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诚信的成语
【淑质贞亮】:淑:善良;贞:坚贞;亮:诚信质直。品质善良,为人诚信质直。
【温恭直谅】:温恭:温和谦恭;直谅:性格正直,能谅解人。指和气、谦恭、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
【脩辞立诚】: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丹心耿耿】:耿耿:诚信的样子。形容真心实意,非常忠诚。
【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正意】: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啮血沁骨】:形容极端诚信。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坚守诚信的名言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诚信处世世界大,奸诈为人人格低。
诚信走遍天下,法治和谐人间。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周晋峰
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没有诚信的坚强基石,法制便犹如是建在沙土上的高层建筑。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里看诚信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1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1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13、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5、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2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2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2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2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2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3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刘禹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