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孔子写过的关于爱心的名言 正文

孔子写过的关于爱心的名言

时间:2025-01-13 13:50:28

地理名言篇一:浅议旅游地理的名言佳句

摘要:人文景观资源,特别是人文景观的名言佳句能使景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审美情趣。在旅游业中往往占有重要地位,形成我国的旅游特色。教师在上课时,如果介绍到这些景观或地方时,能把名言佳句用上,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轻松愉快地学会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关键词:名言佳句、旅游资源、景观。

新的课程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地理旅游资源中的名言佳句很具有这方面的功能。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我国的许多风景名胜区中,除了具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以外,往往还渗透了与其相协调的古朴典雅,具有民族风格的人文景观,特别是人文景观的诗歌创作、名言佳句等。我国优美的景观刺激,产生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旅游景点具有烘托映衬或画龙点睛的作用,丰富了旅游资源的内涵,增强了旅游资源的表现力,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不仅能感受到地表景观的外在美,更能产生理性上的美感,正所谓文因景生,景因文名。使旅游者在领略大自然奇异风光的同时又能欣赏溶于青山绿水之中的文学艺术美;在自由审美遐想中创造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使游人精神愉悦,心绪豁然开朗,情感得以升华,会在一生中打下牢固的印记,而自然风景给游人是直觉、感性印象,以生理快适为基础,基本上是易变而不持久的。所以,人文景观资源,特别是人文景观的名言佳句能使景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审美情趣。在旅游业中往往占有重要地位,形成我国的旅游特色。以下笔者慨括了五种常见的名言佳句。

一、说明某种旅游资源是天下无双,没人其右。让人一听肃然起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类型很多。

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苏州: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钱塘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洞庭湖:八百里洞庭天下旷。

雁荡山:雁荡山水雄伟奇特,甲于全球。

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间天堂。

黄山:震旦第一奇山。

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

开封:汴京富丽天下无。

峨眉山:峨嵋天下秀

青城山:青城天下幽。

华山:华山天下险。

二、古人对景区观赏后的感受、感慨,往往是景区特征高度慨括和浓缩。这种类型最多。

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漓江: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人在画中游。

长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大雁塔: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武夷山: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长白山: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

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张家界:苔痕终古迷幽壑,壁石千年挂劲松。

麦积山石窟:蹑尽悬空万刃梯,等闲身共白云齐。檐前可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苏州: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琅琊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三、描写景区的气候特征,是气候要素特征的表现。

昆明: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

厦门:山无高下皆流水,树不秋冬尽换花。

漳州: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尽长青之景。

吐鲁番;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重庆: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

安西: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横断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西山:西山红叶好,深秋的愈浓。

神农架: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尽,春夏秋冬最难分。

四、古人对某一地方的描写,使这些地方魅力大增,名噪千古,激发历代游客的神往。

寒山寺: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玉门关:诗人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滕王阁: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五、地方传说、民谣。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景区形象逼真的体现。

悬空寺: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黄山:不上天都峰,白跑一场空。

洛阳邙山:生在苏杭,葬于北邙。

张家界:不到黄狮寨,枉到张家界。

峨眉山:游峨眉山,不到金顶非好汉。

景观是静止的,离开了人的主题与活动,景观的价值就顿然失色。古人面对青山绿水,

瞻宏品细,生出大量的诗歌散文、名言佳作。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都会读到这些脍

治人口的游览诗文,令我们留连山水的性情因以油然而生。这些底蕴厚重的名言佳句代代

相传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瑰宝。

以上所举的名言佳句是旅游资源中的沧海一粟,别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如果介绍到这些景观或地方时,能把名言佳句用上,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轻松愉快

地学会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

有裨益。

参考文献:

过宝兴、王浩清《祖国的旅游胜地——旅游资源集锦》,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1990年6月。

乔修业,《旅游美学》,南方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9月。

马莹、马国清《新编旅游美学》,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2005年7月。

地理名言篇二:

励志名言口号50条(企业、公司、学校通用)

1、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

2、精神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3、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鱼跃龙门,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

4、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路在脚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5、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

6、苦尽甘来,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师生同喜,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7、勇登书山,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我本英雄,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8、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9、你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靠增加它的宽度和高度。

10、批评要像春雨一样,既滋润枝叶,又不伤根系。

11、如果你爱自己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会成为你的主人。

12、道德的分量有多重,人生留下的脚印就有多深

13、出言吐语勿忘有容乃大,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15、虽有良玉,不刻镂则不成器;虽有美质,不学则不成君子。——韩婴

16、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伽利略

17、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淮南子.说林训》)

18、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19、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白居易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3、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2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25、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26、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莎士比亚

27、知识像一张鱼网,鱼网愈宽愈牢,网到的鱼就越多。

28、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9、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耳斯泰

30、成绩绝不能不劳而获,除了汗流满面而外,没有其他获取的方法。——赫尔岑

31、以特色教育为龙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教育改变命运,智慧引领辉煌!

33、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构建特色教育体系。

34、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校园。

35、学习改变命运,教育决定未来,成就未来!

36、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7、教育最大的成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38、一份劳动,一份收获,一份精神,一份事业。

39、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0、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41、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不简单。

42、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43、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

44、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贤。

45、工作激发学习,学习创造佳绩。

46、人生有限,学习无限。

47、终身学习,塑造美好未来。

48、学习是素质的修炼,读书是知识的积累。

49、知识是进步的殿堂,互动学习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50、教育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学习充实人生。

1、用心经营过程,结果自然产生。

2、机会不会主动找到你,必须亮出你自己

3、一步主动,步步主动,步步领先,享受光荣;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步步落伍,煎熬受穷

4、你追我赶拼搏争先,流血流汗不留遗憾

5、停止拜访就是停止呼吸,停止增员就是消灭生机

7.多一份挫折,就多一份人生的感悟;多一次跌打,就多一条抗争的经验

8、生活不会否定任何人,就怕自己否定生活

9、困难和挫折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做人的志气和勇气

10.人生多一份挫折,就多一份人生的感悟;人生多一次跌打,就多一条抗争的经验。

1、用心经营过程,结果自然产生。

2、机会不会主动找到你,必须亮出你自己

3、一步主动,步步主动,步步领先,享受光荣;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步步落伍,煎熬受穷

4、你追我赶拼搏争先,流血流汗不留遗憾

5、停止拜访就是停止呼吸,停止增员就是消灭生机

7.多一份挫折,就多一份人生的感悟;多一次跌打,就多一条抗争的经验

8、生活不会否定任何人,就怕自己否定生活

9、困难和挫折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做人的'志气和勇气

10.人生多一份挫折,就多一份人生的感悟;人生多一次跌打,就多一条抗争的经验。

励志口号大全

1、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3、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6、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7、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8、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24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9、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10、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11、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12、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13、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14、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5、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亲爱的老婆2012-12-1621:00:05

励志名言口号50条(企业、公司、学校通用)

1、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

2、精神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3、知天文通地理莘莘学子携手共进鱼跃龙门,培栋梁育英才代代园丁含辛茹苦花香桃林。

4、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路在脚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5、览前贤思己任铁杵磨针只求前程似锦,念亲情感师恩悬梁刺股但愿无愧我心。

6、苦尽甘来,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师生同喜,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7、勇登书山,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我本英雄,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8、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地理名言篇三:关于保护环境的名言警句

1.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2.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3.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

4.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

5.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埃斯库曼斯

6.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诺曼·卡曾斯

7.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南丁格尔

2.一、人生

1、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

——法巴尔扎克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

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印度泰戈尔

二、命运

1、知识能改变命运。

——美国爱默生

2、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创造。

——俄国契诃夫

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命运所压倒。

——德国贝多芬

三、生命

1、活着的士兵,要比死了的皇帝更有价值。

——法国拿破仑

2、当我活着的时候,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

——美国惠特曼

3、生命赐给我们,我们必须奉献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印度泰戈尔

四、生与死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2、在还没有死亡以前,就不能算作完全诞生。

——美国富兰克林

3、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死亡难道不是一场出发?

——三毛

五、青春

1、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

——法国大仲巴

2、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法国雨果

3、青春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挪威易卜生

六、价值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2、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少天,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日子。

——法国蒙田

3、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过于每一天的价值。

——德国歌德

七、奉献

1、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鲁迅

2、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鲁迅

3、我没有别的东西奉献,惟有辛劳、泪水和汗水。

——英国丘吉尔

八、困难

1、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

——张海迪

2、困苦永远是坚强之母。

——英国莎士比亚

3、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4、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俄国别林斯基

5、逆境是到达真理的每一条道路。

——英国拜伦

九、理想

1、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2、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

——苏联斯大林

3、你们的理想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黎巴嫩纪伯伦

十、追求

1、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

——英国莎士比亚

2、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3、人类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加拿大班适

十一、希望

1、以希望为生

的人,将绝食而死。

——美国富兰克林

2、希望是很好的早餐,却是很糟的晚餐。

——英国培根

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十二、信念

1、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雪莱

2、人没有信仰,变成了行尸走肉。

——俄国契诃夫

十三、信心

1、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美国海伦·凯勒

2、不可能的字只有在愚人的字典里才可以翻出。

——法国拿破仑

十四、意志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2、君志所向,一往如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

3、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

——苏联奥维狄乌斯

十五、奋斗

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十六、目标

1、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德国康德

2、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

——法国哈伯特

十七、责任

一切责任的第一条:不要成为懦夫!

——法国罗曼·罗兰

十八、竞争

1、竞争的本能是一种野性的激励,一个人的优点通过它从另一人的缺点上显示出来。——美国桑塔亚那

2、用自己的价值进行竞争不是坏事。

——日本武者小路实笃

3、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

——梁启超

十九、合作

1、你的钟声只有在齐鸣时才能听见,在单独鸣响时——只会淹没在那些旧钟的一片响声里。——苏联高尔基

2、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光,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雷锋

3、惟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

——印度泰戈尔

二十、时间

1、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英国赫胥黎

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钱鹤滩

3、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

4、你热爱生命吗?那就不要挥霍时间,因为它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美国富兰克林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7、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李白

8、最宝贵的莫过于“今天”。

——德国歌德

二十一、成功

1、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工作;Y代表休息;Z代表少说废话。

——美国爱因斯坦

2、成功的秘密在于永不改变既定之目标。

——法国卢梭

3、成功就是那古老的ABC——能力、机会和勇气。

——德国拉克曼

4、轻敌,最容易失败。

——鲁迅

《孔子与学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辨别多音字“教、处、为”的读音。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孔子的教育艺术,激发学生对“万世之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目标】

一、导入学习

1、出示“孔子”的画像,认识他吗?(板书:孔子)(媒体出示孔子的图片和资料)

2、请学生介绍孔子。(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

3、齐读。(媒体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两个词概括。)

2、交流。

(板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三、研读课文

1、学习孔子的“有教无类”

(1)什么是“有教无类”?学生理解词义,老师评价点拨。

(2)读读课文,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

(媒体出示: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作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3)齐读

2、学习孔子的“因材施教”

(1)什么是“因材施教”?文中哪几小节写了孔子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体现在哪里?(引出对3、4小节的研究)

(2)交流

①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

(板书:颜回、子贡、子路、子张)

②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

(板书: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

③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

(媒体出示: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

④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

(板书:不懂变通,不够谦虚,不够忍让,为人严肃)

⑤分角色、分组读3、4小节,能读出孔子和子夏对话时的语气。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四、小结复习

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世之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齐读第五节。(板书:万世之师)

(1)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2)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媒体出示说话练习:如果我是孔子的学生,我会对他说:)

五、拓展作业

1、课文在语言直播厅中列举了一些关于孔子的名言,教师可以组织同学进行各种形式交流。

(媒体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照样子,改写句子

(媒体出示: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孔子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是因为他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

(1)因为孔子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所以他受到了学生的敬重。

(2)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之师”。)

《孔子与学生》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情感目标: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孔子,激发探究兴趣。

1、(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4、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课件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6、小组交流对孔子的印象。

(三)引导交流,初谈对孔子的印象。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随机板写:(可能有以下的认识)有爱心谦虚伟大

受人尊敬了解学生

不贪财善于教育

大教育家

(四)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1、研读第一段,引导学生谈出不同的阅读体验。

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句: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小结:看来孔子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再来读读书,书中有一个词和大家说的意思差不多。(板书:有教无类)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他的确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

2、研读第二、三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谁来说说孔子什么地方让你感到谦虚?

小结: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敢于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孔子的谦虚真让人敬佩啊!

(3)朗读孔子的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件出示四句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的对话。

刚才有同学谈到孔子非常了解他的学生,你们又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

(1)在阅读这部分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

引导学生弄懂“变通”、“和颜悦色”、“谦厚”等词语的意思。

(2)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

(3)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书:因材施教)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孔子和子夏的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

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板书:万世先师)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全班齐读。

3、推荐学生阅读漫画版的《论语》和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胜迹图》。

(六)作业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试着写一写。

六、案例点评。

《孔子和学生》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层次清楚,集中体现了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步解读文章时,先由学生谈对孔子的初步印象,这就尊重了作为阅读主体和个体――学生对文章最初的感悟权,同时也便于老师掌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为教学的基本点,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重视学生的主体并不意味放弃教师的主导。本课的关键处都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理解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学生能力达不到时,认识问题需要提升时,教师都是通过一种主导干预,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思索与探究。

3、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多项能力,使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1)利用重点语句进行多元解读,培养学生个性阅读的能力。

(2)利用难懂的词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3)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尊师的情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孔子被誉为万世先师的高大形象。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

《孔子》读书笔记1

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孔子》。

孔子生下来很穷,他三岁的时候,爸爸就死了,他和妈妈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它不像其他儿童一样玩耍,而是学习礼仪。***妈死后,他开始立志学习,只要他不会的都要仔细地询问。40岁的孔子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开始当官治理国家,可是大官们都不听。他想寻找一个更好实现理想的地方,就开始周游列国。在途中,他收了许多徒弟,回到了故乡,写下了《春秋》这一本书。他死了以后,弟子们为了纪念他,写了《论语》这一本书。

“昔仲尼,师项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在周公的太庙里,不停地问这问那。我也要像他一样勤学好问,想方设法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只要有不会的就去问。孔子每天都在大树下大声朗读。我也要像他一样坚持学习,节约时间,坚持做到每天早晨都大声朗读。

《孔子》真是一本好书。

《孔子》读书笔记2

最近,我学习了《孔子游春》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了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洒畔观赏迷人的春景,并借水论人和弟子们各谈其志。从这篇课文,我觉得孔子把大自然都做他的讲堂,在什么地方都能讲课。我还觉得孔子虽然孔子要传授道理给弟子们,但他不会直接告诉弟子该怎么去做,他会说一段比较深奥的话语,让弟子们自己去

学完这篇课文,我对孔子产生了兴趣,便去翻阅了关于孔子的其它故事。这故事又让我觉得孔子不仅善施教化、充满智慧,我还发现他其它特点。

故事是这样的:在认识孔子之前,子路好武,每天衣着不整,子路总惹事生非,去孔子学堂捣乱,还有时差点划到孔子的鼻子,但是孔子并没生气,反而感觉有趣。几次之后,孔乙己子对子路说:读了书就有学问,就像在竹箭上装上羽毛,箭头又安上了箭镟,这样箭就更利害了!你与其这样每天混日子,还不如来我这读书吧!听了这话,子路去偷偷听了几堂课,对孔乙己子佩服的五体投地,就求人介绍他进学堂。

从这个故事,我又体会出孔子循循善诱,不摆架子,不小心眼。由此看来,孔子才是真正的好老师啊!

《孔子》读书笔记3

《穿越历史看孔子》这本书,让我百读不厌,爱不释手,对孔子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我试着对孔子做了一次专题小研究。

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三十七日,孔子出生于战乱纷飞的春秋时期。而那时的人们不曾想到这个婴儿十几年后会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孔子的母亲名叫颜徵在,父亲名纥,字叔梁,他是当时有名的武士之一,为鲁国立过两次功,曾任陬邑大夫。孔子名丘,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名伯尼,又称孟皮。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他的母亲便带上孔子和孟皮去他们的老家:曲阜城内的阙里。曲阜在当时是鲁国的国都,如今,中国每年都会在山东曲阜举行祭祀孔子仪式,不仅如此,全国还建立起孔子思想学会;儒家学派,孔子与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并称为四位思想史上的顶级宗师。孔子主张儒教,老子主张道教,苏格拉底主张目的论,但是他们都是以“百善孝为先”为根本和最基础理论,由此可见,“孝”和“善”是多么的重要和分不开呀!

再说孔子,他刚来到曲阜,就被这素有“礼乐之邦”的城市感染了,于是他更加勤奋学习,这也为他日后做为“圣人”打下坚固的基石。

公元前523年,孔子到晋国,向闻名于诸侯的乐官师襄学琴。师襄,春秋时期出生于鲁国,为乐官,他擅长于磐,《史记》里说师襄:“以击磐为官,然能于琴”。孔子向师襄学琴,非常刻苦,他曾三番五次地领会《文王操》的曲调、技巧、志趣神韵和作者周文王的风貌精神。由此可见,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认真、虚心的。也因为他喜好音乐,领悟力、欣赏力都很强,以致后来在周游列国时,在齐国听到了优美的《韶》以后感叹到:“尽美矣,又尽善也!”其实《韶》是世俗结合,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也表达了文化思想,这也让孔子达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入迷程度。

在雒邑,孔子遇见了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生于楚国,世代都为掌管周王室的典籍的史官,所以孔子便向他虚心请教六艺: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写字)、数(计算)。他还去请教了周王室的乐官苌弘,他也是孔子的老师之一。他擅长六艺,他还是个占卜、星象家。孔子从他那里体会到了音乐的“美”和“善”,孔子也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兴于诗”于孔子另外一句

到晚年,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后,便带着弟子们返回了鲁国,此时孔子已经见闻丰富,便开始删改《诗》、《书》,定《礼》、《乐》,修改《春秋》,孔子为此注入了许多心血,是他把中华民族的古代历史文化集合起来,这些书是中华民族思想上的里程碑,更是中国史上一颗闪耀的明珠!

朱熹曾说:“天不出仲尼,万古如长夜。”没错,假如没有孔子,世界上不会出现儒教,也不会出现“尽善尽孝”这个理论。世人都在学习孔子,纪念孔子,领悟孔子思想,他是世界的一代“十全十美”的思想圣人!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一本《穿越历史看孔子》帮我打开了圣人的世界,何乐而不为呢?

《孔子》读书笔记4

于丹的孔子忽然就热了起来。于丹的孔子用朴素的真理,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让大家忽然感觉到,孔子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也参与了其中,并从中感受了点什么。把这点感受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1.“做人第一,学问第二”——体育与德育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体育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所收到的效果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成为广大的体育工作者所关心的热门话题。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外,更加具体并强调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体现和渗透。可见,学校体育炼“身”的同时更要炼“心”。不仅要锻炼学生健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体育活动多数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体育活动中的团队也是多种多样的,班级、小组、教学比赛中临时结成的队(组)等等,都构成了团队。在集体项目中,团队更是体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体育活动非常有益于团队意识的形成。团队精神需要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不仅是一种心理、思想品质,也是一种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合作精神渗透在角色之中,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好所承担角色的人,就被认为是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人。

因此,我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2.快乐比知识更重要.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的心态让人充满智慧,直接指向成功.”

知之者不如好之着意思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是一种大知识.

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心理学家也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上体育课,最初往往是从兴趣出发,他们喜欢有兴趣的游戏,喜欢比赛,特别关心自己的成绩,希望得到教师对自己练习结果的鼓励和表扬。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身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活动中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也还说,做一件事光凭爱好还不行,还必须不断收获快乐才能成功.

体育教学中现在崇尚“快乐体育”。快乐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有吸引力的。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喜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体育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经之路。事实证明,通过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当然,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并不代表教学的整个过程,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创新教学的一个点,是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快乐”并不是没有任何失败的痛苦,某些人认为体育的某些项目不可能带给学生快乐,但因其具有某种特别的运动价值而主张必须保留,还有些人则认为既然不能带给学生快乐,就应该减去这些项目,增加学生喜欢的项目,其实这两种看法,既没有看到痛苦和快乐,失败与成功的内在联系,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不可能否认痛苦和失败的存在,因为只有经过了失败的成功才能真正理解到快乐的含义。经历上自己的努力拼搏才能感到真正的乐趣,这些正是学生投入到终生体育的原动力,例如长跑项目的运动员,每天必不可少的经历许多次的胸闷,气憋的痛苦,而最终把目标实现,最终把一项纪录打破,这时只有他体会到了体育的快乐,体育的真谛,又如我国有途步走遍祖国的从事体育人,他又经历了多少苦和累,挫折与痛,才能达到了目的,只有他才体会到了体育的快乐,体育的真谛。快乐体育的含义,简单地说是“寓教于乐”这就是体育的最高境界。体育的发展是人类追求着快乐的发展,体育教材与体育乐趣有着天然联系,它须要我们去研究、提炼、利用他们把这体育内在的魅力带给学生。

《孔子》读书笔记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行为准则,也是绝对光速宇宙观的一个自然的`推论,在《道纪》第五章中有相应的论述。当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实践的,孔子说:“那就是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同样是子贡关于这个行为准则与孔子的一番对话很值得研究,这段对话出现在《论语》第五章: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要别人强加给我,我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说:“子贡啊,不是你能做到的。”目前流行的解释就是:子贡想要做的“我不要别人强加给我,我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是子贡的能力不及,无法做到,是“你做不到,有人能做到”的意思。比如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中就是这样解释的:“赐呀!这非你(能力)所及呀!”如果翻开《论语集注》,就会发现这样的解释还是来源于朱熹。朱熹认为子贡做不到,还解释了子贡为什么做不到。朱熹认为子贡所讲的“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是“仁者之事,不待勉强,故夫子以为非子贡所及”。也就是说“我不要别人强加给我,我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样的事是仁者的事,不是勉强能做的来的,所以孔子认为不是子贡能力所能达到的。熟悉《论语》的朋友应该对子贡有所了解,他热情、聪明、好学、能举一反三。《论语》中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往往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孔子曾经用这样的语言来赞美子贡:“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一个可以“告诸往而知来者”的人都做不到的事,还有谁能做到?因此,我以为,孔子的意思是:“没有人可以做到的”。在我们平常的对话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某甲阐述了一种设想,某乙可能会说:“算了吧,你根本做不到的。”所有人都明白,乙并不是质疑甲的能力,而是质疑甲的这种设想的可行性。同样,在孔子和子贡这段对话中,孔子所质疑的并不是子贡的能力,而是子贡所说的这句话的可行性。孔子认为“我不要别人强加给我,我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样的设想根本就做不到,因为它自相矛盾!不是吗?“我不要别人强加给我”这样的要求本身就已经强加给别人了。因此,可以付诸实施的只能是“我不强加给别人”,而不能附加任何前提条件;可以终身实践的只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第五章汇集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类似于老师给学生的评语。如果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那么这一章中所列内容的思想价值就不大,因为,那是针对个人的。但是,我们只要细细的品味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内容都是孔子借弟子们的言行,在阐述适用于所有人的宏观的道理。例如:

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装饰,对宰予又能指责什么呢?”孔子接着说:“以前我对待别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现在我对待别人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从宰予这里改变的。”借批评宰予的不刻苦,孔子要说明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有多么大。

再例如: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伥。”子曰:“伥也欲,焉得刚!”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就说:“申伥就是刚强的人。”孔子说:“申伥有欲望,怎么能刚强呢?”借着对申伥的评价,孔子在说明“无欲则刚”和“世上根本就没有无欲之人”这两个论点。可见《论语》第五章中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都是以小见大、由浅及深的人生道理,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弟子的操行评语。因此,孔子与子贡的这段对“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的探讨也是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人生实践准则的一个宏观阐述。

《孔子》读书笔记6

孔子的时代是氏族宗法制向地域国家制转型的时期。孔子思想是氏族贵族社会性格的表现。孔子创始的这一儒学心理文化结构复杂多元,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很大影响。

孔子维护周礼。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套典章制度规矩。它由原始巫术礼仪演变而来。周公在这一演变转化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周公制礼,即周公整理、改造、规范了巫术礼仪、先人习俗。一方面,它注重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的严格规定;另一方面,它因为延续氏族共同体的基本经济社会结构,而保存了原始的民主性和人民性。古典文献和现代民俗学都可印证。

这套礼仪对于氏族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是不成文的习惯法(信)。礼仪繁多,其起源和核心是尊敬祭祀祖先神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氏族贵族衰弱,土地私有,商业兴盛,新兴阶层壮大。“群臣太富”。经济的强大导致政治的夺权、军事的侵吞。沿袭氏族部落联盟体系的天子—诸侯—大夫的周礼统治秩序彻底崩溃。赤裸裸的压迫剥削和战争主张取下温情脉脉的礼德面纱,公开维护压迫剥削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理论(管仲—韩非的法家思想)取得优势。

孔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明确地站在了保守的一方。但历史的前进无法阻挡,即使它有时要付出很大的牺牲。战国文明和秦汉帝国出现了,早期宗法制中的民主仁爱人道也被历史无情地淹没。恩格斯说:“生产的每一进步,同时也就是被压迫阶级即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的一个退步。”

历史向来就是在这种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行进。正如战争是历史进步的推动力,但反战也是人民正义的呼声。正如挫折使人痛苦低沉,但也使人成熟强大。

君主集权专制取代氏族贵族民主。落后的家长制的氏族统治结束了。

孔子好古复礼,向往西周礼乐仁和的“黄金时代”,是逆历史潮流的,是不现实的,是保守落后反动的,是有时代局限性的。但他反对残酷的压迫剥削、反对战争扩张,强调仁义道德,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人民性。其仁学思想体系就建立在这样一种矛盾复杂的基础上。

孔子释礼归仁,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体内在自觉,成为周公制礼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重大创举,为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后世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也因此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象征,甚至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仁学思想可分四因素:血缘基础,心理原则,人道主义,个体人格。其整体特征则是实践理性。

一、血缘基础。

释礼归仁。礼是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氏族统治体系,即:氏族/家/大夫——部落/国/诸侯——部落联盟/天下/天子的体系。孝悌为仁的基础,亲亲尊尊为仁的标准。亲属关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恩格斯)。人类早期社会无不如此。中国当代社会依然存在,“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

二、心理原则。

作为社会规范的礼,是以食色声味和喜怒哀乐等人性为基础的。那么,人性是什么呢?以“三年之丧”为例,孔子认为只要心安就可以了。儒家重视这种孝慈亲情,并将其心理化,转变成人性之一。动物不守丧,只有人守丧。外在社会规范变成内在心理要求。疑点是,宰我认为三年太久,一年可已。不是不守丧,是度的问题。孔子却认为宰我不仁。不过一切皆在是否心安,这是重视心理原则。人性如同修养,亦人人不同。孔子将观念、情感、仪式(宗教三要素)消融满足在日常生活亲子关系中,而不须再建立宗教神学信仰,使得儒家成为准宗教(不是宗教但起到了宗教的作用)。这也是为何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士大夫知识分子不信宗教的深层原因。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照样可以活,因为儒家起到了宗教的作用,以至于一些人要把儒家儒学变成宗教乃至国教——儒教(没有这个必要也不太可能)。儒学重视完善人的伦理心理状态,也就是完善人性,培养适度、美好的人性,追求君子圣人的人格理想人生境界。

三、人道主义。

既维护上下尊卑的氏族社会等级秩序,又保存原始民主人道的温情脉脉,坚决反对残暴过分的压迫剥削。此即中庸,“籍敛中而庶民附”。

由亲及人。由爱有等差到泛爱众。“亲亲爱民”,此民仅指氏族部落联盟内的自由民,不包括夷狄异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从整个氏族社会的和谐发展的角度来主张一种原始的人道主义。仁的人性体现在社会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中。人对他人要有责任心,不能只顾自己;对社会要有责任感,不能只顾自己身边的一小群人。

这里的人道主义是原始氏族社会的民主遗风。禅让、明堂可为佐证。

这与后来发展成伪善的仁是很不同的。这时候的仁还带有很大的忠诚性。

四、个体人格。

仁,在外的表现是人道主义,在内的表现是个体人格的独立自主。也就是所谓的“君子。”它要求氏族贵族成员承担起复兴周礼的历史重任。它既是理想人格又是个体行动。它把对原始氏族首领的要求标准降为对所有氏族成员的要求标准。孔子以身作则地实践了这种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伟大人格。

基于这样的追求,在认识论上孔子重视教育,强调学习历史和现实的知识,提出了一些普遍的教育规律。勤奋学习与磨练意志相辅相成。刻苦的自修与伟大的使命感使个体人格达到仁的最高点:杀身成仁。在这里,孔子把本属于宗教信徒的素质要求归结为不须服从神的个体自觉。所以,中国的志士仁人不需要佛祖和基督,却同样会有献身精神和救世理想。

正如康德所说,古人把哲学家特指道德家,即在理性指导下自我克制的人。它不仅仅是一些道德教条,而是半哲学半宗教的理想人格。

五、上述四个方面共同形成了一个整体特征:实用理性。

《孔子》读书笔记7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读书笔记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中,我只知道孔子的这两句名言,但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话为什么能千古流传?读了《孔子的故事》这本书后,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事》一书从孔子的出生以及成长开始讲起,主要讲述他开创杏坛教育,招收弟子,广推周礼、六艺之道,周游列国14年,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暮年的孔子,因为抱负不能施展,开始编撰《春秋》,他的言论以及与弟子们的对话也被编写成《论语》一书,千古传诵。

孔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很多举止行为都值得我们学习。从他初习周礼,到下定决心学习圣贤,造福于民,孔子的虚心好学、求实上进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我感受最深的是寒窗学易。由于孔子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渐渐地,母亲没有能力教导他了,就把他交给了外公。一个下着大雪的冬天,孔子在雪地里一会儿原地小跑、一会儿扎马凝神,一会儿又俯卧在地练双臂腕,读到这里,我想:孔子才十岁呀!一个十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天气里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带着疑问,我继续往下读。原来是孔子是在看《周易》的时候,有一些疑问,见外公在休息,由于天气寒冷,于是就练武强身一下。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学好问,热爱学习,尊敬长辈的孔子。我想:孔子真是勤奋啊!在这样冷的天气里也不休息,仍然在学习,而且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外公,怕[

《孔子》读书笔记9

何谓“恕”也?“恕”乃宽容之意,中国文字中有八个字可以进一步地诠释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许你会说:当今社会想做到这一点太不容易了,那么就请把今天的社会与当时孔子的时代进行比较一下,不用翻词典,就一个时间概念可以体现——春秋战国时代……,难道我们当今的社会比那时还动荡不安吗?孔子的学生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两个词,他就过了一辈子!就这么简简单单。

佛家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和一个老和尚,两人出去下山化缘。走到一河边,这个小和尚因为刚入道,什么事情都必恭必敬地学师傅。一看那有个姑娘要过河,他师傅就问姑娘,说你要过河,我背你过去,于是老和尚就把姑娘背过河。姑娘向老和尚道过谢意后,老和尚领着小和尚继续走。而小和尚对师傅刚才的举止是目瞪口呆,可他又不敢问,于是走啊走啊,大概憋了有20里路,小和尚终于忍不住问道说:师傅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可以背那姑娘过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而你却背了她20里地还没放下……

这个道理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该放下时就放下,“仁者不忧”嘛。当今我们很多老师,会因为生活里不开心的事,而把那种不愉快的情绪带到课堂;再加原本对学校或领导的不满,此节课如果哪个倒霉的家伙撞到了这位老师的枪杆上,那就是自找苦吃了。学生在成长阶段他们会学习他周围的一切事物,即使他不是主动学,但周围的事、物对他都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今天可以无缘无故地拿学生出气,在学生心目中,他就会认为:下次我不开心时,迁怒于别人,那也是天经地义,因为老师就是这样做的。这就是“言传身教”,当然这是反面教材。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里,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过的犹如快餐,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培养感情,学生从小就看见的是那种缺乏人情味、没有宽容之心的社会,那我们的人类将发展到何方去?

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形容老师这个职业,为了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与人类,教师欲使学生具有很好的德育意识,必先建立自己的良好德育意识,一切行为从“恕”开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尽心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必恭必敬地问道:“何谓‘仁’者”?,孔子回答道:爱人;然后樊迟又问道:“何谓‘智’者?,孔子答曰:知人。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到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仁”的真正核心就是做你身边的这件事,爱你身边的人,即爱亲亲,泛爱众,仁民爱物(陈新汉《哲学与智慧》P310)陶渊明,因为自己的一头耕牛之死,而伤心难过半休。为师,育德不是教德。今天的老师能否理解学生,爱学生?这是最基本的德行体现。有的老师认为师、生是两大永不相容的阵营,甚至拿出《孙子兵法》那一套研究出所谓的《班主任兵法》来“对付”学生。想想“兵法”被用于你死我活的战场之中,如果我们的老师都是用“兵法”这一套来与学生相处,那么师生的关系会是什么样子?未来我们熏陶出来的学生又怎么会有爱心?所以只有老师具有了永远的爱心,爱学生之所爱,能做到义、礼、智与信于一体(如不能全做到,哪怕一样也比没有好吧),这样也就达到了“不言而育”了。还需要所谓的“兵法”来“对付”学生吗?或者读者会说:你这说的这种爱是很高要求的爱,我们很难做到……。试问爱还有高低水平之分吗?要么爱,要么不爱,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许你还会说:照你这样说,我们的学校德育就没有必要了?在此笔者绝无取消学校德育教育形式的意思,而是希望学校里的德育应当搞清楚德育应以谁为中心?是不是说一切以中央的文件、地方的指示、学校的规定来进行学校的德育?是不是只有德育老师的课堂才是德育的地方?离开了所谓的德育课堂就不言德育了。是不是我们的德育老师才应谈德育其他学科教师就不用言德育了?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我想应首先建立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学校、学校本乃育人之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是学校全体人员义不容辞之责任。而且,每位教师都要严于律己;因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

以上只是笔者在读《论语》时,观今之德育工作而领会出的道理。记得一位德育老师曾在发表过文章说:在德育课堂上他教育学生要正直、诚实、守信等等,而自己、包括学校领导每天都行欺骗之为——老师应付领导、领导应付上级、上级应付上级(中央)……。如果我们的生活圈是这样的一个德育氛围,那我们未来的校将不校,国将不国?

正如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两个词,他就过了一辈子!其实现代的我们可以比曾子过的更简单,一个字足亦——仁。因为《谈文·心部》:“恕,仁也。”“恕”属于“仁”的范畴。这个字就是希望我们人类从自己的仁心与善心去处理自己周边的情感与物质利益。在人际关系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推及到当今教师的话,就是要用一颗仁慈的心去看待学生天性中“恶”的一面(记得一位西方古代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天性就是——天使加魔鬼);要通过“正己”进而影响学生,而不是采用兵法来“驯服”学生。赫尔巴特在其德育目的原初说中曾讲过:人对德性的需要是永远的。最重要的是这些道德准则只有学生主动愿意去追寻时,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的德育责任就是从自我德育意识培养开始,即从“仁”始亦,感染学生、激起自己然后才是学生心底的那份德育原初欲望!

孔子已离开我们太久,他不可能今天来教导我们什么是德育?怎么来教德育,可为何孔子的思想能对我们每个后人有这么大的魅力?也许我们会说他是圣人,而圣人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有行动能力的、有人格魅力的人。而孔子的思想集《论语》教给我们的就是:简单的生活、获得心灵的快乐,所以我们的教师能带给学生的也应当是他们应有的快乐,而自己也从中体会到更大的快乐。

《孔子》读书笔记10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儒学的奠基者,他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仁”,《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更是对孔子一生品格的赞颂。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孔子的一生介绍。从这本书中,我看出了孔子的谦虚、大胆、聪明、好学和勤奋。孔子三岁时就丧了父亲,十七岁丧了母亲,自己只能流入孤僻和冷酷,但是他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更加好学、更加勤奋,不懂就问,这让我也想起了他的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的谦虚令我最敬佩。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一天中午,烈日当空,孔子正坐在一辆马车上赶路,忽然,孔子听见了两个孩子的争论声,好奇的他走过去一看究竟。“你们好,小朋友。”孔子先打了招呼,“请问你们在争论些什么?”“我们在争论太阳早晨时离我们近还是中午时离我们近!”一个小孩抢先回答。孔子听到这个问题后,开始认真思考,可想过来想过去,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便又问了一下两个孩子:“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你们自己的理由!”“我先说。我认为太阳早上离我们近,因为早晨时的太阳大,所以我认为太阳早晨时离我们近!”个子高一点的小孩说道。“不,我反对。我认为太阳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近,因为太阳在中午的时候最热,所以我认为太阳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近!”个子矮的小孩说道。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话后,仔细想了又想,觉得两个孩子的话都很有道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答案,于是,他没有不懂装懂,而是对两个孩子说:“两位小朋友,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你们让我回去再想想吧!”……

孔子就是这样的谦虚,没有不懂装懂,他这样的好习惯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也正是因此,孔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使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最终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儒学的奠基者,他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仁”,《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更是对孔子一生品格的赞颂。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孔子的一生介绍。从这本书中,我看出了孔子的谦虚、大胆、聪明、好学和勤奋。孔子三岁时就丧了父亲,十七岁丧了母亲,自己只能流入孤僻和冷酷,但是他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更加好学、更加勤奋,不懂就问,这让我也想起了他的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的谦虚令我最敬佩。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一天中午,烈日当空,孔子正坐在一辆马车上赶路,忽然,孔子听见了两个孩子的争论声,好奇的他走过去一看究竟。“你们好,小朋友。”孔子先打了招呼,“请问你们在争论些什么?”“我们在争论太阳早晨时离我们近还是中午时离我们近!”一个小孩抢先回答。孔子听到这个问题后,开始认真思考,可想过来想过去,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便又问了一下两个孩子:“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你们自己的理由!”“我先说。我认为太阳早上离我们近,因为早晨时的太阳大,所以我认为太阳早晨时离我们近!”个子高一点的小孩说道。“不,我反对。我认为太阳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近,因为太阳在中午的时候最热,所以我认为太阳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近!”个子矮的小孩说道。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话后,仔细想了又想,觉得两个孩子的话都很有道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答案,于是,他没有不懂装懂,而是对两个孩子说:“两位小朋友,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你们让我回去再想想吧!”……

孔子就是这样的谦虚,没有不懂装懂,他这样的好习惯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也正是因此,孔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使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最终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