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老祖宗留下的心理名言 正文

老祖宗留下的心理名言

时间:2024-11-27 23:43:41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名言警句1

1、施比受更有福。

2、只有付出你才能拥有更多。

3、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帮助别人

4、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5、我越多地帮助他人成功,我就越成功。

6、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鲁僖公五年》

7、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元·马致远《陈情高卧》

8、病人之病,忧人之忧。——白居易《策林》

9、每有患急,先人后己。——陈寿《三国志·蜀志》

10、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王梵志《全唐诗补逸》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名言警句2

1、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友爱才是幸福。

2、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3、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

4、真正的学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

5、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6、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貌合心离者孤。

7、除了“爱”以外,世界上最美丽的动词是“帮助”。

8、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9、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10、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要自己心里有阳光。

11、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12、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3、如果你对人友善,处处为别人着想,并总是显得很开心。

14、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15、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16、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惟一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

17、你就会发现别人会回报你的善意,你的快乐也会在别人身上体现出来。

18、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来喂养饥肠辘辘的别人,自己也就要枯萎了。

19、我们靠所得来谋生,但靠给予来创造生活。

20、若无任何慈善之心,你将拥有最严重的“心脏病”。

21、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

22、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23、每有患急,先人后己。

24、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了自己,因为我们所做的善行终会回馈到我们自己身上。

25、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26、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27、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今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其实很简单: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幸福。

28、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

29、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30、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名言警句3

1、权力和财富,甚至德行本身,其所以被人人看重,也都是因为它们能够增进我们的幸福之故,凡是帮助别人,而帮助时的态度不好,使得别人感到不安的人,从别人的幸福看来,他是不会受到欢迎的。凡是知道如何使得对方感到舒畅,而自己又不至于奴颜卑膝,降低身份的人,他就可以说得到了处世的真诀,到处都会受到欢迎与重视。所以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洛克

2、我们不能把快乐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因为别人只能有限度的了解和帮助我们。而事实上这个世界锦上添花的人总比雪中送炭的多。如果你表现得很坚强,别人就都来鼓励你;如果软弱,就很少有人会来扶助你了。——罗兰

3、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巴甫洛夫

4、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卢梭

5、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只是一棵草,你也吸收雨露阳光但是你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怜悯你,因为人们根本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树木一样地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10年、20年、30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别人离开了你,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6、每个人都应该有颗感恩的心,感谢别人对你的帮助,感谢家人、朋友对你的关心,感谢老师对你的栽培。谢谢给予我生命的父母,感谢给予我关怀的朋友、老师,感谢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

7、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罗曼罗兰

8、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茨威格

9、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0、真情,是所有人都需要的一种生理要求、心理要求,生活的基本要求。你必须给别人,你才会快乐,你必须给人真情、给人友善、给人帮助,你才有一种开心。我们所谓的无私,其实那个私也是因为你爱自己,才会爱别人。

11、关怀心和感恩心:当我们作为一个关怀者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期待他人的感恩。因为我们之所以施予关怀是因为我们抱有这样的信念:助人为快乐之本,关怀是要证实我内心的富足。同时当我们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怀有感恩之心。他之所以去帮你,是他的自我奉献,而他这种奉献是值得你去铭记的。——陈果

12、同情有两种:一种是心肠软弱的妇人之仁,看了别人的不幸,心中本能地觉得难受,立刻不顾一切地想解除这目不忍睹的现象,完全出自感情的冲动,常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另一种是配合着冷静理智的真正同情。有正确的认识,贯彻的毅力,还有坚强的耐性,只有在不慌不忙不屈不挠的状况下,一个人才能真正帮助别人,才能说到舍己为人!——茨威格

13、决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傲,你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巴浦洛夫

14、爱,在人与人的问候与帮助中。有句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有时在对别人进行帮助中,无形地向别人献出了自已的爱心。这个帮助可能是一句话,可能是一笔捐款,可能一个动作。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献血、捐款、资助贫困与孤寡老人等等。也许你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但对于那个被帮助的人来说,却体会到了你及至整个社会对他的一种关心与爱护,一种特殊的关爱。

15、人生不过是你的几次伸手,和你的几次予人温暖。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学会把爱传递给别人,那么每次你的伸手之劳,也会反过来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曾经的你伸手给别人,那么今后的你,是可以拥抱世界,拥抱爱。

16、世上没有比自尊有价值的东西了,如果你试图不断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你就难以靠自己,独立自主你就会变的坚强,勇敢。

17、如果你认真帮助别人,作为回馈你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你努力去尊重别人,作为回馈你也将得到别人的尊重。

18、今天别人帮你,明天你反过去回报,被帮助时别觉得理所应当,帮助时别指望人感恩戴德,无论西瓜还是芝麻,多大的温暖都是情分,感恩、付出、回报,人情就是如此循环往复。

19、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这善良之花必将散发出爱心的芬芳;能为别人付出劳动是伟大的,这伟大的劳动一定能结出善念的硕果。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挽扶是一朵花——为别人就是帮助,为别人就是爱心,为别人就是善念,为别人就是奉献。

20、能帮助别人的,尽量帮忙。不能帮的,别勉强自己。

21、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22、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一句宝贵的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这世界里,我们都是其中一份子,我们都会无时不刻地需要得到帮助,也无时不刻地需要帮助别人。有时候我们只要付出哪怕一点点,甚至是不经意间的付出,都能帮到别人,甚至可以救到别人。

23、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24、有多少事是因为不好意思寻求他人帮助,最后咬牙自己给解决了。还有多少困难是因为不想让人知道,最后自己给死扛过去了。我们比别人以为的我们更柔软,我们却比我们以为的自己更坚强。你是最好的自己。——刘同

25、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26、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别人。——哈伯德

27、文明是什么?是得到别人帮助的一句谢谢,是不小心撞到别人的一句对不起,是在别人向你道谢的一句不客气,是见到长辈的几句您好、请、再见,是宽容别人的过失的一个微笑,是弯腰拾起纸屑的一个小小的举动,是起身为别人让座的一个小动作。文明,是无数的金钱和财富买不来的,但是,它却无处不在。

28、当你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慷慨地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你会感到快乐;当你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你会感到世界竟是这么温暖。

29、生命的意义不在美丽的言辞中,不在空洞的追求里,而在于实实在在的谋求自己的生存,同时也帮助别人生存中。

30、要热爱读书,它会使你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高尔基

1、一家庭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庭灾殃,家庭道不兴,香火衰败。

2、小孩子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

3、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庭的教育。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4、俗话说,家庭和万事兴。小至国家庭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5、媳妇当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乐,意为根,托满家庭,和颜悦色。为一家庭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儿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无内顾之忧,能报效社会,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不但治家庭如此,即在社会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业。才能家庭道长久,福禄长享。

6、为人妻,自要先从 “ 三从 ” 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 “ 三从 ” 是指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怎样才是 “ 身从情理 ” ?应做的事,亲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儿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难。做后也不生气不埋怨不后悔。 “ 心从道理 ” :指除去争贪搅扰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报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导儿女?心存全家庭的好处,所行之事,自然处处合道。“ 性从天理 ” :以不动秉性为主,还要化除禀性,圆满天性,方能厚德载物。

7、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谐。

8、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

9、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庭的不和,做和睦一家庭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庭的福气。

10、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11、为人丈夫,要从 “ 三纲 ” 上定住位,三纲是指性纲心纲身纲;不动禀性(不发脾气)为性纲;不起私欲为心纲;没有不良嗜好为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 “ 纲 ” 是领的意思,必须要把女人领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

12、有私心就会暗中做违背良心的事,令全家庭烦恼,这种不是好男人。

13、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家庭,大的影响社会,也有负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责任重大。

14、婆婆是当媳妇多年熬出来的,等到娶了儿媳,便当了婆婆。媳妇是在家庭当姑娘,一出阁到了婆婆家庭,便当了媳妇。

15、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闹得家庭务不合分居另过,家庭分崩拆离,家庭道不兴。

16、女人什么事也不做,全部依赖丈夫依赖父母,叫弱妇。

17、如水一般随圆就方,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处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认不是,是为女人的本分。

18、能做到这些,就会家庭和万事兴。

19、婆婆是早来的,一切事务全都明白;媳妇是晚来的,一切事务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妇领到道上,待媳妇如女儿,不知道的告诉她,指导她,不得作难。

20、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庭的人缘。

21、男人属阳,阳即无私。无私就是表达对一家庭的爱。

22、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阴阳各有其位。男子以刚正为本;女子以柔和为本。 “ 刚 ” 是不动性(不发脾气), “ 正 ” 是合乎正理。 “ 柔 ” 要性如水, “ 和 ” 就要合乎理。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刚正,名词虽然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

23、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

24、女人有三妇:悍妇弱妇媳妇。

25、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欢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顺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26、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庭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庭中多灾多难。

27、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28、一个家庭是否安乐,是否安静,是否兴旺发达,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个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贵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满。

29、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30、一家庭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庭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庭。

31、有缘爱一个人,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本分。成全对方完善本分。启蒙对方发挥本分。不管束对方的自由权,应给予对方快乐,不应给对方烦恼。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对方的生理和心理。

32、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33、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庭财不旺。

34、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做到。

35、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庭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36、老人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庭人长短,带头缘起一定互相看好处,还得要兜满家庭。

37、男女平等是指权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礼节上绝对不能平等。

38、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孙就兴旺。如果老人贪了,就将家庭的全部福报吃完了。

39、父母是人伦之始,阴阳之道,阴为母,阳为父。阴阳和,才能万物生长,阴阳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或者儿女缺乏。

40、夫妻道,也就是阴阳道,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还能家庭齐,子孙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合乐。

41、福德具足温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42、夫妻结合有三因缘:第一,是为了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第二,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为世界留下一个好的人根;第三,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双方的父母,让老人放心欢喜。

43、家庭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庭人教育好。

44、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庭里,如同母女。

45、家庭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

46、觉爱无架(价):不抬高身份,不把爱当作买卖。明白对方好处,赞叹对方好处;理解对方的难处,原谅对方的过。如对方有过,能启蒙指导对方改过。

47、孩子不明理等于。

48、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49、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

50、家庭角色不同,有不同讲究之道。男人无志,家庭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女性性情应柔美如水,这样才会旺夫贵己,钱财运气自然随之而来;女性若性情强硬凶悍气势压人顽固偏激心存报复怨毒,咬牙切齿怒目瞪眼结果只会伤人费己,克夫贱己福报尽失容貌枯憔。

51、家庭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52、夫妻闹矛盾,一是违背天地赋予的恩;二是违背父母赋予的情;三是违背自己本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缘。违背生命本分的因缘,生命就失去正报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53、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54、女人刚暴,管着男人,精神上欺压男人,说话像打雷一样,非常强悍,一手遮天,叫悍妇。这种家庭阴盛阳衰,丈夫会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来的小孩也不中用。

55、男人是一家庭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领妻不管妻。

56、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 “ 儿孙自有儿孙福 ” 。

57、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考虑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

58、每个家庭应设想到是自己的女儿嫁进这个家庭里,家庭婆应疼爱儿媳妇如同疼爱自己的女儿。如做不到,儿媳会用同样方式去对待她以后的媳妇,造成恶性循环。

59、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60、老人要宣扬家庭风,父母要示范家庭风,夫妻要掌舵家庭风,子女要继承家庭风,孙辈要顺受家庭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庭风。

61、老人如何使一家庭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62、家庭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庭丑。

二月兰 季羡林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且冲云

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竞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生山开始的。这种野花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

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地奇妙。二月兰一“怒”,份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象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馈就有了悲欢。人自已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侯,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支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我的小猫虎子和味味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他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特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 。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十年内乱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评”,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笑对春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他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

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词,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然而,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有。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按说我早巳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走上了每天必登临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

《选自(季羡林散文精选)》(有删节)

读季羡林《二月兰》有感

托物言志,咏物抒怀,历来都是文人墨客写文、歌诗、填词惯用的手法。在这里,“物”作为载体,寄寓着仕途维艰之人的激愤和无奈;寄寓着热血慷慨之士的雄心和抱复;寄寓着跋涉异乡之子的惆怅和辛酸,还寄寓着愤世嫉俗者的逍遥和洒脱……

而对花草的歌咏,尤其是对“梅”“兰”“菊”“竹”的歌咏,千百年来,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名言佳句,更是浩如烟海。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唐·林和靖《山园小梅》对梅花的赞颂,寄寓着他乐居小园,“不须檀板黄金樽”的志趣;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

“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是清·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清·郑板桥《竹石》中对竹的咏叹,鲜明了他孤傲、耿介的处世观。

初识二月兰,还是读了季羡林的《二月兰》之后。

始读季羡林的《二月兰》,我被季老笔下的二月兰深深地震撼了。在文中,季老极尽赞美之能事,对二月兰的`长势,进行了倾情渲染:“ 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

这那是花中的“灰姑娘”,这分明是花中之魁,花中之伟丈夫!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季老在

季羡林是誉满世界的学术泰斗,他对中印佛教史独到的研究,对世事、人生的参悟,在《二月兰》里得到了印证: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它们是‘纵浪大化中’,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天运转动,否极泰来”。

作者借用东坡的词,和二月兰花开花落自然之理,托物言志,咏物抒怀,袒露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禅机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庄子,想到了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鲍鹏山在《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里,分

庄子生活的时代是个战乱频仍的时代。人世间的种种荒唐和罪恶让庄子无所适从,亦无可奈何,他感到极度的痛苦、愤怒和绝望,所以,他以极端的荒唐、怪诞、孤傲、偏激的个性来对待人事。但是,庄子的精神世界又是矛盾的,他心肠很热,对人世,人类无法释怀,不能忘情,现实和人性的冲撞与无奈,迫使庄子选择了彻底否定现实,和现实彻底决裂的人生态度——出世。

《秋水》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庄子钓于

庄子拒绝为官治国,顺其自然,逍遥终生,在战国时期,不失为一种修身养性,洁身自好的出路;在今天,当我们个体生活、事业遇阻,深感无路可走的时候,庄子的做法的确不失为一种调节心理的好方法。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出世”,只能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决不能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流,我们需要的还是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否则,国运难以昌盛,小康难以实现。

二月兰冲天紫气的描写,是季羡林坎坷人生的写照,是季羡林不畏强权,坚持自我,无私无畏人格魅力的写照。

愿二月兰的精神,光照人间。

《二月兰》是季羡林先生的托物寄情之作。先生以他豁朗明达的心胸、平朴简约的文笔,给读者讲述了一个洋溢着淡淡二月兰花香的人生历程故事。

二月兰,这种平凡却又不平凡的野花儿,随着春风的召唤,兀自淋漓尽致的怒放,紫气直冲云

而整篇文章真正撼动人心灵的是先生独立不屈的人格。十年内乱给先生所带来的巨大的身心折磨,先生用三言两语带过,而将一番

看“二月兰依然开放,怡然自得,笑对春风,好象在嘲笑我”。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先生在二月兰身上找到了坚持。多年以后,当先生又再面对声名虽在,亲人离散的孤寂时,“泪眼问花花不语”,内心里悲欢难辩,但在看到二月兰“仿佛发了狂,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的力量,一定要把花开便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

先生的《二月兰》,已经能够理解,这篇文章发掘的是特殊年代给季先生带来莫大安慰的亲情,我因此第一次被季先生的描述感动。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然而“年届

季先生几次用类似语句,渲染二月兰当今盛开的气象,“紫气直冲云

眼下正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季先生也由歪风狂吹时的不可接触者成为极可接触者,然而,餐桌上已缺少婶母“老祖”用二月兰旁青草丛里搜挖的荠菜所包混沌的清香,二月兰的紫雾与湖畔垂柳的绿烟间少了女儿“婉如”回家后匆忙走去的身影,花丛里再也看不到小猫虎子和咪咪格外显眼的一黑一白。当年正是她们以“一点暖气支撑着” 季先生,“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路,没有堕入深渊,一直到今天。”可她们都不在了。季先生两次用诗歌手法,间隔悲叹道,“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与凄凉。”“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到异样的寂寞与凄凉。”回过头再看“老祖和婉如的走,把我的心都带走了,”我们感到的是季先生失去亲人那种虽生犹死、“极度深寒”的悲凉。

季先生在文章尾段还有意提出,什么叫悲?什么叫欢?是身为不可接触者时悲呢?还是身为极可接触者时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楚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当问及“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时,她也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

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二月兰》表面写兰,其实写人,所谓借兰言事,借景抒情也,写出了世事沧桑人世变幻的沉痛,抒发了先生欲语还休的悲凉的人生感慨。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但在季老的笔下,却是“二月兰一怒放,仿佛从土地深处吸

试题8】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许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一个破竹篮。“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1、第一段中为什么要提到“兰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二月兰的典型姿态”具有怎样的特点?

【点拨】某一个

兰花之爱

乔迁新居不久,一好友来访,见我家阳台上仅有仙人掌及几株寻常的花儿,便连连摇头,说倘有名花点缀会使新居增色不少,并允诺日后以两盆兰花相赠。兰花可是名贵高雅之花啊!妻子闻朋友之言不禁喜形于色,而我却婉言相拒。因为像我这般庸常之人侍弄名花,恐怕是忧甚于喜,苦甚于乐的。

古人把兰与竹、梅、菊称为四君子,并因其“有节、有花、有叶、有香”而弥补了“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的审美缺憾,千百年来深受世人喜爱,从历代咏兰的诗文中就可见一斑。晋代陶渊明的“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爱艾中。”(《幽兰》)宋代杨 的“春兰若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明代张羽的“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咏兰诗》)清代何绍基的“香逾淡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素心兰》)连唐太宗李世民也作《芳兰》诗:“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由于兰花的色、香、形、姿之美,历代文人对兰花情有独钟,并赋予它一种气质、一种风格、一种个性,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兰文化。

《周易》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是较早肯定兰花的文字,而把兰花视为“王者香”,作出几千年来最高评价的是孔子。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无功而返,于深山幽谷中,见芳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便停车鼓琴作《

历代画兰的画家也甚多,但将画兰提到一个更高境界的当推南宋遗民郑思肖。其人字忆翁,号所南,又号三外野人,工诗善画。郑在宋亡后,隐居苏州,“坐卧必南向,誓不与北人交往”,并“遇岁时伏腊,辄野哭南向拜”,对宋赵忠贞不二之心苍天可鉴。他一生反对元朝,言论激烈,态度坚决,常以“泪泉和墨写离骚”。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著何处?”他的名、字、号都寓有怀念故国之意,诗画也常抒家国之恨,一直为后世文人墨客所推崇。旅居海外的台湾小说家陈之藩说:“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失根的兰花》)就是借其意象表达了一种可贵的民族操守。

因兰花的朴实无华、不畏严寒、四季常青、纯正清香,人们赋予它高洁、独秀、气节等人文气质,兰花也就具有了人的思想和人的道德情操。虽然古人有“养兰即养德”之说,但是否真正拥有兰花就不那么重要了,况且我担心对兰花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