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坐看云起时王维名言 正文

坐看云起时王维名言

时间:2024-11-14 02:31:58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边塞军旅诗,在中国的诗坛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王维的资料吧。

王维画像

王维的出生日期不能确定,有人说是699年,也有人说是701年,卒于761年。他字摩诘,因官至右丞,所以也被世人称为“王右丞”。王维早年使信道,晚年时参禅悟理,悠闲度日,其诗也多半是体现他的闲情逸致和淡泊宁远。

王维十五岁进京应试,因才华横溢而备受京城名流的欣赏。有关他善于声乐一事,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偶然中,有一个人拿到了一副奏乐之图,但却不知其名。王维一见就说道:“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于是,有人去请来了乐师,进行演奏,果然如王维所言。但是后来据精通音律的沈括所言,《霓裳羽衣曲》是散曲。而王维对通晓音律是事实,所以,这段故事应该是后人编造的。

王维弱冠之年成为进士,因伶人舞黄狮而被连累,官职被贬。14年后,随着张九龄执政,王维受到了提拔。之后就一直是半官半隐的状态。

王维的前半生一直都生活的比较平稳,到了晚年的时候却险些丧命。安史之乱爆发后,王维被叛军所抓获,受其逼迫,王维只能投效于叛军。战乱平息后,王维因此下狱。因其弟愿以其功抵王维之罪,以及王维被俘虏时写下的思念太子的诗,最终得以免罪。

王维是什么派诗人

王维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虽然篇幅短小,语言与颇为简练和朴素,但是言浅而情深,语调也很舒缓,表达了他的闲情逸致和田园之乐。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山水田园派吧。

王维画像

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的诗歌流派,是对田园诗和山水诗的继承和发展,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主要的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派产生于唐朝,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当时唐朝还处于鼎盛时期,国力十分强大,文化发展也十分繁荣。文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就会追求情感上的超脱,而且物质条件为他们的游山玩水提供了基础条件。其二是因为当时佛道思想盛行,返璞归真及净心明性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心里基奠。

山水田园诗派以山水等自然之景和悠闲自然的田园生活为创作题材,其诗反映的也大多是闲适淡泊的心情。这些诗作可以巧妙地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并将感情与景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从而形成独特的意境,抒写了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趣,风格清新,意境淡远。

在山水田园诗派中,就数王维的成就最高。王维早期的`诗还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后来受到一些列的打击,而逐渐消沉,将山水之景作为心灵的寄托,安于田园生活,体会田园之乐。他工于诗,又精于画,做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的诗在诗坛中有着极深的影响力。

王维的名句

王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他有许多诗句流传了下来,备受世人的推崇。其中也有许多的名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王维的名句吧。

《送元二使安西》诗配图

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是一个紧密的整体,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只是一句寻常的劝酒词,实际上却饱含着浓烈的惜别之情。而在其中蕴藏着的惜别挚深的不舍之情,使它适合于大多数的离别场合。那么,它成为传唱最久的歌曲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既体现了游子身处异乡,一个人漂泊无依的孤苦生活,又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意。“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让多少远离故土的游子落下了眼泪,让他们在心中震颤不已。所以,它成为千古名句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描述的是诗人独自漫步,刻画的是一个隐士的形象,表达的是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将一副有流水、白云和隐士的画卷清溪地展现在了众人的眼前。诗人没有刻意地寻幽探秘,却能随时随地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美丽。

王维的诗句经过了千年的考验,流传至今。而且他的诗句中蕴含着开阔的意境和高超的技巧,是极其珍贵的艺术珍品。

王维名言名句

1、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2、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3、独坐幽笙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5、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6、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7、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10、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1、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12、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13、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14、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6、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17、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18、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19、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20、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21、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2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3、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24、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25、请留磐石上,垂钩将已矣。

26、观君更进一杯酒,西山阳关无故人。

27、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28、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29、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30、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31、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32、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33、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34、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3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3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37、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38、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39、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4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1、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42、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4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44、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45、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46、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4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4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9、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鹏。

50、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51、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52、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53、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54、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55、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56、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57、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58、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59、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60、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61、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62、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63、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64、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65、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66、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67、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68、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69、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70、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71、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72、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7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4、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75、衡青不败由天幸,李广元功缘数奇。

7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7、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7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79、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80、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8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2、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8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4、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85、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86、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8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88、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89、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90、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9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92、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93、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94、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95、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96、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

97、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98、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99、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10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01、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102、汉女输布,巴人讼芋田。

103、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04、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105、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06、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07、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08、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10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0、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11、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112、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11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1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16、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17、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118、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119、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120、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121、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1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123、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124、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12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26、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127、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28、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