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科组本学期的精品课程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对于同样的课《月相变化》,詹老师和刘老师分别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两位老师的授课为科组老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整体提升整个科组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以我为例,感觉《月相变化》一课如果没有提前的长时间观察和我学习,很难明白有哪些月相,更难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月相。但詹伟达老师借助丰富的自制教具,把这些问题演绎得形象逼真。对我的启发是自制教育可以在课堂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刘冬冬老师从教参开始把握重难点,从月球过渡到月相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确定上课的课题。主要通过学生画看到过的月相、画月相、展示月相,直接投影月相图的`同时板书月相的变化。
本课对我的启发还有一节好课需要有清晰的思路,比如詹老师在上课前就有很清晰的思路,他认为本节课要解决3个问题:
(1)知道月亮有哪些样子?有哪些月相?
(2)知道它的出现是有先后顺序的。
(3)最重要的为什么月相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同时对学生前概念的调查也是很必要的,比如詹老师利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解,发现学生有一种看法:月亮的样子之所以会改变,是地球遮挡了太阳光引起的。在这样的基础上,詹老师把这节课的重难点定为突破这个问题。
总之,两位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去备课,各有各的好的地方。给了很多启发和思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
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本单元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月球距地球最近,是目前人们最熟悉的天体,而我们对月球最多的印象就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各种形状的月相,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画月相、给月相排序、模拟月相变化、观察白天的月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重点:知道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难点:总结月相变化规律,即上半月月亮亮 面面积逐渐变大,亮面在右侧;下半
月亮面面积逐渐变小,亮面在左侧。
过程:
一、引入:
1、说说兴趣爱好
2、在白板上画:月亮
首先和学生聊一聊自己的兴趣爱好,活跃一下课堂的氛围,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随即展示自己的爱好:画画,这时利用白板的钢笔工具,画下一个月亮,这样揭示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月亮。
3、说说你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4、讲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展开
1、画一画看到过的月相(白板上画)
<接下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自己所见到过的'月亮的样子,由于电子白板继承和发展了黑板的书写功能,同时又克服了多媒体投影幕只能用于展示的缺点,把教师置于课堂注意的中心,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以互动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月相,知道月相就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2、交流:通过刚才大家画的月相你有什么发现?
所画的月相是什么时间发生的?
按照时间先后给月相排排顺序(初一到十五)
(个别同学在白板上拖拉操作)
3、提问:为什么同一时间你们画的月相不同?
为什么有的月相是亮面在左,有的在右?
月相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接着观察白板上的各种月相,通过交流发现它们的不同,如:明亮部分面积不同,出现的时间不同,然后根据时间先后给所画的月相排一下顺序,这时候使用白板就能方便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多媒体材料,解决了过去多媒体投影系统环境下,使用和幻灯讲稿教学材料结构高度固化的问题。并且让操作的同学和下面的同学同步思考,及时产生疑问:这样子排序对不对?一个月的月相到底是怎么变化的?有些什么规律?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模拟月相变化。
4、模拟月相变化
(1)为了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实验
(2)交流: ① 用什么表示月球、太阳、地球?
② 在模拟前我们先要了解月亮、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
白板展示
③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做?
④要注意些什么?
今天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在太空中的月球,所以只能用相应的材料进行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学生对于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相对位置等知识还不是很熟悉,那么让他们自己来讨论怎样进行模拟就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可以通过提问交流,再让学生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拖拉太阳、地球、月亮表现出来,有同学质疑的再次进行拖拉操作,这样来了解它们的相对位置,并能通过自己的操作直观地观察到实验成功的关键点即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明亮的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可以观看视频展示月球的公转,让学生更好地去思考如何进行月相变化模拟实验,为解决本课重难点打下基础。
(3)小组实验
注意: ① 观察月相亮面的大小如何变化
② 观察月相亮面的方向
(4) 交流:① 交流你观察到的月相
② 通过这个模拟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③ 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月相的变化,在白板上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月相,
在交流时互动的力度更强,而且可以随时改正错误的月相,在白
板上的灵活移动,不用再象使用那样事先在后台操作好,而
且学生有的想法你课前没有预设进去就不能展示出来,而白
板可以随时编辑,把学生的想法表现出来,这样便于他们得出月
相变化的规律,解决本课重难点。
(5)播放月相变化解释月相成因
接着再次播放月相变化解释月相成因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5、观察白天的月相
(1)我们从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推测了月相变化的规律,要知道规律是否正确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在什么时候观察月相比较合适?观察时间?如何记录?
在观察中有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从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推测出的规律是否正确,需要进行实地观察来验证,接着和学生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时间和记录内容,想办法解决观察中可能遇到的难题。观察白天的月相既是一个课外观察活动,又是一个课堂延伸的实证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三、拓展
1、 做个小小侦探员:
2009年2月25日晚上办公室失窃,警察抓到两个嫌疑犯:A说:“我晚上一直在睡觉,没出去过。”B说:“我看到A往办公室去的。”警察问:“天黑了你怎么能确定是A?”B说:“他正好回过头来月光照在他脸上。”
到底谁说谎了呢?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搜集月相以及月球地貌特征的图片或
为学习下一课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