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时,以孔镛为田州知府。莅任才三日,郡兵尽已调发,峒獠仓卒犯城,众议闭门守,镛曰:“孤城空虚,能支几日?只应谕以朝廷恩威,庶自解耳。”众皆难之,谓“孔太守书生迂谈也”。镛曰:“然则束手受毙耶?”众曰:“即尔,谁当往?”镛曰:“此吾城,吾当独行。”众犹谏阻,镛即命骑,令开门去。众请以士兵从,镛却之。
贼望见门启,以为出战,视之,一官人乘马出,二夫控络而已。门随闭。贼遮马问故,镛曰:“我新太守也,尔导我至寨,有所言。”贼叵测,姑导以行,远入林菁间。顾从夫,已逸其一。既达贼地,一亦逝矣。贼控马入山林,夹路人裸加于树者累累,呼镛求救。镛问人,乃庠生赴郡,为贼邀去,不从,贼将杀之。镛不顾,径入洞,贼露刃出迎,镛下马,立其庐中,顾贼曰:“我乃尔父母官,可以坐来,尔等来参见。”贼取榻置中,镛坐,呼众前,众不觉相顾而进。渠酋问镛为谁,曰:“孔太守也。”贼曰:“岂圣人儿孙邪?”镛曰:“然。”贼皆罗拜,镛曰:“我固知若贼本良民,迫于馁,聚此苟图救死。前官不谅,动以兵加,欲剿绝汝。我今奉朝命作汝父母官,视汝犹子孙,何忍杀害?若信能从我,当宥汝罪,可送我还府,我以谷帛赍汝,勿复出掠;若不从,可杀我,后有官军来问罪,汝当之矣。”众错愕曰:“诚如公言,公诚能相恤,请终公任,不复扰犯。”镛曰:“我一语已定,何必多疑。”众复拜,镛曰:“我馁矣,可具食。”众杀牛马,为麦饭以进,镛饱啖之,贼皆惊服。日暮,镛曰:“吾不及入城,可即此宿。”贼设床褥,镛徐寝。明日复进食,镛曰:“吾今归矣,尔等能从往取粟帛乎?”贼曰:“然。”控马送出林间,贼数十骑从。镛顾曰:“此秀才好人,汝既效顺,可释之,与我同返。”贼即解缚,还其巾裾,诸生竞奔去。
镛薄暮及城,城中吏登城见之,惊曰:“必太守畏而从贼,导之陷城耳。”争问故,镛言:“第开门,我有处分。”镛笑语贼:“尔且止,吾当自入,出犒汝。”贼少却。镛入,复闭门。镛命取谷帛从城上投与之,贼谢而去,终不复出。
译文:
(明)孝宗时,孔镛担任田州知府。他到任才三天,郡中的士兵已全部调往他地,峒獠突然攻城,众人提议闭城固守,孔镛说:“这么一座孤城,兵力薄弱,能支撑多久呢?只有用朝廷的恩德晓谕贼人,或许能解除危机。”众人都觉得很难,认为“孔太守所说是书生迂腐的论调”。孔镛说:“既然这样,那么我们该束手投降,让贼人杀了我们?”众人说:“如果采纳你的建议,谁应该前往呢?”孔镛说:“这是我的城池,我应当独自去。”众人还要劝阻,孔镛当即下令准备车驾,打开城门出发。众人请求孔镛带士兵随行,孔镛拒绝了他们。
贼人见城门打开,认为城中士兵准备出城迎战,再仔细一看,只见一位官员骑马出城,只有两名牵马的马夫随行罢了。他们出城后,城门随即关闭。贼人拦下马盘问,孔镛说:“我是新上任的太守,你带路引我去你们营寨,我有话要说。”贼人摸不清底细,故意带着孔镛在树林中绕行。孔镛回头看跟从的马夫,已跑了一名。到达贼营后,另一名马夫也不见了。贼人牵马带着孔镛进入山林,见路边有一人,赤身被绑在树上,伤痕累累,向孔镛求救。孔镛询问贼人,原来是赴郡参加考试的书生,被贼人劫持,因为不答应贼人的.要求,贼人要杀他。孔镛没有管他,直接进入贼人营寨,贼人带着兵器出寨迎接,孔镛下马,站在他们的屋内,对贼人说:“我是你们的父母官,等我坐下后,你们来参拜。”贼人取来坐椅,放在屋子中间,孔镛坐定后,让众贼上前,众贼不觉相望着走向前。贼首问孔镛是谁,孔镛说:“我是孔太守。”贼首问:“你可是孔圣人的后辈子孙?”孔镛说:“正是。”于是群贼围绕着孔镛叩拜,孔镛说:“我本来就知道你们本是善良的百姓,被饥饿逼迫,聚集在此苟且求生。前任太守不能体谅你们,动辄派官兵围剿,想要剿灭你们。我现在奉朝廷之命做你们的父母官,把你们当我的子孙看待,我哪忍心杀害你们?如果你们相信我、肯归顺我,我自当赦免你们的罪行,你们送我回府,我会把粮食布帛送给你们,你们不要再抢掠;如果你们不肯归顺我,可以杀了我,日后自然会有官军前来问罪,这后果你们要自行承担。”众贼听了这话都惊呆了,说:“果真如您所说,您确实能体恤我们,在孔公您任职期间,不再侵扰。”孔镛说:“我说话算数,你们不必多疑。”众贼再次拜谢,孔镛说:“我饿了,你们替我准备饭菜吧。”众贼急忙杀牛马,做饭进献,孔镛一顿饱餐,众贼对孔镛的胆识大感惊异、佩服。这时已近黄昏,孔镛说:“我已赶不上回城了,可在此地暂住一夜。”贼人立即铺床整褥,孔镛从容入睡。第二天用过饭后,孔镛说:“现在我要回去了,你们能随我去搬运粮食布帛吗?”贼人说:“可以。”于是拉马护送孔镛出林,数十名贼人骑马跟从。孔镛回头对贼人说:“树林中所绑的书生是好人,你们既然已决定归顺,就放了他,让他跟我一起返回。”贼人就解开绳子,归还他衣物,这书生拿回衣物后赶紧奔逃而去。
孔镛快到黄昏时抵达府城,城中官员登城望见他,大惊说:“一定是太守因害怕贼人而投降了,现引导贼人攻城来了。”于是争相探问缘故,孔镛说:“你们只管开门,我自有打算。”孔镛笑着对贼人说:“你们暂且在此稍候,我先自己进城,再出城犒赏你们。”贼人稍稍后退。孔镛进城后,又关闭了城门。孔镛命人取来粮食布帛,从城楼上投给他们,众贼叩谢后离去,从此不再侵扰。
大将军青①兵出定襄。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议郎周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长史安曰:“不然,建以数千卒当虏数万,力战一日,士皆不敢有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不若降之也。不当斩。”青曰:“青()肺腑领兵于外,不患无威,()霸说我()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余以此示为人臣者不敢专权,不亦可乎?”遂囚建诣行在,天子果赦不诛。
〔评〕卫青握兵数载,宠任无比,而上不疑,下不忌,唯能避权远嫌故。不然,虽以狄枢使②之功名,犹不克令终,可不戒软?南俗尚鬼,狄武襄征侬智高时,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投此钱尽钱面。”左右谏止:“倘不如意,恐阻师。”武襄不听,万众方耸视,已而挥手倏一掷,百钱皆面,于是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帖钉之加以青纱笼手自封焉,曰:“俊凯旋,当谢神取钱。”其后平誉州还师,如言取钱。幕府士大夫共视,乃两面钱也。
〔评〕桂林路险,士心惶惑,故假神道以坚之。狄青为枢密使,自恃有功,颇骄赛,恬惜士卒,每得衣粮,皆曰:“此狄家爷爷所赐。”朝廷患之。时文璐公当国,建言以两镇节使出之,青自陈无功而受镇节,无罪而出外藩。仁宗亦以为然,向璐公述此语,且言狄青忠臣。璐公曰:“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上默然。青犹未知,到中书自辨,璐公直视之,曰:“无他,朝廷疑尔。”青惊怖,却行数步。青在镇,每月两遣中使抚问,青闻中使来,辄惊疑终日,不半年,病作而卒。皆璐公之谋也。
(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凤凰出版社20xx年版,有删改)
【注】 ①大将军青:卫青,西汉时期杭击句奴的名将。 ②狄枢使:狄青,北宋名将,谧号“武襄”,官至枢密使,故又称“狄枢使”、“狄武襄”。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自裁之裁:裁决
B.南俗尚鬼尚:迷信
C.建言以两镇节使出之建:提出
D.却行数步却:反而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人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青()肺腑领兵于外,不患无威,()霸说我()明威,甚失臣意
A.之于为B.以于之C.之而以D.以而以
7.下列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帖钉之/加以青纱笼/手自封焉
B.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帖钉之/加以青纱笼/手自封焉
C.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帖钉之加/以青纱笼手/自封焉
D.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帖钉之加以青纱/笼手自封焉
8.下列各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青执掌兵权多年,深受宠信,天子对他没有疑心,属下对他也没有嫉妒之意。这正是因为他能避开过度的权威,远离各种嫌疑的缘故。
B.狄青带兵征讨侬智高的时候,大军到达桂林的.南面,他焚香祝祷,并取出一百枚铜钱与神相约后掷地卜金,这些举动都是为了鼓舞士气。
C.文潞公在朝执政,建议宋仁宗让狄青出任两镇节度使以便让他离开朝廷,但仁宗觉得狄青是忠臣,始终未怀疑过狄青,只是文潞公怀疑。
D.狄青到藩镇后,宋仁宗每月都派使者去慰问看望他两次。每次听说皇上的使者要来,狄青整天都会惊吓疑虑。不到半年,就得病去世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3分)
(2)犹不克令终,可不戒软?( 3分)
(3)桂林路险,士心惶惑,故假神道以坚之。(4分)译文:
参考答案
5 . D(却:后退。)
6 . D(采用代人法,结合语境,不难得出答案。)
7 . B(画波浪线部分应翻译为:狄青也非常高兴,让副将取来一百颗铁钉,立即任随铜钱的疏与密,将它们一一钉在原地,并覆盖上青纱笼,亲手加上了封条。)
8 . C(此项“始终未怀疑过狄青”与“朝廷患之”“上默然”等矛盾。)
9 . ( l1)两人率军和匈奴大军苦战一天,士兵将伤亡殆尽,赵信投降单于,苏建独身一人逃回到卫青大营。(采分点:补齐省略成分;且,将要、就要;归,回到,逃回到。)( 2)还是不能让(他)得到善终,可以不引以为戒吗?(采分点:克,能;补齐省略成分;句式正确。)( 3)桂林路途险要,军士们人心惶恐疑惑,因此狄青借神明的力量来让他们坚定必胜的信念。[采分点:惶惑,惶恐疑惑;假,借助;以,来;坚,使(让).· · …坚定。」
参考译文
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出兵定襄攻击匈奴。苏建、赵信两位将领同率三千多骑兵行军,在途中遭遇单于军队。汉军和匈奴军苦战一天,士兵伤亡殆尽,赵信投降单于,苏建独身一人逃回大营。议郎周霸说:“自从大将军出兵以来,从来没有处死过副将。现在苏建抛弃军队,独自逃回,可以杀他以显示大将军的威严。”长史任安说:“这样不可以。苏建以数千骑兵去抵挡数万之敌,奋力作战一天,而士兵没有二心。如今他侥幸脱险,将军反而要杀他,岂非要告诉后人,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回来还不如向敌人投降吗?我认为不该杀苏建。”卫青说:“我作为天子的外戚心腹之臣带兵出征,并不怕没有威严。周霸说要显示我的威严,这并不合我的心意。虽然论职权,我有权处死手下将官,但以我所受到天子的宠信,也不敢在塞外专擅生杀大权,而应该押回京师,请天子裁决,并可借此训示为人臣的不应擅自专权,这样做不是更好吗?”于是卫青命人把苏建押解到天子行在,后来汉武帝果然赦免了他。
〔评译〕卫青掌兵权多年,深受宠信,天子对他没有疑心,属下对他也没有嫉妒之意。这正是因为他能避开过度的权威,远离各种嫌疑的缘故啊。若非如此,即使有北宋狄青般的显赫功勋,还是不能得到善终,这实在不能不引以为戒啊。
狄青担任枢密院枢密使时,自恃功勋卓著,十分桀骜不驯,袒护士卒。士卒每次得到衣物粮食,都说:“这是狄家爷爷赏赐的。”朝廷上下都以此为心头大患。当时文潞公在朝执政,建议仁宗让狄青出任两镇节度使以便让他离开朝廷。狄青上书说自己无功却受封节度使,无罪却又外放,心中很是委屈。仁宗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向潞公述说了狄青的话,并说狄青是忠臣。潞公说:“本朝太祖难道不是后周世宗的忠臣吗?但因为得到军心,所以才会发生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的事。”仁宗听了,默然无语。狄青尚不知道这事,到中书门下去为自己辩白。潞公盯着他,直截了当地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朝廷有些怀疑你罢了。”狄青吓得禁不住后退好几步。狄青到藩镇以后,仁宗每个月都派使者去慰问看望他两次。每次听说皇上的使者要来,狄青都会整日惊吓疑虑。结果不到半年,就得病去世了。这些都是文潞公的计谋啊。
原文:
孝宗时,以孔镛为田州知府。莅任才三日,郡兵尽已调发,峒獠仓卒犯城,众议闭门守,镛曰:“孤城空虚,能支几日?只应谕以朝廷恩威,庶自解耳。”众皆难之,谓“孔太守书生迂谈也”。镛曰:“然则束手受毙耶?”众曰:“即尔,谁当往?”镛曰:“此吾城,吾当独行。”众犹谏阻,镛即命骑,令开门去。众请以士兵从,镛却之。
贼望见门启,以为出战,视之,一官人乘马出,二夫控络而已。门随闭。贼遮马问故,镛曰:“我新太守也,尔导我至寨,有所言。”贼叵测,姑导以行,远入林菁间。顾从夫,已逸其一。既达贼地,一亦逝矣。贼控马入山林,夹路人裸加于树者累累,呼镛求救。镛问人,乃庠生赴郡,为贼邀去,不从,贼将杀之。镛不顾,径入洞,贼露刃出迎,镛下马,立其庐中,顾贼曰:“我乃尔父母官,可以坐来,尔等来参见。”贼取榻置中,镛坐,呼众前,众不觉相顾而进。渠酋问镛为谁,曰:“孔太守也。”贼曰:“岂圣人儿孙邪?”镛曰:“然。”贼皆罗拜,镛曰:“我固知若贼本良民,迫于馁,聚此苟图救死。前官不谅,动以兵加,欲剿绝汝。我今奉朝命作汝父母官,视汝犹子孙,何忍杀害?若信能从我,当宥汝罪,可送我还府,我以谷帛赍汝,勿复出掠;若不从,可杀我,后有官军来问罪,汝当之矣。”众错愕曰:“诚如公言,公诚能相恤,请终公任,不复扰犯。”镛曰:“我一语已定,何必多疑。”众复拜,镛曰:“我馁矣,可具食。”众杀牛马,为麦饭以进,镛饱啖之,贼皆惊服。日暮,镛曰:“吾不及入城,可即此宿。”贼设床褥,镛徐寝。明日复进食,镛曰:“吾今归矣,尔等能从往取粟帛乎?”贼曰:“然。”控马送出林间,贼数十骑从。镛顾曰:“此秀才好人,汝既效顺,可释之,与我同返。”贼即解缚,还其巾裾,诸生竞奔去。
镛薄暮及城,城中吏登城见之,惊曰:“必太守畏而从贼,导之陷城耳。”争问故,镛言:“第开门,我有处分。”镛笑语贼:“尔且止,吾当自入,出犒汝。”贼少却。镛入,复闭门。镛命取谷帛从城上投与之,贼谢而去,终不复出。
译文:
(明)孝宗时,孔镛担任田州知府。他到任才三天,郡中的士兵已全部调往他地,峒獠突然攻城,众人提议闭城固守,孔镛说:“这么一座孤城,兵力薄弱,能支撑多久呢?只有用朝廷的恩德晓谕贼人,或许能解除危机。”众人都觉得很难,认为“孔太守所说是书生迂腐的论调”。孔镛说:“既然这样,那么我们该束手投降,让贼人杀了我们?”众人说:“如果采纳你的建议,谁应该前往呢?”孔镛说:“这是我的城池,我应当独自去。”众人还要劝阻,孔镛当即下令准备车驾,打开城门出发。众人请求孔镛带士兵随行,孔镛拒绝了他们。
贼人见城门打开,认为城中士兵准备出城迎战,再仔细一看,只见一位官员骑马出城,只有两名牵马的马夫随行罢了。他们出城后,城门随即关闭。贼人拦下马盘问,孔镛说:“我是新上任的太守,你带路引我去你们营寨,我有话要说。”贼人摸不清底细,故意带着孔镛在树林中绕行。孔镛回头看跟从的马夫,已跑了一名。到达贼营后,另一名马夫也不见了。贼人牵马带着孔镛进入山林,见路边有一人,赤身被绑在树上,伤痕累累,向孔镛求救。孔镛询问贼人,原来是赴郡参加考试的书生,被贼人劫持,因为不答应贼人的要求,贼人要杀他。孔镛没有管他,直接进入贼人营寨,贼人带着兵器出寨迎接,孔镛下马,站在他们的屋内,对贼人说:“我是你们的`父母官,等我坐下后,你们来参拜。”贼人取来坐椅,放在屋子中间,孔镛坐定后,让众贼上前,众贼不觉相望着走向前。贼首问孔镛是谁,孔镛说:“我是孔太守。”贼首问:“你可是孔圣人的后辈子孙?”孔镛说:“正是。”于是群贼围绕着孔镛叩拜,孔镛说:“我本来就知道你们本是善良的百姓,被饥饿逼迫,聚集在此苟且求生。前任太守不能体谅你们,动辄派官兵围剿,想要剿灭你们。我现在奉朝廷之命做你们的父母官,把你们当我的子孙看待,我哪忍心杀害你们?如果你们相信我、肯归顺我,我自当赦免你们的罪行,你们送我回府,我会把粮食布帛送给你们,你们不要再抢掠;如果你们不肯归顺我,可以杀了我,日后自然会有官军前来问罪,这后果你们要自行承担。”众贼听了这话都惊呆了,说:“果真如您所说,您确实能体恤我们,在孔公您任职期间,不再侵扰。”孔镛说:“我说话算数,你们不必多疑。”众贼再次拜谢,孔镛说:“我饿了,你们替我准备饭菜吧。”众贼急忙杀牛马,做饭进献,孔镛一顿饱餐,众贼对孔镛的胆识大感惊异、佩服。这时已近黄昏,孔镛说:“我已赶不上回城了,可在此地暂住一夜。”贼人立即铺床整褥,孔镛从容入睡。第二天用过饭后,孔镛说:“现在我要回去了,你们能随我去搬运粮食布帛吗?”贼人说:“可以。”于是拉马护送孔镛出林,数十名贼人骑马跟从。孔镛回头对贼人说:“树林中所绑的书生是好人,你们既然已决定归顺,就放了他,让他跟我一起返回。”贼人就解开绳子,归还他衣物,这书生拿回衣物后赶紧奔逃而去。
孔镛快到黄昏时抵达府城,城中官员登城望见他,大惊说:“一定是太守因害怕贼人而投降了,现引导贼人攻城来了。”于是争相探问缘故,孔镛说:“你们只管开门,我自有打算。”孔镛笑着对贼人说:“你们暂且在此稍候,我先自己进城,再出城犒赏你们。”贼人稍稍后退。孔镛进城后,又关闭了城门。孔镛命人取来粮食布帛,从城楼上投给他们,众贼叩谢后离去,从此不再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