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古代关于秘书的名言 正文

古代关于秘书的名言

时间:2024-10-07 20:29:50

《琵琶行》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同: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出示诗歌字幕投影)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生共同朗读上述诗歌)

师:这位诗人是谁?

生同:白居易

师:怎么知道?

生同: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生同:被贬浔阳。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这就是白居易(出示白居易头像投影)。现在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浏览课文)

生1: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

师:是一首词?

生同:是一首诗。

师:诗名就是(师生同:《琵琶行》)。

师:这首诗讲述的就是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的故事。(出示白居易和琵琶女的人像投影)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咱们来看书。

(学生看书)

师生:琵琶女弹了琵琶曲之后,诗人白居易为她翻作《琵琶行》。

师: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看投影。

师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出示人物画面投影)

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生同:三个。

师:哪三个?

生同:诗人、琵琶女、客人。

师:客人?有没有客人这个形象?

生同:没有。

师:那么,应该说塑造了几个形象?

生同:两个。

师:哪两个?

生同:琵琶女、诗人。(出示字幕投影)

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师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示字幕投影)

师: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现在我们共同完成一个板书。(出示投影)

学生看投影

师:同是天涯沦落人这句诗将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联系到了一起。一边是乐妓,一边是诗人。那么在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当中,各自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箭头之前各自应该是什么?一个阶段的状态吧。箭头之后各自应该是转折之后的状态。接下来看一下,左边乐妓这儿是一个“琵琶曲”,右边诗人这儿是一个“琵琶行”。是什么作为他们之间的一个桥梁,将他们联系起来的?

下一个问题是,我在上面引用了诗中的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上联,大家想一个下联,应该填一句什么话能把这个内容连接起来。

现在大家看书,四人一组讨论,请一位同学为小组秘书,我在这儿展示,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好!开始!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行间指导。

讨论结束,展示答案。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先看第一幅(显示作业)——乐妓原来是“色艺双绝,生活奢侈”;生命转折之后“饱受冷落,飘沦憔悴”。诗人原来是“在京作官”,现在是“谪居江州”。他们两人共同地方是,原来都是“风光无限”,现在都是“沦落天涯”。他们认为是“相似的经历”将琵琶女与诗人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对的下联是“异地相逢泪涟涟”。

下一幅(显示作业)——乐妓以前是“才高貌美”,现在是“飘沦憔悴”。诗人原来是“高官厚禄”,现在是“谪居九江”。共同特征是原来都“安逸闲适,凄凉落泊”。(看一下这个“泊”字对不对?生同:改过了。师强调怎样书写。)连接琵琶女与诗人的是“忳郁侘傺”,这四个字在哪首诗中学过?(生同:《离骚》)他们的下联是“共怀世间愁郁情”。

再看一幅(显示作业)——琵琶女原来是“欢笑红颜”,现在是“漂沦憔悴”。诗人原来是“高官帝京”,现在是“谪居卧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从“繁华得意”到“境况凄凉”。他们认为是用“琵琶情”将“琵琶曲”与“琵琶行”联系在一起的。下面的对联是“吟曲赋诗总关情”。再看一幅(显示作业)——琵琶女原来的境况是“才貌双全”,现在是“年长色衰”。诗人原来的境况是“身居高位”,现在是“谪居九江”。他们原来都显赫,现在都沦落。“琵琶曲”和“琵琶行”是用“音乐”连接起来的。下联是“共奏人间悲凉曲”。

大家觉得哪一个答案更好?

生同:押韵的比较好。

师: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我也做了一个板书,与大家切磋。(渐次出现投影)乐妓原来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后来的境况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位至谏官、名动京师”,后来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他们相同的经历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对的下联是——“共享高山流水情”!

(学生流露出赞叹的神色)

那么,我们现在就说一下本诗集中描写音乐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同:第二段。

师:好,现在大家就大声朗诵一下第二段,注入你自己的(感情)理解。

师领读:“寻声暗问弹者谁……一二”

生齐读。“寻声暗问弹者谁……”

师:好!(正音)轻拢慢捻抹复挑,挑tiao,不念tiao,还有一个,曲终收拨当心画,画hua,不念hua,四弦一声如裂帛,弦念xian)大家说,我们刚才的朗诵能不能再现诗人的情感?

生:不能。

师:不能吧,好象还有一点距离。你觉得哪些地方应该怎么读,才能准确的传达诗人的情感?

(学生思考,有人准备发言)

师:好(请)

生1:我觉得,“银瓶乍破水浆迸”应该读的重一点,快一点,然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应该读的舒缓一些。

师: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师评:情感把握的很好。

生2:“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从这块可以投入自己的感情。

师:该怎么读,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师:很好,请坐!

生3:“寻声暗问弹者谁”,说明了诗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却又怕惊扰了琵琶女的雅兴,断了琴弦,他想一听为快。

师:你觉得这句该怎么读?

生示范。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琵琶行》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画面投影)故事就发生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出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投影)现在我们就伴着琵琶曲,欣赏杨娜同学的朗诵。

杨娜配乐朗诵(同学鼓掌)

师评:杨娜同学精彩的朗诵再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魅力!

现在请大家想一个问题,假如说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不能激起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情感?

(学生思考)

师:如果说她演奏的是家乡的音乐,能否引发白居易的一声哀叹?

生1:我觉得江南小调所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流畅的感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因此对这首曲子很有感情。

师:她的理由是江南小调是欢快的,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大家有没有别的意见?

生2:我认为琵琶女当时弹的应是《霓裳》和《六幺》,诗人在京城过惯了宫廷生活,在宫廷经常听到这样的曲子。琵琶女所弹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对往日生活的思念。因此,他听到《霓裳》和《六幺》才会比较感伤一些。

师:孙颖同学认为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幺》是唐代宫廷名曲,易引起诗人的许多联想。那么,大家认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经,拨动他那脆弱的心弦的是什么?是因为地域的东西,还是因为音乐本身所代表的什么?

(学生思考)

(师提示)从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诗人受音乐影响而导致情感波动的句子。

(学生看书)

师生:铮铮然有京都声。

师:大家觉得长安对于诗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一改当初被贬到此地后的“恬然自安”,忧郁之情油然而生?

生1:我认为古代诗人都是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而诗人被贬之后,开始不适应那种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觉得可以慢慢适应,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声又勾起了他对往日奢华生活的回忆,让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华,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让他有了一种在江湖间落魄飘零的感觉。

师:他有一个词“奢华”,大家觉得白居易所怀念的仅仅是一种奢华的生活吗?张秀,你说一下。

生2:古人是学而优则仕,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然而,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分(于)一种生活并适应了,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一首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烈的,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一种激烈的情感,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激烈的曲子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

师:琵琶女的演奏让他把这种情感释放出来,自己的感情之门打开了,情感宣泄而下。好,如果诗人只写了演奏技法充其量只是琵琶演奏的教科书,但现在欣赏的是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诗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谁来说一下。

生1:我觉得“银瓶乍破水浆迸”写的音乐感特别强,在刚才读的时候,这两句的力度就特别重,琵琶女在抒发他情怀的时候,拨弦就有很强的力度,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而诗人白居易与他同病相怜、同感而发,诗写

出来也有很强的气势。

师:诗人与琵琶女有同感,写出来的诗也有气势,好,请问还有哪位?

生2:把无形的音乐写出来使人感知,仿佛能让人听到,这是一件难事,白居易这首诗的第二段,可以说是描写音乐的绝唱,首先,他说,弦声似乎在诉说着琵琶女悲惨的遭遇和苦闷的心事,由此,人们可以感觉到琴声的低沉和抑郁,然后用急雨之嘈嘈,私语之切切来形容声音的粗重和轻细,用珠落玉盘来形容声音的圆润,更形象生动,我觉得在这里落得不仅是珠子,还有琵琶女心中滚烫的热泪,接着又用冰泉冷涩来写声音的间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压抑的深深的惆怅,终于,琵琶女心中所有的愁和怨在酝酿中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最后一句,他说,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琵琶女心的碎裂,这一句诗,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弹真情,两下里都有一样的愁,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师: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这分明就是一首诗,两处经典。我认为,第一处,(他说珠子落啊)史君同学觉得那不是珠子在落,那是什么在落?

生同:泪。

师:滚烫的泪。第一处的闪光。第二处,她说,(音乐)“激越”的时候,就好像是什么?——愁情恨海一样,(其实)这个解释非常好,非常全面。接下来还有谁?———

生3:我觉得“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声音)写的音乐有一种质感,如裂帛,不仅说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说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呀,什么的)都被撕裂了。

师:她说四弦一声如裂帛,岂止是帛裂,简直是心裂。嗯,好,很好!还有哪位同学?

生4:我觉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得非常好,因为诗人是从这里开始描写音乐的,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他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能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从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我觉得这两句写得特别入神。

师评: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好!很好!请坐!

生5:我觉得第二段不仅写了音乐,而且写了音乐背后的情感。人们都说诗人是多情的,但分明是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报国无门,无路请缨,他们只能在诗歌世界成为士大夫,却在尘世成为遗弃儿,满怀的愁怨,只能(只能)被仙乐似的琵琶声,甘醇的杜康酒浇灭,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他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他们醒来后只能继续他们飘泊的人生路。

师:噢,说得好不好?

生同:好!

师:请坐!他说这诗人的愁绪就算是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而且,他本来应该是个王国中的一个什么呢?(生附和:宠儿)。结果现在却成了尘世的弃子(生附和:弃子)说得非常好。还有谁?

生6:我觉得描写音乐不一定要从音乐的音色音质来写,我更觉得(能)从它的意境(来)能衬托出音乐的美感,我所鉴赏的是这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它给我(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虽然说音乐已经(悄)停息,浔阳江上微波荡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经停息了,但是,东船西舫却悄然无声,觥筹交错,饮酒作乐的场面已经不再了,而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令人感慨万千,在(江水)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圆又亮的月亮,像一只盛满忧愁的纽扣,轻轻一碰就会溢出来,而这个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内心,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琵琶声(并没有直接抒发)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但是,人们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凉中,后来,人们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凉中,它所渲染的气氛是:乐声(虽然)动人,(但)听者被吸引被感染的一种寂静的气氛,点染出(刚才)当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的感觉就是余音绕梁。

师:非常好,大家觉得她最出色的比喻是什么?

生同:纽扣

师:把什么比做纽扣?

师生同:把沉浸在江中的一轮白色的月亮比做一个纽扣,这个比喻非常出奇,应该说是前无古人,非常好。但它还有一个观点是:琵琶女演奏岂止是诉说自己的平生不得志,任何一个人都能借琵琶女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请牛颖同学谈一谈。

生7:我认为诗中那一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道出了琵琶女复杂的内心世界,四弦齐鸣,干脆有力,将情感直白的表现出来,而乐曲收束戛然而止,没有了呕哑啁哳,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回味,正如诗中所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特别的奇妙,作者在写法上是声色俱佳,音文相融,诗人为我们塑造(描写)了一个枫叶飘零的夜晚,瑟瑟的秋风,“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由此,我思绪纷飞,(挥泪)泪与笔同辉,写下一首诗。

师:把这首诗给大家朗诵一下。

生:醉品琵琶江水中,音律缠绵漫江痛,何须留恋杨家女,一曲长恨谱春秋。

师:好,大家觉得这里用了什么典故呀?

生齐:长恨歌。

师:“长恨歌”的典故,非常好!李娜。

生8:我赏析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几句。我觉得这(一句)里可以读出一种生命搏发的气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一种搏发,这个“铁骑突出刀枪鸣”让我想起了项羽在垓下突围的一个场景。那是对生命的最后一个寄托,至少他是一个英雄。然后呢?“曲终收拔当心画”就好像项羽在乌江自刎的一个场面,一代英雄(就在乌江里面)跟乌江向远方长流,而且流到现在,还会一直流下去。我觉得生命就是一种凤凰涅pan。纵使前面有这一些“别有幽愁暗恨生”之类的,但是生命最终是一种激越的像流星一样,流星是注定要陨落的,生命也终究会消失,但是你最后要留给生命的是什么?应该是最后闪耀的那一瞬间,而且流星会把他的梦,会把它的光明也留在天空中,而且会留很远。我觉得诗人在这里呢,虽然他的志向得不到实现,但是呢,他的理想还是有的,人不能没有理想,我觉得,这也就是我的观点。

师:好,非常好!你看李娜同学给了一个生命的高度,她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当中仿佛看到了项羽垓下之围的悲壮场面,想起了一个悲剧的英雄。那么,我们来请程彦臻同学给大家说一下。

生9:我想赏析一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个是音乐的方面,它前面说“凝绝不通声暂歇”,“无声”是对“声暂歇”的高度赞赏,这就说明诗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种遭遇。还有就是从感情方面,“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说明这时诗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处在一种激昂澎湃的时刻,而且它后边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说明这也是一个基点,他们的感情也必须从这个基点才能喷泄出来,还有(我想)“无声”处应该是他们的一种思考,因为“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经历了一个高峰,一个低谷,他们一定有满腔的愁绪,所以“无声”处就能表现出这里面的感情。

师:哦,用了一句名言,笛卡尔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非常好啊,请坐。她(中间)的观点主要是说:他处于生命的一种沉寂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琵琶女对于人生的一种思考。

那么大家现在看一下,上述说的这些关于音乐的描写的句子,是直接描写音乐的,是不是?

生:是。

师:那么,除了这些以外,诗文还有哪些诗句其实也跟音乐有关?赵志娟

生1:我觉得“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这一句比较好,可能想到那婉转流利的琵琶声从琵琶女纤细而微微颤抖的指间滑过,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颗颗从叶面滑过,从叶间滴下,滴入听者的心中,激起阵阵的涟漪,又像黄莺(在)花下的啼鸣,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精致而优美。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不再快乐,它被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说过“音乐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觉得是音乐把白居易和我们卷走,在他善感而优美的韵律之中。

师:琴声把我们和白居易都卷走了,卷到了一种伤感的韵律之中,好,请坐下。现在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你认为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上边同学鉴赏的非常好。(你觉得描写音乐)把无形的东西(音乐)写出来,可以运用哪能些方法?

生1:就是诗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个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叠字,还有“幽咽”,有双关的意思的词就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师:她说了两点,一点就是运用什么修辞?(生答:比喻)另一点就是在用字方面有什么讲究?(生齐:叠词),双关的意思把诗中音乐的韵律表现出来。好,接着说。

生2:我觉得《琵琶行》里边,我们主要应该借鉴的就是它的有声和无声的对比。我们在小学就的时候就运用过这一种,在小学的作文中,曾经常写到“我们教室里非常的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它的声音”,那么,以这种手法来写,就能突出教室的静,这种写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应借鉴一下。

师:对比,动静结合的方法,对吗?

生2:对。

师:请坐,好,史君。

生3:用心情来表现音乐,比如说“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

师:好,用心情来写音乐,请坐,刘铮铮。

生4:诗人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的,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

师评:她说,把无形的音乐写的有形,有了画面感。好!请坐!

按照大家刚才总结的描写音乐的方法,我们就来欣赏另一首(关于)与音乐有关的诗。古人说,在古代描写音乐的作品当中,韩愈的《颖师弹琴》能惊天,李贺的(师生齐说:《李凭箜篌引》)可以泣鬼,那么,江上琵琶,白居易的江上琵琶可以移人。

(出示箜篌投影)

现在我们来看,这就是竖箜篌,二十三丝的竖箜篌,现在我们来欣赏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出示《李凭箜篌引》)大家先朗诵一遍,(生齐读)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师:大家怎么欣赏这首诗?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描写音乐的方法,现在我们就能鉴赏一下这首描写音乐的诗。谁来说一下,好,史君。

生1:主要用的是侧面描写,(就)比如说第二句“湘娥啼竹素女愁”,它用湘夫人和素女的表情来写李凭弹的箜篌(时)的绝妙。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没了。

师:好,请坐。

生2:我觉得《琵琶行》中白居易写他听了琴声后“青衫湿”,而《李凭箜篌引》写李凭弹箜篌就非常形象,“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他通过四种意象写出这些事物听到李凭弹箜篌以后所感受到的东西,做出的动作,从而说明听李凭弹的箜篌(让人)听的非常入神。

师:她是从音乐效果来说的,好,请坐。我们接着说——李婷同学。

生3:我觉得这首诗的特点就是想象特别巧妙,形象特别鲜明,整首诗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后八句从“十二门前融冷光”一直到“露脚斜飞湿寒兔”,这八句都(由音乐)是由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联想到天上的音乐,这是一种特别奇特的想法。而他的“芙蓉泣露香兰笑”给予了这首曲子一种动感,它像芙蓉一样的哭泣,像香兰一样的欢笑,他又从音质和音效来侧面描写这首诗的音乐。“昆山碎玉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写这首词……哎呀。

师:不要紧张,慢点说。

生3:从不同的侧面音质音效音响来写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它的特点就是想象联想特别丰富。

师:扣住了想象、联想的特点,浪漫主义的手法,好,请坐。

师:以上大家从视觉、形象、还有音乐的效果诸方面来欣赏这首诗,非常到位。那么,学习了《琵琶行》,又欣赏了《李凭箜篌引》,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启迪?可以想到什么?说一说。

生1:《琵琶行》的声音描写已令我如醉如痴,但在唐代的长河中,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会这样酿酒,我想到了李xin,他的《琴歌》,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细致地描摩音乐,赞叹了音乐的感染力,还有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其中有两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前两句不仅是描写琴,他用比喻来写(形容),更写出李白的高山大谷一般的雄奇伟岸的胸怀,唤起了一种强撼的震感,而后两句写蜀僧与“我”产生了一种共鸣,达到了一种至善至美,高山流水的音乐效果。

师:他举了两个诗人,但第一个诗人的名字,他说是李Xin,大家说这个诗人(生答:李颀Qi),第二位诗人是李白。好,杨娜。

生2:我觉得就了这两篇课文(首诗)后,我们(不但)在以后的写作中要运用音乐美,而且这种画面美也应该注意。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我觉得这里面的意境非常美,所以我在这里就总结了一下,写成了现代的散文,就是:春江花月夜,一弯江水,一轮明月,寻声凝目月下船,空舱之前一红颜,追前忆昔信手弹,月浸江水人心寒。

师:又是一个新的散文诗,独特的创作,非常好,请坐。那么,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都给人以不尽的美感,比如说刘长卿写过一首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写出了风入松的感觉。我们应该说,这么美妙的音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生和)

(师小结)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学所说的——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好,下面请尚金子用琵琶为我们弹奏《高山流水》,让我们回味一下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尽的美感。好,尚金子——

(师生鼓掌)

尚金子弹奏《高山流水》

(乐声结束。师生热烈鼓掌)

师:听了《高山流水》之后,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把这段音乐描写出来,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琵琶行》课堂实录

授课人山西临汾一中秦梦

师:上课

生同: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出示诗歌字幕投影)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生共同朗读上述诗歌)

师:这位诗人是谁?

生同:白居易

师:怎么知道?

生同: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生同:被贬浔阳。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这就是白居易(出示白居易头像投影)。现在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浏览课文)

生1: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

师:是一首词?

生同:是一首诗。

师:诗名就是(师生同:《琵琶行》)。

师:这首诗讲述的就是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的故事。(出示白居易和琵琶女的人像投影)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咱们来看书。

(学生看书)

师生:琵琶女弹了琵琶曲之后,诗人白居易为她翻作《琵琶行》。

师: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看投影。

师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出示人物画面投影)

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生同:三个。

师:哪三个?

生同:诗人、琵琶女、客人。

师:客人?有没有客人这个形象?

生同:没有。

师:那么,应该说塑造了几个形象?

生同:两个。

师:哪两个?

生同:琵琶女、诗人。(出示字幕投影)

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师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示字幕投影)

师: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现在我们共同完成一个板书。(出示投影)

学生看投影

师:同是天涯沦落人这句诗将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联系到了一起。一边是乐妓,一边是诗人。那么在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当中,各自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箭头之前各自应该是什么?一个阶段的状态吧。箭头之后各自应该是转折之后的状态。接下来看一下,左边乐妓这儿是一个“琵琶曲”,右边诗人这儿是一个“琵琶行”。是什么作为他们之间的一个桥梁,将他们联系起来的?

下一个问题是,我在上面引用了诗中的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上联,大家想一个下联,应该填一句什么话能把这个内容连接起来。

现在大家看书,四人一组讨论,请一位同学为小组秘书,我在这儿展示,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好!开始!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行间指导。

讨论结束,展示答案。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先看第一幅(显示作业)——乐妓原来是“色艺双绝,生活奢侈”;生命转折之后“饱受冷落,飘沦憔悴”。诗人原来是“在京作官”,现在是“谪居江州”。他们两人共同地方是,原来都是“风光无限”,现在都是“沦落天涯”。他们认为是“相似的经历”将琵琶女与诗人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对的下联是“异地相逢泪涟涟”。

下一幅(显示作业)——乐妓以前是“才高貌美”,现在是“飘沦憔悴”。诗人原来是“高官厚禄”,现在是“谪居九江”。共同特征是原来都“安逸闲适,凄凉落泊”。(看一下这个“泊”字对不对?生同:改过了。师强调怎样书写。)连接琵琶女与诗人的是“忳郁侘傺”,这四个字在哪首诗中学过?(生同:《离骚》)他们的下联是“共怀世间愁郁情”。

再看一幅(显示作业)——琵琶女原来是“欢笑红颜”,现在是“漂沦憔悴”。诗人原来是“高官帝京”,现在是“谪居卧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从“繁华得意”到“境况凄凉”。他们认为是用“琵琶情”将“琵琶曲”与“琵琶行”联系在一起的。下面的对联是“吟曲赋诗总关情”。再看一幅(显示作业)——琵琶女原来的境况是“才貌双全”,现在是“年长色衰”。诗人原来的境况是“身居高位”,现在是“谪居九江”。他们原来都显赫,现在都沦落。“琵琶曲”和“琵琶行”是用“音乐”连接起来的。下联是“共奏人间悲凉曲”。

大家觉得哪一个答案更好?

生同:押韵的比较好。

师: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我也做了一个板书,与大家切磋。(渐次出现投影)乐妓原来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后来的境况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位至谏官、名动京师”,后来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他们相同的经历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对的下联是——“共享高山流水情”!

(学生流露出赞叹的神色)

那么,我们现在就说一下本诗集中描写音乐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同:第二段。

师:好,现在大家就大声朗诵一下第二段,注入你自己的(感情)理解。

师领读:“寻声暗问弹者谁……一二”

生齐读。“寻声暗问弹者谁……”

师:好!(正音)轻拢慢捻抹复挑,挑tiao,不念tiao,还有一个,曲终收拨当心画,画hua,不念hua,四弦一声如裂帛,弦念xian)大家说,我们刚才的朗诵能不能再现诗人的情感?

生:不能。

师:不能吧,好象还有一点距离。你觉得哪些地方应该怎么读,才能准确的传达诗人的情感?

(学生思考,有人准备发言)

师:好(请)

生1:我觉得,“银瓶乍破水浆迸”应该读的重一点,快一点,然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应该读的舒缓一些。

师: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师评:情感把握的很好。

生2:“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从这块可以投入自己的感情。

师:该怎么读,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师:很好,请坐!

生3:“寻声暗问弹者谁”,说明了诗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却又怕惊扰了琵琶女的雅兴,断了琴弦,他想一听为快。

师:你觉得这句该怎么读?

生示范。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琵琶行》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画面投影)故事就发生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出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投影)现在我们就伴着琵琶曲,欣赏杨娜同学的朗诵。

杨娜配乐朗诵(同学鼓掌)

师评:杨娜同学精彩的朗诵再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魅力!

现在请大家想一个问题,假如说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不能激起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情感?

(学生思考)

师:如果说她演奏的是家乡的音乐,能否引发白居易的一声哀叹?

生1:我觉得江南小调所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流畅的感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因此对这首曲子很有感情。

师:她的理由是江南小调是欢快的,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大家有没有别的意见?

生2:我认为琵琶女当时弹的应是《霓裳》和《六幺》,诗人在京城过惯了宫廷生活,在宫廷经常听到这样的曲子。琵琶女所弹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对往日生活的思念。因此,他听到《霓裳》和《六幺》才会比较感伤一些。

师:孙颖同学认为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幺》是唐代宫廷名曲,易引起诗人的许多联想。那么,大家认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经,拨动他那脆弱的心弦的是什么?是因为地域的东西,还是因为音乐本身所代表的'什么?

(学生思考)

(师提示)从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诗人受音乐影响而导致情感波动的句子。

(学生看书)

师生:铮铮然有京都声。

师:大家觉得长安对于诗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一改当初被贬到此地后的“恬然自安”,忧郁之情油然而生?

生1:我认为古代诗人都是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而诗人被贬之后,开始不适应那种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觉得可以慢慢适应,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声又勾起了他对往日奢华生活的回忆,让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华,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让他有了一种在江湖间落魄飘零的感觉。

师:他有一个词“奢华”,大家觉得白居易所怀念的仅仅是一种奢华的生活吗?张秀,你说一下。

生2:古人是学而优则仕,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然而,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分(于)一种生活并适应了,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一首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烈的,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一种激烈的情感,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激烈的曲子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

师:琵琶女的演奏让他把这种情感释放出来,自己的感情之门打开了,情感宣泄而下。好,如果诗人只写了演奏技法充其量只是琵琶演奏的教科书,但现在欣赏的是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诗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谁来说一下。

生1:我觉得“银瓶乍破水浆迸”写的音乐感特别强,在刚才读的时候,这两句的力度就特别重,琵琶女在抒发他情怀的时候,拨弦就有很强的力度,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而诗人白居易与他同病相怜、同感而发,诗写

出来也有很强的气势。

师:诗人与琵琶女有同感,写出来的诗也有气势,好,请问还有哪位?

生2:把无形的音乐写出来使人感知,仿佛能让人听到,这是一件难事,白居易这首诗的第二段,可以说是描写音乐的绝唱,首先,他说,弦声似乎在诉说着琵琶女悲惨的遭遇和苦闷的心事,由此,人们可以感觉到琴声的低沉和抑郁,然后用急雨之嘈嘈,私语之切切来形容声音的粗重和轻细,用珠落玉盘来形容声音的圆润,更形象生动,我觉得在这里落得不仅是珠子,还有琵琶女心中滚烫的热泪,接着又用冰泉冷涩来写声音的间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压抑的深深的惆怅,终于,琵琶女心中所有的愁和怨在酝酿中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最后一句,他说,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琵琶女心的碎裂,这一句诗,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弹真情,两下里都有一样的愁,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师: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这分明就是一首诗,两处经典。我认为,第一处,(他说珠子落啊)史君同学觉得那不是珠子在落,那是什么在落?

生同:泪。

师:滚烫的泪。第一处的闪光。第二处,她说,(音乐)“激越”的时候,就好像是什么?——愁情恨海一样,(其实)这个解释非常好,非常全面。接下来还有谁?———

生3:我觉得“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声音)写的音乐有一种质感,如裂帛,不仅说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说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呀,什么的)都被撕裂了。

师:她说四弦一声如裂帛,岂止是帛裂,简直是心裂。嗯,好,很好!还有哪位同学?

生4:我觉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得非常好,因为诗人是从这里开始描写音乐的,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他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能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从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我觉得这两句写得特别入神。

师评: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好!很好!请坐!

生5:我觉得第二段不仅写了音乐,而且写了音乐背后的情感。人们都说诗人是多情的,但分明是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报国无门,无路请缨,他们只能在诗歌世界成为士大夫,却在尘世成为遗弃儿,满怀的愁怨,只能(只能)被仙乐似的琵琶声,甘醇的杜康酒浇灭,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他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他们醒来后只能继续他们飘泊的人生路。

师:噢,说得好不好?

生同:好!

师:请坐!他说这诗人的愁绪就算是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而且,他本来应该是个王国中的一个什么呢?(生附和:宠儿)。结果现在却成了尘世的弃子(生附和:弃子)说得非常好。还有谁?

生6:我觉得描写音乐不一定要从音乐的音色音质来写,我更觉得(能)从它的意境(来)能衬托出音乐的美感,我所鉴赏的是这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它给我(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虽然说音乐已经(悄)停息,浔阳江上微波荡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经停息了,但是,东船西舫却悄然无声,觥筹交错,饮酒作乐的场面已经不再了,而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令人感慨万千,在(江水)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圆又亮的月亮,像一只盛满忧愁的纽扣,轻轻一碰就会溢出来,而这个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内心,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琵琶声(并没有直接抒发)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但是,人们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凉中,后来,人们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凉中,它所渲染的气氛是:乐声(虽然)动人,(但)听者被吸引被感染的一种寂静的气氛,点染出(刚才)当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的感觉就是余音绕梁。

师:非常好,大家觉得她最出色的比喻是什么?

生同:纽扣

师:把什么比做纽扣?

师生同:把沉浸在江中的一轮白色的月亮比做一个纽扣,这个比喻非常出奇,应该说是前无古人,非常好。但它还有一个观点是:琵琶女演奏岂止是诉说自己的平生不得志,任何一个人都能借琵琶女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请牛颖同学谈一谈。

生7:我认为诗中那一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道出了琵琶女复杂的内心世界,四弦齐鸣,干脆有力,将情感直白的表现出来,而乐曲收束戛然而止,没有了呕哑啁哳,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回味,正如诗中所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特别的奇妙,作者在写法上是声色俱佳,音文相融,诗人为我们塑造(描写)了一个枫叶飘零的夜晚,瑟瑟的秋风,“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由此,我思绪纷飞,(挥泪)泪与笔同辉,写下一首诗。

师:把这首诗给大家朗诵一下。

生:醉品琵琶江水中,音律缠绵漫江痛,何须留恋杨家女,一曲长恨谱春秋。

师:好,大家觉得这里用了什么典故呀?

生齐:长恨歌。

师:“长恨歌”的典故,非常好!李娜。

生8:我赏析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几句。我觉得这(一句)里可以读出一种生命搏发的气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一种搏发,这个“铁骑突出刀枪鸣”让我想起了项羽在垓下突围的一个场景。那是对生命的最后一个寄托,至少他是一个英雄。然后呢?“曲终收拔当心画”就好像项羽在乌江自刎的一个场面,一代英雄(就在乌江里面)跟乌江向远方长流,而且流到现在,还会一直流下去。我觉得生命就是一种凤凰涅pan。纵使前面有这一些“别有幽愁暗恨生”之类的,但是生命最终是一种激越的像流星一样,流星是注定要陨落的,生命也终究会消失,但是你最后要留给生命的是什么?应该是最后闪耀的那一瞬间,而且流星会把他的梦,会把它的光明也留在天空中,而且会留很远。我觉得诗人在这里呢,虽然他的志向得不到实现,但是呢,他的理想还是有的,人不能没有理想,我觉得,这也就是我的观点。

师:好,非常好!你看李娜同学给了一个生命的高度,她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当中仿佛看到了项羽垓下之围的悲壮场面,想起了一个悲剧的英雄。那么,我们来请程彦臻同学给大家说一下。

生9:我想赏析一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个是音乐的方面,它前面说“凝绝不通声暂歇”,“无声”是对“声暂歇”的高度赞赏,这就说明诗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种遭遇。还有就是从感情方面,“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说明这时诗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处在一种激昂澎湃的时刻,而且它后边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说明这也是一个基点,他们的感情也必须从这个基点才能喷泄出来,还有(我想)“无声”处应该是他们的一种思考,因为“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经历了一个高峰,一个低谷,他们一定有满腔的愁绪,所以“无声”处就能表现出这里面的感情。

师:哦,用了一句名言,笛卡尔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非常好啊,请坐。她(中间)的观点主要是说:他处于生命的一种沉寂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琵琶女对于人生的一种思考。

那么大家现在看一下,上述说的这些关于音乐的描写的句子,是直接描写音乐的,是不是?

生:是。

师:那么,除了这些以外,诗文还有哪些诗句其实也跟音乐有关?赵志娟

生1:我觉得“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这一句比较好,可能想到那婉转流利的琵琶声从琵琶女纤细而微微颤抖的指间滑过,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颗颗从叶面滑过,从叶间滴下,滴入听者的心中,激起阵阵的涟漪,又像黄莺(在)花下的啼鸣,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精致而优美。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不再快乐,它被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说过“音乐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觉得是音乐把白居易和我们卷走,在他善感而优美的韵律之中。

师:琴声把我们和白居易都卷走了,卷到了一种伤感的韵律之中,好,请坐下。现在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你认为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上边同学鉴赏的非常好。(你觉得描写音乐)把无形的东西(音乐)写出来,可以运用哪能些方法?

生1:就是诗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个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叠字,还有“幽咽”,有双关的意思的词就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师:她说了两点,一点就是运用什么修辞?(生答:比喻)另一点就是在用字方面有什么讲究?(生齐:叠词),双关的意思把诗中音乐的韵律表现出来。好,接着说。

生2:我觉得《琵琶行》里边,我们主要应该借鉴的就是它的有声和无声的对比。我们在小学就的时候就运用过这一种,在小学的作文中,曾经常写到“我们教室里非常的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它的声音”,那么,以这种手法来写,就能突出教室的静,这种写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应借鉴一下。

师:对比,动静结合的方法,对吗?

生2:对。

师:请坐,好,史君。

生3:用心情来表现音乐,比如说“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

师:好,用心情来写音乐,请坐,刘铮铮。

生4:诗人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的,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

师评:她说,把无形的音乐写的有形,有了画面感。好!请坐!

按照大家刚才总结的描写音乐的方法,我们就来欣赏另一首(关于)与音乐有关的诗。古人说,在古代描写音乐的作品当中,韩愈的《颖师弹琴》能惊天,李贺的(师生齐说:《李凭箜篌引》)可以泣鬼,那么,江上琵琶,白居易的江上琵琶可以移人。

(出示箜篌投影)

现在我们来看,这就是竖箜篌,二十三丝的竖箜篌,现在我们来欣赏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出示《李凭箜篌引》)大家先朗诵一遍,(生齐读)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师:大家怎么欣赏这首诗?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描写音乐的方法,现在我们就能鉴赏一下这首描写音乐的诗。谁来说一下,好,史君。

生1:主要用的是侧面描写,(就)比如说第二句“湘娥啼竹素女愁”,它用湘夫人和素女的表情来写李凭弹的箜篌(时)的绝妙。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没了。

师:好,请坐。

生2:我觉得《琵琶行》中白居易写他听了琴声后“青衫湿”,而《李凭箜篌引》写李凭弹箜篌就非常形象,“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他通过四种意象写出这些事物听到李凭弹箜篌以后所感受到的东西,做出的动作,从而说明听李凭弹的箜篌(让人)听的非常入神。

师:她是从音乐效果来说的,好,请坐。我们接着说——李婷同学。

生3:我觉得这首诗的特点就是想象特别巧妙,形象特别鲜明,整首诗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后八句从“十二门前融冷光”一直到“露脚斜飞湿寒兔”,这八句都(由音乐)是由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联想到天上的音乐,这是一种特别奇特的想法。而他的“芙蓉泣露香兰笑”给予了这首曲子一种动感,它像芙蓉一样的哭泣,像香兰一样的欢笑,他又从音质和音效来侧面描写这首诗的音乐。“昆山碎玉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写这首词……哎呀。

师:不要紧张,慢点说。

生3:从不同的侧面音质音效音响来写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它的特点就是想象联想特别丰富。

师:扣住了想象、联想的特点,浪漫主义的手法,好,请坐。

师:以上大家从视觉、形象、还有音乐的效果诸方面来欣赏这首诗,非常到位。那么,学习了《琵琶行》,又欣赏了《李凭箜篌引》,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启迪?可以想到什么?说一说。

生1:《琵琶行》的声音描写已令我如醉如痴,但在唐代的长河中,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会这样酿酒,我想到了李xin,他的《琴歌》,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细致地描摩音乐,赞叹了音乐的感染力,还有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其中有两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前两句不仅是描写琴,他用比喻来写(形容),更写出李白的高山大谷一般的雄奇伟岸的胸怀,唤起了一种强撼的震感,而后两句写蜀僧与“我”产生了一种共鸣,达到了一种至善至美,高山流水的音乐效果。

师:他举了两个诗人,但第一个诗人的名字,他说是李Xin,大家说这个诗人(生答:李颀Qi),第二位诗人是李白。好,杨娜。

生2:我觉得就了这两篇课文(首诗)后,我们(不但)在以后的写作中要运用音乐美,而且这种画面美也应该注意。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我觉得这里面的意境非常美,所以我在这里就总结了一下,写成了现代的散文,就是:春江花月夜,一弯江水,一轮明月,寻声凝目月下船,空舱之前一红颜,追前忆昔信手弹,月浸江水人心寒。

师:又是一个新的散文诗,独特的创作,非常好,请坐。那么,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都给人以不尽的美感,比如说刘长卿写过一首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写出了风入松的感觉。我们应该说,这么美妙的音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生和)

(师小结)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学所说的——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好,下面请尚金子用琵琶为我们弹奏《高山流水》,让我们回味一下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尽的美感。好,尚金子——

(师生鼓掌)

尚金子弹奏《高山流水》

(乐声结束。师生热烈鼓掌)

师:听了《高山流水》之后,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把这段音乐描写出来,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思路

谦虚好学使人不断进步

谦虚来源于见识,骄傲来自于无知

谦虚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谦虚的人受欢迎

谦虚使人获益,促人成功

谦虚的人内敛而充实

谦虚是有修养的表现

越有成就的人往往越谦虚

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列夫·托尔斯泰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斯宾塞

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奥斯特洛夫斯基

国民的感情中最难克服的要数骄傲了,随你如何把它改头换面,与之斗争,使之败阵,扑而灭之,羞而辱之,它还会探出头来,显示自己。———富兰克林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自负对于任何艺术都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季米特洛夫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徵

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限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徐特立

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徐特立

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邓拓

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观主义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邓拓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吕坤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申居郧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经典素材

恩格斯的生日

(谦虚受人尊重)

恩格斯七十岁生日来临了,许多同志和朋友前来祝寿,像雪片似的飞来的贺电和信件,使恩格斯十分不安。他表示说:“我主要是靠了马克思才获得信誉!”他对来人诚恳地说:“我远没有祝寿的情绪,而且这完全是不必要的热闹,我无论如何不能忍受。”第二年,他七十一岁生日前夕,他听说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歌咏团将在他生日晚上为他举行音乐会,就立即发出了信件,恳词劝阻。信中写道:“我们尤其反对在我们生前为我们举行公开的庆祝活动。”

愈谦虚愈受到人们的敬重。七十三岁高龄的恩格斯到维也纳、柏林访问时,两个城市的群众欢迎气氛之热烈是罕见的,恩格斯在维也纳的欢送大会上的演讲中说道:

“如果说我在参加运动的五十年中确为运动做了一些事情,那么,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奖赏。我的最好的奖赏就是你们!”

扁鹊自认最差

(谦虚是一切伟大灵魂共有的品质)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谦逊的贝罗尼

(谦虚是一切伟大灵魂共有的品质)

十九世纪的法国名画家贝罗尼,有一次到瑞士去度假,但是每天仍然背着画架到各地去写生。

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正用心画画,旁边来了三位英国女游客,看了他的画,便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起来,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都一一修改过来,末了还跟她们说了声谢谢。

第二天,贝罗尼有事到另一个地方去,在车站看到昨天那三位妇女,正交头接耳不知在讨论些什么。过一会儿,那三个英国妇女看到他了,便朝他走过来,问他:“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回答说:“不敢当,我就是贝罗尼。”三位英国妇女大吃一惊,想起昨天的不礼貌,一个个红着脸跑掉了。

该低头时就低头

(谦虚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凭这一准则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居里夫人自认为平凡

(谦虚是伟大灵魂的共同品质)

在评价居里夫人的一生时,爱因斯坦十分激动又满怀尊敬地说:

“在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时,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对她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纯洁、她的严于律己、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极其顽强地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之所以能够取得,不仅仅靠大胆的直觉,而且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这样的困难,在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

在近600字的演讲中,爱因斯坦只用了30多个字谈到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其他都用来赞扬她的人格的力量。在各种高尚品德当中,谦虚是闪亮的一种。

居里夫人曾多次婉拒各方面邀她写自传的请求。她最讨厌对个人的宣传报道,对报刊过分关注科学家而不是科学本身,表示完全不能理解。

人们对她说:“写自传这件工作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对准备献身于科学事业的学生来说,肯定会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最后,居里夫人终于同意写自传了。但是说:“我的生活都是一些很平凡、很单调的小事,哪能写出一本书来呢?”

谦虚谨慎的品格,能使一个人面对成功、荣誉时不骄傲,把它视为一种激励自己继续前进的力量,而不会陷在荣誉和成功的喜悦中不能自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不再进取。居里夫人以她谦虚谨慎的品格和卓越的成就获得了世人的'称赞,她对荣誉的特殊见解,使很多喜欢居功自傲、浅尝辄止的人汗颜不已。也正因为她的高尚品格的影响,以后她的女儿和女婿也踏上了科学研究之路,并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令人敬仰的两代人三次获诺贝尔奖的家庭。

富兰克林克服好辩的习惯

(谦虚的人受欢迎)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叙述了他如何克服好辩的习惯,不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比别人聪明,使自己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老练的外交家的。

当富兰克林还是个毛躁的年轻人时,有一天,一位教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训斥了他一顿:“本,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在场,他们会很不自在。你知道的太多了,没有人再能教你什么,也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吃力不讨好的,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旧知识又很有限。”

富兰克林的优点之一,就是他接受那次的教训。他已经能成熟、明智地领悟到他的确是那样,也发觉他正面临失败和社交悲剧的命运。他立刻改掉了傲慢、粗鲁的习惯。

“我立下一条规矩,”富兰克林说,“决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见表达,比如:‘当然’、‘无疑’等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我想像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目前,我看来是如此’。当别人陈述一件事而我不以为然时,我决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两样等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我这种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了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有错时,也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而我自己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

孔子谦虚好学的故事

(谦虚好学使人不断进步)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大树将军

(谦虚是一种美德)

《后汉书·冯异传》记载,东汉开国名将冯异为人非常谦虚谨慎,行军时,遇到其他将领,往往主动引车避道,走在他们的后面。自己军中,号令整齐。每逢宿营,其他将领一坐下来就争论功劳的大小,而他却独自一人靠着大树休息。时间一长,军中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雅号。有一次,光武帝刘秀将部队重新配备,将士们纷纷请求归属到“大树将军”的部下。为此,刘秀特地多给了他许多人马。

是金子总会发光。后来汉明帝为开国三十二位元勋画像,把冯异排列在第十三位。

意林故事

穆斯林长官欧买尔的故事

有一次,欧买尔去沙木地区,随他一起前往的还有一个孩子,欧买尔非常谦虚,他不因为自己是长官就高高在上。他和这个孩子在路上互相换着骑骆驼。当欧买尔骑上骆驼的时候,孩子就牵着骆驼的缰绳,行走一会儿他们就互换。就这样他们渐渐地离沙木地区越来越近了,这时正好轮到欧买尔走路,孩子坐在骆驼上,在路上遇见有水潭,欧买尔就紧紧地抓住缰绳,自己脱下靴子挂在肩头,从水中趟过。就在这个时候,沙木地区的总督艾布阿比德本翟拉哈(他是真主的使者,报喜的十个人之一)来迎接他,看到了这个情景。

他说:穆斯林的长官啊!沙木地区的有地位的人们将要来迎接您,您这个样子让他们看到不好吧!

欧买尔说:的确,伟大的真主用伊斯兰让我们变得荣耀,真主是仁慈的,他喜爱在所有的事物中伴有仁慈。我怎么能够对孩子不仁慈照顾呢!我的兄弟啊!你难道忘记了吗!真主的使者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啊!

大象“皇上”的结局

一头名叫“皇上”的大象就因为喜欢听别人说“是”,而陷入了灭顶之灾。他是一头烦躁不安的大象,时常为了一只小耗子的调皮捣蛋而闹得惊慌失措。作为象群中至高无上的领导者,他强调令行禁止的管理绩效,绝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他变得很有些神经质。

夏天的早晨,“皇上”决定带领大伙儿穿过森林外面的一片湿地,走向绿草如茵的草原,在那里,有大象们最喜欢吃的嫩草。然而,“皇上”的决定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由于大象的体重,他们很可能会陷入湿地中的沼泽。

“出发!”他命令说。

象群开始行动。可是,有几只大象缩手缩脚的,不愿意执行“皇上”的指令。“皇上”生气地瞪了他们一眼,吓得他们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皇上———”终于,有一只大象鼓起勇气,准备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他。

“你担心什么?你这是扰乱军心!”我们的“皇上”怒不可遏,强硬地要求大家执行他的命令。他的想法是,大象需要足够的食物才能生存,那片草原正好可以满足需要。

朝着“皇上”的指向,象群在向前移动。不甘心送死的部属私底下传递着悲观的消息,这些消息严重影响了象群的速度。

“脚步快一点!”“皇上”催促着大伙儿。

“是。”大伙儿唯唯诺诺,可速度仍然很慢。

为了鼓舞大伙儿的积极性,“皇上”只好身先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脚步再快一点!”他喊道。

队伍忽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吃惊地看着“皇上”。在“皇上”的前方,绿茵茵的草叶儿下面,一个沼泽的陷阱正在等着他。

“怎么啦?”不知情的他回过头,用责备的眼光严厉地注视着他的部属们。

“皇上———”有一只大象吞吞吐吐地,想说什么。

“皇上”被那位部属吞吞吐吐的样子更加激怒了,很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忠告:“别再找借口磨蹭了!快一点跟上我!”

“是。”所有的大象都在应允。

“快呀!”

“是。”所有的大象都在一边应允,一边怀着复杂的心态,等待着情势的变化。

“快呀!”

“皇上”转过身去,一脚踏入了沼泽。

哈佛憾事

好些年前,哈佛的校长为一次错误判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一对老夫妇,女的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也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

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土老帽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先生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很礼貌地说:“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走开。他们却一直等在那里。

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

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

校长很有尊严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这对夫妇。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他很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园里为他留一座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很可笑,粗声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读过哈佛而后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像墓园一样。”

女士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条纹棉布衣服及粗布便宜西装,然后吐一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的建筑物超过750万美元。”

这时,这位女士沉默不讲话了。校长很高兴,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

这位女士转向她丈夫说:“只要750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

就这样,斯坦福夫妇离开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斯坦福大学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低姿态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我看到了那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导游介绍说,跪射俑被称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陕西省就是以跪射俑作为标志的。

我仔细观察这尊跪射俑:它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做持弓弩状。据介绍:跪射的姿态古称之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本动作。坐姿射击时重心稳,用力省,便于瞄准,同时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是惟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导游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至1.97米之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态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望远镜与显微镜

在一次大型的演讲会场,一位知名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这样演讲道:

“如果现在有一位长得国色天香的美女来到我们的面前,任何一个人拿着一只500倍的放大镜来观看这位美女的脸庞,一定都会非常失望,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将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一张难看的脸;但现在我们每个人如果拿一只望远镜来看远处的一座高山,我们看到的将是青山绿水,绿阴葱葱,仿佛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在人际关系中,有人总是拿着放大镜看别人,令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也使得自己无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对的,有的人是拿着望远镜,始终都能欣赏到别人的美好一面,就是这个不拘小节的特性,使宾主尽欢,无往不胜。

但这不等于说,放大镜就没有用了,放大镜的焦点应对准自己,而非别人。如果能虚心地请求他人,对自己提出最严厉的批评,这样放大镜和望远镜都能同时发挥最大的效用。”

应用与创新

质疑“过分的谦虚等于骄傲”

有人说:“过分的谦虚等于骄傲”。似乎,一个人太谦虚了,反而说明他内心是狂妄自大的,是瞧不起身外世界的。

此话非也。我认为,世上并不存在过分的谦虚,而只有不够谦虚存在。

谦虚来自人灵魂的自我定位,是一个人对于世界有了客观的认识之后才拥有的人生态度。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没有人是世界上最高明最完美的。因为,我们每个人视野所及的都是不完整的时空。当一个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就会发现自己很无知很渺小,就像牛顿说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就像居里夫人说自己很平凡。这样的话看似过于谦虚,因为,这些人,在某一个时代,确实达到了人类智力所能抵达的最高点。然而,他们的话真的是来自他们的世界观,是极其真诚的。

今天的社会多少有些浮躁,懂得谦虚为美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要提倡谦虚,而不应高谈“过分谦虚等于骄傲”。

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

鹊桥仙·纤云弄巧

作者: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1)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2)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3)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4)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5)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6)忍顾:怎忍回视。

(7)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译文

秋云多变,流星传恨,牛郎织女在七夕渡天河相会。

秋风白露在秋天相遇,胜过了人间无数的儿女情长。

温柔情感如水,美好时光如梦,不忍回顾各回鹊桥两头的路。

如果双方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又何必执著于朝夕相守。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作者简介:

秦观,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熙宁十一年(1078年)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年)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他后来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其散文“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终究气格纤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南宋张炎之《词源》:“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文苑传》。著有《淮海集》40卷,以及《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等作品。。其所编撰的《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极善书法,小楷学钟王,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行楷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后世称之为“淮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