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大禹治水引发的名言 正文

大禹治水引发的名言

时间:2024-11-25 21:39:31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自己的行为有很多不稳妥的地方就会引来很多的非议,因此我们都会很注意自己的行为,在古人看来这点非常的重要。

【题解】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这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筒洁得当,声调要有抑扬顿挫,举止必须挥洒自如。受此风影响,士大夫在待人接物中特别注重言辞风度的修养,悉心磨炼语言技巧,使自己具有高超的言谈本领以保持自己身分。

本篇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在处世待人中.遇事常需要讲道理,这就要求抓准事物或论点的本质要害、是非得失来表述,否则说服不了人。甚至容易言不及义。例如第52 则记:庾法畅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真可谓一语破的。有时,一种行为、一种见解可能受指摘甚至误解,须要辩解清楚。如果善于辩明,容易折服对方,甚至他得到对方欣赏,除难消灾。例如第25 则记:西晋时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成都王司马颖,后来司马颖起兵讨伐朝廷中掌权的长沙王司马乂,司马乂便追查乐广和司马颖有无勾结,乐广只用一句话从容反诘:岂以五男易一女?意谓不会为了一个女儿而让五个儿子被害,结果司马乂无复疑虑。这是抓住五比一、重男轻女的习俗来权衡轻重利弊以折服对方。在交谈、论辩中,也常常须要反驳对方的论点,如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易压倒对方。例如第2 则记:有说月中无物会更明亮,徐孺子反驳说: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这是避开谈月亮,把着眼点放在有物无物上。只因有了瞳子,才看得清楚,这是不言自明的。

古人说话,喜欢引证古代言论、事实或典籍,这是一种时尚。引用恰当,会增强说服力,也能增添许多情趣,活跃气氛,所以认为是能言善辩。本篇引用古事、古语的地方不少。说话也强调善用比喻。如果能抓住两个人、物、事之间的类似点来比喻,容易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生动。有时在一些应酬场合,如果比喻得体,就算没有多大意思,也觉清新可喜。例如第57 则说:顾悦与筒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这类话,对说者无损,对听者又是赞扬,便能得到人们的欣赏。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条目肯定了描写的深刻,传神,有文采;有一些则是在言谈之中隐含说话人的各种思想感情,或讽谏,或讥刺,或劝慰,或大义凛然,或排难解纷,借题发挥,寓意深远。篇中也有部分条目,或卖弄口才,或乘机吹捧,或聊以解嘲,或多方狡辩,都谈不上能言善辩,意义不大。

(1)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①。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作色②。先生何为颠倒衣裳③?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④!

【注释】①边文礼:边让,字文礼.陈留郡人。后任九江太守,被魏武帝曹操杀害。袁奉高:参见《德行》第3 则注①。失次序:失顺序,不合礼节。即举止失措,举动失常。

②昔尧句:尧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士。尧想让位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尧又想请他出任九州长,他认为这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去洗耳。怍(zuò)色:羞愧的脸色。③颠倒衣裳:把衣和裳掉过来穿,后用来比喻举动失常。衣,上衣;裳,下衣,是裙的一种,古代男女都穿裳。这句话出自《

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④明府句:明府指高明的府君,吏民也称太守为明府。按此,袁奉高似乎曾任陈留郡大守,而边文礼是陈留人,所以谦称为贱民。尧德,如尧之德;大德。按:袁奉高说到尧聘许由之事,所以边文礼也借谈尧德来嘲讽他。

【译文】边文礼谒见袁奉高的时候,举止失措。袁奉高说: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愧色。先生为什么弄得颠倒了衣裳呢?文礼回答说:明府刚到任,大德还没有明白显现出来,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呢!

(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译文】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3)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①。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⑤?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⑦。太中大夫陈韪后至⑧,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⑨。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⑩。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

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①。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②。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

⑤仆:谦称。

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⑩踧踖(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4)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①?答曰:偷,那得行礼!

【注释】①何以句:酒是礼仪中必备的东西,所以大儿说饮酒前要拜(行礼)。下文小儿以为偷东西就不合乎礼,而拜是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

【译文】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5)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③?寻亦收至。

【注释】①孔融句: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中外:指朝廷内外。

②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了:完全。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③大人:对父亲的敬称。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依附的东西不能幸免,必受株连。

【译文】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6)颖川太守髡陈仲弓①。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②。’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③!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④。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⑤。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陈仲弓:参《德行》第6 则注①。陈寔被浦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

②二人句:这两句用来说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一致的。金:金属。臭(xìu):气味。

③何其:怎么这么。表示程度很深。

④足下句:这句话是说元方回答不了,就说不值得回答,正好比一个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下腰一样。

⑤孝己: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伯奇:周代的卿士(王朝执政官)、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符起:其事不详。

【译文】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因此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拿驼背当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有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7)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颖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①?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②?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③!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④。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⑤。《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⑥?

【注释】①因:依靠。

②经:常规;原则。

③国士:全国推崇的才德之士。尤:指责;责问。

④祁奚:春秋时代晋国人,任中军尉(掌管军政的长官)。祁奚告老退休,晋悼公问他接班人的人选,他推荐了他的仇人解狐。刚要任命,解狐却死了。晋悼公又问祁奚,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大家称赞祁奚能推荐有才德的人。

⑤公旦:周公旦。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辅助周成王。《文王》:指《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包括《文王》、《大明》等十篇,分别歌颂文王、武王之德。作者无考,《文王》一篇,有以为周公所作。亲亲:爱亲人。

⑥《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史书,也是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诸夏:古时指属于汉民族的各诸侯国。悖(bèi)德:违背道德。

【译文】荀慈明和汝南郡袁阆见面时,袁阆问起颖川郡有哪些才德之士,慈明先就提到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讥笑他说:才德之士只能靠亲朋故旧来扬名吗?慈明说:您责备我,依据什么原则?袁阆说:我刚才问国士,你却谈自己的诸位兄长,因此我才责问你呀!慈明说:从前祁奚在推荐人才时,对内不忽略自己的儿子,对外不忽略自己的仇人,人们认为他是最公正无私的。周公旦作《文王》时,不去叙说远古帝王尧和舜的德政,却歌颂周文王、周武王,这是符合爱亲人这一大义的。《春秋》记事的原则是:把本国看成亲的,把诸侯国看成疏的。再说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的人,岂不是违反了道德准则吗?

(8)称衡被魏武谪为鼓吏①。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②。孔融曰:称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③。魏武惭而赦之。

【注释】①祢(mí)衡:汉末建安时人,孔融曾向魏王曹操推荐他,曹操想接见。他不肯去见,而且有不满言论。曹操很生气,想羞辱他,便派他做鼓吏(击鼓的小吏)。魏武:曹操,初封魏王,死后溢为武。其子曹丕登帝位建立魏国后,追尊为武帝。谪:降职。

②月半试鼓:《文士传》记载此事时说: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桴(fú):鼓槌。渔阳掺挝(sān zhuā):鼓曲名,也作渔阳参挝。掺,通叁,即三;挝,鼓槌。三挝,指鼓曲的曲式为三段体,犹如古曲中有三弄、三叠之类。此曲为祢衡所创.取名渔阳,是借用东汉时彭宠据渔阳反汉的故事。彭宠据幽州渔阳反,攻陷蓟城,自立力燕王,后被手下的人杀死。祢衡击此鼓曲,有讽刺曹操反汉的意思。渊渊:形容鼓声深沉。金石:指钟磬一类乐器。

③胥(xū)靡:轻刑名,指服劳役的囚徒。据原注,商朝君主武丁梦见上天赐给他一个贤人,就令百工画出其相貌去寻找,果然找到一个正在服劳役的囚徒,就是成为商代贤相的傅说。【译文】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做鼓吏。正遇八月中大会宾客的时候要检验鼓的音节,祢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音,满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的罪和那个胥靡相同,只是不能引发英明魏王的梦。魏武帝听了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

(9)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颖川,故二千里候之①。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②!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③。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⑤。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⑥。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⑦。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⑧。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②。

【注释】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东汉末襄阳人,曾任南郡功曹(能参与一郡的政务),年轻时曾去拜会司马德操,德操很赏识他,称他为凤雏。后从刘备。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故:特地。

②带金佩紫:带金印佩紫绶带,指做大官。绶(shòu)带,就是丝带,是用来拴金印的。秦汉时,丞相等大官才有金印紫绶。洪流之量:比喻才识气度很大。

③邪径:斜径,小路。

④伯成:伯成子高。据说尧做君主时,伯成子高封为诸侯。后来禹做了君主,伯成认为禹不讲仁德,只讲赏罚,就辞去诸侯,回家种地。耦耕: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即两人各扶一张犁,并肩而耕。后泛指务农。

⑤原宪:孔子弟子,字子思。据说,他在鲁国的时候,很穷,住房破破烂烂,用桑树枝做门上的转轴。他不求舒适,照样弹琴唱歌。⑥许、父:许由、巢父。许由,见(言语)第1 则注②。巢父,是许由的朋友,尧也想把职位让给他,他不肯接受。夷、齐: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兄弟俩互相让位,不肯继承,结果都逃走了。后来周武王统一天下,两人因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不肯吃周朝的粮食,饿死在首阳山。所以:相当于..的原因。⑦窃秦:战国末年,吕不韦把一个怀孕的妾献给秦王子楚,生秦始皇赢政。赢政登位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这就是所谓窃秦。千驷之富:古时候用四匹马驾一辆车,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叫驷。千驷,指有一千辆车,四千匹马。《论语·季氏》说:齐景公有四千匹马,可是死了以后,人民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值得称赞。

⑧边垂:即边陲,边疆。

⑨若不句:以此喻不加叩问,就不能认讽司马德操的胸怀,而使自己得到教益。洪钟,大钟。优,敲打。雷鼓,鼓名,古时祭天神时所用的鼓。

【译文】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颖川,特意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那里,遇上德操正在采桑叶,土元就在车里对德操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做大官,办大事,哪有压抑长江大河的流量,去做蚕妇的事!德操说:您姑且下车来。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回家种地,也不羡慕做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换住达官的住宅。哪里有住就要住在豪华的宫室里,出门就必须肥马轻车,左右要有几十个婢妾侍候,然后才算是与众不同的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就算有吕不韦那样的官爵,有齐景公那样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大钟、雷鼓,那就不知道它的音响啊。

(10)刘公干以失敬罹罪①。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②?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③。

【注释】①刘公于:刘桢,字公干,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曾随侍曹操的儿子曹丕(后即位,为魏文帝)。在一次宴会上,曹丕让夫人甄氏出来拜客,座上客人多拜伏在地,独独刘桢平视,这就是失敬。后来曹操知道了,把他逮捕下狱,判罚做苦工。按:刘桢获罪一事,发生在曹操当权时期,这里说成曹丕即帝位后,不确。罹(li):遭受。

②文宪:法纪。

③庸短:平庸浅陋。陛(bì)下:对君主的敬称。网目:法网。按:这里说网目不疏,实际是法网过密的婉辞。

【译文】刘桢因为失敬受到判罪。魏文帝问他:你为什么不注意法纪呢?刘桢回答说:臣确实平庸浅陋,但也是由于陛下法网不够稀疏。

(1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②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④。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⑤。

【注释】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机灵,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聪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谋划反帝室,被杀。令誉:美好的声誉。

②钟繇(yáo):任相国职。

③敕(chì):皇帝的命令。

④战战惶惶:害怕得发抖。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做浆。按:惶、浆二字押韵。⑤战战栗栗:害怕得发抖。按:栗、出二字亦押韵。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2)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①。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②。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钟毓句:这一则故事与本篇第4 则孔文举二子偷酒事略同,大概是同一件事,只是传闻各异。因:于是;就。

②托寐(mèi):假装睡着了。

【译文】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

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钟毓行过礼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我不行礼

(13)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①。既成,自行视,谓左右曰:馆当以何为名?侍中缪袭曰:陛下圣思齐于哲王,罔极过于曾。闵②。此馆之兴,情钟舅氏,宜以渭阳为名③。

【注释】①魏明帝:即曹睿(ruì),文帝曹丕的儿子。馆:华丽的房屋。甄氏:明帝的母亲姓甄,这里指甄家。

②圣思:皇帝的思虑。哲王:贤明的君主。罔极:无极;无穷无尽。这里用《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吴天罔极之意,指父母的恩德象天那样无穷无尽,难以报答。曾、闵(mīn):曾指曾子,名参(shēn);闵指闵子骞,都是孔子的学生,是古时著名的孝子。③钟:集中。渭阳:渭水北边。语出《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我送舅舅,送到渭水北边)。这首诗据说是春秋时秦康公为送别舅舅(晋文公重耳)而思念亡母时作的,后人以此说明舅甥之情。明帝之母甄氏被文帝曹丕赐死,明帝为舅家建馆,也是为纪念亡母,因此缪袭以为应该根据这两句诗的意思来起名。按:《魏书》记载,魏明帝给舅母修了一所楼馆,并不是给外祖母修的。

【译文】魏明帝在甄家给外祖母修建了一所华丽的住宅。建成以后,亲自前去察看,并且问随从的人:这所住宅应该起个什么名字呢?侍中缪袭说:陛下的思虑和贤明的君主一样周到,报恩的孝心超过了曾参、闵子骞。这处府第的兴建,感情专注于舅家,应该用渭阳来做它的名字。

(14)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郎。①【注释】①何平叔:何晏,字平叔,曹操的女婿,曹爽执政时任吏部尚书,后被司马懿杀了,五石散是何晏吃开头的,后来士大夫们都跟着吃,形成一种风气。参看《德行》第41 则注②。【译文】何平叔说:服食五石散,不只能治病,也觉得精神很清爽。

(15)嵇中散语赵景真①: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②。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③。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注释】①嵇中散:嵇康,见《德行》第16 则注①。赵景真:赵至,字景真,有口才,曾任辽东郡从事,主持司法工作,以清当见称。

②白起:战国时秦国的名将,封武安君。据说他瞳子白黑分明。人们认为,这样的人一定见解高明。恨:遗憾。

③尺、寸:不一定是表度量的单位,只是形容其短。表:用来观测天象的一种标竿。玑衡:古代测量天象的仪器,即浑天仪。管:指古代用来校正乐律的竹管。

【译文】中散大夫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白起那样的风度,遗憾的是眼睛狭小些。赵景真说:一尺长的表尺就能审定浑天仪的度数,一寸长的竹管就能测量出乐音的高低。何必在乎大不大呢,只问识见怎么样就是了。

(16)司马景王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①。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②?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③;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④。

【注释】①司马景王:司马师,三国时魏人,司马懿的儿子,封长平乡侯,曾任大将军,辅助齐王曹芳,后又废曹芳,立曹髦(máo)。毌(guàn)丘俭起兵反对他,被他打败。这里说的东征,就是指的这件事。晋国建立,追尊为景王。后来晋武帝司马炎上尊号为景帝。李喜:字季和,上党郡人。司马懿任相国时,召他出来任职,他托病推辞。下文说的先公辟君不就,就是指这件事。从事中郎:官名,大将军府的属官,参与谋议等事。

②先公:称自己或他人的亡父。辟:征召。就:到。孤:侯王的谦称。

③进退:指出来做官或辞官。

④明公:对尊贵者的敬称,绳:约束。

【译文】司马景王东征的时候,选取上党的李喜来任从事中郎。李喜到任时他问李喜:从前先父召您任事,您不肯到任;现在我召您来,为什么肯来呢?李喜回答说:当年令尊以礼相待,所以我能按礼节来决定进退;现在明公用法令来限制我,我只是害怕犯法才来的呀。

(17)邓艾口吃,语称艾艾①。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风②。

【注释】①邓艾:三国时魏人,司马懿召为属官,伐蜀有功,封关内侯,后任镇西将军,又封邓侯。艾艾:古代和别人说话时,多自称名。邓艾因为口吃。自称时就会连说艾艾。②凤兮凤兮:语出《论语·微子》,说是楚国的接舆走过孔子身旁的时候唱道:凤兮风兮,何德之衰..(凤啊凤啊,为什么德行这么衰微),这里以凤比喻孔子。邓艾引用来说明,虽然连说凤兮凤兮,只是指一只凤,自己说艾艾,也只是一个艾罢了。【译文】邓艾说话结巴,自称时常重复说艾艾。晋文王和他开玩笑说:你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回答说:‘凤兮凤兮’,依旧只是一只凤。

(18)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①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②。王大咨嗟③。

【注释】①向子期:向秀,字子期,和嵇康很友好,标榜清高。嵇康被杀后,他便改变初衷,出来做官。到京城后,去拜访大将军司马昭。这里记的就是他和司马昭的一段对话。郡计:计是计薄、帐簿,列上郡内众事的。按:汉制,每年年末,太守派遣椽、吏各一人为上计簿使,呈送计簿到京都汇报。引进:推荐。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尧时巢父、许由在箕山隐居。这里说箕山之志,就是指归隐之志。

②狷(juàn)介:孤高;洁身自好。多慕:称赞、羡慕。

③咨嗟:赞叹。

【译文】中散大夫嵇康被杀以后,向子期呈送郡国帐簿到京都洛阳去,司马文王推荐了他,问他:听说您有意隐居不出,为什么到了京城?向子期回答说:巢父、许由是孤高傲世的人,不值得称赞、羡慕。文王听了,大为叹赏。

(19)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①。王者世数,系此多少②。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③。帝说,群臣叹服。

【注释】①晋武帝:司马炎,夺魏国政权而称帝。登阼(zuò):登上帝位,阼,大堂前东边的台阶。帝王登上阼阶来主持祭祀,所以也用阼来指帝位。策:古代占卜用的蓍(shī)草。帝王登位时,靠占卜来预测帝位能传多少代。

②世数:指帝位传承多少世代的数目。

③天得一三句:引白《老子)三十九章。有的本子贞作正,二字意义可通。《老子》所谓一,是指它所说的道,以为夭地侯王都是来源于道,有了道,才能存在。【译文】晋武帝刚登位的时候,用蓍草占卜,得到一。要推断帝位能传多少代,就在于这个数目的多少。因为只得到一,武帝很不高兴,群臣也吓得脸色发白,没人敢出声。这时,侍中裴楷进言道: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做天下的中心。武帝一听,高兴了,群臣都赞叹而且佩服裴楷。

(20)满奋畏风①。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②。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③。

【注释】①满奋:字武秋,曾任尚书令、司隶校尉。

②琉璃屏:琉璃窗扇。

③吴牛:吴地的牛,即指江、淮一带的水牛。据说,水牛怕热,太阳晒着就喘息。看见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就喘起来。比喻生疑心就害怕。

【译文】满奋怕风。一次在晋武帝旁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实际很严实,看起来却像透风似的,满奋就面有难色。武帝笑他,满奋回答说:臣好比是吴地的牛,看见月亮就喘起来了。

(21)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

①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②!

【注释】①诸葛靓(jìng):字仲思,他父亲诸葛诞反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他入吴国,任右将军、大司马。吴亡,逃匿不出。朝堂:皇帝议政的地方。孙皓:吴国末代君主。卿字句:仲思的思,字面义是思考,考虑,所以孙皓才这样问。

②如斯:如此;这样。

【译文】诸葛靓在吴国的时候,一次在朝堂大会上,孙皓问他:你字仲恩,是思什么?诸葛靓回答说:在家思尽孝,侍奉君主思尽忠,和朋友交往思诚实。不过是这些罢了!

(22)蔡洪赴洛①。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厌陋,采贤俊于岩穴②。君吴楚之士,亡国之馀,有何异才而应斯举③?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④;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⑤。大禹生于东夷,文王主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⑥!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⑦

【注释】①蔡洪:字叔开,吴郡人,原在吴国做官,吴亡后入晋,被认为是才华出众的人,西晋初年太康年间,由本州举荐为秀才,到京都洛阳。

②幕府:原指将军的官署,也用来指军政大员的官署。群公:众公卿,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辟命:征召。求英两句:这两句意思是差不多的,只是要造成对偶句,增强文采。仄陋,指出身贫贱的人。采,搜求。岩穴,山中洞穴,这里指隐居山中的隐士,也可以泛指山野村夫。③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两国都在南方,所以也泛指南方。亡国:灭亡了的国家,这里指三国时吴国,公元280 年为西晋所灭。

④夜光之珠:即夜明珠,是春秋时代隋国国君的宝珠,又叫隋侯珠,或称隋珠,传说是一条大蛇从江中衔来的。孟津:渡口名,在今河南省盂县南。周武王伐纣时和各国诸侯在这里会盟,是一个有名的地方。

⑤盈握:满满一把。这里形容大小。壁:中间有孔的圆形玉器。昆仑:古代盛产美玉的山。⑥大禹:夏代第一个君主,传说曾治平洪水。东夷:我国东部的各少数民族。文王:周文王,殷商时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封地在今陕西一带。西羌:我国西部的一个民族。按:这里暗指大禹、文王都不是中原一带的人。常处:固定的地方。

⑦昔武王句:周武王灭了殷纣以后,把殷的顽固人物迁到洛水边上,派周公修建洛邑安置他门。战国以后,洛邑改为洛阳。得无:莫非。表示揣测。苗裔(yì):后代。【译文】蔡洪到洛阳后,洛阳的人问他:官府设置不久,众公卿征召人才,要在平民百姓中寻求才华出众的人,在山林隐逸中寻访才德高深之士。先生是南方人士,亡国遗民,有什么特出才能,敢来接受这一选拔?蔡洪回答说:夜光珠不一定都出在孟津一带的河中,满把大的壁玉,不一定都从昆仑山开采来。大禹出生在东夷,周文王出生在西羌,圣贤的出生地,为什么非要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呢!从前周武王打败了殷纣,把殷代的顽民迁移到洛邑,莫非诸位先生就是那些人的后代吗?

(23)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问王夷甫曰:今日戏,乐乎?

①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②;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③;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④。

【注释】①乐令:乐广,字彦辅,累迁河南尹、尚书右仆射,后任尚书令,故称乐令。王夷甫:王衍,字夷甫,曾任太尉。

②裴仆射:裴頠(wěi),字逸民,历任侍中、尚书左仆射。名理:考核名实,辨别、分析事物是非,道理之学,是魏晋清谈的主要内容。混混:滚滚,形容说话滔滔不绝。雅致:高雅的情趣。③张茂先:张华,字茂先,博览群书,晋武帝时任中书令,封广武候。靡靡:娓娓,动听的样子。

④王安丰:王戎,封安丰侯。见《德行)第17 则注①。延陵:今江苏武进县,这里以地代人。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少子季礼封在这里,称为延陵季子。有贤名,吴王欲立之,辞不受。子房:张良,字子房;本战国时韩国人,秦灭韩,张良以全部家产求刺客刺秦王。后帮助刘邦击败项羽,封为留侯。按:以上所及人、事,都是当日清谈的内容。超超玄著:指议论超尘拔俗,奥妙透彻。【译文】名土们一起到洛水边游玩,回来的时候,尚书令乐广问王夷甫:今天玩得高兴吗?王夷甫说:裴仆射擅长谈名理,滔滔不绝,意趣高雅;张茂先谈《史记)《汉书》,娓娓动听;我和王安丰谈论延陵、子房,也极为奥妙。透彻,超尘拔俗。

(24)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①。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嶵巍以嵯峨②,其水■渫而扬波③,其人磊砢而英多④。

【注释】①王武子:王济,字武子,太原晋阳人,历任中书郎、太仆。孙子荆: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仕至冯诩太守。

②嶵(zuì)巍:山险峻的样子。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③■渫:浃渫(jiá dié):水波连续的样子。

④磊砢(lěi luǒ):形容人才卓越众多。英多:杰出众多。按:以上几句描写人和物多用两个形容词,而两词意义都是相近的。

【译文】王武子和孙子荆各自谈论自己家乡的土地、人物的出色之处。王武子说:我们那里的土地坦而平,那里的水淡而清,那里的人廉洁又公正。孙子荆说:我们那里的山险峻巍峨,那里的水浩荡汤波,那里的人才杰出而众多。

(25)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①。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②。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昏亲,群小谗于长沙③。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④?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注释】①成都王颖:司马颖,晋武帝第十六子,封成都王,后进位大将军。在八王之乱中,武帝第六子长沙王司马义(yi)于公元301 年入京都,拜抚军大将军。公元303 年8 月,司马颖等以司马义专权,起兵讨伐。这里所述就是这一时期内的事。

②构兵:出兵交战。

③允:确实。朝望:在朝廷中有声望。

④岂以句:意指如果依附司马颖,五个儿子就会被杀。

【译文】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给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成都王的哥哥长沙王正在京都洛阳掌管朝政,成都王于是起兵图谋取代他。长沙王平素亲近小人,疏远君子;凡是在朝居官的,人人感到不安和疑惧。乐广在朝廷中既确有威望,又和成都王有姻亲关系,一些小人就在长沙王跟前说他的坏话。长沙王为这事曾经查问过乐广,乐广神色很自然,从容地回答说:我难道会用五个儿子去换一个女儿?长沙王从此一块石头落了地,不再怀疑和顾虑他。

(26)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斜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汪东何以敌此?①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②

【注释】①陆机:字士衡,吴郡(今江苏省吴县一带)人,西晋著名作家。吴亡后入晋。后从成都王司马颖讨伐长沙王司马义,兵败后遇害。斛(hú):古代量器名,一斛是十斗。酪(lào):乳酪。江东: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敌:相当。

②千里:千里湖,有说在今江苏深阳县附近。莼(chún)羹:用莼菜、鲤鱼做主料,煮熟后加上盐鼓制成的一种名菜。莼,莼菜,一种水草,嫩叶可以做汤。豉(chī):豆豉。按:这句意指未下盐鼓的莼羹就同羊酪相当,如果放人盐豉,羊酪就比不上了。

【译文】陆机去拜访王武子,正好王武子跟前摆着几斛羊奶酪,他指着给陆机看,问道:你们江南有什么名菜能和这个相比呢?陆机说:我们那里有千里湖出产的莼羹可以比美,只是还不必放盐豉呢!

(27)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①。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②?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注释】①中朝:西晋,晋帝室南渡后称渡江前的西晋为中朝。

②尊侯:尊称对方的父亲。明德:光明的德行。当时俗传行疟的是疟鬼,形体极小,不敢使大人物得病,所以主人这样问。

【译文】西晋时,有个小孩儿,父亲病了,他外出求医讨药。主人问他病情,他说:是患疟子。主人问:令尊是位德行高洁的君子,为什么会患疟子呢?小孩儿回答说:正因为它来祸害君子,才是疟鬼呢!

(28)崔正熊诣都郡,都郡将姓陈①,问正熊:君去崔抒几世②?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陈恒③。

【注释】①崔正熊:崔豹,字正熊,晋惠帝时官至太傅丞。都郡:大郡。都郡将:郡的军事长官。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91 页说:都郡将者,以他郡太守兼都督本邵军事也。②去:距离。崔杼(zhù)春秋时代齐国的大夫,杀了齐国的国君齐庄公。按:这里是拿同姓开玩笑,意在取笑崔正熊是犯有杀君之罪的崔杼的后代。

③陈恒:也是春秋时代齐国的大夫,杀了国君齐简公。崔正熊针锋相对,指出都郡将的陈氏祖先也犯有杀君之罪。

【译文】崔正熊去拜访大郡太守,郡将姓陈,他问正熊:您距离崔杼多少代?崔正熊回答说:小民距离崔杼的世代,正像府君距离陈恒那样。

(29)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曰:寄人国土,心常怀惭。①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毫无定处,九鼎迁洛邑②。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③。

【注释】①元帝:晋元帝司马睿(ruì),原为琅邪王、安东将军。在西晋末年的战乱中,国都失守,晋愍帝被俘。他先过江镇守建康(南京),几年后又在此登位称帝。建康原是东吴之地,江东士族的势力很大,所以有寄人国土之感。顾骠(piào)骑:顾荣,字彦先,吴人,吴亡后到洛阳。元帝镇守江东时任军司,加散骑常侍。死后赠骠骑将军。顾荣是江东士族,名望很大,所以元帝时他说这番话。②耿、亳(bó):商代成汤迁国都到毫邑,祖乙又迁到耿邑,盘庚再迁回毫邑。从成汤到盘庚,共迁都五次,所以说无定处。九鼎:传说夏禹铸九鼎,是传国之宝,权力的象征。周武王定都镐京,却把九鼎迁到同的东都洛邑。

③迁都:指迁移镇守地,都指都邑。按:晋元帝初为琅邪王,镇守下邳,后移镇建康。移镇之初,吴地人士不靠拢他。按:顾荣死在元帝即位之前,这里不当称陛下。【译文】晋元帝刚到江南的时候,对骠骑将军顾荣说道:寄居在他人国土上,心里常常感到惭愧。顾荣跪着回答说:臣听说帝王把天下看成家,因此商代的君主或者迁都耿邑,或者迁都毫邑,没有固定的地方,周武王也把九鼎搬到洛邑。希望陛下不要惦念着迁都的事。

(30)庾公造周伯仁,伯仁曰:君何所欣说而忽肥?①庾曰:君复何所忧惨而忽瘦?伯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②

【注释】①庚公:庚亮,字元规,晋成帝之舅,成帝朝辅政,任给事中,徙中书令。造:到..去;造访。周伯仁:周f (yǐ),字伯仁,袭父爵武城侯,世称周侯,曾任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②直是:只是。清虚:清静淡泊。滓秽:污秽;丑恶。

【译文】庚亮去拜访周伯仁,伯仁说:您喜悦些什么,怎么忽然胖起来了?

庾亮说:您又优伤些什么,怎么忽然瘦下去了?伯仁说:我没有什么可忧伤的,只是清静淡泊之志一天天增加,污浊的思虑一天天去掉就是了!(3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借卉饮宴①。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②!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揪然变色③,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④!

【注释】①过江诸人:西晋未年战乱不断,中原人士相率过江避难。过江诸人本指这些人,这里实际却是指其中的朝廷大官,士族人士。美日:风和日丽的日子。新亭:也叫劳劳亭,原是三国时吴国所筑,故址在今南京市南。借卉(huì):坐在草地上。

②正自句:指北方广大领土已被各族占领。正自,只是。

③王丞相:王导,字茂弘,晋元帝即位后任丞相。愀(qiǎo)然:形容脸色变得不愉快。④戮力:并力;合力。神州:中国,这里指沦陷的中原地区。楚囚:楚国的囚犯。据《左传·成公九年》载:一个楚囚弹琴时奏南方乐调,表示不忘故旧。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译文】到江南避难的那些人,每逢风和日丽的日子,总是互相邀约到新亭去,坐在草地上喝酒作乐。一次,武城侯周颌在饮宴的中途,叹着气说: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不一样了!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凄然泪下。只有丞相王导脸色变得很不高兴,说道:大家应该为朝廷齐心合力,收复中原,哪里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呢!

(32)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①,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②。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③!

【注释】①卫洗(xiān)马:卫玠(jiè),字叔宝,任太子洗马(太子的属官),后移家渡江到豫章郡。②芒芒:茫茫,形容辽阔,没有边际。这里由茫茫长江,引起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端:头绪。③未免有情:未能免除有情。亦复:又。

【译文】太子洗马卫玠刚要渡江,面容憔悴,神情凄惨,对随从的人说:看见这茫茫大江,不觉百感交集。只要还有点感情,谁又能排遣得了这种种忧伤!(33)顾司空未知名,诣王丞相①。丞相小极,对之疲睡②。顾思所以叩会之③,因谓同坐曰:昔每闻元公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④。体小不安,令人喘息⑤。丞相因觉。谓顾曰: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⑥。

【注释】①顾司空:顾和,字君孝。王导任扬州刺史时,召他为从事。累迁尚书令。死后追赠司空。②极:疲乏。疲睡:打瞌睡。

③叩会:询问、会见。

④元公:指顾荣,他是顾和的族叔。颐荣死后,溢号为元,所以称为元公。中宗:晋元帝的庙号。按:顾和初出仕是在元帝时,还不可能有元帝的庙号。江表:长江之外,即江南。⑤喘息:呼吸急促,比喻焦急不安。

⑥珪璋特达:珪和璋是玉器,是诸侯朝见天子时所用的重礼。用珪璋时可以单独送达,不须加上别的礼品为辅。后用来比喻有才德的人不用别人推荐也会有成就。

【译文】司空顾和还没有出名的时候,去拜访丞相王导。王导有点疲乏,对着他打瞌睡。顾和考虑着怎样才能和王导见面并请教他,便对同座的人说:过去常常听元公谈论王公辅佐中宗,保全了江南。现在王公贵体不太舒适,真叫人焦急不安。王导听见他说,便醒来了。对在座的人评论顾和说:这个人才德可贵,很机警,词锋犀利。

(34)会稽贺生,体识清远,言行以礼①;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秀②。

【注释】①贺生:贺循,字彦先,会稽郡人、曾任吴国内史、太子太傅。生,对读书人的称呼。体识:禀性见识。

②不徒句:按:《晋书·顾和传》载,这两句是王导称赞顾和的话。可能《世说新语)另有所本。不徒,不只。

【译文】会稽郡贺循,禀性清纯,见识高深,言语行动都合乎礼;他不只是东南地区的杰出人物,也是国内的优秀人才。

(35)刘艰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①。谓温峤曰: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②。今晋昨虽衰,天命未改③。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誉于江南,子其行乎④?温曰:峤虽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⑤!

【注释】①刘琨:字赵石,封广武侯,西晋未年,出任并州刺吏,都督并、冀、幽三州军事,有志辅佐帝室,平定北方。公元316 年,京都失陷,317 年司马睿在江南称晋玉,这时刘琨仍在北方,便派下属温峤到建康上表劝进。寇戎:入侵的外族,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西晋未诸王侯争权,互相攻伐,北部和西部各族也乘机侵入中原。存:思念。

②温峤(qiáo):字太真、在刘琨手下任右司马(军府的官职,综理一府之事)。班彪:汉代人,开始时追随隗嚣,隗嚣想叛离汉光武帝刘秀,班彪曾反对。后追随窦融,融初依附淮阳王,班彪为他谋划归附汉光武。复兴:衰落后再度兴旺起来。西汉未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后来刘秀即位,定都洛阳,汉室复兴。马援:汉代人,封新息侯,拜伏波将军,辅佐汉光武帝,南征北伐,屡建战功。③晋阼:晋王朝的国统。天命句:封建统治眷认为皇帝是由上天的意志安排的,这叫天命。④延誉:传播美名。

⑤桓、文: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时代诸侯国的霸主。姿:天资;才能。匡立:辅助帝室,扶立天子。《晋书·温峤传)作匡合,就是用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意。辞命:不接受命令。

【译文】刘琨虽然被入侵者阻隔在黄河以北,心中总不忘朝廷。他对温峤说:班彪认识到刘氏王室能够复兴,马援知道汉光武帝可以辅佐。现在晋室的国运虽然衰微,可是天命还没有改变。我想在黄河以北建功立业,而且想让你在江南扬名,你大概会去吧?温峤说:我虽然不聪敏,才能也比不上前辈,可是明公想用齐桓、晋文那样的才智,建立救国中兴的功业,我怎么敢不受命呢!

(36)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①。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②。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③。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④。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⑤!

【注释】①始尔:开始,尔是词缀。纲纪:国家的法制。

②主上:皇帝,这时指晋愍(mǐn)帝司马邺。公元316 年11 月刘曜围长安,晋愍帝投降并被赶到平阳。317 年12 月,愍帝被杀。幽越:流亡监禁。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也借用来泛指国家。山陵:皇帝的坟墓。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王室迁到东都洛阳以后,有人到西部,看到原来的宗庙宫室已经毁为平地,种上了黍稷,哀怜周王室日渐衰微,心里忧伤,便作了这首诗。

③忠慨:忠诚愤慨。泗(sì):鼻涕。

④酬纳:接纳。

⑤管夷吾:字仲,春秋时代齐国人,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霸王。【译文】温峤出任刘琨的使节刚到江南来。这时,江南的政权建立工作刚着手,法纪还没有制定,社会秩序不稳定。温峤初到,对这种种情况很是担忧。接着便去拜访丞相王导,诉说晋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庙被焚烧、先帝陵墓被毁坏的酷烈情况,表现出亡国的哀痛。温峤忠诚愤慨的感情深厚激烈,边说边哭,王导也随着他一起流泪。温峤叙述完实际情况以后,就真诚地诉说结交之意,王丞相也深情地接纳他的心愿。出来以后,他高兴地说:江南自有管夷吾那样的人,这还担心什么呢!

(37)王敦兄含为光禄勋①。敦既逆谋,屯据南州,含委职奔姑孰②。王丞相诣阙谢③。司徒、丞相、扬州官僚问讯,仓卒不知何辞④。顾司空时为扬州别驾,援翰曰⑤:王光禄远避流言,明公蒙尘路次,群下不宁,不审尊体起居何如⑥?

【注释】①王敦:晋室东迁,与堂兄弟王导一起辅佐晋元帝,任大将军、荆州刺史,镇守武昌。公元322年以武昌起兵谋反,入建康。当时晋元帝命王导为前锋大部督抵抗王敦。后元帝任王敦为丞相,他伪辞不受,始返武昌。光禄勋:官名,掌管皇帝宿卫侍从。

②委职:弃职;离开职位。姑孰:古城名,东晋时始筑,又名南洲(州),故址在今安徽省当涂县。

③王丞句:王敦谋反,王导天天领着家里子弟到朝廷待罪。

④司徒句:王敦叛变时,王导为司空、扬州刺史。晋明帝时调为司徒,晋成帝时任丞相,所以这里说有司徒、丞相府的官僚,疑误。官僚:官属;官府所统属的官吏。仓卒(cù):匆忙。⑤别驾:官名,刺史的属官,职务是随刺史外出视察的。翰:笔。

⑥蒙尘:蒙受风尘。指王导天天诣阙谢罪。路次:路中。群下:僚属;部下。起居:日常生活。【译文】王敦的哥哥王含任光禄勋。王敦谋反以后,领兵驻扎在南州。王含就弃职投奔姑孰。丞相王导为这事上朝谢罪。这时候,司徒、丞相、扬州府中的官员都来打听消息,匆忙间不知应该怎样措辞。司空顾和当时任扬州别驾,拿起笔来写道:王光禄远远地躲开了流言,明公每天在路上风尘仆仆,下属们心里都很不安,不知贵体饮食起居怎么样?

(38)郗太尉拜司空①,语同坐曰:平生意不在多,值世故纷坛,遂至台鼎②。朱博翰音,实愧于怀③。

【注释】①郗太尉:郗鉴。晋成帝咸和四年(公元329 年)任司空,后又进位太尉。②世故:世事。台鼎:指三公或宰相。东汉时大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是最高的官位。人们拿三台(星名)和鼎足来比喻三公,说成台鼎。

③朱博句:朱博是汉代人,出任丞相,临授职时,忽然有一种像钟声的声音响起。有人解释说,是因为君主不听取意见,有名无实的人登上朝廷,才会有一种无形的声音发出。这里比喻名不副实,不应处此高位。翰音:翰指高飞,声音高飞,比喻空名。

【译文】太尉郗鉴就任司空一职,他和同座的人说:我平生志向不高,遇上世事纷乱,便升到三公位。想起朱博徒有空名,内心实在有愧。

(39)高坐道人不作汉语①。或问此意,简文曰:以简应对之烦。

【注释】①高坐:西域和尚名,西晋永嘉年间到中国。据《高坐别传》载:他性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言,皆因传译。道人:和尚。

【译文】高坐和尚不说汉语。有人问起这是什么意思,晋简文帝说:因为要省去应酬的烦扰。

(40)周仆射雍容好仪形①。诣王公,初下车,隐数人,王公含笑看之②。既坐,傲然啸咏③。王公曰:卿欲希嵇、阮邪④?答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注释】①周仆射:周觊。参第30 则注①。雍容:形容举止大方,温和从容。仪形:外貌;仪表。②隐(yìn):依靠。按:当时出入要人搀扶,这是贵族的习惯。

③傲然:形容傲慢没礼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诞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

④希:企望;仰慕。嵇、阮:嵇康、阮籍。见《德行》第16 则注①和第15 则注①。【译文】尚书仆射周凯举止温和从容,仪表堂堂。他去拜访王导,刚下车,就要几个人搀扶着,王导含笑看着他。坐下以后,旁若无人地吹奏口哨。王导说:你想学习秘康。阮籍吗?周凯回答说:怎么敢舍去眼前的明公,去学习前代的嵇康、阮籍!

(41)庚公尝入佛图①,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②。于时以为名言。

【注释】①佛图:佛寺。

②津梁:桥梁。这句比喻为接引众生奔忙。佛教说要普渡众生,登上彼岸(超脱生死的境界),这就好比过河一样。同时也说明,佛也会因奔忙而疲劳,这就与常人无异了。【译文】座亮曾经去过佛寺,看见卧佛,就说:这位先生因普渡众生而疲劳了。当时人们把这句话看成是名言。

(42)挚瞻曾作四邵太守、大将军户曹参军,复出作内史,年始二十九①。尝别王敦,敦谓瞻曰:卿年未三十,已为万石,亦太蚤②。瞻曰:方于将军,少为太蚤;比之甘罗,已为太老③。

【注释】①挚瞻:西晋末,在王敦的大将军幕府中任户曹参军,历任安丰、新蔡、西阳等郡太守,后与王敦言语不合,被贬为随国内史(王侯封国中的官职,与太守相当)。

②万石(dàn):表示官职等级是由俸谷多少来定的,太守是二千石。挚瞻曾作四郡太守,现又作内史,共五郡,所以说万石。蚤:通早。

③方:相比。少:稍;略微。甘罗:战国时秦人,十二岁为秦外交使节,封为上卿。【译文】挚瞻曾经做过四个郡的太守和大将军户曹参军,现在又调出去做内史,年龄才二十九岁。他曾去向王敦告别,王敦对他说:你还没到三十岁,已经做了五任二千石的官,也太早了吧。挚瞻说:同您将军相比,稍为早了一些;同甘罗相比,已经是太老了。

(4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②。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于家禽③。

【注释】①聪惠:聪慧;聪明。

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③夫子:对对方的尊称。这一则文字说明双方利用了杨梅和杨姓、孔雀和孔姓中的一个同音字。【译文】梁国有一家姓杨的,有个儿子才九岁,很聪明。一次孔君平去拜访他父亲,他父亲不在,这家便叫儿子出来,给孔君平摆上果品。果品里头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他看,说道: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应声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家的鸟。

(44)孔廷尉以裘与从弟沈,沈辞不受①。廷尉曰:晏平仲之俭,祠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犹狐裘数十年,卿复何辞此②!于是受而服之。【注释】①裘:皮衣。从弟:堂弟。

②晏平仲:晏婴,谥平,字仲,春秋时代齐国大夫,主张节俭,据说他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豚:小猪。豆:盛食物的器具,形似高脚盘。

【译文】廷尉孔君平把一件皮衣送给堂弟孔沈,孔沈辞谢了,不肯收。孔君平说:晏平仲那么俭省,祭祀祖先的时候,所用的小猪是那么小,神开两只猪时也盖不满盘子,可是还穿了几十年狐皮袍子。你又为什么不肯收下这件呢!孔沈这才把皮衣收下来穿上。

(45)佛图澄与诸石游①,林公曰:澄以石虎为海鸥鸟。②【注释】①佛图澄:和尚名,晋代永嘉年间到洛阳,诸石:指石勒、石虎等人,羯族人。东晋时石勒侵入中原,大肆杀戮,建立后赵政权。石勒死,堂弟石虎袭位。

②林公:支遁,字道林。这里尊称为林公。海鸥鸟:据《列子,黄帝篇》说:海边有个人喜欢海鸥,天天到海上去跟海鸥玩,一天他父亲要他捉一只海鸥回来玩,结果他到海上,海鸥再也不飞下来了。这里引用这个故事。是说佛图澄清净无巧诈之心,不分物我。

【译文】佛图澄和尚同石氏诸人有交往,支道林说:他把石虎当做海鸥鸟。

(46)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①。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②。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③。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④!

【注释】①谢仁祖:谢尚,字仁祖,谢鲲的儿子,后任镇西将军、豫州刺史。谢豫章:谢鲲,曾任豫章太守。将:带领。

②神悟:指领悟神速。自参上流:自处于上等名流之中。上流,上等。

③颜回:春秋时鲁国人,对孔子的学说深有体会,孔子很赏识他。

④尼父(fǔ):孔子,字仲尼,尊称为尼父。

【译文】谢仁祖八岁时,他父亲豫章太守谢鲲已经领着他送客。那时他的言谈便显示出奇异的悟性,已经自居于名流之中。大家都很赞许他,说他:年纪虽小,也是座中的颜回。谢仁祖说:座中如果没有孔子,怎么能识别颜回!

(47)陶公疾笃,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①。仁祖闻之,曰:时无竖刁,故不贻陶公话言②。时贤以为德音。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历任湘、广、荆州刺史,晋成帝时,封长沙郡公,为太尉,赠大司马,名望很高。都:全。献替:对君主劝善规过、建议兴革。朝士:朝廷的官吏。②竖刁:春秋时齐桓公所宠信的宦官。管仲病重时,齐桓公问管仲,竖刁可否代他做宰相,管仲认为此人不能用。后来果然发动叛乱。贻:遗留。话言:善言,这里指遗言。【译文】陶侃病势沉重,可是有关朝廷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等大事,没有一句遗言。朝中官员都认为是憾事。谢仁祖听到这事,就说:现在没有像竖刁那样的人,所以陶公不用留下遗训。当时人士认为这是有德者的话。

(48)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①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②。或云下令③。

【注释】①竺法深:和尚名。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据记载简文帝当时还没有登帝位,只是封为会稽王。刘尹:刘惔。见《德行》第35 则注①。朱门:红漆的大门,指达官贵人之家。②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指简陋的房屋,穷苦人家。

③卞令:卞壶,字望之,曾任尚书令。

【译文】竺法深做了简文帝的座上客,丹阳尹刘谈问他:和尚为什么同官宦人家交往?竺法深回答道:您自己看见那是官宦人家,我却以为同贫苦人家交往一样。有人说,不是刘惔发问,而是卞壶。

(49)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从猎,将其二儿俱行①。厦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时年七八岁,庚谓曰:君亦复来邪?应声答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②。’

【注释】①记室参军:官名,将军幕府中主管文书的。

②无小二句:引自《诗经·鲁颂·泮水》.意指无论大小臣子,都跟着公出游。【译文】孙盛任庚亮的记室参军,一次随着质亮去打猎,并且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去。庾亮本不知道,忽然在猎场看见他的次子齐庄,当时这孩子只有七八岁,庾亮问他说:您也来了吗?齐庄接口回答说:正如古诗所说的‘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50)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公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欲何齐邪①?曰:齐许由。齐庄何字。答曰:字齐庄。公曰:欲何齐?曰:齐庄周②。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庄周?对曰:圣人生知,故难企慕③。庾公大喜小儿对。

【注释】①齐:同等。

②庄周:庄子,名周,战国时人,与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圣人:才德最高的人,这里指孔子。企慕:仰慕。

【译文】孙齐由、齐庄兄弟二人,小时候去拜见庾亮。庾亮问齐由别名是什么,齐由回答说:字齐由。又问:想向谁看齐呢?齐由说:向许由看齐。接着又问齐庄的别名是什么。齐庄回答说:字齐庄。问他:想向谁看齐?齐庄说:向庄周看齐。庾亮问:为什么不仰慕孔子而仰幕庄周?齐庄回答说:圣人生来就知道一切,所以很难仰慕。庚亮对这个小儿子的回答非常满意。

(51)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惠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②。张颇不恹③。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④。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⑤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⑥。【注释】①中外孙:孙子和外孙。

②偏至:特别深;特别真挚。

③不恹(yàn):不满意。

④般泥洹(bōnihuán)像:卧佛像。般泥洹,即洹槃,佛教用语,指修行的最高境界,也称僧尼死亡。

⑤玄:即玄之。晋代人单名常加之字。被亲:受到宠爱。

⑥忘情:指哀乐不动于心;不为感情所动。这是佛才能达到的境界。

【译文】张玄之和顾敷是顾和的外孙和孙子,两人小时候都很聪明,顾和对他们都很赏识,又常常说顾敷略胜一筹,就特别偏爱他。张玄之相当不满。这时候玄之九岁,顾敷六岁。一次顾和带他们一起到庙里去,看见卧佛像,旁边佛的弟子有的哭,有的不哭。顾和就问两个孙子为什么会这样。玄之解释说:得到佛的宠爱,所以哭;没有得到宠爱,所以不哭。顾敷说:不对,应该是因为不动情。所以不哭,不能忘情,所以哭。

(52)庾法畅造庚太尉,握麈尾至佳①。公曰:此至佳,那得在?

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注释】①庾法畅:当作康法畅,和尚名。麈(zhǔ)尾:拂尘。一说形状像羽扇、扇柄左右扎上麈尾(驼鹿尾)毛,谈话时借助它来指画。魏晋清谈之士喜欢用它。

【译文】庾法畅去拜访太尉庾亮,手里拿的拂尘极好。庾亮问道:这东西这么好,怎么还能留得住?法畅说:廉洁的人不会向我要,贪心的人我也不会给,所以能留下呢。

(53)庾稚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①。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工匠先居其下②;管弦繁奏,钟、夔先听其音③。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注释】①庾稚句:按《晋书》载,献扇一事出于庾稚恭的哥哥庚怿。庚怿任豫州刺史,曾把白羽扇献给晋成帝。毛扇,羽毛扇。据说原产于江南,后来才传入中原一带,所以能进献给皇帝。②柏梁:柏梁台,汉武帝所筑,在长安城。云构:高耸入云的建筑;大厦。③管弦:乐器。管指管类乐器,弦指弦类乐器。钟。夔(kuí):钟子期和夔,这里指代懂得鉴赏的音乐家。钟子期是春秋时楚人,善听音乐。伯牙弹琴时,意在高山或流水,钟子期都能领会。夔是舜时的乐官。按:这两句说明新的也是旧的。

【译文】庾稚恭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向晋武帝进献羽毛扇,武帝怀疑是用过的。

侍中刘劭说:柏梁台那样高大的楼台,是工匠先处在里面;管弦齐奏,也是知音的人和乐工们先审察它的音。稚恭进献扇子,是因为它好,不是因为它新。庾稚恭后来听说这件事,便说:这个人适合在皇帝身边。

(54)何骠骑亡后,征褚公入①。既至石头,王长史、刘尹同诣褚②。褚曰:真长,何以处我?真长顾王曰:此子能言。褚因视王,王曰:国自有周公③。

【注释】①何骠骑:何充,东晋康帝时任骠骑将军。康帝死后,穆帝即位,何充任宰相,辅佐朝政。褚公:诸衷(见《德行》第34 则注①),任徐、兖二州刺史,镇守京口。当时朝议以为他是褚太后的父亲,宜掌朝政,就征他入朝。

②石头:石头城,在建康附近。王长史:王濛,字仲祖,任司徒左长史。刘尹:刘真长(参《德行》第35 则注①),和王濛同是会稽王司马昱的座上客。

③周公:西周时人,周成王的叔父。成王年幼,周公辅佐朝政,平定叛乱,创制礼法。这里用周公比喻会稽王司马里。当时司马里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诸太后诏他专总万机。所以有人劝褚裒把国政交付给他,仍回京口。

【译文】骠骑将军何充逝世后,征召褚裒入朝。褚裒到石头城后,左长史王濛和丹阳尹刘真长一起去拜访他。褚裒问道:真长,朝廷怎么安置我呢?真长看着王濛说:这一位善于言谈。褚裒于是望着王濛,王濛说:朝中本来有周公。

(55)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①,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该然流泪②。

【注释】①桓公:桓温。桓温在东晋太和四年(公元369 年)伐燕。金城:地名。南琅邪(láng yá)郡郡治。桓温在咸康七年(公元341 年)任琅邪国内史镇守金城。到伐燕时已过了快三十年。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的圆周长为一围。柳树十围,就快要干枯了。将人比物,使人感到时光飞逝,已到暮年晚景,桓温抚今追昔,不免有此慨叹。

②泫(xuàn)然:形容泪珠下滴。

【译文】桓温北伐的时候,经过金城,看见从前任琅邪内史时所种的柳树,都已经十围那么粗了,就感慨地叹道:树木尚且这样,人怎么经受得起呢!攀着树枝,抓住柳条儿,泪流不止。

(56)简文作抚军时,尝与桓宣武俱人朝,更相让在前①。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②。简文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③。

【注释】①桓宣武:桓温,初为驸马都尉,后任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官至大司马,谥宣武。更(gēng)相:互相。更,交替。

②伯也二句:引自《诗经·卫风·伯兮》,大意是,我哥手里拿着殳,为王打仗做先驱。桓温走在前面,所以引《诗经》为王前驱以示谦让。殳(shū),一种有棱无刃的兵器。③无小二句:参第49 则注②。

【译文】晋简文帝任抚军将军的时候,有一次和桓温一同上朝,两人多次互相谦让,要对方走在前面。桓温最后不得已只好在前,于是一面走一面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简文帝回答说:这正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57)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①;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注释】①蒲柳:植物名,即水杨。因为它早凋,常用来比喻早衰的体质。姿:通资,资质。【译文】顾悦和简文帝同岁,可是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你为什么头发比我先白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差,一到秋天就凋零了;松柏质地坚实,经历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

(58)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①。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②!

【注释】①桓公:桓温,在晋永和二年(公元346 年)伐蜀。

②既为句:据《汉书·王尊传》载,网易任益州刺史时,视察到邛■的九折坂,叹道: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便托病辞官。后来王尊做刺史,到这里时就叫车夫赶马前进,说:网易为孝子,王尊为忠臣。这里借用此意,说明为忠臣就可能遇险,不能贪生怕死。【译文】桓温率兵进入三峡,看见陡峭的山崖好像悬挂在天上,翻腾的波涛迅猛飞奔。于是叹息道:既然要做忠臣,就不能做孝子,有什么办法呢!(59)初,荧惑入太微,寻废海西①。简文登阼,复入太微,帝恶之。时郗超为中书,在直②。引超入曰:天命修短,故非所计。政当无复近日事不③?超曰:大司马方将外固封疆,内镇社稷,必无若此之虑④。臣为陛下以百口保之。帝因诵庾仲初诗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⑤。声甚凄厉。郗受假还东⑥,帝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卫,思患预防⑦。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

【注释】①荧惑:星名,即火星。太微:古人把星空分为若干区域,其中有所谓三垣的分区,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太微,即太微垣,在北斗星的南面一带。海西:海西公司马奕。公元365 年晋哀帝死,琅邪王司马奕登位。就是废帝海西公。到公元371 年闰十月,荧感入居太徽垣,十一月大司马桓温废晋帝为东海王,十二月又把他降封为海西县公。并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就是简文帝。十二月荧惑又逆行入太微。简文帝鉴于海西公被废,害怕再出现废立的事。

②郗超:原是桓温的参军,是桓温的亲信,简文帝时任中书侍郎,后为司徒左长史。直:值班。③政当:通正当,只是。

④封疆:边界;边境。镇:安定。

⑤志士两句:大意是,志士见朝廷危难而痛心,忠臣因君主屈辱而伤怀。⑥受假还东:指获准请假回会稽探望父亲一事。郗超的父亲郗倍曾受到简文帝的赏识,简文帝即位后任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镇守会稽(在建康之东)。

⑦匡卫:纠正和保卫。

【译文】当初,火星进入太微区域,不久海西公被废。简文帝即位后,火星又进入太微,简文帝对这事很厌恶。这时郗超任中书侍郎,轮到值班。简文帝招呼他进里面,说道:国家寿命的长短,本来就不是我所能考虑的。只是不会重复最近发生的事吧?郗超说:大司马正要对外巩固边疆,对内安定国家,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打算。臣用上百口家人的性命来给陛下担保。简文帝于是朗诵庾仲初的两句《从征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声音非常凄厉。后来郗超请假回会稽看望父亲,简文帝对他说:向令尊转达我的问候之意,王室和国家的事情,竟到了这个地步!因此我不能用正确的'主张纠正失误,保卫国家,思虑灾难之将至,防患于未然。我的羞愧、感慨之深重,言语怎么能说得清啊!说完便哭得泪满衣襟。

(60)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问上何在。简文曰:某在斯①。时人以为能②。

【注释】①某在斯:引自《论语·卫灵公》。说的是一个盲人音乐师去见孔子,孔子给他指点、介绍在座的人,说:某在斯,某在斯(其人在这里)。某,原代替不明确指出的人,后来在对话中谦称自己也用某。简文帝引用这句话,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种词义的变化。②能:指有才能。一说当作能言。

【译文】简文帝在暗室里坐着,召桓温进宫,桓温到了,问皇上在哪里。简文帝说:某在斯。当时人们认为他有才能。

(61)简文入华林园①,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处有濠、濮间想也②,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注释】①华林园:在建康台城,本是吴国的皇宫花园,东晋时又仿照洛阳的华林园修整过。②翳(yì)然:形容荫蔽。濠:濠水。据《庄子·秋水》载:庄子和惠子到濠水的桥上游玩,觉得很快活,就认为河中的鱼也很快活。濮:濮水。据《庄子·秋水》载:庄于在濮水钓鱼,楚威王派大夫去请他出来主持国政,庄子不干,表示宁可做一只在污泥中爬的活龟,也不愿做一只保存在宗庙里的死龟。

【译文】简文帝进华林园游玩,回头对随从说:令人心领神会的地方不一定在很远,林木蔽空,山水掩映,就自然会产生濠水、濮水上那样悠然自得的想法,觉得鸟鲁禽鱼自己会来亲近人。

(62)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①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②。【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字逸少,曾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著名的书法家。哀乐:偏义复词,指哀。

②桑榆:晚年。太阳下山时,阳光只照着桑树,榆树的树梢,便用桑榆比喻黄昏,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陶写:陶冶和抒发。觉损:减少。

【译文】太傅谢安对右军将军王菱之说:中年以来,受到哀伤情绪的折磨,和亲友话别,总是好几天闷闷不乐。王羲之说:到了晚年,自然会这样,只能惜助音乐寄兴消愁,还常常担心子侄辈减少欢乐的情趣。

(63)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①。支曰:贫道重其神骏②。

【注释】①韵:风雅。

②贫道:和尚的谦称。神骏:良马的精神姿态。

【译文】支道林和尚经常养着几匹马。有人说:和尚养马并不风雅。支道林说:我是看重马的神采姿态。

(64)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①。桓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②。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③。

【注释】①《礼记》: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的言论,侧重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②咫(zhǐ)尺:很近。咫,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寸为咫。玄门:奥妙的门径,指高深的境界。③至极:顶点。金华殿:汉成帝时,郑宽中、张禹曾在金华殿给皇帝讲解《尚书》《论语》。这里用金华殿之语指儒生为皇帝讲书时的老生常谈。

【译文】丹阳尹刘恢和桓温一起听讲《礼记》。桓温说:有时有所领悟,便觉得离高深境界不远了。刘惔却说:这还没有涉及最精妙的境界,还只是金华殿上的老生常谈。

(65)羊秉为抚军参军,少亡,有令誉①。夏侯孝若为之叙,极相赞悼②。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③,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④。是卿何物⑤?有后不?权潸然对曰⑥:亡伯令问夙彰,而无有继嗣⑦;虽名播天听,然胤绝圣世。⑧帝嗟慨久之。

【注释】①羊秉句:在简文帝任抚军将军时,羊秉是他的参军,三十二岁逝世。这句说少亡,不大确切,少指青年。令誉:美好的名声。

②夏侯孝若:夏侯湛,字孝若。

③黄门侍郎:官名,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的。

④《羊秉叙》:记述羊秉世系和生平事迹的文章。

⑤何物:何人。

⑥潸(shān)然:形容流泪。

⑦令问:令闻(wèn),美好的名声。夙彰:一向显著。

⑧天听:皇帝的听闻,这是臣下称颂君王的用词。按:这句指名声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胤(yìn):后代。圣世:圣代,指当代,这是对皇帝的谀辞。

【译文】羊秉任抚军将军的参军,年纪很轻就死了,他很有名望。夏侯湛给他写了叙文,极力赞颂并哀悼他。羊权任黄门侍郎时,一次,陪侍简文帝,简文帝问他:夏侯湛写的《羊秉叙》,很令人怀念羊秉。不知他是你的什么人?有后代没有?羊权流着泪回答说:亡伯声誉一向很好,可是没有后代;虽然陛下也听到了他的名声,可惜他却没有后嗣来领受圣世的隆恩。简文帝听了,感叹了很久。

(66)王长史与刘真长别后相见,王谓刘曰:卿更长进。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①。

【注释】①此若句:刘氏在这里以天自比,表现出好清谈者的狂诞。

【译文】司徒左长史王濛和刘真长两人别后重逢,王濛对刘真长说:你更有长进了。刘真长答道:这就好像天那样,本来就是高的呀!

(67)刘尹云:人想王荆产佳,此想长松下当有清风耳①。

【注释】①王荆产:王徽,字幼仁,小名荆产,曾任右军司马。祖父王又为平北将军,父王澄任荆州刺史,是放诞不羁的人。这一句暗示出身名门,世代官宦人家,儿子不一定优秀。【译文】刘真长说:人们想象王荆产人才出众,其实这等于想象高大的松树下定会有清风罢了。

(68)王仲祖闻蛮语不解①,茫然曰:若使介葛卢来朝,故当不昧此语②。

【注释】①蛮语:古代指少数民族语言。

②介葛卢:春秋时代,东部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叫介国,国君名葛卢。据《左传·僖公二九年》载:介葛卢懂得牛的语言,他到鲁国朝见鲁君,听见牛叫声,就说这头牛叫的是:生了三头小牛,都用来祭祀了。王仲祖在这里指蛮语为牛语。故当:想必;自然。

【译文】王仲祖听见外族人说话,一点也不懂,他丧气他说:如果介葛卢来朝见,想必懂得这种话。

(69)刘真长为丹阳尹,许玄度出都,就刘宿①。床帷新丽,饮食丰甘。许曰:若保全此处,殊胜东山②。刘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不保此!王逸少在坐。曰: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③。二人并有愧色。

【注释】①许玄度:许询,字玄度,善清谈,受敬仰,又乐于隐遁,拒绝出任官职,曾被召为司徒掾,不就。刘惔也是个清谈家,曾在郡中给许玄度准备好住所,且经常去拜访。②东山:山名,指隐居之处。谢安曾在东山隐居。

③稷:后稷,周的始祖,尧时任稷官。契(xiè):商的始祖,舜时为司徒,辅助大禹治水。王逸少这两句话是讽刺许、刘二人的,揭芽了当时一般名士敝展功名,遗落世事的虚伪性。【译文】刘真长任丹阳尹的时候,许玄度到京都去,便到他那里住宿。他设置的床帐簇新、华丽,饮食丰盛味美。许玄度说:如果保全住这个地方,比隐居东山强多了。刘真长说:你如果能肯定祸福由人来决定,我怎么会不保全这里呢!当时工逸少也在座,就说:如果巢父。许由遇见稷和契,一定不会说这样的话。刘、许两人听了,都面有愧色。

(70)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①。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②;文王旰食,日不暇给③。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④。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⑤。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⑥?

【注释】①冶城:原是吴国冶铸之地,晋孝武帝时在城中立寺,安帝时改为花园。筑起亭台楼阁。故址在今南京市。悠然:悠闲的样子。高世:超脱世俗。

②勤王:为王事尽力。胼胝(pián zhī):趼子(jiǎn zí)。尧命禹治水,禹在外九年,由于操劳,手脚都起了趼子。

③旰(gán)食:天黑了才吃饭。指勤于国事。日不暇给(jǐ):形容事情多,时间不够用。给,足够。《尚书·无逸》说过,周文王处理政事,忙碌得从早晨到下午也没有闲功夫吃饭。④四郊:这里指国都四郊,即都城郊外。垒: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堡垒。

⑤废务:荒废了事务。浮文:不切实际的文辞。要:重要的事情。按:虚谈和浮文、废务和妨要,对举成文,字异义同。这句指清谈耽误国家大事。

⑥商鞅:战国中期杰出的法家,辅佐秦孝公(公元前361前338 年)实行变法,秦国因此富强起来,传六代至秦始皇,便统一中国。二世:两代。指秦始皇和秦二世两代。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在位三年。因陈胜起义、刘邦起兵,秦朝便灭亡了。清言:清谈,不务实际,空谈玄学。按:谢安的回答、实际是强同夺理。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和太傅谢安一起登上冶城,谢安悠闲地凝神遐想,有超尘脱俗的志趣。王羲之就对他说:夏禹操劳国事,手脚都长了趼子;周文王忙到天黑才吃上饭,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国家战乱四起,人人都应当自觉地为国效劳。而空谈荒废政务,浮辞妨害国事,恐怕不是当前所应该做的吧。谢安回答说:秦国任用商鞅,可是秦朝只传两代就灭亡了,这难道也是清谈所造成的灾祸吗?

(7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

②骤:又大又急。

③白雪句:大意是,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④撒盐句:大意是,往天上撒盐满可以用来一比。差:甚;很。

⑤未若句:大意是,比不上柳絮随风飞舞。按:以上三句都仿效汉武帝柏梁体歌句,七言,每句用韵。

⑤无奕女:指谢道蕴。

【译文】太傅谢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在一起,和儿女们讲解谈论文章。一会儿,雪下得又大又急,谢专兴致勃勃地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非常高兴。这位侄女就是谢安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72)王中郎令伏玄度、习凿齿论青、楚人物①。临成,以示韩康伯,康伯都无言②。王曰:何故不言?韩曰:无可无不可。

【注释】①王中郎:王坦之,字文度,曾任中书令,兼任北中郎将(统军的将领),徐、兖二州刺史。伏玄度:伏滔,字玄度,青州平昌县人,曾任大司马桓温参军,后任著作郎、游击将军。习凿齿:字彦威,荆州襄阳郡人,桓温为荆州刺史时,他任别驾,后任荥阳太守。青、楚:青州和荆州。楚国旧号荆,所以这里称荆州为楚。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青州包括东部和东北一部分,荆州包括中南和西南一部分。据记载,伏、习二人曾辩论青、楚历代人物的优劣得失,实际是各自赞扬家乡的人物。②临:到。韩康伯:韩伯,字康伯,曾任丹阳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译文】北中郎将王坦之叫伏玄度、习凿齿两人评论青州、荆州两地历代人物。

等到评论完了,王坦之拿来给韩康伯看,韩康伯一句话也没说。王坦之间他:为什么不说话?韩康伯说:他们的评论无所谓对,也无所谓不对。(73)刘尹云:清风朗月,辄思玄度①。

【注释】①清风句:许玄度到京都时,住在刘真长处(参第69 则)。许玄度走后,刘真长曾到他住所怀念一番,说了这句话。

【译文】丹阳尹刘真长说:每逢风清月明。就不免思念玄度。

(74)荀中郎在京口,登北固望海云①: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②。若秦、汉之君,必当寨裳儒足③。

【注释】①荀中郎:荀羡,字令则,任北中郎将、徐州刺史。北固:北固山,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山上有北固亭,下临长江。

②三山:指传说中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相传山中有不死药。秦始皇曾遣徐市领数千童男女人海寻仙求药,东巡时又曾从江乘县沿海北上到琅邪,希望遇见神山。汉武帝在泰山祭天以后也曾到东海,希望能遇见蓬莱山。凌云:直上云霄,这里指超脱尘世,登上仙境。③褰(qiān)裳濡(rǘ)足:提起衣裳、沾湿脚。

【译文】北中郎将荀羡在京口任职时,登上北固山远望东海说:虽然不曾望见三座仙山,已经让人有超尘出世的意想。如果像秦始皇和汉武帝那样,一定会提起衣裳下海去的。

(75)谢公云:贤圣去人,其间亦选①。子侄未之许②。公叹曰:若郗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③。

【注释】①间(jiàn):间隔;差别。迩:近。

②许:赞同。

③河汉:本指银河,比喻言论不切实际,这里指不置信、忽视。按:郗超喜谈玄学,精于义理,被认为是当时的杰出人物。谢安这句话是说郗超会同意他的话,不会像子侄们那样。【译文】谢安说:圣人、贤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也是很近的。他的子侄不同意这种看法。谢安叹息说:如果郗超听见这话,一定不至于不相信。(76)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①。有人遗其双鹤②。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③。鹤轩翥不复能飞④,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注释】①支公:支遁,字道林,晋时和尚。剡(shàn):剡县,属会稽郡。岇(áng)山:山名。②遗(wèi):赠送。

③铩(shā):摧残。翮(hé):羽毛中间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翅膀毛。①轩翥(zhù):高飞的样子。

【译文】支道林喜欢养鹤,住在刻县东面的岇山上。有人送给他一对小鹤。不久,小鹤翅膀长成,将要飞了,支道林心里舍不得它们.就剪短了它们的翅膀。鹤高举翅膀却不能飞了,便回头看看翅膀,低垂着头,看去好像有懊丧的意思。支道林说:既然有直冲云霄的资质,又怎么肯给人做就近观赏的玩物呢!于是喂养到翅膀再长起来,就放了它们,让它们飞走了。

(77)谢中郎经曲阿后湖①,问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停著,纳而不流②。

【注释】①谢中郎:谢万,字万石,谢安的弟弟,曾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

②渊注停(tíng)著:汇聚储存。据说秦始皇曾因曲阿湖有王气,凿过湖的入口水道,使它弯曲,以破坏这种王气。

【译文】西中郎将谢万路过曲阿后湖时,问随从的人:这是什么湖?随从的人回答说:曲阿湖。谢万就说:那自然要聚积储存,只注入而不流出。(78)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①。谢太傅以问子弟,车骑答曰: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②【注释】①饱:赏赐。山涛:字巨源,累迁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职)、吏部尚书、司徒。②子弟:子侄辈。车骑:车骑将军,这里指谢安的侄儿谢玄。谢玄,字幼度,谢安荐举以御符坚,升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死后追赠车骑将军。

【译文】晋武帝每次赏赐东西给山涛,总是很少。太傅谢安就这件事问子侄们是什么意思,谢玄回答说:这应是由于受赐的人要求不多,才使得赏赐的人不觉得少。

(79)谢胡儿语庚道季:诸人莫当就卿谈,可坚城垒①。庾曰:若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②;康伯来,济河焚舟③。

【注释】①莫:也许;大概。坚:加固。城垒:城墙堡垒。按:这句话是把反复辩论比喻为两军交锋,所以这样说。

②偏师:在主力军侧翼协助作战的部队。这句话是指对方较弱,不须用主力军对付,只用一部分军队就可以了。

③济河焚舟:语出《左传·文公三年》,原指过了黄河就烧掉渡船,表示必死的决心。用来比喻下决心拼到底。

【译文】谢胡儿告诉庾道季说:大家也许会到你这里来清谈,你应该加固城池堡垒,小心防备。庾道季说:要是王文度来,我用部分兵力就能对付他;如果韩康伯来,我就决心跟他挨个你死我活。

(80)李弘度常叹不被遇①。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②李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③;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注释】①李弘度:李充,字弘度,初为丞相王导掾,转记室参军,后为征北将军褚哀的参军。因为家贫,苦求外任。遇:遇合,指得到君主或在上者的赏识、重用。

②殷扬州:殷浩,字渊源,官至扬州刺史、中军将军,屈志:降低心愿。百里:指百里方圆的地方,即一个县。

③《北门》:《诗经)中的一篇,旧以为是写仕不得志的,诗中描写一个小官吏慨叹自己位卑多劳,生活贫困的苦况。

【译文】李弘度经常慨叹得不到赏识提拔的机会。扬州刺史殷浩知道他家境贫困,就问他:您能不能屈就,到一个小地方去?李弘度回答说:像《北门》篇那样的慨叹,早就让您听到了;我现在像无路可走的猿猴奔窜山林,哪里还顾得上去挑选该逃上哪棵树呢!殷浩于是就委任他做剡县县令。(81)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①。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②。

【注释】①王司州:王胡之,字脩龄,曾任吴兴太守,后召为司州刺史,未到任就病死了。印渚(zhǚ):地名,在吴兴郡于潜县,据记载,渚旁有白石山,是水流汇集之地。

②开涤:开朗荡涤。按:山水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可以荡涤胸襟。

【译文】王胡之到吴兴郡的印诸去观赏景致。赞叹他说:不只是能让人心情开朗清净,也觉得日月更加明朗。

(82)谢万作豫州都督,新拜,当西之都邑,相送累日,谢疲顿①。于是高侍中往,径就谢坐②,因问:卿今仗节方州,当疆理西蕃,何以为政③?谢粗道其意。高便为谢道形势,作数百语。谢遂起坐。高去后,谢追曰:阿酃故粗有才具。④谢因此得终坐。

【注释】①都督:官名。地方军政长官。按:晋穆帝升平二年(公元358 年),谢万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②高侍中:高崧,字茂琰,小名阿酃(líng),曾任吏部郎、侍中。

③仗节:拿着符节(凭证)。疆理:治理。西著:即西藩,西边的屏障。豫州在今河南省项城县一带,就是古所谓长江以西,所以叫西蕃。

④追:回顾。才具:才能。

【译文】谢万出任豫州都督,刚接到任命,要西行到任所去,亲友连日给他送行,谢万疲惫得支持不住。这时,侍中高崧去见他,径直往谢万身旁坐下,便问他:你现在受命主管一州,就要去治理西部地区,打算怎样处理政事呢?谢万大略他说出自己的想法。高崧就给他叙说当地地理人事情况,长篇大论。谢万终于起身坐着。高崧走后,谢万回想起来说:阿酃确实是有点才能。谢万也因此能始终奉陪不倦。

(83)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都下诸人送至濑乡①。将别,既自凄惘,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②【注释】①谢安南:谢奉,字弘道,历任安南将军、广州刺史、吏部尚书。司马:官名,将军府的属官,管理一府之事。都下:京都。

②凄惘:伤感愁闷。辽落:辽阔。

【译文】袁彦伯出任安南将军谢奉的司马,京都的友人给他送行一直送到濑乡。

快到分手的时候,他已经不胜伤感愁闷,慨叹说:江山辽阔,显然有万里的气势。

(84)孙绰赋《遂初》,筑室畎川,自言见止足之分①。斋前种一株松,恒自手壅治之②。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③,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④?

【注释】①《遂初):《遂初赋》。孙绰在《序》中说,自己仰慕老子、庄子之道,愿隐居山林。畎(quǎn)川:地名。止足之分(fèn):止足指知止、知足,即安分守己;分指本分。②斋:房屋。壅:培土。

③楚楚可怜;茂盛可爱。

④合抱:两臂围拢,形容粗大。施:用。

【译文】孙绰创作《遂初赋》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在畎川建一所房子住,自己说已经明白了安分守己是自己的本分。房前种着一棵松树,他经常亲手培土灌溉。高世远这时正跟他做邻居,对他说:小松树不是不茂盛可爱,只是永远不能用做栋梁呀!孙绰说:枫树、柳树虽然长得合抱那么粗,又能派什么用场呢?

(85)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①。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赏②。顾长康时为客③,在坐,目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④。桓即赏以二婢。

【注释】①桓征西:桓温,任征西大将军,加官大司马。桓温开始在江陵筑城墙和营建官署,城临汉江,江津:指汉江的渡口。

②目:品评。

③顾长康:顾恺之,字长康,著名画家。

④遥望两句:大意是远远望着高耸的城墙,红色的城楼像彩霞。层城,昆仑山的最高处,即天庭,这里用以比喻高峻的城墙。

【译文】征西大将军桓温修筑江陵城,非常壮丽,完工后,会集宾客僚属出汉江渡口来远远观赏城景。他说:准如果能恰当品评这座城,有奖赏。顾长康当时是客人,正在座上,就评论道: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温当即赏给他两个婢女。

(86)王子敬语王孝伯曰:羊叔子自复佳耳,然亦何与人事①!故不如铜雀台上妓②。

【注释】①羊叔子:羊枯,字叔子,晋武帝时任征南大将军。出镇南夏时,开设学校,推行仁德之政。曾被看成是当时的颜回。与(yǜ):参与;牵涉。

②故不句:铜雀台是曹操修建的。曹操遗嘱说,他死后,要把他的侍妾和歌舞伎安置在铜雀台上,定期为他表演歌舞,妓,通伎,歌女舞女。一说这句是说羊祜清德自佳而已,不如铜雀伎可以娱人耳目。

【译文】王子敬对王孝伯说:羊叔子这个人自然是不错的呀,可是又何尝有助于世事!所以比不上铜雀台上的歌姬舞女。

(87)林公见东阳长山曰:何其坦迤!①【注释】①长山:山名,在东阳郡长山县。因为山脉相连三百余里,所以名叫长山,县因山得名。坦迤(yǐ):指山势平缓而曲折。

【译文】支道林和尚看见东阳郡的长山时说:怎么这么平缓又弯弯曲曲啊!

(88)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间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①。

【注释】①岩:高峻的山峰。秀:高出。壑(hè):山沟。蒙笼:茂密覆盖。云兴霞蔚:彩云兴起,形容绚丽多彩。

【译文】顾长康从会稽回来,人们问他那边山川的秀丽情状,顾长康形容说:那里千峰竞相比高,万壑争先奔流,茂密的草木笼罩其上,有如彩云涌动,霞光灿烂。

(89)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瞑不临①。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注释】①孝武:晋孝武帝司马曜,简文帝的儿子,十一岁继简文帝登位。临(lìn):哭。亲人死,到一定时候要哭丧,叫临。

【译文】简文帝逝世,教武帝十多岁就登上帝位,服丧期间,一次,夭黑了他也不哭丧。侍从向他启奏说:按惯例应该哭了。孝武帝说:悲痛到来时,自然就会哭,有什么惯例不惯例的!

(90)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②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③?

【注释】①讲:研究、讨论。据《续晋阳秋》载:宁康三年九月九日,帝讲《孝经》,仆射谢安恃坐,吏部尚书陆纳、兼侍中卞耽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哀宏兼执经,中书郎车胤(按:字武子)、丹阳尹王混摘句(指摘出疑难来问》。私庭:私邸;王侯大官的府第。

②难苦:疑难、不精密。袁羊:应为袁虎(袁宏,小名虎)之误。袁羊卒于永和年间,下迄孝武讲经,相距二十余年。德音:善言,对别人言辞的敬称,这里指谢安兄弟的言论。③何尝句:说明明镜屡照,仍然明亮;惠风轻拂,水流仍然清澈。以喻多问不致重劳二谢。惮(dàn),害怕。惠风,和风。

【译文】孝武帝将要研讨《孝经》,谢安、谢石兄弟和众人先在家里研讨、学习。车武子提出一些疑难,急迫的问题来问谢安兄弟,并且对袁羊说:不问,怕漏掉精湛的言论;问得多了,又怕反复劳累二谢。袁羊说:一定不会引起这种不满。车武子说:怎么知道会是这样呢?袁羊说:何曾见过明亮的镜子会因为连续照影而疲劳,清澈的流水会害怕微风?

(91)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①。

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②。

【注释】①山阴: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按:王子敬曾住在会稽郡,那里以山水优美著称。映发:互相映衬,彼此显现。

②为怀:忘怀;忘记。此句意谓犹觉玩赏不尽。

【译文】王子敬说:从山阴道上走过时,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眼花缭乱,看不过来。如果是秋冬之交,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92)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①?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②。

【注释】①预:参预;牵涉。正:只。

②譬如句:比喻希望美好、高洁的东西都能出自自己家门。芝兰是芝草和兰草,是芳香的草;玉树是传说中的仙树。二者都用来比喻才德之美。

【译文】太傅谢安问众子侄:子侄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子弟?大家都不说话。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

(93)道壹道人好整饰音辞。从都下还东山,经吴中①。已而会雪下,未甚寒②。诸道人问在道所经。壹公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③;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④。

【注释】①吴中:指春秋时吴国旧都,即今江苏省吴县,属吴郡。

②已而:不久。会:正好。

③惨澹:惨淡;色彩暗淡。

④飘瞥:飞掠。林岫(xiǜ):树林、山峰。皓然:形容洁白。按:这两句说的是下雪。【译文】道壹和尚喜欢修饰言辞。他从京都回东山时,经过吴中。随即遇到下雪,还不是很冷。回来后,和尚们问他途中见闻。道壹说:风霜固然不用说了,它却先凝聚起一片暗淡;郊野、村落还只是雪花飞掠,树林和山峰就已经白茫茫一片。

(94)张天锡为凉州刺史,称制西隅①。既为苻坚所禽,用为侍中②。后于寿阳俱败,至都,为孝武所器。每入言论,无不竟日。颇有嫉己者,于坐问张:北方何物可贵?张曰:桑堪甘香,鸱鸮革响③;淳酪养性,人无嫉心④。

【注释】①张天锡:张天锡在东晋兴宁元年(公元363 年)杀张玄靓,自称凉州牧、西平公,实行地方割据,继承前凉政权。376 年符坚攻凉州,张天锡投降,前凉亡。后来在淝水之战中苻坚军败,张天锡于阵中逃出,归顺晋朝,任散骑常侍。按:凉州在今甘肃省。下文问及北方,就是指凉州。称制:伪称皇帝。西隅:西部地区。

②苻坚:苻坚在东晋升平元年(公元357 年)称大秦天王,继承前秦政权,在十六国中最为强大。383 年苻坚举兵攻东晋,直下寿阳县。晋派谢石、谢玄与苻坚战于淝水,击败苻坚军。这就是淝水之战。禽:同擒。

①桑椹:桑葚。鸱鸮(chīxiāo):鸟名。猫头鹰就属于鸱鸮科。革:鸟的翅膀。④淳酪:醇厚的奶酪。按:张天锡以人无嫉心来讽刺那些嫉已者。

【译文】张天锡任凉州刺史,在西部地区称王。被苻坚俘虏以后,任用为侍中。

后来随苻坚攻晋,在寿阳县大败,便归顺晋朝,来到京都,得到晋孝武帝的器重。每次入朝谈论,没有不谈一整天的。很有一些妒忌他的人当众问他:北方什么东西可贵?张天锡回答说:桑葚香甜,鸱鸮振翅作响;醇厚的乳酪怡情养性,人们没有妒忌之心。

(95)顾长康拜桓宣武墓①,作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②!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哭之状其可见乎③?顾曰: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④。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⑤。

【注释】①顾长句:顾长康曾在桓温手下任参军,得到桓温的赏识,所以对桓很感激(参看第85 则)。

②山崩句:大意是:山倒塌了,海枯竭了,鱼儿鸟儿,依靠什么!溟海,海。③凭重:倚重。见:显现。

④广莫:广漠,这里指广漠的原野。《淮南子·坠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北风也叫广莫风。悬河:形容瀑布,比喻河水倾泻不止。决溜:指河堤决口,河水急流。

⑤震雷:响雷。注:倒入。

【译文】顾长康去拜谒桓温的陵墓,并且作诗说: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有人问他说:你过去倚重桓温才会这样说,你痛哭桓温的情状大概可以描述描述吧?顾长康说:鼻息像旷野生风,眼泪像瀑布倾泻。又一说是:哭声像疾雷震破山岳,眼泪像江河倾泻大海。

(96)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①【注释】①兰:兰草,一种香草。萧:艾蒿。敷:花开。荣:草开花。

【译文】毛伯成既然自负有才气,就常常声称:宁可做被摧残的香兰,被打碎的美玉,也不做开花的艾蒿。

(97)范宁作豫章,八日请佛有板,众僧疑或欲作答①。有小沙弥在坐末②,曰:世尊默然,则为许可③。众从其义。

【注释】①八日请佛:当时风俗以为夏历四月八日是佛的生日,到这一天,请佛像供奉。板:写字闲的木简。请佛时要上文书说明,写在板上,这就叫做板。晋时制度,板必须答复。②沙弥:初出家的年轻和尚。

③世尊:佛教徒对释迎牟尼佛的尊称。

【译文】范宁作豫章太守的时候,到四月八日用文书向庙里请佛像,众和尚猜测是否须要给一个答复。这时有个坐在未座上的小和尚说:世尊不说话,就是准许了。大家都赞同他的意见。

(98)司马太傅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臀①,太博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②,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③?

【注释】①司马太傅:司马道子、晋简文帝的儿子,纣会稽王,任太傅。纤翳:微小的遮蔽,指云彩。②谢景重:谢重,字景重,在司马道子手下任骠骑长史。

③滓秽:污秽;玷污。太清:天。

【译文】太傅司马道子夜里在书房闲坐,这时天空明朗,月光皎洁,一点云彩也没有,太傅赞叹不已,认为美极了。当时谢景重也在座。回答说:私意以为倒不如有点微云点缀。太傅便打趣谢景重说:你自己心地不干净,还硬要老天也不干净吗?

(99)王中郎甚爱张天锡,问之曰:卿观过江诸人经纬江左轨辙,有何伟异①?后来之彦,复何如中原②?张曰:研求幽邃,自王、何以还③;因时修制,荀、乐之风④。王曰:卿知见有余,何故为苻坚所制?答曰:阳消阴息,故天步屯蹇⑤;否剥成象,岂足多讥⑥?

【注释】①经纬:治理。轨辙:准则;法度。伟异:突出;特别。

②彦:有才学的人。

③幽邃(suì):幽深,这里指玄学。

④修制:修定规章制度。荀:指荀f 、荀勖。晋初命荀f 定礼乐,他和羊祜等人一起撰定晋礼,荀勖与贾充共定律令。乐:指乐广,但乐广未曾修定法制。

⑤阴、阳:古代的哲学概念,是两个对立面。息:增长。天步:国家的命运。屯蹇(jiǎn):屯、蹇皆《周易》中卦名,卦象象征艰难险阻。

⑥否剥:否、剥皆《周易》卦名,否卦象征天地不相交,剥卦象征阴盛阳衰,这里比喻时运不利。

【译文】北中郎将王但之很喜爱张天锡,问他:你看过江来的这些人治理江南的途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后起之秀,和中原人士相比又怎么样?张天锡说:说到研讨深奥的玄学,自王弼、何晏以来是最好的了;说到根据时势修订规章制度,那就有荀f 、荀勖和乐广的作风。王坦之说:你很有远见卓识,为什么会被苻坚挟制呢?张天锡回答说:阳衰阴盛,所以国运艰难;时运不好,难道这也值得大加讥笑吗?

(100)谢景重女适王孝伯儿,二门公甚相爱美①。谢为太傅长史,被弹,王即取作长史,带晋陵郡②。太傅已构嫌孝伯,不欲使其得谢,还取作咨议③;外示絷维,而实以乖间之④。及孝伯败后,太傅绕东府城行散,僚属悉在南门要望候拜⑤。时谓谢曰:王宁异谋,云是卿为其计。谢曾无惧色,敛笏对曰⑥:乐彦辅有言:‘岂以五男易一女’⑦。太傅善其对,因举酒劝之,曰:故自佳!故自佳!

【注释】①门公:即家公,指父亲。

②太傅:指司马道子。长史:官名,主管事务的长官,这里指任司马道于的骠骑长史。③构嫌:结怨。按:晋孝武帝时,司马道子辅政,当时王孝伯(名恭,小名阿宁,故下文称王宁),任丹阳尹,迁中书令,后任兖、青二州刺史,他直言敢谏,所以司马道于对他又怕又恨。晋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 年)七月,王孝伯和殷仲堪、桓玄等以声讨王愉、司马尚之为名起兵反帝室,到九月败死。咨议:官名,指王府的咨议参军。

④挚(zhí)维:指罗致人才。乖间:离间。

⑤东府:司马道子的府第。行散:参看《德行》第41 则注②。要(yāo)望:迎候。⑥曾:表示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

⑦乐彦句:参看第25 则。

【译文】谢景重的女儿嫁给王孝伯的儿子,两位亲家翁互相都很赞赏、敬重。谢景重任太傅司马道子的长史,被人家检举了孝王教伯就把谢请去做他的长史,并兼管晋陵郡。太傅跟孝伯早有嫌隙,不想让他拉走谢景重,又安排谢做咨议;表面上显示自己要罗致人才,实际上是用这种做法来离间他们两人。等到王孝伯起兵失败以后,有一次,太傅绕着住宅的围墙行散,一班僚属都在南门迎候参拜。当时大傅对谢景重说:王宁谋反,听说是你给他出的主意。谢景重听后毫无惧色,从容地收拢饬回答说:乐彦辅有句话:‘难道会用五个儿子去换一个女儿。’太傅认为他回答得好,便举起杯来劝他酒,并且说:这当然很好!这当然很好!

(101)桓玄义兴还后,见司马太傅①。太傅已醉,坐上多客,问人云:桓温来欲作贼,如何?②桓玄伏不得起③。谢景重时为长史,举板答曰:故宣武公黜昏暗,登圣明,功超伊、霍④。纷坛之议,裁之圣鉴⑤。太傅曰:我知!我知!即举酒云:桓义兴,劝卿酒!桓出谢过。

【注释】①桓玄:是桓温的儿子,曾出任义兴郡太守,不久离职,还京都。

②桓温:任大司马、大将军,公元371 年废晋帝为海西县公,并立司马道子的父亲为帝,就是简文帝。这就是下文说的黜昏暗,登圣明。桓温曾意欲篡夺,事未成就死了。这里说他欲作贼,就是说他要作乱,造反。桓温死后谥宣武。来:从来。也可能是未字之讹,指未年,晚年。③伏:趴下。桓玄既因太傅直呼其父之名,加以大罪,羞愤难当,且怕太傅于醉中施以惩处,所以害怕得伏地下敢起。

④伊、霍:伊尹、霍光。伊尹是商汤时的宰相,助汤伐夏桀有功。汤死后,又辅佐其孙太甲。霍光受汉武帝遗诏辅佐昭帝,昭帝死,迎立宣帝。

⑤圣鉴:帝王的鉴识,这里指太傅的鉴识。

【译文】桓玄从义兴郡回到京部后,去谒见司马太傅。这时太傅已经喝醉了,在座的还有很多客人,太傅就问大家说:桓温从来都想造反,怎么回事?桓玄拜伏在地不敢起来。谢景重当时任长史,拿起手板来回答说:已故的宣武公废黜昏庸的人,扶助圣明君主登上帝位,功勋超过伊尹、霍光。至于那些乱纷纷的议论,只有靠太傅英明的鉴识来裁决了。太傅说:我知道!我知道!随即举起酒杯说:桓义兴,敬你一杯!桓玄离开座位向太傅谢罪。

(102)宣武移镇南州,制街衢平直①。人谓王东亭曰②:丞相初营建康,无所因承,而制置纤曲,方此为劣。东亭曰:此丞相乃所以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吁陌条畅,则一览而尽③;故纤徐委曲,若不可测④。

【注释】①宣武句:晋哀帝兴宁二年(公元364 年),大司马桓温兼任扬州牧。他先移镇春谷县的赭圻,并在此地筑城,第二年又往东移镇姑孰。姑孰在建康以南,又叫南洲(州),参看第37 则注②。②王东亭:王珣,字元琳,王导之孙。大司马桓温辟为主簿,累迁尚书左仆射,封东亭侯。下文丞相指王导。王东亭意在夸耀自己的祖父王导的街道设计巧于桓温。

③阡陌(qiāmò):田间小路,这里指街道。南北方向的叫阡,东西方向的叫陌。条畅:义直又长;畅通无阻。

④纤馀委曲:曲折。

【译文】桓温移镇南州,他规划修建的街道很平直。有人对东亭侯王珣说:丞相当初筹划修筑建康城的街道时,没有现成图样可以仿效,所以修筑得弯弯曲曲,和这里相比就显得差些。王珣说:这正是丞相规划得巧妙的地方。江南地方狭窄,比不上中原。如果街道畅通无阻,就会一眼看到底;特意拐弯抹角,就给人一种幽深莫测的感觉。

(103)桓玄诣殷荆州,殷在妾房昼眠,左右辞不之通。桓后言及此事,殷云:初不眠。纵有此,岂不以贤贤易色’也①!

【注释】①贤贤易色:语出《论语·学而》。这句活有不同的理解,孔安国注《论语》以为言以好色之心好贤人则善。大意指尊重贤人,不重女色。

【译文】桓玄去拜访荆州刺史殷仲堪,殷正在侍妾的房里睡午觉,手下的人谢绝给他通报。桓玄后来谈起这事,殷仲堪说:我从来不睡午觉。如果有这样的事,岂不是把重贤之心变成重色了吗!

(104)桓玄问羊孚:何以共重吴声?羊曰:当以其妖而浮①。

【注释】①妖:娇美。浮:轻柔。

【译文】桓玄问羊孚:为什么都爱听吴地歌曲?羊孚说:自然是因为它又婉转动听又轻柔。

(105)谢混问羊孚:何以器举瑚琏①?羊曰:故当以为接神之器。【注释】①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是相当尊贵的。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于说子贡是一个器皿、子贡问是什么器皿,孔子说是瑚琏。

【译文】谢混问羊孚:为什么说到器皿就要举出瑚琏?羊孚说:自然是因为它是迎神的器皿。

(106)桓玄既篡位,后御床微陷,群臣失色①。侍中殷仲文进曰②:当由圣德渊重,厚地所以不能载。时人善之。

【注释】①桓玄句: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 年)下诏讨伐桓玄,桓玄就举兵东下建康,总理朝政,杀会稽王司马道子。第二年桓玄称帝,国号楚,并改元水始,废晋安帝为平固王。公元404 年,刘裕等起兵讨伐桓玄,桓玄兵败被杀。

②殷仲文:桓玄的姊夫,桓玄攻入京都后,殷便离开新安太守职,投奔桓玄,任咨议参军。桓玄将要篡位,派他总领诏命,以为侍中。

【译文】桓玄篡位以后,他坐的床稍微陷下去一点,大臣们大惊失色。侍中殷仲文上前说:这是由于皇上德行深厚,以致大地承受不起。当时的人很赞赏这句话。

(107)桓玄既篡位,将改置直馆①,问左右:虎贲中郎省应在何处②?有人答曰:无省。当时殊件旨。问:何以知无?答曰:潘岳《秋兴赋叙》曰:‘余兼虎贲中郎将,寓直散骑之省③。玄咨嗟称善。

【注释】①直馆:值班用的馆舍。

②省:官署名。虎贲中郎省是虎贲中即将的官署,虎贲中郎将是统领近卫军的将军。桓玄想恢复虎贲中郎将,不知是否应该当值,官署应置于何处,所以发问。

③散骑:官名,即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按:当时没有将校省,故寄宿在散骑省。

【译文】桓玄篡位以后,想要另行设立值班官署,就问手下的人:虎贲中郎省应该设置在哪里?有人回答说:没有这个省。这个回答在当时特别违抗圣旨。桓玄问:你怎么知道没有?那个人回答说:潘岳在《秋兴赋叙》里说过:‘我兼任虎贲中郎将,寄宿在散骑省值班。’桓玄赞赏他说得好。

(108)谢灵运好戴曲柄笠①,孔隐士谓曰: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盖之貌②?谢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③!

【注释】①谢灵运:晋宋时人,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也曾在会稽隐居了一段时间;喜欢遨游山水,以写山水诗著名。曲柄笠:一种帽子,笠上有柄,由而后垂,绝似曲盖之形。②孔隐士:孔淳之,在上虞山隐居。希心:仰慕;倾心。高远:指德行高尚、志趣远大。曲盖:帝王、大官外出时的一种仪仗,盖如伞状,柄弯曲。孔淳之因为曲柄笠和曲盖相像,就借以讽刺谢灵运没有忘掉富贵。

③将不:恐怕,表示测度而意思偏于肯定。畏影者:害怕自己影子的人。《庄子》有一个寓言: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想甩开它,就拼命逃跑,可是影子仍然跟着,结果气绝身死。谢灵运是说,只有畏影者心里才有个影子,如果不想到富贵,就不会怕富贵的影子,而孔隐士恐怕才是不能忘怀于富贵的。

【译文】谢灵运喜欢戴曲柄笠,隐士孔淳之对他说:你想仰慕德高志远的人,为什么不能抛开曲盖的形状?谢灵运回答说:恐怕是怕影子的人还不能忘记影子吧!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序号 课时 授课内容

1 第1课时 人之初——名俱扬

2 第2课时 养不教——习礼仪

3 第3课时 香九龄——千而万

4 第4课时 三才者——应乎中

5 第5课时 曰水火——人所饲

6 第6课时 曰喜怒——人之伦

7 第7课时 父子恩——臣则忠

8 第8课时 此十义——勿违背

9 第9课时 经子通——居上世

10 第10课时 唐有虞——称三王

11 第11课时 夏传子——终于献

12 第12课时 魏蜀吴——失统绪

13 第13课时 唐高祖——国祚废

14 第14课时 太祖兴——若亲目

15 第15课时 口而诵——自勤苦

16 第16课时 如囊萤——宜立志

17 第17课时 莹八岁——亦若是

18 第18课时 犬守夜——宜勉力

19 第19课时 复习课

20 第20课时 复习课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一讲

一、 授课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三、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3.结合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及衍生的哲学思想

4.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拓展思维

四、授课提纲

1. 导入(10')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2.诵读新句子:(2')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3.讲解句子,阐释概念(30‘):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三字经》人性本善的说法,来自于孟子的思想。

人性的三种理论

孟子“性本善”[故事一、邻居与小孩;故事二、5.12汶川地震时每个人的感受、做法]

荀子“性本恶”[故事一、婴儿出生到不懂事之前的一系列表现]

孔子“性无善无恶”[刚出生时,每个人都像洁白的麻,没有任何思想和天性,随着后天的影响,逐渐才有了善恶,就像把麻放进不同颜色的染缸,会染出不同颜色的布。故事一、曹操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最后一个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故事一、周处杀龙的故事]

[故事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

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故事一、上学的孩子和做乞丐的孩子]

[故事二、偷黄瓜的贼]

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一、弈秋学棋]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二、唐伯虎学画]

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古人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了吗?我们来看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大家讨论: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她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古时候女人不识字,现在,我们的母亲也一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对孩子道德的养成,对生活习惯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母亲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从古到今,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父亲的责任。我们来看看,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义方”做人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家教

[故事一、窦燕山的故事、五子登科的来历]

4.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5.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附件:阳光志愿者授课经验总结

图文并茂的课文对小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建议准备有图片的教材

多讲故事

多让大家发言

记住每个人的名字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二讲

一、授课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朗读三字经前八句子

二、授课基本内容

1、回顾三字经 1-4句内容

2、授课内容如下: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授课提纲

1、 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 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 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2、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先介绍岳飞(简介略)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 讲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请老师教育孩子的问题(此处略)。问一下学生知道朱元璋吗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三讲

一、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

二、授课基本内容

1、讲解三字经第一段9~12句内容,重点是从孝悌教育孩子们心怀感恩

2、授课内容如下: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对来听课表示感谢。教“爱的鼓励”,以备后用

{向大家推销这种鼓励模式}

1.三字经前两段试背或朗读

当时的情况是孩子们都没有带上次的课本,也没有背诵。于是我写了几个重点字的读音和填字,感觉掌握的一般。有1个孩子还是掌握得挺好的。积极性也挺高的

2.前八句内容复习:(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阳光的人。

3.提问: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如果,假设你的爸妈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

讲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黄香的故事)

分享同学们的感受

讲解:“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备注: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4.提问: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是什么在驱使他们?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善,恩)

引入:感恩。

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然后请大家来分享。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不但配合,还总是睁眼。不过,我觉得当时助教体会得更深,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5.讲述感恩的心的故事

(示范手语,放在最后传授)

6.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讨论:可以请助教帮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7.孝悌了,就可以做善事了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讲解后两句

联想:学无止境——(数学教育的发展)——科技兴国:请同学们为了理想好好学习各科文化知识。

8.总结

朗读今日所学。

附件:志愿者授课经验总结

可以让助教也参与讨论,并且回答问题,这样对活跃气氛开阔眼界,引导学生思考都有帮助。学生向你做鬼脸的时候,是他们希望得到你的关注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们一个眼神,也可以委婉批评,还可以视而不见,都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类型而定。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四讲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我们要尊重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

2.教学难点:如何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传达给学生

三、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的新句子:“三才者”至“应乎中”

2.结合句子,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概念,阐释“天人合一”

3.介绍我国古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知识,介绍和星宿有关的诗文,如“南箕北斗”、“牛郎织女”、《西游记》里的“昴日星君”,古诗“迢迢牵牛星”等

四、授课提纲

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第一个数字讲" 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诵读新句子(3'):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5-20‘)

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三才”这个概念,来自于周易的说卦。《易经》里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注:"易"是什么呢?古时候圣人在创制易的时候,就是要用它来说明自然界最基本的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古人确定天的道理是阴和阳,地的道理是刚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义,这个就叫"三才。")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应着“三才”,我国古代还有“三大”(板书:“三大”)一说,请大家猜猜是什么?(答案:天大,地大,人大);

【讨论】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

雨果的一句诗:“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 人的心灵可以比天地更广阔,人的志向也可以比天地更远大,那么【提问】你的远大志向是什么呢?

总结:“天人合一”另一重含义是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努力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在自己的内心建设一个和天地一样广阔丰富的世界

三光者 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人会“发光”吗?

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具体到人类社会,有没有可以用"三"打头来讲非常重要的内容呢?有。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什么叫"纲"?"纲"实际上最早的意思是渔网上面那根最粗的绳子。打鱼的网撒下去,有一根最粗的绳子,下面串着一根根网眼线。拎着这根绳子一撒,网就撒出去了,一收就能把网给收回来了。这个是"纲"。"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后面的十义还会提到,这里不作详细讲解)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提问】:四个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总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与上节课的“感恩”主题相呼应)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内容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扩展知识: 古代的星象划分法(15-20')——此处内容略

齐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5. 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总结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三"这个数字具有特殊的含义。从天地自然到社会家庭,在《三字经》中,一个"三"字,就像一根丝线,串起了许多知识和思想的珍珠,而这样一根传统文化的项链,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从“三”开始,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中“三才”“三大”的重要概念,了解到“天人合一”的思想,还从“三光”学习了一点古代天文学知识,知道咱们的祖先以星官的方式认识星星,并通过二十八星宿来记录日月,行星的运动变化

附件:

1.《中国古代星象划分法》和《中国星空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五讲、第六讲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乃九族,人之伦”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

3.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二、授课基本内容

第一节课:

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 五行 五常 六谷 六畜

讲历史上一个有关信任和承诺的小故事:情同朱张

第二节课:

1.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喜怒,曰哀惧”至“乃九族,人之伦”

2. 解释 七情 八音 九族

讲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伯牙断琴

三、授课提纲

课前准备:黑板上板书本节课讲授的新句子

第一节课:

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10分钟)

2.导入:<<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和“六”

3.诵读新句子(3-5分钟)

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解释字义,此课生字比较多,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

1.

2.

3.

4.

5.

6.

7.

8.

9.

10.

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

4.解释概念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起源于非常朴素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古人用来五行的观念来解释变幻无穷的一切事物,对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非常大,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设计就包含五行的元素);

五常:为人处世方面五种最重要的东西:仁指仁爱,义指得体,礼指合乎规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专一守信。智和信要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品质,所以说“不容紊”。这五种品质现在仍然重要吗?(可以请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

六谷:人们种植的几种粮食作物:稻:即大米;梁:高粱,小米(粟);菽:大豆;黍:黄米(粘的);稷:黄米(不粘的);麦:大麦,小麦;人们常说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没有包括稻,因为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现在,除了黄米,其他几种作物仍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六畜: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把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讨论】六畜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现在,马的作用已经减弱,其他几样还是很重要哦。

再次集体诵读一遍(可选)

内容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和为人处世的五种重要的东西,以及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种重要主食和家畜。

5.讲“情同朱张”的故事 (板书:情同朱张,东汉,南阳,朱晖,张堪)

故事梗概:东汉人朱晖很讲信义,朋友张堪生前曾嘱托他照顾张的妻儿,张堪死后,朱晖就恪守承诺,年复一年地资助张堪的妻儿,并把太守奖励给他儿子当官的机会给了更具才能的张堪的儿子。

6.总结与回顾(5分钟)

回顾五行,五常,六谷,六畜的概念,强调其重要性;

说明我们要像朱晖那样,为人诚信,重视承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集体诵读一遍新授的句子。

课前准备:黑板上板书新授的句子

第二节课:

1.导入

2.诵读新句子(3分钟)

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

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多读一遍

3.解释概念(7分钟)

七情:喜悦,愤怒,哀伤,恐惧,喜爱,憎恶,欲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七种情感,要正确对待。请学生上台表演这种情绪,并说一说感受到这七种情绪的事情;

八音: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分类法,按照制成乐器的材料为分类标准,始于周朝。匏:葫芦制作的吹奏乐器,比如笙;土:陶土制作的乐器,比如埙;革:皮革制作的乐器,比如鼓;木:木头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木鱼;石,玉石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磬;丝:通过丝弦发声的演奏乐器,比如琴,瑟;竹:竹制乐器,如笛子,箫

[吹牛皮的来历]牛皮与八音有关,是指鼓,吹牛皮就是指吹鼓,所以吹牛皮的本意是讲的事不搭调,是否夸大事实倒在其次。

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关系;古时候,一个人如果犯了罪,可能要株连九族

4.欣赏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伯牙断琴(板书:俞伯牙,钟子期,知音,春秋战国,楚国)(10分钟)

导入:《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传说《流水》一曲是由春秋时期的音乐家伯牙创作的。

讲述伯牙绝弦谢知音的故事

朗诵古文:老师领读一遍,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5.总结与回顾(5分钟)

回顾七情,八音,九族的概念,强调要正确对待各种情感,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要记住伯牙断琴这个动人的故事

简单介绍下次课的内容

集体诵读新授的所有句子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七讲、第八讲

一、课题:五伦十义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3、树立学生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合作意识、互助意识。

4、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领会文中所要求的道德礼义。

5、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社会。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点:

本节课以将人与人相处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十各优良品德教授给学生为宗旨,力图使其在得到教育后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此优良传统发扬。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懂得十义,学会十义,发扬十义。

六、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刻地记住十义的概念以及发扬十义的重大意义。

七、教学过程:

课前发放教学资料给学生。

团队机制

建立“我的团长我的团” 师生关系。以民主选举形式任命其中一名同学为“副官” ,帮助教师(团长)管理学生纪律。整体课程贯穿军队制度(包括战友互助、先举手再发言、合作精神、奖励制度等)。将“十义”与军纪相融合,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引入新课

上一堂课讲了“五常”,提问学生:是哪“五常”?(仁义礼智信)由此引入“义”的概念。今天的课程是对“仁义礼智信” 中“义”的一个分解教授。本节里古人提出的“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进入新课

让学生熟悉课件内容,确认不熟悉的字词,由教师更正。确认学生完全掌握生字词后进入跟读阶段。

跟读完毕,学生已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及发音。进入讲义阶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引入课题——五伦十义

五伦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古代,现代是团长与兵的关系),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脱离的最基本的关系。五伦之中每一伦都是一体两面,五对十面就是十义,也就是十条义理的意思。(太极的渊源)先从第一句讲起。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

“父子”字面意思理解为父亲和儿子,延伸的意思即是父母子女,也就是家庭关系,父子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恩字,父要念子之恩,子女是祖先的遗德,是自己的'分身,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样,子女要感父母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再造。父子双方都能知恩报恩,果报就是父慈子孝,这是自然的。(插入母亲救婴儿的故事,震撼学生;插入动物界爱子女、子女反哺的小故事,丰富学生自然知识。)

提问学生:为什么先讲父母子女的关系?

教授孝为先的道理。

提问学生:你是如何孝顺父母的?

夫妇即是夫妻,夫妇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从字,两人不背逆谓之从,也就是《论语》里面说的“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如果夫妻之间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当着孩子或外人,不是插足的第三者),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的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别人一定尊敬你。

提问:你的父母相处和谐吗?(考虑到会有否定答案则适当引导。)

兄弟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可以举学生中的例子)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能兄友弟恭,长惠幼序,兄弟之间自然就会和睦友爱,父母看到必然欣慰欢喜。法昭禅师有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少,能得几时为弟兄”?汉朝田真兄弟三人因分家生隙,财产遂均分三份,堂前一株紫荆树也要锯成三段。当日天晚决定次日动手,哪知当天夜里紫荆树就死了。次日三兄弟见之大惊,痛悔人不如物,决定不分家了,那棵树又活了。(还可以引入双胞胎的心电感应等故事)

提问:请学生讲一个与兄弟姐妹和谐友爱的故事。

课间休息

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朋友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朋谊友信”,朋友之道讲究信与谊二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但是朋友相处切记要知止,要恰到好处,要保持距离。距离才能产生美,所以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朋友之间是一体,是指理体而言,不是在事项上两个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物极必反,这就快臭了。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是利字当头,无利不早起。这是交易之道,与交友之道有天壤之别。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你交的朋友讲直话、能原谅人、知识渊博,就是益友;反之,你的朋友性格怪异、个性软弱、专门说你爱听的话,就是损友。

讲述一个半朋友的故事。一个父亲教育自己的儿子如何交朋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了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候,那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做你的一个朋友。

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称做你的半个朋友。

那个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仅让他儿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交友的真理: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和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和被给予是两码事一样。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别人的恶,但不要奢望根治。当然,偶尔你也会遇到像你一样善待你的人,你该庆幸那是你的福气,但绝不要认定这是一个常理。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做游戏:请两位关系要好的同学上台,一名同学闭上眼睛,另一名同学引导其穿过过道。让学生体会培养之间信任的感觉。

提问:学生认为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君臣之间是一体也为一太极,原则是“君敬臣忠”,做领导的要尊重你的部下,做属下的要忠于自己的本位,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敬在内心,忠在行为,二者都不在嘴上,花言巧语没用。你假装为老板干活儿,老板就假装给你发薪水,反过来也一样。孟子在《离娄篇》中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理本就是一报环一报的。

讲述纪晓岚与乾隆的有趣之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讲述军队里的服从命令的道理。

五伦十义,就是做人的十条大道,也是支撑一个人命运的十根柱子。明道才能行道,行道才能立命,命轮竖立起来了才能运转。不明道、不行道,一辈子演了十个角色全部都演砸了,十根命柱都倒了,你的命运会是什么结局,就不言而喻了。

本课程讲义结束,带领学生朗读数遍。

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

八、作业布置

现场写出假如你做老师会怎么教学生。(了解学生意愿)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九讲

一、授课目标

1、知道“经子通——居上世”的准确理解,每个字的确切解释;

2、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知道“三皇”来历,“炎黄子孙”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认知华夏子孙的归属感,民族荣辱的共同感。

二、授课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世系沿袭历史,古老而美好的神话

三、授课提纲

1,课前板书(从经子通到居上世)

2,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经”和“子”各所指什么。(5分钟)

3,讲解新句:经子通,读诸史。举例说明,读书做人做事循序渐进的道理。(5分钟)

4,考世系,知始终。讲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5分钟)

5,自羲农,至黄帝。这里将是全课的重点,将引入伏羲,神农和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伟大人物。

给学生讲到的上古神奇传说有:华胥履大迹生伏羲

伏羲女娲繁衍人类

女娲补天

神农尝百草

黄帝战蚩尤

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

三皇

八卦

红楼梦

结绳记事

神农架

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上下五千年(25分钟)

6,号三皇,居上世。总结上古时代的三位伟大的传说人物和“世系”沿袭,请学生思考:民族荣誉感,荣辱与共的亲身感触,找几个学生体验式发言。最后诵读本课所学句子。(10分钟)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讲

一、授课目标

教授三字经“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讲述上古贤王的事迹,让同学们了解禅让制,德政盛世,体会儒家对政治的理想状态。

二、授课基本内容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三、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

1.复习第一节课内容,并朗读本节课内容

2.让同学们选举一个班长,在选举班长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列举自己的优点,能够担当班长的理由。引出尧舜的故事和禅让制。

3.讲尧礼贤下士和考验舜并最终让位于舜的故事,以及舜在逆境中表现出的仁慈与孝义。让同学对比大家对事务的观点对家人的态度与圣人所传达的处世之道的差距。并着重强调孝道与仁慈。

4.继续讲大禹治水,商汤伐夏和周文武王伐纣的故事,大禹因公废私、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但是大禹也是禅让制的终结,历史进入世袭制。讲述夏桀商纣的故事对比贤王的处世之道。

可以将商都洛阳郑州东周都成西安西周都城洛阳和同学们的家乡联系起来,引发同学共鸣便于记忆;

同时,有些同学可能听过封神演义,试着让同学讲述这段故事的梗概。

5.游戏:写几个简单的甲骨文,让同学们猜,劲儿引出夏商周的文化概述。

6.再回到班长的选举,改为列举他人的优点,最终认为谁更适合担当的职位,巩固同学们对任人为贤的认识。

7.总结

三皇五帝;禅让制;家天下;干支纪年纪日法;甲骨文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一讲

一、授课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传承,树立民族意识、爱国意识。

3.让学生记住各个朝代的基本信息、重要人物及相关文化知识。

二、教学难点及重点

对这一阶段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记忆,道理的领会。

对于朝代更替以及众多事件和人物的记忆。

三、授课基本内容

课前发放课件给学生。(助教协助)

建立班长轮值机制。(上一堂课试验比较成功,考虑使用。)

强调背诵的任务,告诉学生会在第二节课的末尾进行背诵小擂台游戏。

规则如下: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数量均等),游戏时每组选择2到3名同学参与背诵。背诵内容为这两课时的内容。比赛结束后背诵较好的组队获得表扬。如无意外,背诵小擂台将成为长期使用的教学内容,所以会制作比赛结果表,每节课获得胜利的同学将得到小红花一枚,并贴在比赛结果表上。(1’)

导入新课(评书讲历史)

上回说到三皇开创文明,两帝施行禅让,夏禹治水、商汤灭桀,周王灭纣。

提问学生:谁还记得三皇两帝是谁?有什么故事?(3’)

历史的车轮不断的前进,今儿我们继续指点江山,再回过头看看那繁荣的夏商周三代历史。

讲授: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第一页课件。选择两名学生领读两遍新内容,让学生熟悉字词读音及字面意思。(2’)

这一段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扩展。我们怎么看待这三个朝代的更替呢。

一边做板书演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此三代的传承,利用小规律帮助孩子记住这四句的内容。(5’)

周朝处穿插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如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解)。

话说姜子牙(姜尚)渭河边钓鱼,但他的鱼钩却是笔直的,上面没有鱼饵,还钓在离地三尺高的地方。其实他不是真的在钓鱼,而是在钓王侯。这一天天朗气清,姜子牙又在江边垂钓。慢慢地他的名声就传到稽昌耳中,稽昌派兵去请,姜公不理。稽昌又派官员去请,姜公不理。稽昌觉得必是贤人,便带了礼物、换洗后来到江边见姜公。姜公很高兴,但又提了个要求,要求周文王稽昌亲自来拉自己坐的车。周文王二话不说拉起就走,走到800步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姜公便说:大王一向敬仰贤德,能够放下尊驾,那我姜公保你王朝800年,这便有了800年的周朝史。姜公为周公出谋划策,建设国家,帮助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了商纣。(2’)

1.

2.

3.

4.

5.

6.

7.

8.

9.

10.

引导学生朗读几遍,熟悉内容。(2’)

由周朝的逐渐衰弱引入到春秋战国时期。

教授: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在春秋战国的标示下列举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

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前7世纪前半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葵丘会盟,成为中原霸主

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中原霸主

前6世纪初,晋楚争霸,楚大败晋国,楚庄王称霸中原

春秋晚期,吴越争霸。前5世纪初吴王夫差灭越王称霸

前5世纪初,越王勾践灭吴称霸

依照上述传承通过板书右面的地图来讲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位置,强调中原地区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开始了诸侯争霸。简要介绍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用做好的五霸图给同学演示。(2’)

春秋时期由于权利的纷争,文化方面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这一诞生了。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非常好的教育方面的名言。话说孔子曾经拜过一位七岁孩童为师。

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板书配合),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答道:“我叫项橐。”

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城里没有官员?什么人没有别名?”(此处与学生互动,板书配合)

问完,孔子盯着项橐露出微笑。

项橐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上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长,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小孩子没有别名。”

孔子大惊,这孩子竟智慧过人!

项橐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说:“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拱拱手连声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驾着车绕道走了。(3’)

这一故事在我们三字经后面的劝学部分还会再次学到。它不仅反应了古代儿童的聪明好学,更反应了古代人的求学态度。孔子这样的圣人都可以为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而躬身,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谦虚地向别人学习呢?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后世创造了众多宝贵遗产。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物理等方面就已十分优秀。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哈雷彗星在古代被认为是不详的物体,又被称为扫把星,每76年才能看见一次。(演示课件)我国建筑业的祖师爷鲁班也是春秋末年人,他为人们创造了许多生产工具,如锯、刨子、石磨、木鸟、云梯、立体石刻地图。现在建筑业还会办法鲁班奖给建筑业的优秀人士。鲁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以为能工巧匠,据史书记载,伞就是她发明的。(演示课件)(2’)

此时到了战国时期,便有了七雄(配合板书上的地图进行简介)

战国(前475年到前221年)

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前4世纪中期,魏齐桂陵之战和魏齐马陵之战

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独霸

通过地图简要介绍战国概况。(4’)

介绍战国时期的文化。包括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扁鹊发明四诊法

司南的发明。(演示课件)

司南的发明应该在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人发现一种可以吸铁的石头,并能指示南北,于是人们把它打

磨成一把勺子,放在一个四周写满天干地支(与三字经之前的课程结合)的方盘上,便可通过司南来辨别方向,司就是指向的意思。

提问:为什么是勺子的形状?(鼓励学生发挥)

答案:因为勺子像北斗七星。插入本周四凌晨6时北斗星导航卫星在西昌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的新闻。(演示课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退避三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卧薪尝胆、老马识途、负荆请罪、纸上谈兵、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窃符救赵、毛遂自荐、悬梁刺股、一鼓作气、千金买骨、惊弓之鸟、高山流水

讲授: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通过长城、兵马俑引出秦统一六国。简要介绍秦始皇。播放木偶剧,演绎秦始皇功勋。播放前将问题留给学生,秦始皇统一六国都做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看完木偶剧后请同学回答(配合课件示意)。(5’)

1.

2.

3.

4.

5.

6.

7.

8.

9.

10.

但秦始皇也有他的过,那便是焚书坑儒。

秦始皇一生可谓建工伟业,那么到了他的儿子胡亥这里,又到了灭亡的时候。农民起义在先,刘邦项羽举兵在后,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反目,开始了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咸阳,秦灭亡。秦亡之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谁来执掌国家政权,成为亡秦主力项羽和刘邦两个集团的主要矛盾。根据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自然要求践约称王。项羽虽不是先入关者,但是在歼灭秦军主力、推翻秦朝统治的战争中,实际上发挥着主要作用。他以“定天下者”自居,认为楚怀王是项梁所立,没有战功,无权主约。不久,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做皇帝,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此处加入四面楚歌的故事(3’)

秦朝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讲授: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仍然通过板书演示朝代更替。(2’)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汉,史称西汉;强调都城定在长安,长安为六大古都之一。汉朝发展繁荣,之前的朝代都是局限于中原地区,汉朝已开始与外国交往。最著名的与外族交往的事例就是昭君出塞。

呼韩邪单于率众迁至漠南,接受左伊秩訾“事汉则安”的建议,决定投靠汉朝。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他亲来长安,谒见宣帝,“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并“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汉书?匈奴传》),承认他是匈奴的单于。汉宣帝派军队北上“留卫单于,助诛不服”,还供给他大量粮食。呼韩邪单于的势力逐渐恢复。郅支单于感到难以控制局势,乃率部西去。汉元帝永光元年(前43),呼韩邪北归单于庭,临行前,他同汉朝使者约定“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汉书?匈奴传》)。

汉元帝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汉书?匈奴传》)。

两汉时期,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交通也日益发达,古代世界的东方与西方的几个文明地区联系起来。中国的丝绸驰誉世界,中国被称为“丝国”,中西交通线也被称为“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板书演示)。(2’)

由于两汉时期开放的发展模式使得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盛世。

张衡与地动仪(演示课件)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提问: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为什么用龙和蟾蜍做装饰?

答案:地动仪上的龙代表“地震云”,因为龙从云,“地震云”的形状和龙很像;而下面的蟾蜍自然是代表地震之前动物骚动的现象和常识(让学生们想想地震前一些动物的反应。蜜蜂群迁、牛羊不进圈、鱼跃水面、蟾蜍和蛇纷纷出动、狗吠等)

蔡伦与造纸术(演示课件。甲骨文——竹简——帛书——纸张的制作过程)

华佗与麻沸散、针灸、五禽戏(演示课件。五禽戏)

佛教道教产生(演示课件。主要人物、口号、标志等)

司马迁作史记(演示课件)(6’)

汉朝在汉献帝这一辈又灭亡了,一共经历了400年之久。

汉朝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总结:回顾我们今天讲得内容。我们知道一个武侠电影里常说的话,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要经营好一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就一定要是一个贤德的人。(1’)

背诵环节:(如还有时间的话)

邀请一位同学背诵本课时学习的第一句话,背诵后请他点名另一个同学背诵第二句话,依此类推。(5’)

1.

2.

3.

4.

5.

6.

7.

8.

9.

10.

《岳阳楼记》(第三课时)教学实录

一、展示,入课文

教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岳阳楼记》,疏通了课文内容,并让两个小组为我们准备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先请两位小组长展示他们的成果。

学生1:大家好!我们组收集的是有关岳阳楼的对联,我们精选了几副送给大家。这是岳阳楼上最短的一副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这副对联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雄壮气势,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是岳阳楼公园大门口的一副对联,高度盛赞了洞庭湖和岳阳楼,具有磅礴的气势。“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是岳阳楼上最长的一副对联,是清代窦垿撰写的,将岳阳楼的古今历史文化与优越的地理条件融为一体,抒发自己的感慨。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学生2:大家好,我们组收集的是有关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我们选择了两首诗送给大家。第一首是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杜甫在孤苦伶仃、体弱多病的情况下,登上岳阳楼所写下的,全诗流露出孤独、寂寞、惆怅、郁闷的感情。另外一首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这一首诗与上面的一首风格迥异,全诗洋溢着喜悦豪放之情,体现作者浪漫主义的写诗特点。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教师:两位组长介绍得很好,清楚流畅,重点突出,很有文化内涵,让我们获益不少。(同学们长时间鼓掌)

二、熟读,明主旨

教师:同学们,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因此,有人说,岳阳楼就是一部文学史,连范仲淹也说“前人之述备矣”,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范仲淹没有像李白登临黄鹤楼那样“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一纸文章天下传,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有气势。

(学生打开书本,放声朗读,摇头晃脑,十分投入。)

教师:大家读得很好,虽然没有高歌入云,慷慨激昂,但是大家还是读得很投入,这说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面,请大家用横线画出文章的主旨句。

(学生默读课文,认真寻找课文的主旨句。)(大约一分钟)

学生3: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作者在古仁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先忧后乐的思想。

学生4:老师,我觉得文章的主旨句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文章用迁客骚人的揽物或喜或悲之情来引出古仁人的思想,借此来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情怀。

学生5:我觉得他们两个人找的句子都是,因为文章是作者以岳阳楼来借题发挥,表达作者阔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政治理想。

教师:同学们很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创造性。但老师还是赞成丙的意见,因为他的意见较全面,分析到位,思考有深度。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理解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个句子,但那是字面的意思,我们平常说微言深义、微言大义,这两话到底怎么理解?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与“喜”?他们悲与喜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究竟跟什么有关系呢?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学生稍作思考,立即举手回答)

学生6:概括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概括迁客骚人“喜”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迁客骚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快乐是在人民快乐之后才快乐啊!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十分准确,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很好。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到班上交流)

学生7:作者范仲淹是借岳阳楼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其实,作者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句话是范仲淹的心语,他想以《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

学生8:其实作者想让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同学们感到很吃惊,唏嘘了一下)大家不要惊讶,我是查阅有关资料的。孟子曾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说法,范仲淹使其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学生热烈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能引经据典,见解精辟,很好。同学们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学生9: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抱负的表现。但是,我觉得他的“忧君”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过,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教师:同学们对这句话理解全面而又深刻,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敢于陈述自己的思想,希望大家把这种好的学习习惯经常用到学习上。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请大家谈谈。(学生静静地思考了一下,回答很积极)

学生10: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学生11: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学生12: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学生13: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学生14: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学生15:现代歌手丛飞,为了让西部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竟然贷款捐助,而自己却一贫如洗,乃至得了绝症无钱医治。

教师:同学们,大家说得很好。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忧国忧民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的思想精髓,做一个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当代公民。

三、品读,析语言

教师:范仲淹不愧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忧国忧民,具有远见的卓识和博大的胸襟,但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岳阳楼记》就是一篇经典之作,以其规范、典雅、精致的语言被世人所喜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学生边读边划)

教师:同学们读得不错。根据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品味语言有哪些方法?

(学生自由说说,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16: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来品味,因为课文是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流利畅达、简洁凝练、如珠走盘。

学生17:也可以从音韵方面来品味。因为文章有音乐美,读来润畅,听来清晰。

学生18:还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或哲理方面来品味。

学生19:我觉得从词语的运用方面来分析品味也行啊!

教师:同学们提供了这么多方法,下面让我们就把它运用到实践之中去吧。

(学生分小组交流3分钟后,再到班上交流)

学生20:我很喜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说完后同学们热烈鼓掌)

学生21:我最喜欢“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学生22:我最喜欢“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句话。它运用对句,写出了洞庭湖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张本。“通”“极”二字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观和恢弘的气势。

学生23:我尤其喜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这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

学生24:我很喜欢“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学生2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最富有诗意,我最喜欢。“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学生意犹未尽,还想说出自己的感悟)

教师:同学们不愧是个诗人,对语言有很强领悟力和感受力,老师被你们绝妙的语言深深感动了,希望大家在写作时,学学这样的写法,运用这些经典的句子。

四、诵读,重积累

(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句子)

五、重温经典,感受情怀。

(教师带领学生读读范仲淹的名作,让学生体会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师: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先生的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做一个个当代的范仲淹吧。同学们,再见!

学生:老师,再见!

《岳阳楼记》学案17

学习目标:

1.积累并掌握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熟背课文。

2.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并领会文中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资料助读: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彬州(陕西彬县),后迁居平江(江苏吴县)。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 年5月20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一、摘录字词(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生疏、多音、易错字)。

二、文学常识(1.作者2.背景3.文体知识)(结合资料助读书上批注)

三、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读流畅)

四、翻译(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五、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1.通假字。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一词多义。

极:南极潇湘 或:或异二者之为

此乐何极 而或长烟一空

一:一碧万顷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而或长烟一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和:政通人和 夫:予观夫巴陵胜状

至若春和景明 嗟夫

3.词类活用。

(1)先天下之忧而忧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百废俱兴 (4)北通巫峡

4.古今异义。

5.特殊句式:

6.重点词语解释

我的疑问:

探究案::

1.梳理全文结构。概括文每一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书上批注)

2.课文三、四段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分别表现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与迁客骚人的悲喜观有什么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检测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岳阳楼记》选自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记”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记事、状物,并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常采用“卒章显志”的方式。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政治抱负。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谪守 淫雨 心旷神怡 忧谗 樯倾楫摧

岸芷汀兰 宠辱偕忘 薄暮冥冥

3.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得意的意思分别是:雨雪繁密的样子、昏暗的样子、颜色翠绿的样子、意气风发的样子。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

C.“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意思是: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 D.第3、4自然段一喜一悲,一明一暗,一阴一睛;都是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

4.“是进亦忧,退亦忧”中具体“进”具指___________,“退”指____________。我的收获:

《岳阳楼记》课后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课后题及答案

一、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在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准确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在诵读感悟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常见实词的意义或虚词的用法,逐步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

1、乃重修岳阳楼(乃:表示两事相承,可译为“于是”“就”“便”。)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景象。)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离开。谗:说别人坏话。)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偕:一起,一同。)

6、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归依。)

三、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

设题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深入理解这句名言的内涵,并体会其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的启示意义。教师可参考“课文研讨”部分给予必要的指导。

《岳阳楼记》导学案16

八年级语文下期第一周导学案(编号26)

《岳阳楼记》2课时

名人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掌握生字词的的读音与书写

2、翻译重点句子,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学习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积累出现的成语。

【学习难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知识链接】:

关于作者: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作品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快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A、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 )守 朝晖( )夕阴 迁客骚人( ) 霪雨( )

霏霏( )薄暮冥冥( ) 潜形( ) 岸芷( )汀( )兰

皓( )月 心旷神怡( ) 宠辱偕( )忘 浩浩汤汤( )

(B)听范读音频,在原文上划分停顿节奏,并说说下列句子如何读出正确的停顿。

刻 唐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先 天下 之 忧 而 忧,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2、研究并准确理解文中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

(一)古今异义词

增其旧制: 制:古义( ),今义( )

南极潇湘:南极:古义( ),今义( )

去国怀乡: 去:古义( ),今义( )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古义( ),今义( )

气象万千: 气象:古义( ),今义( )

(二)一字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 ) 至若春和景明( )

⑵通: 政通人和( ) 北通巫峡( )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⑷空: 浊浪排空( ) 长烟一空( )

⑸一: 一碧万顷( ) 长烟一空( )

⑹极: 南极潇湘( ) 感极而悲者矣( ) 此乐何极( )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

(三)通假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 : 通 _______,意思是:

百废具兴: 通 _______,意思是:

(四)词类活用 长烟一空: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合作学习课文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 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1)气势非凡:“ ”。

(2)宽阔无边:“ ”。

(3)湖光山色:“ ”。

3、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三【展示评价】:

翻译加点的字词。

1、政通人和:通:( )。和:( )。

2、越明年:越:( )

3、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

4、横无际。涯:( )

5、朝晖夕阴:晖:( )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 )

7、前人之述备矣:述:( ) 备:( )

8、然则北通巫峡:然则:( )

9、迁客骚人:迁客:( )。骚人:( )

10得无异乎:得无:(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四【再认重构】

(1)《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_家。在本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五【深化拓展】

1、自主学习并翻译全文,指出各句中的难点字词。

2、完成同步练习相关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课文内容,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2、准确背诵并翻译课文。

3、学习描写、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积累出现的成语。

【学习难点】:领悟古仁人之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概括文章主旨。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3、4、5段,指出各句中难点字词及其用法。

1、若夫霪雨霏霏:若夫:( )。霪雨:( )。霏霏:( )。2、连月不开:开:( ) 3、浊浪排空:排空:( )4、日星隐耀:隐耀:( )。5、山岳潜形:潜形:( )6、墙倾楫摧:墙:( )。摧:( ) 7、去国怀乡:去( ) 国:( )8、薄暮冥冥:薄:( )。冥冥:( )。9、满目萧然。萧然:( ) 沙鸥翔集:集( )10、至若春和景明:至若:( )波澜不惊:惊:( )。

11、锦鳞游泳:锦鳞:(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 )。一空:( )。12、此乐何极:极:( )宠辱偕忘:宠:( )。辱:( )。偕:( )13、把酒临风:把:( )。临:( )。

1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 求:( ) 古仁人:( )。15、或异二者之为:为:( )不以物喜:以:( )。1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 )17、是进亦忧,退亦忧:是:( )。进:( ) 退:( )

18、微斯人,吾谁与归:微:( )二【合作交流】

1、 朗读第3段,说说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2、 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联系前后文来看,“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

5、“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6、“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三【展示评价】

学生当堂背诵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四【再认重构】

1、翻译下列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积累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深化拓展】

说说下列句子分别是什么句式:

A、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

C、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 D、吾谁与归?( )

课后反思:

《岳阳楼记》表格式导学案15

灵乡中学2014秋年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

第六单元<岳阳楼记>

主备人

袁志斌

审核人

八年级语文组

上课时间

使用班级

学生姓名

老师评价

预习展示

改错空间

学习目标

指导方法

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学习精炼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查阅阳光课堂金牌练习册P30页和新华字典一一过关

结合课文内容和阳光练习册里的学前热身

了解作者和背景:

自学指导

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浩浩汤汤( )迁客骚人( )日星隐曜( )薄暮冥冥( )岸芷汀兰( )宠辱偕忘( )心旷神怡( )朝晖夕阴( )

深层阅读-----理解积累

1、通假字。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一词多义(你能从文中或你积累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理解吗?)

以 观 一 开 则

极 或 空 通 和

3、古今异义

越明年 属予作文以记之

至若春和景明 气象万千

微斯人

4、语类活用

谪守巴陵郡 极而悲者矣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或异二者之为

百废具兴 先-----忧,后------乐

5、成语积累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政通人和:

反馈检测

改错空间

深层探究----文本探究

1、第一段写重修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作者从楼上看到了怎样的雄伟景象?作者略写岳阳楼景观是因为:

(横线上用原文作答)

3、试品味下“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和吞”换成“连和接”好不好?

4、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 的 那么作者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为什么?再说这两相同吗?

5、古仁人之心的览物之情又是怎样的?其忧乐观又是怎样的?

6、微期人的“斯人”是指:

7、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语文积累--------岳阳楼记识和岳阳楼名联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邻洞庭湖畔,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杜老乾坤今日眼;范公忧乐昔人心

《岳阳楼记》学案14

《岳阳楼记》导学案

一、介绍范仲淹其人。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二、朗读或背诵。自选一节自由朗读,享受朗读之乐。并齐读第五节,共享朗读之乐。或自选一节或几节自由背诵,享受背诵之乐。

三、独立探究。

1、关于内容。①一节记叙,具体说明写此文原因的是哪一句?②二节描写,总写洞庭湖景象,其特点是什么?③三节描写和抒情结合,所写景象有何特点?写出了“迁客骚人”面对此景的什么心情?④四节描写和抒情结合,所写景象有何特点?写出了“迁客骚人”面对此景的什么心情?⑤五节议论,其中写“古仁人”普遍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什么?写“古仁人”普遍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什么?

2、关于结构。①二节中与一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是什么?②找出二节中一个明显的过渡句。③找出五节中一个明显的过渡句。

3、关于写法。①三、四两节将两种景象和两种心情进行 ,以突出强调二节中的“ ”一句。②本文又将一般的“迁客骚人”和“古仁人”进行

,以突出强调古仁人“ ”的旷达胸襟和“ ,

”的志向和抱负。③三、四节将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这种写法叫

。(一般散文的写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情景交融等)

四、展示独立探究成果。

五、合作探究。反复诵读此文,我感觉作者写此文时一定百感交集。那么,作者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思想和心理?(结合第五节的议论,作者的经历,及好朋友滕子京的经历谈)

六、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七、运用。结合本文和以下介绍范仲淹的文字材料演讲。参考题目:共产党的干部应当向范仲淹学些什么;我所知道的当代“范仲淹”;渴望多一些像范仲淹一样的好干部。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困了,就用冷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动的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24

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

1、识记文言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尝试背诵课文。

3、能找出过渡性的词句,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背景介绍: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藤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生字:

谪(zhé)守 属(zhǔ)予 浩浩汤汤(shāng) 怒号(háo) 冥冥(míng) 岸芷汀(tīng)兰

偕(xié)忘 霪(Yín)雨 霏(fei) 朝晖(huī)

划分朗读节奏: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章脉络: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写作缘由.第二部分(2-4)写迁客骚人览物而生的两种感情.第三部分(5)抒写宽广胸怀和政治抱负.

阅读第一节,思考:

教学设计24 href="/jajx/UploadFiles_7634475/201402/2014022409141320.rar">《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