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中的名言 正文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中的名言

时间:2025-01-12 10:44:29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公平和透明的领袖是无敌的。——周恩来

公平、公正,是这个世界一切正义和民主的基石。——华盛顿

当一个知道自己的目标去向时,这个世界就会为他让路。——爱默生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理想,可惜人们却总把它和妄想混淆。——高瞻

做人有计划,人生有方向。——培根

理想可以让你花最短的时间,消耗最少的精力,走最长的.路。——罗曼·罗兰

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而不是去逃避它。——比尔·盖茨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王进喜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三十六计》

积小胜为大胜。——《孙子兵法》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孙子兵法·谋攻》

树挪死,人挪活。——中国格言中国格言

放弃基本的自由以换取苟安的人,终归失去自由,也得不到安全。——富兰克林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隘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普列母昌德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鸦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恩。——中国民间格言

一盎司忠诚胜过一磅智慧。——戴高乐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最可怕的危险往往藏在最甜蜜的微笑当中。——培根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视祸于末萌。——《文选·钟会·檄蜀文》

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甚至可能引起一场毁天灭地的飓风。——现代格言

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错了,还死不悔改。——萨克雷

用道理说话不如用能力说话。——丘吉尔

乱世用重典。——诸葛亮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易经》

成功路上我们往往也会停留下来短暂休息,是为了更好的风雨兼程。——席慕容

近朱者亦,近墨者黑。——傅玄

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你失去了勇敢,所有的能力就都等于零。——爱默生

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哥尔斯密

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约翰·菲希特

无形的枷锁比有形的铁链坚固得多,不打碎它,我们就永远也别想真正成功。——罗伯斯庇尔

每天都尝试去做一点儿你原本不喜欢的事吧,就当成是对自己的磨炼。——约翰·马克斯韦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

天上只会掉冰雹,不会掉馅饼。——林肯

与其在叹息中老去,不如在奋斗中牺牲。——罗伯斯庇尔

忍人所不能忍,成人所不能成,大丈夫也!——韩信

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拿破仑

上兵伐谋。——《孙子兵法·谋攻》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刘基

志不立,则天下无可为之事。——王阳明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计者多胜——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感。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因此被人们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孙子兵法中关于作战方向、作战形式、作战指导原则等的`论述,都是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思想为基础的。它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伟大军事家孙武。因为这本书内容丰富,所以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这本著名的书籍同样也吸引了我的目光,于是,我也捧了厚厚的一本回家。

打开书,我就不禁迷上了,这本古籍里,内容生动形象通俗,既介绍了本经,又介绍了相关的译文和历史的故事,不像以前的书一样百读不得其解,过于深奥,用计者多胜——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感。读了一会,我就读懂了计篇所蕴含的深刻含意:战争是国家大事,是关系人民生死、国家存亡的重要问题,必须深谋远虑,多用计谋,才能保住国土,保持繁荣富强。除了本篇计篇之外,《孙子兵法》部分中还有着:形篇、势篇、作战篇等等。翻到《三十六计》部分,这儿不仅有了先前的介绍,历史讲述,还新增了现代的可用之途和仁人志土用此计谋成功的经历。

读完了这一本书,我感触颇深:原来一个人精兵法计谋是多么重要,可以稳定民心,掌控大局,促使国家逐渐强大、繁华,但并非一件容易之事,所谓看花容绣花难,必须日夜攻读,才能牢记在心,随时随地地发挥,倘若没有读通读懂,就会变成一无所用的知识。所以,看过一两遍的我决定现多看几遍,将其读通读懂,便于灵活利用。

《弟子规》确有深意含焉,倘能自小敬学之、实践之,则必能渐臻于圣贤之境。

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说,企业文化不存在有无,但有良莠之别。民营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或称股东文化。有人形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可见其重要性。企业文化影响或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对企业经营结果息息相关。在餐饮企业里,有管理者轻视企业文化建设,有的将其理解为规章制度,有的将其化解为唱店歌,跳集体舞。这样的理解都是对企业文化内涵和外延的曲解和偏见。

企业文化一词是舶来品,企业文化所提倡的精神价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早已存在,并有详细论述,《弟子规》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它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弟子”的意思包括:一是指孩子;二是指学生;三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在企业管理中“弟子”一词可以理解为全体员工。“规”的意思是规范。

《弟子规》共360句1080个字,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企业的大智慧。《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大智慧泛指企业管理之道,“道”所阐述的是人生的大智慧,相比道的大智慧,术所传授的是小聪明。所以说,道是“树根”,是企业管理中的灵魂;术是树枝,是道的具体应用。如果忽视道,一味地沉溺在术中,就会企业变成无根之花,企业经营的结果肯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曾见过不少老板谈起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来,头头是道,但对《弟子规》之类阐述企业管理之道的书籍,知之者甚少。

企业与员工

《弟子规》在开篇中就提出了创办企业的要领,写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是《弟子规》里《信》篇开头的四句话。其中“凡出言,信为先”这六个字确立的是诚实、守信、正直的价值观。这也是作为餐饮企业文化精神层面的纲要之一。著名企业家李嘉诚说过: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餐饮企业老板能诚信对待员工,员工才能诚信对待客人。如果你的企业业绩不佳,最好从老板的诚信,是否存在“诈与妄”行为去考究。

企业是员工的另一个家。若将“企”字分解,上面是“人”字,下面是“止”字,汉字的笔画字型很有讲究,企字应该理解为,企业无人则止。“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老板爱员工,员工爱企业,开心工作,肯定会收到“天同覆,地同载”,业绩倍增的.效果。老板若不能诚信待员工,员工就会将纠结心情转嫁给客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用更浅近的话说,企业需要建立的是“人本位”的合作型企业文化,很多世界500强企业将员工称之为“伙伴”,员工将企业称为“咱家”。两个简单名称改变,足以揭示企业成功之道。

根据马斯洛学说,人对社会,对企业有五层需求,其中就有被尊重的需求在内。企业从尊重爱护员工做起,培养员工之间的关爱、协调、互助,员工爱企业,从而自发地共同营造这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虽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经济效益却离不开企业文化。企业里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如今每个餐饮企业都能拿出来厚厚的规章制度,再看企业效益很是一般般的,甚者亏损或倒闭。

虽有厚厚的规章制度,企业却漏洞百出,问题多多。规章制度如此多的企业为何效益仍不理想?是执行问题?还是这些规章制度束缚了员工的思维?那么,企业是否需要这些多的规章制度?看似周密的规章制度是否就能提高企业效益?是否能完全杜绝企业出现滴、跑、冒、漏、浪费等诸多管理漏洞?

我们在国学里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国学里说的是都是历史,历史本身就是经验。所谓历史,概括起来不过说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一个是事的问题。历史记载不外人和事。企业管理内容看似千头万绪,归纳起来也无非就是人和事。

古人说:“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深浅。”宇宙中没有什么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太多的不同。只是人们的思维感受的不同,由此产生了情感、思想上的不同形态。

说到规章制度,应该涵盖在国学的“礼”中,礼包括了一切的规章制度,人们普遍认为,有礼就有了规矩,就能约束企业员工一切行为,企业效益肯定理想。但在实践中却发现,规章制度过多,也会出毛病的,会使人懒惰、推诿、逃避责任。

笔者在多家企业担任要职时,都是悄然地推行着无规章制度的管理,结果企业营业额成倍地增长,利润大幅增加,员工的工资也得到大幅提高,股东和员工都满意。

需要说明的是,无规章制度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无中求有”,用“弟子规”来约束人们的思维模式,管理者的工作重点首先放在以身作则上,同时积极引导员工处处讲修养、讲职业道德、求真知学问方面去。这样一来,员工素质普遍提高了,就会时时处处地自觉维护企业利益,与企业同苦同乐,企业效益能不好吗?!

所以说,规章制度的有与无,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国学里所提到的那些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注意。

《弟子规》与管理者素质

《弟子规》将心性、言行具体化,仅用了113句话扼要地列出了领导者在管理、沟通、战略上应该具备的能力、态度和基本的言行规范。“凡是人,皆须爱”、“凡出言,信为先”、“凡取与,贵分晓”、“将加人,先问己”……这些都引导投资者、管理者做是一个仁爱、诚信、道义之人。

不少餐饮企业存在的问题看似多多,很多老板认为,企业问题出在企业内部上下沟通困难,规章制度不能得到贯彻执行,很多规章制度不见效果。很多企业是在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员工,稍严重的就记过扣奖金,直至炒鱿鱼。《弟子规》说,“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这就需要老板首先要改变思维模式,改变重菜品,轻人品;重硬件,轻软件;重亲朋,轻职业经理人的现状,加强企业部门间的沟通管理环节,部门间合作问题一定要互相沟通商量,要将企业视为一个家庭,将同事视为兄弟至亲。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管理者的真正工作就是沟通。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企业管理都离不开沟通。沟通是门艺术,也是门学问。与谁沟通?何时沟通?在哪沟通?沟通内容?这些都需要事先有个计划安排,沟通后要及时总结和记录。这样做,才能提高沟通艺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弟子规》与生财之道

《弟子规》还提到“凡取与,贵分晓”,深刻揭示了企业生财之道。企业创办宗旨是获取最大利润,为人类造福。但如何“取”利?怎样“取”利?是“取”眼下之小利,还是谋长远之大利?在这些大是大非面前,人们的心态大相径庭。有的餐饮企业只顾眼前小利,购入“地沟油”、“吊白块”面粉、火碱“海鲜”等食材,给消费者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与”,可以理解为投资管理。企业获利之后,如果运用资金,是用于员工素质提高,加强软实力建设投入;还是不顾自身能力如何,极度扩张,盲目膨胀?前不久,我曾写过一篇博文,谈到企业是做钻石,还是做面包?企业为了长远利益,应该把资金用于将自己企业打造成“钻石”方面去,不要将企业做成“面包”。细究下,我们不少餐饮企业高管缺乏系统培训,思维模式固化,导致企业急功近利,据统计,我国餐饮企业平均寿命已由十五年前的2.9年,下降到2.3年,这个数字的变化,值得引起餐饮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重视。迄今为止,国内餐饮企业缺少品牌,那些号称品牌企业,其实不过区域性著名商标。从著名商标升华到品牌,其间可谓路之遥遥。

“将加人,先问己”,说的是餐饮企业老板和高管,在实施企业管理时,以“以人为本”,我们可喜地看到,不少餐饮企业视员工为自家人,充分授权,提倡自觉管理,从文化上对员工加以调控和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愿望,使他们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即不仅感到自己是一个被管理者,同时也能够在情感归属、安全感和尊敬,以及最后的自我实现,都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很多企业员工见到老板总是战战兢兢,有话不敢说,有理不敢辩;企业对员工只讲金钱、制度、处罚;同事如敌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两败俱伤。《弟子规》强调关爱上行下效,和睦融洽,员工老板如兄似友,畅所欲言;同行之间相互学习、互补优劣,共赢太平。

在实施员工管理实践中,应该看到,员工总是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连续发展过程中。拙劣的管理就是阻碍了这个过程,使人的性格不能走向成熟。良好的管理则是促进这个过程,具体办法就是让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使员工即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员。从而加强员工的责任,更多地依靠员工的自我智慧和自我控制,这样才符合《弟子规》的基础性内容。

当我们餐饮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依循《弟子规》一步步学习执行时,你所领导管理的企业会慢慢变得和睦融洽。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同行之间,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双赢的心态也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

相信依托《弟子规》,你所管理的企业会从人的心性本质考虑企业所有的管理问题,具体而微管理的实践,显示了传统国学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