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
1、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2、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4、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5、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6、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7、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8、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9、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1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12、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李毓秀
15、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宋)李纲
16、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劝报亲恩篇》
17、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9、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0、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李毓秀
21、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李毓秀
22、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李毓秀
23、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24、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孟子》
25、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26、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2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28、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29、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30、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
31、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3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34、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35、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36、首孝弟,次谨信。——李毓秀
37、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38、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39、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40、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春秋)孔丘
41、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42、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何铸
43、长幼有序。——孟子
44、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45、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劝报亲恩篇》
46、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劝报亲恩篇》
47、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48、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4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50、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5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52、大孝终身慕父母。——(战国)孟轲
53、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54、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5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56、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王永彬
57、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58、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59、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对父母最大的爱,
莫过于管好自己。
姜老辣味大,人老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敬老爱老,永远记牢。
在家敬父母,何须远烧香;
老人开心笑,胜似灵丹药。
自己如何对待父母,
儿女就如何对待自己。
今天为人子媳,
明天为人父母;
今日孝人,
明天人孝。
百善德为本,
敬老孝当先。
尊老爱幼喜笑颜开,
知足常乐永葆青春。
敬田得谷,尊老得福。
儿不嫌母丑,
狗不嫌家贫。
扶老携幼扬美德,
尊老爱少讲文明。
当家方知柴米贵,
养儿才知父母恩。
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帮助老人。
给老人一份幸福,就是给自己一份快乐;
给老人一片天空,就是给自己一片绿地。
每个人都要走向衰老,
每个人都要尊重老人。
少年莫笑白头翁,
人人都有夕阳红。
年少时懂得尊敬他人,
年老时才受他人尊敬。
尊老才能老有所尊,
尊老等于尊重自己。
父母恩情似海深,
人生莫忘父母恩。
把挚爱留给父母,
让幸福陪伴老人。
文明家庭敬老为先,
幸福之户以德为本。
要想子女孝,
自己先敬老。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
扶老养老传家久,
尊老敬老世泽长。
孝敬父母以情为上。
尊生老人,
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
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
老人今天就是自己明天。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敬奉公婆,如同生身父母;
友爱姑叔,胜似手足同胞。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
1.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2.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
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3.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5.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6.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7.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