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孙子兵法中一句话名言 正文

孙子兵法中一句话名言

时间:2024-09-27 07:19:24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涉及的“辞、乃、孤”等常用文言词语。

2、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

3、 懂得学无止境,学习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学法指导: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一、课前检测:

1、文学常识:

①《资治通鉴》是 主持编

②司马光,字 ,陕州夏县人, (朝代) 家 家。

用一句话评价预习情况:

二、自主学习:

1、朗读: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会人物性格。

2、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用一句话

4、诵读: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体会人物性格。

(分角色朗读)

三、合作学习:

1、梳理课文内容(用原文回答)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吕蒙推辞的理由是 孙权论述读书的重要性 ,吕蒙就学,鲁肃称赞吕蒙 。

2、本文通过孙权规劝吕蒙学习的故事,说明了 的重要性。本文是通过 (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3、学习本后我们会想到《伤仲永》一文,比较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四、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勤学的故事?

资料积累:

⒈文学常识:

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

2.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人物:

孙权:

吴国大帝。孙权19岁就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击败了黄祖。后东吴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击溃了曹操军。东吴后来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

孙权的历史评价:◆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15岁时随史策征战。18岁时孙策被刺身亡,孙权便代兄为江东统帅,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助下,巩固并发展了江东根据地。

孙权英武果断,胆略过人。他“博览书传历史”颇有才华。

孙权对开发建业和整个江南地区做出重大贡献。他采取了不少措施,鼓励发展生产。他“亲自受田”,将驾车用的八头牛改作耕牛,以表示提倡农业生产。并下令禁止官史在家忙时征调农民服徭役,以保证生产期间,又兴修水利,疏浚和扩大秦淮河水道,开破岗渎、运渎、东渠、潮沟等。当时建业城有数千名技术熟练的手工业工人,从事丝织、冶铸生产。孙权还发展了航海事业,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领兵万人航行到夷州(今台湾省),又派人出使辽东半岛及海南诸国,有的使者到高句丽、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岛等地。247年,还为西域僧人康僧会建造了建初寺,这是金陵的第一座佛寺。

孙权统治江东51年。他的一生,正是吴国创业的黄金时代。到他的晚年,有才华的`太子孙登不幸早逝,其他儿子们为了王位明争暗斗吴的元气大伤。太元二年(252年),孙权,这位雄踞江东的杰出政治家在失望中与世长辞,终年71岁,葬在蒋山之阳(今紫金山梅花山)。

吕蒙(178-219):

字子明,东吴四英将第三位。孙权继位后前来投奔,在剿灭吴郡城外的山贼的战斗中初显锋芒。吕蒙早年没有上过学,是个大老粗。但吕蒙并非无谋之人,周瑜攻打南郡时还向吕蒙请教过战术。后来孙权看出吕蒙的能力,便劝他多看些兵书,这就是著名的“孙权劝学”。吕蒙立即请假在家,认真苦读兵书。后来鲁肃回吴郡时与吕蒙交谈,感叹“昔日吴下阿蒙,如今竟是这般模样”。吕蒙说“士别三日,更当刮目相看”。217年,鲁肃病逝。吕蒙不久后代鲁肃之职,成为了东吴的第三位水军都督。然后,关羽攻打樊城,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成功袭取荆州,使关羽败走麦城。吕蒙再作为主将四面围住麦城,终于活捉了关羽。219年,吕蒙病逝,临死前将孙权赏给他的所有东西就归还孙权,使孙权大受感动。

东吴四英将分别是:

周瑜[(175-210),字公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 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

吕蒙[(178-219),字子明,东吴四英将第三位。历史上的吕蒙是一位文武全才,而且是由武将向全才转变的将才];

陆逊[(183-245),字伯言,东吴四英将第四位,孙策的女婿。历史上的陆逊在东吴四英将中应该是说是最棒的一位]。

鲁肃(172-217)

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208年,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立主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写字的笔吓得掉到了地上。 210年,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完全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对这位文武全才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

4.典故:

悬梁刺股: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就是说,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

【成语解释】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

【典 故】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大腿,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的事。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主要内容是: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释 义】 映雪:利用雪的反光;

【出 处】 “

【典 故】:“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国学的经典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6、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战国策》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11、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15、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1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1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8、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1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2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22、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2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2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2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7、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2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3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3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3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38、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3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41、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4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4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4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4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49、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5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53、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54、见侮而不斗,辱也。

55、多行不义必自毙。

56、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57、哀哀父母,生我劬(qú ,过分劳苦)劳。

5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5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60、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6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6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6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6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6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6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6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68、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6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7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7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7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7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7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7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7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7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8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8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8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83、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

8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86、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8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8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8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9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91、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9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93、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9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9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96、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9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9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9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10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0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102、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0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0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0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0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07、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10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0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4、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庄子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20、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2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2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2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2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2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31、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3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3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3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37、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3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3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40、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4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4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43、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4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4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4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4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0、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5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5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53、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5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5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5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57、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58、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5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60、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6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6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6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65、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6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67、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6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