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西方哲学史中的名言警句 正文

西方哲学史中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4-10-17 07:33:32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篇1

肤浅的说,这本书的阅读难度要大于以往见到的、读过的所有的书,这也正是读此书的目的所在吧。先难后易、先苦后甜,这是除书内容以外最大的收获了,正如老师所言,如果这本书都可以读的下去,其他书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且不说书中内容的精彩,仅读书方法的练习与毅力的磨练已是受益匪浅。刚开始读,觉得很有新鲜感,虽然读不懂,但也津津乐道,但是慢慢的对于书失去了新鲜感,取而代之的是一遍遍看不懂的反感,读书开始由享受变成了磨练。在前两年,也就是大二左右的一段时间里,十分想看哲学类的东西,但当时忙于其他事,也不知道该看什么,后也就这么过去了。

自己也喜欢思考,包括人生、科学、自然规律等等。所以我把这本书比喻成了一包难吃的化肥,晦涩难懂但值得让人深思,并最终有所收获。虽然看的不够透彻,但有些地方确实引发了我的思考与感触,就一些精彩之处,谈一下我的拙劣见解。

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哲学是什么?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说它和神学很像,是由于人类对于某些确切的知识,但又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而与科学的关系,它与科学一样诉之与理性,而不是像神学一样诉之与权威,这种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领域就是哲学。哲学史就是哲学本身,哲学史的修订并不是把外在的材料罗列的”哲学史”,而是要是哲学史成为哲学本身,把哲学糅合进哲学史当中,这才是真正的哲学史。

从宏观角度而言,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参考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定哲学思潮、哲学流派和哲学运动,探索哲学史发展的社会历史发展原因。同时也用微观分析法,描述当时的哲学家实际生活过程,从个人的出生地、出生环境、家庭环境、所受教育、个人生活方式和个人心理特点做出详细的说明,探究个人体的原因对哲学发展史的作用。

他的《西方哲学史》主要分三卷,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在纵向的时间轴上,分别在每卷中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特殊介绍了对哲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人物,对于重要的人进行大量字描述,不吝笔墨。同时对于他认为不重要的人物只字不提。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都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历史环境,这是人类发展的思想结晶,这些思想既包含了历史继承的思想,也包括同时代其他化背景的社会的影响,思想化系统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从微观角度而言,相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相同的生产力会产生相同的社会体制、思想、经济、政治。但会形成不同的哲学思想体系,同一派别的哲学家也会有不同的思想内容,并且同一个哲学家不同时期也会产生与自己相矛盾的哲学观点,这就需要微观分析了。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里,对哲学家个人及其思想研究,重视对哲学家的个人生活方式,个人的生活环境背景纳入到哲学史研究中,在叙述康德那一中,叙述康德的个人趣事,康德有一个十分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他的邻居习惯了根据他出散步的时间对表,但是有一天他因为读卢梭的《爱弥儿》而打乱了他的时间表。对康德的出生地、受教育程度以及谁对他影响最大确立他的哲学思想。这其中也夹杂着罗素的个人见解,比如:《英国百科全书》上说:”因为他从没结婚,他把热心向学的青年时代的习气保持到了老年。”罗素说:”我倒真想知道这个条目的笔者是单身呢,还是已婚的人。”

哲学史其实就是哲学家的历史,是从古到今各个时代的哲学大家的思想结晶的历史,有的哲学家在时间上是重叠的,所以他们相互会相互影响、相互攻击、相互抵制、最后独立出自己派别。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同样以学派或是人物为主要节,中间穿插着时代背景,如《西方哲学史》(下卷)一书中在第四叙述完埃拉斯摩和莫尔之后,他插入了第五关于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以及第六科学的兴盛,科学的兴盛带的新概念对近代哲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七弗兰西斯·培根,他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他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奥迷。

要了解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必须要了解它的哲学,个体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的哲学,反过他的哲学又决定着个体的生活环境。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入门级哲学教科书,书中介绍各个时期的哲学大家,不仅对这些大家的主要思想做了介绍,还引申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仅介绍历史上不同时期哲学家家庭出身、所受教育程度等做了细致叙述,同时针对各个哲学家的思想加入了自己的评判。他的这部哲学史有助于初学者的学习,更好的理解哲学家的观点和当时时代的精华。

通过学习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能够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西方的哲学家的思想体系,对于构建哲学整体框架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收益颇丰。哲学应当用哲学思维去学习,试着用哲学家的思维方式去学习,用辩证法的思想看待这个世界,分析世界。正如罗素所说:”哲学探索的意义不在于这个不确定的世界给出最终确定的答案,而且在于使我们生活在不确定中确定生活。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篇2

罗素这本书很久以前就有老师推荐过,由于听到很多评论说他对其他哲学家的解释并不很忠实于原意,而且我记得还有人说过罗素根本就不懂形而上学,所以一直没敢看,怕被他的先入为主影响太深。后来由于专业课要讲这本书,老师做了要求,我就看了这本被称为经典的著作。

看完之后,我觉得我的这个选择是对的,这本书比我事先想象的更令我满意。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风趣,很幽默,说的夸张点,简直可以当一本稍微深奥一点的笑话书来看。这也是促使像我这样没有耐心的人看这本书的主要原因了。

首先,论述清晰,这一点可能和罗素搞逻辑的事实有关。这也许是很多人认为罗素不懂形而上学的原因,因为他总是力图把其他哲学家(尤其是欧陆哲学家)的原本很深奥难缠的东西讲的更明白一点,在这个过程中,毫无疑问会丢掉很多细腻精微的意思。但是如果这是一种错误,我喜欢这种错误。这一点也保证了这本哲学史是一本很安全健康的书,也许我浅薄了一点,但是它不会把我引向对我来说很危险的.冥想之中:一切是那么的清晰明了,即使不清晰明了的东西也会清晰明了的承认这一点。

论题的广博,崇尚理性,具有常识感,在政治上和伦理上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这些都是令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毫无疑问,这本书让我接受罗素自己而不是他所论述的哲学家的哲学,但我认为,这也是任何一本由个人撰写的哲学史不可避免的问题。而罗素的哲学是很能帮助人的,并能使之成为一个有着正常智慧的现代人。

另外,罗素从时代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也与一般的哲学史有所区别。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方面的成就作为选择标准,而是更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书中也都占有一席地位。

论述西方哲学史的名著有许多,各有其优点。相比之下,我认为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优势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说过,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罗素在本书中,总是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当然了这本书应该说还是有偏颇的,比如,尼采这一章(尼采是我唯一看过原着的人),他没有提到《悲剧的诞生》中的酒神精神之类美学见解。而这一点是尼采的思想中也很有影响的部分。最明显的是,由于哲学立场不同,罗素对思辨哲学抱有偏见和轻视态度,他也就不可能比较客观地理解和评价德国的思辨哲学,尤其在对黑格尔的哲学上更是如此。我推想他对其他哲学家的论述也是可能有偏颇的。

但是罗素毕竟是人,所以也不用苛求他写出一本绝对完美绝对忠实的书。就我而言,我在这本书中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感觉就像来到了一个新大陆:原来话可以说的这么清楚!很幸运在启蒙时能看到这本书。

总体说来,罗素的这本书使得我相信哲学是很实在的一门学问,而不是我以前出于无知所认为的纯粹是书呆子的梦呓。也许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吧。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篇3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巨著。它以其精湛的思想,深邃、广博的学识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素有一句名言:”一种哲学要有价值,应该建立在一个宽大坚实的知识基础上,这个知识基础不单是关乎哲学的。”罗素本人就是这句名言的实践者。他的哲学著作涉及学科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评论家认为:”罗素的学识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渊博……”怀特海形容罗素”是柏拉图的一个对话的化身”。我想,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西方哲学史》中,作者从人类的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着笔,向读者描述了自公元前6世纪以来,直到近代哲学的发展轮廓;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几乎任何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我们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评述。在书中,作者对这些哲学观点的评述清晰而明智,表现了一个学术大家深邃,精湛的思想,令人深深叹服。如评述柏拉图关于闲暇产生智慧的表示质疑,对此,作者作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首先拿柏拉图的这种思想与近代思想作比较,推出柏拉图该种思想存在的明显问题;然后作了一系列的假设,假设柏拉图的思想或者说假想成立,经分析和推理,作者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来,把政府交托给他们,这仍然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拥护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因。认真阅读此书,我发现我收获的不仅是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还有对罗素慎密的逻辑和极强的推理能力的学习。我觉得读一本好书,我们的目的不要只局限于了解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和情节,而是要吸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以及要学习作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要懂得学习,精于学习,在阅读中至少能在思想上提高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它教人理性,激励人们无所无忌的去学习哲学,研究哲学。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篇4

文艺复兴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宗教改革也并不能突破神学的藩篱。在哲学层面上,十五、十六世纪的西方仍然处在精神蒙昧的暗夜之中,是科学的启明星为其拉开了黎明的大幕,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到莱布尼茨,不同领域,他们在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罗素的这部《西方哲学史》带我们重新回顾西方哲学发展的那几百年,梳理西方哲学的发展。今天我就来浅谈一下科学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天文与物理为科学奠基,对中世纪哲学观的冲击,始于天文学的领域。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的可能性假设而被教会烧死,他最伟大之处,可能正在于不以权威教条和直观感觉,而以事实依据做判断,并且大胆提出假设的精神,这也正是科学的精神所在。新天文学的冲击是必然的,西方涌现出了许多的天文学家,泰寇·布剌、布拉赫、开普勒、伽利略等,他们有的支持旧天文学,有的支持新天文,其中伽利略自己制作了一架望远镜证明了开普勒的一些推论假设。他在力学上的成就最大,提出了惯性定律。但是异端思想的泛滥当然让天主教会倍感威胁,于是伽利略一再受到宗教审判,并被迫表示了悔改。在那个年代,科学之路可谓荆棘重生,险象重生,科学家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做科研。终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在英国的牛顿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了行星理论中所有事实。

这四位科学的先驱,将十七世纪的欧洲引向了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的昌明刺激了哲学的进步,十七世纪的哲学仍然带着神学的桎梏,同样需要开拓者们披荆斩棘,为我们开辟道路。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大家耳熟能详,他在追求理性的同时又强调信仰的胜利,对哥白尼和开普勒的学说嗤之以鼻,对正在发生的科学事件也一无所知。托马斯·霍布斯则在政治哲学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他主张极端的王政政见,在《利维坦》和《公民论》中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但每个人都希望自身自由,又希望能控制他人。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的出现,对近代哲学体系的创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被称为西方近代哲学的三座丰碑。他们很好的继承前辈的理论,并发扬光大。

与很多朋友初读这本书的感受一样,让人感觉枯燥且晦涩难懂,考验个人意志,单单从这一点上来说,完整读完这本书的人就有很多收获。对于哲学,我是非常感兴趣的,它能让你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这个世界,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本书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篇5

发觉”思路行者”这名字没取好,在这个领域,行走的姿势看上去就有些古怪,如果叫”思空飞者””思海游者”,不仅视觉效果会好得多,境界之高下更是”昭然若揭”。

最近就着实到”思海”里去”畅游”了一番,粗粗浏览了大哲学家罗素(1872—1970)的《西方哲学史》。这部书于1945年出版,罗素先生很长寿,晚年主要靠这书养老。我以跟看小说差不多的速度来看这部60多万字的巨著,每天看4万字左右,实在有些亵渎神明,好在罗素先生是无神论者。

对于西方思想的发展史,以前可谓一无所知。自己的兴趣好像还是在中国历史文化,但是西方文明无论是作为参照物还是更为宏大的背景,必须有些起码的常识,至少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是如何进化出来的,总得能说出点ABC吧。凭我的学识和智商,实在看不了这书,比如柏格森(1859—1941)的理论,不要说理论体系没看懂,硬是一句话也没看懂,”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等,搞得我完全是云里雾里。

正因为如此,我才能看得这么快,反正看不懂,反正看过了。并没写读后感的习惯,这本特别看不懂的书倒想写,至少把有印象的几点整理一下,也算给特别热爱、看重中国文化的罗素先生一个交待。

第一次知道西方哲学的起源竟然是数学;第一次知道原来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在西方思想史上有这么高的地位,竟然跟我们的孔先生差不多,统治了西方思想界2000多年;第一次知道,中世纪的西方竟然腐朽黑暗到了如此地步,让我看了都心有余悸,以致于觉得人类能从中世纪的丑陋中走出来多少有些侥幸。

在我印象中,德国是世界上专门生产思想的地方。看了书后才知道,在康德(1724—1804)之前,德国是思想十分贫瘠的土地,历史上少见的通才、”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莱布尼兹(1646—1716)出生的时候德国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他受的也主要是法国教育。难怪于坚在一首诗里会说:晚上10点,康德上床睡觉,当他睡着的时候,整个德国停止了思考。

以前一直认为康德和黑格尔(1770—1831)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可罗素显然不这么认为。对康德,他还算尊重,”一般人都认为康德是近代哲学家中最伟大的,我个人不能同意这种评价,但是若不承认他非常重要,也可说是愚蠢无敌”。康德强调”人人本身就是目的”,在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方面的立场上,两人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对黑格尔就完全不同,在他看来,黑格尔作为民族主义者,把国家主义推到了极端,把国家看成了目的本身,在国家和个人之间,他十分强调个人对国家的服从,在国与国之间,他认为战争不仅无法避免,而且是一件好事情。这自然就与因”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水火不容。在罗素先生看来,如果承认了这样一个学说,”那么凡是可能想象得到的一切国内暴政和一切对外侵略都有了借口。”

看了这本书后,终于搞清楚原来培根确实不是什么坏人,他作为法官虽然收了钱,但是那个时代的法官都收钱,只要没有因为收钱而影响判决的就是好法官。莱布尼兹这么伟大的人物,却是个小气鬼,请帖发给他,他从来不包红包,只是送新人几句格言,再加上一句玩笑的荤话。而人品最高尚、知行合一的是荷兰的斯宾诺莎,为人温和有礼,对钱财十分淡漠,看看他的眼睛,就能感觉到他该有一颗多么纯净的内心。一直对威廉三世去当英国国王一事有些耿耿于怀,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竟然请小国荷兰的国王去当国王,现在才知道,原来当时荷兰才是最开明的国家,当时受到宗教和政治迫害的精英都爱到荷兰避难,威廉三世到英国后,也对英国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一直崇拜卢梭,觉得他是奠定西方文明的基石性人物。而按罗素的说法,他只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头号人物,着力于以审美的标准代替功利的标准,蚯蚓有益却难看,因此受到冷落,老虎有害但好看,因此受到赞美。如果真是这样,又有多少经过沧桑的中年人还会喜欢卢梭呢?

至于我本人,最喜欢的竟然是”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在古希腊无比灿烂的文明结束后,历史突然失去了宏大叙事和勃勃生气,进入了一个只适宜追求个人感官快乐的相对沉闷期。对于这个时期,罗素是这样说的:哲学不再是引导着少数一些大无畏的真理追求者们前进的火炬,它毋宁是跟随着生存斗争的后面在收拾病弱与伤残的一辆救护车。我喜欢”决心像一条狗一样生活下去”的狄奥根尼,他住在一个大瓮里,拒绝接受一切的习俗,当国王去看他,问他要什么赏赐的时候,他的回答是”只要你别挡住我的阳光”。那时的犬儒与现在遍地的犬儒真是有云泥之别。斯多葛主义的主张,能看懂一点,可总是记不住,因为同时期的伊壁鸠鲁派是我的最爱。这个学派对生活的追求十分简单,伊壁鸠鲁平时只靠面包度日,节假日才吃一些奶酪,他们最大的追求是宁静和没有恐惧的生活,平时很少外出,谨慎节制,崇尚友谊,主张快乐就是善。

对于我来说,如果人生有足够多的快乐,说什么也是够了。所以其他地方就算了,这个地方,心情宁静和快乐的时候还得再去翻一翻。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篇6

今天是开始学《西方哲学史》的第一天,虽然只翻了两小节,但却学到了很多,就这两小节就已是满纸乾坤,想想这罗素也是厉害,能写出这样系统的书。我真的是很好奇看全本英文原著的感觉是会有多爽啊。

在第一小节中,我知道了,原来,公元前6世纪希腊崛起了,开始出现哲学,给周边的文明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

知道了原来埃及的神学和巴比伦的神学是不一样的,埃及崇尚死亡,信奉轮回,而有金字塔;而后者的文明有黩武的血性,且其宗教更加关注幸福。不仅于此,古巴比伦的科学成就也是巨大的,连我们今天一直延续的一天24小时,一周360度,都是他们提出来的,那时的哲学同科学是紧密联系的。

古希腊极盛一时的迈锡尼文明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00到前1000年伯罗奔尼撒半岛,属于青铜时代晚期,继承了来之爱琴海地区的来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5000到前1400年,属于青铜时代早期。

而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文明孕育出了第一个产儿,学成荷马史诗的盲人诗人荷马,而同时期的东方地区也诞生出孔子、佛陀琐罗亚斯特等。世界的发展,不管哪个地区,基本上都是同步的,都是在同一个轴心线上发展的。

奥尔弗斯叫的诞生算得上是宗教史上的大事件,他的诞生,形象了人们生活,使得哲学观念深入生活当中。

读完到这些有趣的事件,让我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真的为之倾倒。

哲学是人的自然理性,它在被创造物中间匆忙地上下飞翔,从而给它们的秩序、原因和结果带来一个真实的报告。

〔英〕霍布斯:《论物体》

哲学不是给予,它只能呼醒。

〔德〕雅斯贝尔斯:《哲学导论》

哲学会剪去天使的翅膀,用规矩和绳墨征服一切神秘的事物,荡涤鬼魅出没的空中和地下——把彩虹拆得粉碎……

〔英〕济慈:《拉弥亚》

哲学轻易地战胜过去和未来的邪恶,但当前的邪恶却战胜了它。

〔法〕拉罗什福科:《箴言录》

现世的智慧即哲学比来世的智慧即宗教更有权关心这个世界的王国——国家。

〔德〕马克思:《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

一种人生哲学如果不适用于整个人类,那么到头来也不会适用于人类的任何部分。

〔英〕汤因此:《历史研究》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是什么》

哲学应当从困惑中开始,困惑是与哲学俱来的。人应当怀疑一切,人应当扬弃一切假定,以便把一切当作概念的产物重新接受。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我的`哲学的劳作一般地所曾趋赴和所欲趋赴的目的就是关于真理的科学知识。这是一条极艰难的道路,但是唯有这条道路才能够对精神有价值、有兴趣。

〔德〕黑格尔:《小逻辑》

哲学从来不涉及思想本身。它涉及的总是它与它的对象的关系,因此它涉及对象正如它涉及思想是一样之多。

〔英〕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

艺术上最高的东西是人的形相——(不仅是狭义的形相,而且是诗的意义下的形相)——哲学上最高的东西是人的本质。

〔德〕费尔巴哈:《黑格尔哲学批判》

哲学应当是一种能量:它的努力方向应当是有效地改善人类,就是要使享乐的人转为明理的人,把乐园转为学园。

〔法〕雨果:《悲惨世界》

哲学活动的本质,原本就是精神还乡。

〔德〕谢林:《精神漂泊归记》

哲学的目的在于使人永享无上的幸福。

〔荷〕斯宾诺莎:《理智改进论》

疑问由哲学家的感知而来,疑问是哲学之始。

〔古希腊〕苏格拉底:《断片》

哲学,它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

〔德〕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哲学没有自然科学,就像自然科学没有哲学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俄〕赫尔岑:《自然研究通信》

超脱凡俗现实只有两条出路:诗和哲学,前者使我们身临理想世界,后者使现实世界完全从我们面前消逝。

〔德〕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

哲学,就象艺术和诗一样,必须在对世界的知觉把握中去寻找自身的源泉。

〔叔〕叔本华:《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

教导人们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而又不致为我犹疑所困扰,也许这就是哲学在我们的时代仍然能为学哲学的人所做出的主要事情了。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一个所谓哲学原理或原则,即使是真的,只要它仅仅是个原理或原则,它就已经也是假的了。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研究哲学的真正的方式,过去和将来都是应用理智与理智应用理智及实验与感觉应用,感觉与自然应用,自然与工具的探求,应用工具与技术的研究及完善化。

〔法〕狄德罗:《对自然的解释》

哲学是探究理性东西的,正因为如此,它是了解现在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的,而不是提供某种彼岸的东西。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真正重大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自杀。判断痛苦地度过人生有价值与否,这才是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

〔法〕加缪

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

〔德〕席勒:《席勒文集》

哲学能轻易击败过去和未来的不幸,但却会被现在的不幸击败。

〔法〕拉罗什福科:《道路的反省》

青年人和老年人都应该研究哲学,老年人通过回忆过去的愉快,仍然可以在好的事情上是年轻的,而青年人由于对将来无所畏惧,也可以同时既年轻又年老。

〔古希腊〕伊壁鸠鲁:《致美诺寇的信》

通向哲学的第一步是不轻信。

〔法〕狄德罗:《最后一次谈话》

1、苏格拉底,从不著书立说,推崇无拘无束的辩论或讨论。比较出名的一句是,他被法庭判死刑后安详地说死别的时辰已经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你们去活。哪一个更好,唯有神才知道了。——苏格拉底

2、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之中。——柏拉图

3、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费尔巴哈

4、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古德尔

5、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谢林

6、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叔本华

7、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爱尔维修

8、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尼采

9、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培根

10、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霍布斯

11、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康德

12、一切确定的皆否定。——斯宾诺莎

13、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洛克

14、没有物体,只有运动。——伯格森

15、一开始,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中。——胡塞尔

16、物体的意义是通过它被己身看到的方向而确定的。——梅罗、庞蒂

17、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福柯

18、科学性的语言游戏希望使其说法成为真理,但却没有能力凭自己的力量,将其提出的道理合法化。——利奥塔

19、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是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罗素

20、在任何事物中,美和善二者的本质特征都是相符的,因为它们正是建立在同一形式的基础上,所以善被我们颂扬为美。托马斯、阿奎那

21、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一样。——罗尔斯

22、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黑格尔

23、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伽达默尔

24、本文之外,别无它物。——德里达

25、存在就是统摄。——雅斯贝尔斯

26、惊奇是哲学家的感觉,哲学开始于惊奇。——柏拉图

2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8、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莱布尼茨

29、知识是为了预见,预见是为了权力。——孔德

30、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尔、波普尔

31、目的总是为手段辩护。——马基雅维利

32、人有自由意志,成人成兽全靠自己。——卢克莱修

33、人生的本质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帕斯卡

34、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赫拉克利特

35、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毕达哥拉斯

36、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伊壁鸠鲁

37、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38、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阿那克西曼德

39、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40、习惯就是人生的最大指导。——休谟

41、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

42、人在生存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被动工具。——霍尔巴赫

43、作为瞬间,它当然是短暂的然而,它却是决定性的,是充满永恒的。——克尔凯郭尔

44、我象村里最年轻的人一样年轻,象村里最年迈的人一样年迈。——泰戈尔

45、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康德

46、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蒙田

47、谁占有法律语言谁就占有相关的资源和利益。——布迪厄

48、在这个世界上,平等地待人和试图使他们平等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总是存在。前者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则像托克维尔描述的那样,意味着一种新的奴役方式。——哈耶克

49、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亚里士多德

50、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海德格尔

51、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海德格尔

52、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荷尔德林

53、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维特根斯坦

54、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卢卡奇

55、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56、科学家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才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卡西尔

57、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托马斯、阿奎那

58、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伏尔泰

59、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亚当斯密

60、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卢梭

61、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叔本华

62、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克尔凯戈尔

63、只有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跌入坑中。——泰勒斯

64、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在。——黑格尔

65、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叔本华

66、把精神说清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维特根斯坦

67、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的樊笼中。——弗兰茨、卡夫卡

68、我手中的灯笼,使眼前黑暗的路途与我为敌。——泰戈尔

69、思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叔本华

70、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71、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泰勒斯

72、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费希特

73、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现实的。——黑格尔

74、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奥古斯丁

75、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 ——费尔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