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法律文言文名人名言 正文

法律文言文名人名言

时间:2025-01-15 06:27:58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以下是文言文名人名句,欢迎阅读。

NO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NO2、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NO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NO4、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NO5、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NO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NO7、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NO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NO9、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NO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NO11、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NO12、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孟子集注>》

NO13、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NO14、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NO1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NO1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NO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NO1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NO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NO2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NO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NO22、轻诺必寡信。——《老子》

NO2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NO2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NO2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NO2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NO27、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NO28、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NO29、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NO3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NO3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NO3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NO33、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NO34、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NO3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NO36、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NO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NO38、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NO39、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NO4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NO41、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NO4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NO4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NO4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NO45、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NO4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NO4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NO4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

NO49、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NO50、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NO5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NO5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NO5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NO54、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NO5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NO5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NO57、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NO5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NO59、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NO60、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NO61、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NO6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NO6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NO64、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NO6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NO66、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NO67、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NO6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论语集注>》

NO69、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NO7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 微子》

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公冶长》

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 军争》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 权修》

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公孙丑》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0、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大禹谟》

1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小雅》

12、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子罕》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乾 象》

1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离骚》

18、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 鄘风》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20、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

22、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23、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下》

2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2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

2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离骚》

28、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学《蜀中广记 上川南道彭山县》

2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尽心上》

3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 系辞上》

3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 劝学》

33、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8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八首》

8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上》

87、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

88、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身之养重于义》

8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蜀书 先住传》

9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告子下》

9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9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增广贤文》

93、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元景安列传》

94、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荀子 性恶》

95、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老残游记》

9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雍也》

97、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

9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 荣辱》

99、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 修身》

10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告子上》

10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10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3、操第一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76、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177、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7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7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8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81、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18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8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4、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18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8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87、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18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89、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90、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91、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9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9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94、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19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9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9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9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0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0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0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07、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20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1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1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1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1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14、将欲取之,必先之。

215、多行不义必自毙。

21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1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18、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2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0、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221、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2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3、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22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1、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鞅《商君书定分》

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4、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5、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6、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7、公私不可不明,法制不可不审。——韩非《韩非子》

8、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9、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10、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11、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12、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平公道秉公为民。——卢志勤

13、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14、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5、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16、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17、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18、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19、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20、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2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韩非子》

2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23、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24、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25、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2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27、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艺文类聚》

28、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苏轼《策别第八》

29、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30、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3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刘禹锡

32、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33、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3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35、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36、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清)

37、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38、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39、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40、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41、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42、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43、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44、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45、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6、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7、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48、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49、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50、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51、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韩非子有度》

5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韩非子有度》

53、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54、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管子·法法》

55、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56、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5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58、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59、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60、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史记·循吏列传》

61、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62、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6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64、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65、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66、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6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68、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69、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70、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71、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三国志》

72、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禹锡《天论》

7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74、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75、法出于仪,威于义。——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76、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苏辙《上皇帝书》

77、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刘恒

78、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79、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颜雍(金世宗)

80、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81、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82、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83、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84、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85、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86、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87、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88、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89、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90、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91、不以私害法,则治。——商鞅《商君书修权》

92、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9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孟子离娄上》

94、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95、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96、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97、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勒令》

98、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99、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100、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