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孔子名言大全朗读 正文

孔子名言大全朗读

时间:2025-01-09 17:50:10

《孔子学琴》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孔子学琴》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还精通音乐。如弹琴、鼓瑟、吹笙、击磬,他样样都会,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孔子从不满足。他五十岁那午,还特意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

师襄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练习。一晃十天过去了,师襄还不见孔子来学新的曲子,感到有些奇怪,便去看望。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师襄轻轻地走进屋里,对孔子说:“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说完,又席地而坐,继续弹奏起来。

过了几天,师襄又来看孔子练琴。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便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醉如痴,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一曲弹完,好半天师襄才醒悟过来。他快步走了过去,激动地说:“你已经弹出了乐曲的思想感情,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又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说完,又沉浸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

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师襄又来听孔子弹琴。他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感情随着琴声抑扬起伏。突然,琴声戛然停止,孔子激动得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行善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师襄一听,既惊异,又佩服。他站起身来,向孔子深深地行了一礼,说:“你的琴艺真是炉火纯青啊!我的老师讲过,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孔子学琴》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后的“学习链接”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可要求学生课前读一读,还可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课外书籍等了解孔子。

2.课文要求认识的生字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先进行圈画,然后借助拼音把音读准。在检查读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识字。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记忆字形。“痴”字是半包围结构,翘舌音。“抑”字读第四声,与“迎”字形相近。“纯”字读“chún”,与“吨”字形相近。

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字中,“抑”字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不要在右边多加一横或一点。“倦、溢、纯”3个字,要利用熟字“卷、益、吨”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正确书写。

词语教学要求会读会写,还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意思。

3.初读课文时,要弄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可以让学生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如“一晃十天过去了”“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过了多少天”等,明白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叙述的。

4.引导学生探究“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孔子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一方面是因为孔子勤学苦练。“一晃十天过去了”“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过了多少天”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孔子学琴的时间长,学琴不知疲倦。课文通过对孔子弹琴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孔子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如“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这一句,“毕恭毕敬”说明孔子弹琴态度认真、严肃,“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说明孔子学琴认真、不知疲倦、精益求精。另一方面是因为孔子不断进取,每次都有新的目标。我们可以从孔子说的话中体会到,他学会了曲子,还要追求弹奏技巧;掌握了弹奏技巧,还要追求领会曲子的思想感情;领会了曲子的思想感情,还要追求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学时,可让学生找画出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细读品味,体会人物的特点。

课文对师襄听琴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也作了具体的描述,从侧面表现了孔子勤学苦练,琴艺不断长进。如“他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醉如痴,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这句话,说明了孔子“已经弹出了乐曲的思想感情,领会了音乐的精神”。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语句,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体会出孔子琴艺纯熟但仍不满足的进取精神。

5.要重视语言积累。课后让学生把课文中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摘抄下来。

6.拓展性学习实践活动。课外阅读孔子的名言,办一期有关孔子名言的手抄报。

7.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一、读书的好处

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三国志》当中也有记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人对读书尚有精辟的论述,何况生活在高科技时代里的我们,更应该坚持读书,不断充实自己。

第一、 读书可以开阔视野

每个人的生命的有限的,通过读书,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读得书多了,自然就懂的多了,“博学广识”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

第三、 读书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为作文章而发愁的经历。读书过程当中,让你欣赏到了许多优美的词句,在写作时,就可以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长此以往,便会积累丰富的知识,自然就能体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了。

第四、 读书可以使我们懂得大道理 第五、 读书可以增强我们的爱国意识

知识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开卷有益,读书的益处无穷无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读书,读好书,真正掌握现代科技,练好本领,为将来建设祖国

二、名人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孔子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孔子

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出自:朱熹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出自:颜真卿

三、读书十法

(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精读

朱熹在《读书之要》当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当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劝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假设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迪生为发明而读书。为了发明“白炽灯”,他曾翻阅图书馆有关各种书刊,作了9万页笔记。他为了发明一种新型号的打字机,从图书馆借来了有关的书刊资料,共有3尺厚。他只用两三个晚上就钻研完毕了。他是怎样看这些书刊的?他不可能在两三个晚上从头至尾一字不翻地钻研完毕这3尺厚的书刊。他只是搜集与他发明新打字机有关的部分,其余部分则pass。

爱因斯坦说,他只吸取、抓住把学习和研究引向深人的东西,而把一切偏离要点而使头脑负担过重的东西统统抛掉。他说,凡是书上有的,他都不记,只记书上没有的。这就是将书当中不能引向深邃知识的东西统统pass。

华罗庚也如此。他看一本厚厚的书,别人要花十天半月,而他一两个晚上就看完了。他怎样看呢?当然不是拿起一本书,从第一个字读到末尾一个字。他拿到书以后,要躺在床上想一想,自己问自己:要我写这本书,怎样写?想过以后,再拿起书来读,凡自己过去已钻通了的部分,都Pass,过去。只看自己没有钻与没有钻通的部分。他认为一本书提供的新东西,经常就那么一点,只看这些有新东西的部分。对已知部分则不必字字细看,很快跳过去,绕过去,pass过去。要成才就必得多读书,越是多读书就越能够迅速地看许多书,因为有些书过去已读过,已经知道其中的内容,就应迅速pass,直接读未知部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以下是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欢迎阅读。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1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2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3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4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5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6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7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8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9

经典诵读论语手抄报10

《论语》中的成语典故

1.【犯上作乱】

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3.【三省吾身】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

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首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4.【行有余力】

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7.【贫而乐道】

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8.【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9.【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0.【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1.【耳顺之年】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2.【从心所欲】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3.【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朝闻夕死】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15.【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论语·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16.【见贤思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游必有方】

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8.【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9.【敏而好学】

敏:聪明;  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1.【安老怀少】

安:安顿;  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亲人。使其信服。

《论语·公治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2.【不改其乐】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经典名句

NO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NO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NO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NO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NO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NO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NO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NO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NO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NO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NO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NO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NO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NO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NO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NO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NO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NO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NO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NO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NO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NO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NO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NO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NO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NO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NO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NO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NO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NO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NO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NO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NO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NO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NO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NO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NO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NO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NO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NO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NO4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NO4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NO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NO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NO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NO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NO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NO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NO4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NO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NO5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