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林则徐的爱国名人名言 正文

关于林则徐的爱国名人名言

时间:2024-09-23 03:23:11

关于爱国名人的名言

1.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 巴金

2.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3.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4. 历史的风雨尽管浩瀚汹涌,不能冲淡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岁月的河流尽管绵长蜿蜒,无法流走人们对英雄的怀念。翻开历史泛黄的史册,遥望历史的天空,一种爱国的情思已早已融化,渗透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光辉史册中,永不褪色。

5. 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居里夫人

6. 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奥斯特洛夫斯基

7. 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马雅可夫斯基

8.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9.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海涅

10. 是的,如果祖国需要,我愿到雪域高原作千里冰川的一朵雪莲,我愿到万里戈壁作茫茫黄沙中的一株绿杉,我愿到帕米尔高原上的红旗让绿色在生命的禁区里闪耀光芒。我也相信,只要祖国需要,在座的每一位都会义无反顾的献出自己最可宝贵的一切一切。这难道不正是伟大民族之魂的闪现吗?

11. 有位哲人曾说过:“我热爱我的祖国,胜过热爱我的生命”既然在别人心中爱国比生命还重要,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我们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身为她的儿女,我门应该热爱她!朋友,你爱你的“母亲”吗?

12.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主义更多的不是表现为赴汤蹈火,壮怀激烈,而是表现为奉公守法,敬业爱岗;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祖国;表现为各族人民团结互相,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智慧和力量。

13. 爱国无大小,处处是爱国。在现代社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默默无私的奉献,是新时代的爱国表现。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方永刚,几十年如一日,即使重病在身,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巴黎街头,残弱的金晶坐在轮椅上紧拥火炬的身影,感动了无数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一颗螺丝钉,尽管微不足道,但我们要把弱小的力量汇聚起来,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无私奉献!

14. 爱国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但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我,一直认为爱国是高不可攀也是比较渺茫的事。最近,我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书,对爱国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

15. 爱国不是用嘴说的,而是要用行动来落实的。那些热爱祖国的人,会团结互助不会不讲爱国,如果不讲爱国,那国家就像一盘散沙。损人利己的人,人人都讨厌他。要爱国,就要诚实守信,不能不讲信用,要无时无刻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要关心国家大事。

16. 掀开中国的历史,跳跃在眼帘的是光辉灿烂四个大字。奔腾的长江,宽阔偶的黄河,造就了一个伟大而倔强的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沉淀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爱国精神,也正是这种爱国精神,让一代代中华儿女魂牵梦萦,让一代代华夏赤子舍生忘死。

17. 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无私无畏。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8.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仁人志士的爱国名言短句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4.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5.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6.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7. 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8. 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9. 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0.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11. 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12.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13.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14.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5.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16. 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17. 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18.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怎样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人士的名人名言

1.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2. 爱国如饥渴 ——班固

3.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4.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5.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6.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7.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0.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11.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12.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13.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

14. 古之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 ——《旧唐书?陈子昂传》

15.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

2.

3.爱国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爱国名言名句

5.

6.爱国名言警句

7.

8.

9.

10.

有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1

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游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有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2

1、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2、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3、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4、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5、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洛夫

6、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7、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8、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肖邦

9、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10、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11、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裴多菲

12、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林耐

13、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14、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15、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16、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7、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居里夫人

18、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19、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20、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21、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22、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23、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

2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25、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大仲马

26、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名人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轶事典故

名字来由

则,学习、效法。徐,指的是福建巡抚徐嗣曾(ceng)。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字少穆,石麟。一种说法:据程恩泽《题林旸谷年丈饲鹤图遗照》诗及注的解释,林则徐出生那天晚上,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这使他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类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为是吉兆,因此在给儿子取名“则徐”之余又给字“少穆”,“石麟”。另一种说法:他出生时有一个不寻常的巧合。那天是八月三十,赤日炎炎。林宾日因妻子分娩在即,接生婆也进了门,他自己便去镇上想买点龙眼等滋补品回家。正巧,福建巡抚徐嗣曾从乡下察看灾情回衙,,差役鸣锣喝道,随从们拥簇在大桥的前后左右。不想半路突然阴云密布,雷声隆隆,顷刻间大雨瓢泼如注。徐嗣曾是个体察民情、关心手下的好官,他当即吩咐众人找地方避雨。可是这儿旷野茫茫,唯见山岙边有间破旧小屋,众人赶忙去檐下暂避。突然,屋内传出一阵婴儿坠地的呱呱啼哭声,正巧林宾日也在此时赶了回来。他见一位堂堂二品红顶花翎大官员居然站立在自己家门口,大吃一惊,也顾不得满地水淋淋,匆匆跪拜。徐嗣曾双手把林阳谷搀扶起来说:“古人云:‘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你为大清国生了一个好子民——说不定将来还是栋梁之材,不能拜、不能拜,本官还应该祝贺你才是哩!”林宾日见这位巡抚大人和蔼可亲,全无半点官架子,内心十分感动。为纪念这次天造地设的奇遇,他兴奋地给儿子取名为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则”是“效仿”的意思。因为林宾日知道巡抚徐嗣曾重视知识分子,深得士人的敬仰,故他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够效仿徐嗣曾,做一个清官,因此就给刚出生的儿子取了个“则徐”的名字。

改诗深意

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年轻时功名未就,跌宕不羁,曾有咏新月诗云: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林则徐读了,认为女婿诗虽好,但却小有不妥,于是替他把“必”字改为“况”字。沈葆桢的诗托月言志,未免自视清高,气量偏狭。林则徐把它改为“何况清辉满十分”,诗意迥然不同,成为功名未就时,蓄才积识以备济世之用,一旦身居高位便可大展身手,实现治国安邦的宏图大业;而且对照上下句,诗中隐含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深意。一字之差,反映了翁婿两人的不同襟怀。

藏书之好

从政之暇,尤喜藏书。举进士后,居于文藻山,早年以“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颂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为志,潜心搜罗前朝及当代各类书籍。藏书楼有“七十二峰楼”、“云左山房”,专用贮书,积三十余楹。贬谪伊犁时,以大车7辆,载书20箧。临行前赋诗云“纵使三年生马角,也须千卷束牛腰”。有《云左山房书目》抄本传世。藏印有“林少穆珍藏印”、“河东节帅,江左中丞”、“宠辱皆忘”、“读书东观,视草西台”、“吴越秦楚齐梁使者”等十数枚。原藏书之所“七十二峰楼”于1948年被洪水冲垮,福州市政府拨款重建。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后汇为《林则徐集》。

太极芋泥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时,英、德、美、俄等国的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特备了西餐凉席“招待”林则徐,企图让林则徐在吃冰淇淋时出丑。事后,林则徐也设丰盛筵席“回敬”,这些领事先生。几道凉菜过后,端上了一盘颜色暗灰而发亮,深褐又光滑,似两条鱼颠卧其中,不冒热气,犹如冷菜。一位外国领事拿起汤匙舀了一勺,往嘴里一送,烫得两眼发直,吐都来不及;又听得“吱”一声,只见另一位领事的嘴唇也烫出了一圈红红的“花边”,其他客人都给惊呆了。这时,林则徐漫不经心地站起来介绍说:“这是中国福建的名菜,叫做太极芋泥。”从此,该菜名噪远近。

雨化事件

林雨化,字希吾,是林则徐的同族长辈,亦是林宾日所创立的真率会的中坚分子,为人正派不阿,不畏权势。他揭发当时的福建按察使钱士椿营私舞弊,遭钱士椿罗织罪名报复,林雨化拒不认罪,钱士椿则迫林雨化父亲代押。结果林雨化被监禁七个月后,遣戍新疆,途中受尽折磨,直到六十岁时获释归乡。林宾日对林雨化的遭遇感到无限愤慨,林则徐少时已经从父亲口中听闻林雨化事件,希望一见林雨化。在父亲的引见下拜见了林雨化,拜读其著作。之后,林则徐对吏治腐败加深了认识,日后对他的改革吏治有重要作用。林则徐的家离南宋抗金将领李纲之祠不远,结果那里成为他和朋友联谊之所。此后,林则徐特别游览历代爱国者的遗迹,感受到爱国及民族思想的熏陶,后来他和友人梁章巨发起修葺李纲墓地行动,又重修于谦祠墓。[25]

同榜之谊

潘锡恩,曾任江南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晚年晋封太子少保荥阳潘氏统宗谱,去世后赐谥号“文慎”。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开科取士后,林则徐赫然列居放榜单中第二甲九十二名进士中的第四位,潘锡恩列居第三十五位。中进士后两人都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其后潘锡恩在任会试同考官后的第二年(1817年)大考中名居第一,其所写的《澄海楼赋》一文深受嘉庆皇帝的欣赏。这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是同榜也是知己,在清朝嘉庆、道光时期曾有一段不平凡的交往。潘锡恩是位水利专家,主持治(黄)河工程,不仅有治河方面的奏疏,而且还写过《畿辅水利》等专著。因为这些原因,林则徐对潘锡恩的学问和人品很是钦佩,两人交情深厚。清代方浚师所著的《蕉轩随录》中有一副林则徐赠潘锡恩的

受命禁烟

林则徐纪念邮票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横遭诬陷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但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使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道光十九年(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阅毕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报告,欣喜万分,誉为:“可称大快人心事!”不久,林则徐过55岁生日,道光帝又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但时隔不久,林则徐所面临的形势就迅速恶化起来。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意欲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 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续降临到林则徐的头上。琦善是妥协派的骨干,当然不会错过这一陷害和打击林则徐的机会。他声称英国所不满的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清廷惩治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其间,林则徐两次上奏,大胆陈述禁烟抗英的合理性和正义性。道光帝翻脸,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

道光二十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则徐的职,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10月25日,林则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暂留广州,等待新任钦差大臣博尔济吉特·琦善的审问和发落。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1日,林则徐又接到圣旨: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到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海防建设事宜,力图“戴罪立功”。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将军奕山在率军与英军作战中打了败仗。为了开脱罪责,他竟造谣说,英方是愿意议和的,他们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则徐一人。言外之意,就是必须再次惩办林则徐,英方才能罢兵议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广州战败的责任再次归罪于林则徐,说他在广州任职时没有积极筹划防务,以致英军发起进攻后,奕山招架不住。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10]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开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奉召回京候补,十一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二十六年(1846年)四月,授陕西巡抚,七月初九(8月30日)抵陕上任。这时的陕西,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鸦片战争时,清廷为解决军费困难,除调拨陕西征收的盐税外,还强令陕西捐银一百多万两。鸦片战争后给外国侵略者的赔款也摊派到陕西,仅西安府咸宁、长安两县的赔款银,年征收就在二万两以上,相当于上缴正银数的三分之一;加上各地接连发生灾荒,劳苦群众生活异常艰难;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刀客”与当地回民联合起来,反抗官府的斗争此起彼伏。

病重逝世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清廷命林则徐为云贵总督林则徐·篆刻图。到任后,以维护云南边境安定得力加太子太保,赏戴花翎。二十九年(1849年)秋,因病重奏请开缺回乡调治,翌年三月返抵侯官。九月,又被清廷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反清武装起义。他抱病从侯官起程,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逝于潮州普宁行馆。在报丧奏折到京前,清廷于十月二十四日(11月27日)还命他暂署广西巡抚。

在任滇都时,他提出整顿云南矿政,鼓励私人开采,提倡商办等主张。这反映出他的思想中包含着萌芽中的资本主义思想。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病辞归,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廷为进剿太平军作乱,故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可是林则徐根本未康复,疝气不时发作,结果他要躺在特制的卧轿,由福建、广东山区,一路直达广东,到潮州时,开始严重下痢,到了普宁,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暂住普宁行馆。最后林则徐在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陪同下,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时,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死后清廷晋赠其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历任一切处分悉行开复,谥文忠。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生于乾隆五十年,历经嘉庆、道光两代,咸丰登基后不久病故。 他从政为官四十年,先后担任多职,但他的正直清廉,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赢得“林青天”的美誉。[21] 林则徐一生在14个省担任过多种官职,他的非凡之处,是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丝不苟的责任感。有了责无旁贷的献身精神,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有人评价林则徐 “ 无一事不认真 , 无一事无良法 ”。虽然林则徐的实干精神挽救不了清王朝砚灭的命运,但林则徐殚精竭虑地干成的每一件实事不管是在局部上还在具体问题上,都给国家,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则是不可否认的。林则徐每任一职 , 每做一事,从来没有敷衍马虎过。 实干加智惠,贯穿于林则徐为官从政的全过 程,或者说林则徐的一生就是实干加智慧的一生。

同许多伟大历史人物一样,林则徐是人,不是神,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林则徐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人侵、国家独立受到严重威胁的时代。他和爱国开明的封建士大夫魏源、龚自珍等人一起,矢志探索挽救腐朽的清王朝,臻国家于富强和外御强敌、捍卫国家独立、民族生存之道。他把反对外来侵略和维护清朝统治当作解除“ 内忧外患” 的两大重任。他以年高病弱之身,毅然应诏前往桂林镇压天地会起义,足以说明他的封建正统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林则徐的局限性恐怕主要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