页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分析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问题研究
1、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更高的理想境界?
答: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虽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2、作者的旷达胸襟与政治抱负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
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句话中,“进”是指什么?“退”是指什么?
“进”是指“居庙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即“不在朝廷做官”。
5、这段话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议论。作用: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6、“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7、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答:“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的与此意思相似的
答:作用:体现本文主旨。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位卑未敢忘忧国。
9、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反面说,后从正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得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章推向高潮,从而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的修辞:对偶。
11、“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为什么不同?
答: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
12、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⑴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谏。⑵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答: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15、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其中叙事的是第1段,写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议论的是第5段。
16、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 、政通人和、心旷神怡。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