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大与小的名言和成语 正文

大与小的名言和成语

时间:2024-10-13 06:18:39

篇一:五年级

1、作文题目:《我与一本书的故事》

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书籍愈来愈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停地读书、借书、购书、藏书在其中,一定发生了不少令你记忆深刻、感慨万千的事情吧!请选择其中一个故事(也可以两三个)写下来。

要求:字迹整洁,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故事生动;字数不少于400字;涉及到姓名的请用小娄、小葑等假名代替。

2、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她赐予人类绿色的家园、丰富的宝藏。

请以“感谢 ”(德胜河、大凤山、鲜花、绿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注意:1、题目要补充完整2、内容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3、除

3、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她供给人们干净的水,适宜的温度,还有清新的空气。但是,人类啊,你是否应该听听她的心声? 请以“的心愿”(地球、德胜河、空气、、、)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注意:1、题目要补充完整2、内容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500字

4、五年级半命题作文:( )的启示。提示:把题目补充完整,括号里可以填“一句

5、 幸亏

友情提示:幸亏我没迟到、幸亏他没来、幸亏我带去了、幸亏及时发现生活中这样的心理很多,请你写下感触最深的一次。

6、得到()之后

友情提示:得到荣誉之后、得到称赞之后、得到成功之后、得到贵重礼品之后、得到不应该得到的物品之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有得到,得到之后怎么样呢?

7、大与小

友情提示:有些东西是大的好,有些东西是小的好,有时是大人有理,有时是小孩有理,有时要讲大道理,有时要从小事做起生活中的大与小常常是说不清的,请你选择一对有关“大与小”事物来写。

8、 欣赏 ( )友情提示:我们常常在欣赏别人的优点、欣赏事物的美丽、欣赏书画的精彩只有懂得欣赏,生活才会幸福和快乐,请你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自拟题目,如《我最欣赏的》、《学会欣赏》、《令人欣赏的》等。

、鱼和水( )友情提示:鱼离不开水,一旦没了水,就意味着失去生命;水呢,如果没有鱼虾的跃动,也就没有了灵气。生活中,类似的关系或情景很多很多,请你以此内容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可自拟题目。

我学会了欣赏别人

最近我学会了欣赏别人。

欣赏别人是指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要一味地嘲笑别人。最初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欣赏别人是怎么回事,只听见老师说不要光看到别人的缺点,要经常看到别人的优点。我没有仔细地去想这句话。直到有一天,我从《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叫《欣赏别人》,讲的是一位女孩在阳光明媚春天,看到一位老太太穿着厚厚的棉衣,小女孩觉得她很可笑,爸爸却说这个老妇人可能是刚刚生完病,她是在欣赏春天,从此那小女孩就学会了欣赏别人,并且把这个方法推荐给了大家。

我看了后很受教育,我知道了应该怎样欣赏别人。我平时总是喜欢嘲笑一些成绩差的同学,比方某某某,平是我觉得他没有一点好的地方。直到有一天,我正在发本子,看到他一个人闲玩,就随口说了一句:“帮我发一下本子。”没想到他好不犹豫说:“帮班里做事也好!”说着就从我手中拿下一大堆本子认真地发了起来。这事虽小,但对我的感触很大。一件小小的事情,班里几个学习好的同学不屑一顾,不愿做的事,而他却做的那么认真,从那以后,我就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积极地为班里做事。

从这件事中我

难道我们不该学会欣赏别人吗?

学会欣赏别人

“学会欣赏别人”,这一句话使我改变了自己,变得会向别人学习,来取长补短,来提高自己。说起这句话,还有一个故事呢!

自从王老师当我们班主任起,她便把小任调到我旁边。小任每节课几乎都在做小动作或者和后面的小金和小宓在说话,我坐在他旁边,看题目的时候,常常会无意间看见他这个样 子,总觉得不舒服。有时,好玩的游戏,我也会被吸引过去;小宓经常和小曹一起抄作业答案;最近,小张时不时地就出来管我们纪律烦人的事可真多啊!

我想把烦恼全都诉说出来,却不知道说给谁听,好朋友,有用吗?那谁呢?经过慎重地考虑,我把目标指向王老师,可我胆子小,不敢当面告诉王老师,那么办呢?我实在忍不住了,这时,一个主意从我脑子里闪过,对,写信给王老师!

星期日的早上,爸妈都不在家,我开好信封,拿出稿纸,开始写起来了,一边写一边想:“总算能把烦恼全吐出来了。”很快,一张纸被我写满了,接着第二张终于写完了,“好舒服!”我不禁大声叫道。 中午,我就把信投了出去。

第二天中午,小章对我说:“王佳莹,王老师找你。”我怀着害怕的心情,朝王老师走去,心想:“会不会是因为那封信?”到了王老师的身边,王老师给了我一封信,笑着说:“王佳莹,你看,王老师喜欢你,一看完信,就给你回信了。”

我拿着信回到了坐位,把手放在课桌里偷偷地看了起来,“亲爱的王佳莹,”在信里,王老师说:小任非常爱劳动,小宓舞跳得好,小曹也是,小张口才好,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才会变得更好。 “学会欣赏别人”这句话,我一直把它当成王老师

送给我的礼物,珍藏着,珍藏着

学会欣赏别人

讲桌上,一沓白纸,一大杯茶,旁边坐着周老师。等同学们到齐后,周老师说话了:“同学们,今天要做一个作业:写出班上每个同学的一个优点。”这是什么作业,真新鲜,不过,既然老师叫写,由不得我多想,我便提笔写了起来。

刚提笔,便觉得问题来了:第一排第一个是男生高侗,他能有什么优点?说实话,我甚至有些讨厌他。他这个人最调皮,总爱捣蛋。上次我正在看书,一只手突然伸过来,我下意识地把书抓紧,哧,一页纸被扯坏了。我抬头一看,是高侗。我正要发火,他却舌头一伸,拔腿溜走了。这样一个同学,叫我怎么写他的优点呢?我抬起头,正好看见高侗和旁边的同学谈笑风生呢。看到一旁的同学乐不可支的样子,我想起一件事。一次,黄荣考得不好,伏在座位上哭,高侗一本正经地说:“哎呀,这位小朋友怎么哭了,有什么委屈?来来,讲给高叔叔听。”黄荣一听,扑哧一声笑了。哦,我想起来了,高侗有优点——幽默。提笔写下了“幽默”二字,我感到高侗好像变得可爱起来。

接着,我又为第二个、第三个同学写优点,在写的时候,我想起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事情。写着写着,我发现,其实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那么可爱,他们有的好学、有的聪明、有的机灵、有的勤劳,我作为他们的同学,真能学到不少东西呢,只是我平时没注意罢了,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觉得每一个人都很值得我学习。

篇二:半命题作文应如何拟题。

教学目标:

1、仔细推敲,选词要恰当,要合乎逻辑。

2、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创新中求异。

3、启发学生抓住细节,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

4、培养学生围绕问题拟题的能力,做到巧妙点睛。

教学重点:

1、拟题时,仔细推敲字词,做到搭配得当,合乎逻辑。

2、培养学生围绕问题拟题的能力,做到巧妙点睛。

教学难点:

1、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创新中求异。

2、启发学生拟题时抓住细节,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半命题作文所给的一半题目是对作文者的限制,要求补全的另一半题目可以体现作者的意志。把半命题作文的题目补充完整,就是一个完整的全命题作文题目,就可以按照命题作文的写作步骤写作了。可见把半命题作文的题目补充完整是半命题作文写作首要的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半命题作文应如何拟题。

二、易错点再现

1、不合要求,不合情理。这种失误在半命题作文中经常遇到,比如在写《_________是一把双刃剑》这一命题作文时,有不少同学将题目拟为《战争,是一把双刃剑》、《SARS,是一把双刃剑》,这种拟题显然是错误的,是不合情理的。大家知道:战争只会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对社会有害而无益;SARS也是我们不愿再次遇到的,它给整个人类带来了恐慌与灾难,没有好的一面可言。将战争、SARS比喻为双刃剑,就是因为没有理解双刃剑的含义,才犯了这样的错误。

2、拟题俗套,重复雷同。这种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当我面对_________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大多数同学的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等,好像大家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又如,以《人生路上_________多》为题写作时,大家拟的题目不是《人生路上朋友多》,就是《人生路上坎坷多》。不难看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学生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这岂能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

3、拟题过大,难以下笔。以《感悟_____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人生》这类范围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脱离文题,我行我素。半命题作文在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于一篇命题作文了,因此文章的内容就应围绕题目来表现,但有些同学却抛开题目,任意为文。如半命题作文《我_________,因为我_________》,有位同学拟题为《我美丽,因为我独特》,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文题,但这位同学在文章里却大谈一些名人的独特,显然与文题相距甚远,造成失分。

三、写法指导

1、仔细审题,辨清题意。有不少同学写作文时为了抢时间、赶速度,对题目提示语句匆匆一瞥,粗略一想,就马上下笔,结果往往出错。其实,只要我们对题目进行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用什么词语表达最贴近自己的生活,就能准确地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我迷上了_________》这个题目,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缺了宾语。但紧紧补上宾语就行了吗?不行。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干扰因素。对这些关键词语,

同学们一定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准确理解。把握住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以上例题中“迷”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迷”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的名称填上就行了。如《我迷上了语文》、《我迷上了打篮球》、《我迷上了看报纸》等。

2、从自我生活实际出发,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来拟题。比如《走近刘翔》、《走近大观园》、《走近杜甫》等等,这些题目就很具体,要用自我的生活真实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并尽可能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3、关注细节,以小见大。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以《拥抱_________》为题,不少考生贪大求全,用散文的笔法,写自我拥抱阳光、拥抱梦想、拥抱春天只要是文题所提示的,全都“拥抱”了,可是文章没写一件具体生动的事,使得文章空洞无物。其实,作文之时,可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以此来写活拥抱它的心理感受,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四.拟题训练

1、题目:__________也是一种享受

要求:(1)补全题目,认真审题,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思路点拨】这道半命题作文的审题要紧扣两个点:“一种享受”对立意和选材都有所限制。既然是“享受”,显然应该是美好、温馨、浪漫的东西,而题目中最关键的字眼“也”,它表明题中所填的内容与人们通常意义上的“享受”有所不同,需要同学们反向立意,如“平淡”“冒险”“离别”“寂寞”“痛苦”等,写作中要重点围绕“也”字做文章,做到内容新颖、见解独到。同时,行文上也可以利用前后鲜明的反差,来突出“也”字的效果。

2、请以“没想到,_______是如此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在记叙中兼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思路点拨】“没想到”意味深长,富有言外之意——结果与意料大相径庭,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所填写的内容要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没想到”的事情非同一般,应是曾令我们感到震惊的事情。文题中在前一横线是要陈述的对象,后一横线要填意料之外的结果。写作时开头宜出人意料,可采用倒叙,或先声夺人,设置悬念,紧紧吸引住读者眼球,吸引人们读下去。中间可采用对比,或巧用插叙,使文章情节摇曳多姿:一向成绩优异的“我”却

五、小结

半命题作文的灵活度介于

六、板书设计

半命题作文的拟题

失误 对策

不合要求 不合情理仔细审题 辨清题意

拟题俗套 重复雷同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拟题过大 难以下笔关注细节 以小见大

脱离文题 我行我素

篇三:五年级作文题目 (800字)

1.题目:春天

提示:春天到了,一颗颗种子发芽了,钻出了地面,它们会看到什么?联系你看到过的春天景色,展开想像,写一段话。

2.题目:妈妈夸我真________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聪明”、“能干”、“热心”、“懂事”、“有礼貌”等;[2]通过一件事写出“妈妈夸我”的原因,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

3.题目:我心爱的宝贝

提示:[1]你心爱的宝贝是什么?是小闹钟、文具盒、书籍,还是小猫、小狗、小金鱼或者什么玩具等等。[2]选一个“宝贝”来写,要写清楚宝贝的特点,表达你喜爱的心情。

4. 题目:我战胜了________

提示:[1]把题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写“困难”、“胆小”、“懒惰”、“依赖”等等。[2]重点写清楚你怎样战胜的过程。

5.题目:我的________

提示: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烦恼”、“喜悦”、“秘密”、“愿看”等等。

6.题目:文明在我的身边

提示:写一件发生在身边的讲文明的事,内容要真实、具体。

7.题目:温暖

提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老师、同学、家长、邻居一定给了你许多关爱,请写出一件让你感到温暖的事。

8.题目:我真想________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有一个星期八”、“书包轻一点”、“早上多睡一会儿”等等;[2]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9、题目:泪水,是感情的流露,或喜悦,或激动,或悲伤,或懊恼。每一次流泪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都会在情感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迹。

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你走过的历程。请你以“泪水”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400字左右,题目自拟,内容要具体、详细,要有真情实感。

10、题目:我与_______的较量

提示:生活与学习中经常有较量,有的是明的,有的是暗的,有时与人,有时与物请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作文,字数在400左右。

一. 半命题作文:

(1)题目:我要感谢_____________

提示: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无数的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忆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布满了感激。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赶快拿起笔把这感人的故事告诉大家。

要求:1、用词准确,标点正确。

2、语句通顺,表达完整,描写具体,感情真挚。

(2)题目: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

提示: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许多发现,如发现了某人的一个秘密或一个品质或特长;发现了自己某一项的能力;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奥秘

要求:1、语句通顺,表达完整,描写具体,感情真挚。

(3)题目:_____________的背后

友情提示:先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比如:成功、批评、微笑等,然后再开始写作。

二. 命题作文:

(1)题目:珍贵的礼物

提示:在你的成长的岁月中一定收到过各式各样的礼物,可能是影响你的一句话,一段乐曲,可能是一本你盼看已久的书,也可能是精致的汽车模型可能的东西太多了,挑出一件你以为珍贵的礼物介绍一下

要求:1、告诉我们礼物的由来以及你认为它珍贵的原因。写一篇文章

2、用词准确,标点正确。

(2)题目:我最喜爱的季节

提示:大自然是一位尽妙的魔法师,它创造了一年四季,春天鲜艳的百花、夏天繁茂的大树,秀田枫树的果实,冬天洁白的雪花大自然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多姿多彩,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

要求:1、请以我最喜爱的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2、注意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3)题目:我的小宠物

提示:你养过小宠物吗?也许是一个小狗、一只小猫、也许是一只小仓鼠、一只小乌龟它们就像是你最好的朋友,给你带来快乐,也许还带来一点烦恼。把你的小宠物的故事告诉大家,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吧。

要求:1、把你和宠物间的故事写一篇作文。

2、描写具体、感情真挚,表达完整。

(4)题目:无法抹去的记忆

论证方法:

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论证方法分类: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

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论证方法的特征:

(一)事实论证:

事实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

这种结构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识规律。

运用事实论证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

概括总体性事实的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它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

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

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

(二)理论论证:

理论论证的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由于论点一般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其实质是归纳法,而归纳法在很多条件下是很难完全的,因此,有理论加以衡量,就能够保证其可靠性。

理论论证的逻辑形式是演绎推理,就是将归纳所得的论点,用人类已知的科学原理去衡量。

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外,各门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论据。如物理学理论、文学理论等。

理论论证的论据还可以是某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和成语等。这也包括有些文章中所谓的“引用论证”。

(三)比较论证:

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

1.类比论证:

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逻辑形式为:

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

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

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

类比法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使用这一方法要注意,类比对象应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属性,要防止出现机械类比的`毛病。由于用来类比的前提是特殊的事物,所以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论述复杂问题时只用类比说理就会显得不够真实。

类比论证有一定的哲学依据,因为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从思维方式来看,类比论证不拘于事物表面上的差异,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考查,试图在异中求同,是包含了辩证法的因素的,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有其意义,许多类比的结论虽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假说。但是,作为一种论证方式,由于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结论不是完全可靠,所以在表述上多用“可能”;

另外,即使一个基本正确的类比结论中,也包含着某些谬误。一般来说,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共有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如果共有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密切,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大;如果联系程度低,结论的可靠程度就低;如果是无关的,就不能进行类比。

运用类比论证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属性或相似属性的事物是无穷多的,有的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它们进行类比,就缺乏说服力。

②避免单独运用类比论证一种论证方式。最好是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用,使之起一种补充和丰富的作用。

③要注意结论的可靠程度。除非个别很有把握的情况,否则结论一般只是一种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绝对化。

2.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则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

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可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

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

运用纵向对比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判断的层面上,否则,有时会显得说服力不够。

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

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

所谓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四)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用比喻作论证,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之理。

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

比喻者和被比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

比喻论证是以比喻者作论据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的论证方式。

运用比喻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二是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老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它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

三是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有的议论文以寓言或者神话作比喻进行论证。因为寓言和神话虽然都属虚构,但它们实质上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生活的真理的。引用这些比喻能增强论证的效果。例如可引愚公移山比喻依靠群众、坚持不懈定能取得成功。

(五)因果论证

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而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存在时,结果就必然产生。

所谓原因,指的是产生某一现象并先于某一现象的现象;

所谓结果,指的是原因发生作用的后果。原因与结果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但具有时间先后关系的现象并非都是因果关系;

除了时间的先后关系之外,因果关系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结果是由于原因的作用所引起的。在议论文体中,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就是因果论证。

运用因果论证,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比如要分析一果多因、一因多果,还要分析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以及互为因果。一般来说,在因果论证中要重视以下的因果分析:

1.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有时某种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这时就必须分析和抓住其中的主要原因,提示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最核心的因素来论证论点。

主要原因,有时指的是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原因,它可能会因不同的议论目的而发生转变。应当根据各种原因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主要原因来论证结果,对其他次要原因,应根据它们所起的作用以及与论点的关系,有所区别地对待,比较重要的次要原因作简要分析,不重要的原因,提示一下即可。这样,论证过程就能有主有次,有面有点,有详有略,既准确又精炼。

2.分析产生的原因:

原因有时是多层的,有些现象看起来似乎是发生作用的原因,但在它们的背后,却还有产生它们的原因。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如果只停留在其中的某个层面上,把它当成最终因素,论点就可能不深刻,也难以把问题说透,这样的因果论证,其说服力是有限的。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不可轻易罢休,要一直到提示出最终极的原因为止。一般来说,越是表层的原因,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力也就越有限;越深层的原因,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

3.分析异因同果、同因异果和互为因果:

这类分析也就是力图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是辩证逻辑的要求。关键是考查和分析不同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什么联系。异因同果表面上是互不相干的原因,但如果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深入分析下去,却可以发现在它们的背后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这时就排除了表面现象的迷惑,更加接近了本质。

同因异果也是事物之间的常见的相互联系。同样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很常见的,同样一项改革措施,对不同条件和状况的人们所造成的结果就大不一样。在运用因果论证时,有时就必须分析同因异果的关系,才能使论点深化和得以确立。

互为因果更具有辩证逻辑的特点。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例如,在生态平衡的领域里,就广泛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分析互为因果的关系,不仅要提示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联系,而且必须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因果才会发生互相转化。

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它内在的因果关系。提示出这种因果的必然关系也就阐述了道理,明辨了是非。

(六)道理论证

概念: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作用:使论述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

此外,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我们要注意区分,切勿混淆。

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引用论证: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说法,使其更具有权威性和大众性,使论证有力。

因果论证: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理论论证: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一、学情分析

1.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故事仍然有现实意义,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

2.由于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的不同,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可能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二、教学设想与目标

本文故事虽然短小,但内涵丰富。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为后面的理解奠定基础。其次,要让学生读文后交流感受,在交流中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再次,通过分析“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进而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最后,引导学生认识“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以及反问句式,为本单元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要达到的目标是: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能找出“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

4.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设置悬念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粒米,一滴水有多大的作用吗?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师:课前老师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同学们请看。教师读出以下数据。

(多媒体出示:水一滴滴地流掉,米粒一粒粒被扔掉场景及以下数据:)

你知道吗?

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我国13亿人口就会浪费13亿滴水,相当于260吨水,如果每人每天吃10千克的水,这些水可供1人吃26 000天,也就是70年。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米,全国每天浪费掉13亿粒米,一粒米大约重0.025克,这13亿粒米大约重75吨,假如一人天能吃掉0.75克米。这些米足够一人吃10万天,也就是274年。

(设计意图:使学生恍然觉悟,一粒米、一滴水虽小,但集聚起来却是不可忽视,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大与小的关系。)

3.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4.米粒、水滴虽小,但聚集起来能办大事情,解决大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进入十一单元大与小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11.大与小“扫一室”与“扫天下”)

(设计意图:课题“扫天下”的天下写得大一些,是为了使学生从感观上初步体会两者的意义不同,但又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实际上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带着你们的问题,出声地朗读课文,在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用你喜欢的方式圈画出与你们的问题有关的语句。

(学生读文圈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并在读文时适当地做出圈画,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2.谁能说说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谈自己的感受,达到相互交流补充,同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实际上你们所谈到的都与课文的哪几段有关系?

4.是的3~5段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请你仔细读这几段,想一想在这几段中,你打算解决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找重点段,引导学生掌握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

5.你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打算怎么解决呢?

6.好,自由寻找合作小伙伴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小组学习)

7.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补充,以及教师的点拨指导,对于课文中的难懂词语、问题、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自然而然就领会了。)

师:是的,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只是举手之劳,不必花费太多心思,日常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怎么去成就大事呢?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你们认为我们在读这三段课文时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谁想来读一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完后,我们评价出他们读得怎么样。

8.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9.学生在朗读中可能会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吓了一跳的语气、得意的语气、反问的语气……教师相机追问:你们听出他们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了吗?为什么这样读呢?

(设计意图:意在了解学生对人物特点的理解、感悟情况,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引导学生读文后质疑

1.学生交流课前提的问题。

2.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问题或词语划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生及生生在对话交流中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例如:

①着实、污浊什么意思?结合上下文指导学生理解。

②“轰轰烈烈”联系课文背景指导学生理解。

③“寒暄”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理解。

4.学生分角色朗读。

5.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品味感悟,激发思考

1.读文后,我们每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的看法,那么课文中的薛勤想对陈蕃表达自己什么看法呢?

2.学生读出薛勤原话: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老师指课题)

师:这就是课文的原题“扫一室”与“扫天下”,现在你们知道“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吗?

生:“扫一室”指平常小事,“扫天下”指轰轰烈烈的大事。

3.师顺势引导:对你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大事,什么样的事是小事?

(设计意图:因势利导,由课文中的小事大事引申到学生话中的小事大事,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

4.回过来,我们看这句话,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比较好,请你们反复读一读这句话,并试着把这句话放到所在的段落中去读一读,感受一下。

5.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6.这个句子我们能换个说法又不改变原意吗?

(生试做改句练习: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7.师:可以这样改,像这种类型的句子,同学们知道叫什么句吗?

8.像这种类型的句子我们叫它反问句,改完后的句子叫陈述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这种类型的句子。

9.你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些?(生说看法)

10.师顺势引导:是的,反问句的语气比陈述句的语气表达得更强烈些。

11.学生知道,说出这样的句子是反问句,师提问:你还能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

12.学生举例后,引导学生再做改句练习,并说一说改后的句子叫什么。

13.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哪种句子的表达效果好。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你觉得陈蕃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薛勤是怎么评价他的?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

预设: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2.你们来读一读这一句,这个句子前后意思一样吗?哪个字连接前后句,这个字起到什么作用?

3.用一个“但”字连接前后意思相反的句子,起到转折作用,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你能找到吗?

(学生寻找并交流)

师(手指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对我们小学生有什么教育意义呢?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使课文的思想内容得到提升,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教育意义。)

总结:这篇课文对我的教育意义也很大,同时,让我想起了两句名言:春秋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三国刘备也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老师把这两句名言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用这两句名言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这样才能跨越出人生中的一大步。(送给学生两副软笔书法的名言条幅挂在班级。)

六、教后反思

本篇文章看似简单,内涵却极其丰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重难点的把握上,我主要采用“以议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后我发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在交流补充中,理解词语含义

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没有体现出对一些重难点词语的指导,而是把词语的指导渗透于第二大环节的小组学习当中,目的是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而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准备。实践证明学生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而且在交流中还掀起了一阵阵波澜,学生不但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轰轰烈烈”“寒暄”等词语的理解学生还能够联系课文背景及实际去应用,这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在朗读交流中,以议代指导

本篇课文的人物特点、行为,适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现,在朗读中教师也应该做必要的朗读指导。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没有相应设计朗读指导,而是让学生在朗读后,议一议、评一评,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补充、感悟、评价,达到指导的目的,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也很到位。

可以说这是一堂轻松的阅读课,在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边读边议、边悟边积累,边创造,达到了深刻理解课文含义的目的,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七、案例点评

这是一节特点鲜明的学生自主学习的

在新授过程中,教师通过米粒、水滴虽小,但积聚起来能发挥大的作用,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文时带着问题去读,逐步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

尤其可贵的是在学生读文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机会,在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中,学生自主地理解了一些重点词语,并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后面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扫清了障碍。

本设计后面环节的安排也是有条不紊的,各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由文题含义引申到学生身边的大事、小事,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