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国家时政的名人名言 正文

关于国家时政的名人名言

时间:2024-11-07 16:34:01

●政治学并不制造人类,然而它使人类脱离了自然,并驾驭他们。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政治社会的建立并不是为了别的目的,而仅仅是为了保障每个人今生财产的所有权。

——洛克(英)

●政治是经济的女儿,所以他照顾自己的女儿是很自然的。

——高尔基(苏)

●政治是某些物质利益的代名词,诸如好的食物、好的衣服、好的住房以及得到这些东西的方法。

——阿卜杜拉·侯赛因(巴基斯坦)

●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孙中山

●在政治上,是没有人,只有主义,没有感情,只有利害。在政治上,我们不是杀一个人,而是移去一个障碍物。

——大仲马(法)

●政治是运用国家的;国家是实行政治的。

——孙中山

●政治良否,视人与法。

——孙中山

●政治里面有两个潮流,一个是自由底潮流,一个是秩序底潮流。

——孙中山(中)

●人类的所以能进步,国家的所以能富强,社会的所以能安定,根本就都在于政治。

——郁达夫

●有群众生活的地方全有政治。

——钱钟书(中)

●腐化落后的政治环境是一切腐化落后的思想的温床。

——柯灵(中)

●能够在实际上为最大多数的治人者和治于人者创造最大的幸福的政治,便是最好的政治。

——欧文(英)

●政治是一把磨钝了的挫刀,他挫着挫着,慢慢地达到它的目的。

——孟德斯鸠(法)

●一个共和国的不幸,就是它不再有阴谋秘计的`时候。这情形发生在人们用金钱腐化了人民的情况下。这时人民变得冷静了,热衷于金钱,而不再热衷于国事了。

——孟德斯鸠(法)

●在那些厌恶压迫的人们中,却有许多人喜欢压迫别人。

——拿破仑(法)

●没有绝对的平等,也没有绝对的权力。人在天性上类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在政治上不平等,又不同类。

——巴尔扎克(法)

●我们赞赏那种真正的政治家,就像赞赏那种给我们写下了人间最宏伟的的诗篇的人一样。永远放眼未来,赶在命运的前头,超越于权利之上。

——巴尔扎克(法)

●政治的后台老板总是金钱。

——罗曼·罗兰(法)

●在政治上,如同在宗教上一样,要想用火与剑迫使人们改变信仰,是同样荒谬的。

——汉密尔顿(美)

●讲到国家的政治,根本上要人民有权;至于管理政府的人,便要付之于有能的专家们。

——孙中山(中)

君好则臣为,上行则下效。

——[唐]白居易

君圣则臣忠,上明则下直。

——[唐]白居易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离臣兮鼠变虎。

——[唐]李白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孟子·离娄》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春秋]孔子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春秋]孔子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三国]曹植

财匮而令虐,所以失其民也。

——《管子·君臣下》

忠且无私,可谓君子矣!

——[宋]司马光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

——[宋]陆游《春日杂兴》

位于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之上者,必处天下之下。

——[清]唐甄

我心如手平,不能为人低昂。

——[三国]诸葛亮

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左传》

治平而忽危亡,未有不危亡者也;高位而忘颠覆,未有不颠覆者也。

——[宋]苏舜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左传》

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

——《资治通鉴》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左传》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孟子》

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

——《荀子》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吕氏春秋》

苟正其本刑将措焉,如失其道议之何益。

——[隋]王通《中说·关朗篇》

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治量功,不自废也。

——《韩非子》

明主好要,暗主好详。

——《荀子·王霸》

贤君无私怨。

——《列子·力命》

败不可处,时不可失,忠不可弃,怀不可从。

——《国语·晋语四》

侈将以其力毙,专则人实毙之。

——《左传》

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明]海瑞

将欲治人,必先治己。

——[宋]杨时

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

——《墨子·公孟》

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偷安也。

——[汉]贾谊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三国]诸葛亮

名人名言: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毛主席)

一、考点解析:

(一)考点内容分析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句名人名言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论部分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既对立又统一。对立体现在二者的区别上,①物质是客观存在,意识是主观存在;②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生;③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统一体现在二者之间的联系上,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②物质可以变成意识,意识可以变成物质;③意识与物质具有统一性。从这可以看出毛主席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是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联系——即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那具体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物质可以变精神”是指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人的意识的来源是物质世界,人的大脑因为有物质世界的刺激再经过人的实践从而做出对世界的反映,这就是“物质可以变精神”。例如,一只苹果砸在了牛顿的头上,牛顿经过一系列的论证推理得出“万有引力”这一理论。“精神可以变物质”是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就是说,它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念,从而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被后人广泛应用,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二)考点考试方式及考试角度分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考试中常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有以下几个考试角度:

(1)物质与意识的`区别与联系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

二、真题再现

(2005年单选)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

【解析】该题考点是物质与意识的联系。题干中说的是要想经济上富裕就要先丰富你的思想,也就是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所以体现了精神可以转化成物质。考生要注意精神转化成物质是有条件的,就是要通过实践。选项A、C、D本身说法错误,属于唯心主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