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桃花心木主题名言 正文

桃花心木主题名言

时间:2024-10-02 22:21:35

【教材理解】

这篇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这种蕴含哲理的文章,教学中切忌操之过急,进行简单枯燥的说教。要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在读读、说说中不经意间感悟、发现、明理。水到渠成,在阅读实践中达到能力提升与人文教育的双重目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感悟”。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有一定的基础,但又有新的要求,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本文又是本单元的主打课文,有利于单元目标的落实。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借物喻人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理解“从从容容、语重心长”等词语意思。

2.在读读、说说中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要点,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3.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感悟作者借种树喻育人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写作。

课前谈话:学生猜读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课件演绎,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配乐图片,并深情朗读文中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

2.学生深情读句。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仅仅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树”吗?除了写树,课文还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初读后反馈:课文还写了种树人;课文还写了种桃花心木的方法很奇怪;课文还写了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种桃花心木;课文还写了作者从种树中明白的道理……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初读感受,不作深入理解;如学生初读感受中有明显理解上的错误,教师也只是适当引导。】

三、紧扣“奇怪”,引出疑问

1.师:是呀,种树人一开始的那些做法的确让“我”感到非常奇怪。请大家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找一找,并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

2.学生默读课文,找句,划句。

3.交流。

教学预设:

(1)学生交流:

“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师:这是个长句。当中用一个分号把它分开来,就是要告诉我们这里奇怪的原因有几个?

抽学生读前半句“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

师生合作读前半句“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突出“有时”。

师:像这样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四字词语来概括?——天数不定。

(2)学生交流奇怪之二:“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师生引读后概括——水量不定。

(3)学生交流奇怪之三:“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师生引读后概括——时间不定。

(4)学生交流奇怪之四:“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时就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学生概括——补种不定。

4.师生共读课文4——7自然段。教师在引读前强调文章用了8个“有时”,突出了一切都不确定。

5.师:同学们,种树人的做法奇怪吗?如果你亲眼看到这番情景,你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问种树人吧。你想问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问。

6.师:作者看到这番情景后也产生了一系列疑问,自由读课文8——11自然段,把文中的几个问号读到位。

7.师生共读课文8——11自然段。

四、读悟结合,解决疑问

1.师:听了这些问题,种树人笑了,并说了一番话。你能从他的这番话中明白他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吗?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3.交流。

4.师生创设问答情境,学生在答题中进一步理解“种树”之法。

师:你怎么知道这几棵桃花心木枯萎了?你种树时为什么能这样从从容容?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了吧?那么你认为到底该什么时间来浇水,多久才浇一次水?

5.师生引读12自然段。

6.学生练读13自然段,读出种树人的“语重心长”。

五、由树及人,观象悟理

1.小结:作者看到了种树人的奇怪举动,听到他了这番语重心长的话,想到了一段极富人生哲理的话语。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2.学生读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3.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不确定”?

4.齐读句子。

5.尝试用人生格言的句式把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课后作业】

1.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用一句简洁的话写下你学完课文后所明白的道理,或制作一张书签卡,把它写在上面,送给你的好朋友。

3.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深受启示的事物,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学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

【板书设计】

3 桃花心木

树————→人

自找水源  独立自主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

磨炼优秀作文1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变成废物!”今天,我又情不自禁想起了老舍的这句

没错,在生活中,的确有很多充满潜力的人才,他们就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刃,他们都有基础和条件成为“天才”,但为什么真正的天才却那么了了无几呢?关键在于磨练。虽然他们知识渊博,头脑精明,但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很多挫折与坎坷在等着他们,在它们面前,只有经得起磨练的勇者,真正锋利的刀刃,才能披荆斩棘,到达胜利的顶峰。而那些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虚有才华的人,只能被困难淘汰。

说到这儿,我又不禁想起了自己。从前,刚刚学钢笔字的时候,我是多么的糟糕,在练字上,我总是怕吃苦,怕练习。所以,每次妈妈在家教我练字的时候,我都是拿着笔乱写一通。歪的歪,躺的躺,总之是不成样子。但自从学会了这句名言之后,我的写字水平就突飞猛进,成为了我得意的一门特长。从厌烦到喜欢,这就像沙子变珍珠一样。经历了风雨,接受磨练,才能见到绚丽的彩虹。

最具有说明性的还是钢和铁了。在火炉中,铁锤下,处处都有铁的身影。经过不断千锤百炼,烈火焚烧,它成了无坚不摧的钢。而那些怕吃苦的铁,永远只能成为一块无人问津的废铁在阴暗的角落中,寂寞,无助。铁变钢是经过了多少痛苦的折磨?付出了多少艰苦的汗水?

古人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经历了风吹雨打,在困难与磨练中成长,才能获得成功。它仿佛一位名人时时催促着我,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路程,更似一阵春雨,让我这颗种子尽情地吸收精华……

磨炼优秀作文2

人的生活中总有许多的不如意,就如古代的四大悲事一样;久旱逢甘露——一滴;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提名时——邻居!当然,对于上面的那些亦喜亦悲的情况,我们的看法总是会与众不同。乐观的人总会豁达的往好的一方面去想,去认为;可悲观主义者们却总要把往往美好的一面变成丑陋的一面,这就是他们的悲哀,也是一种在我们看来似乎无奈的表现。

成长中的我们,一直是无比烦恼仰或无比快乐的。这两种表现都是极端的,但这都是一种选择自我发泄的.方式。青春,一个无比美好的字眼,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我们自己酿造了青春这个特殊的概念,我们不必束缚自己,但也不能放纵自己像一个断了线的风筝似的,毫无方向,毫无目的的乱飞!

我爱,我想,但不忌妒!

我哭,我笑,但不抱怨!

我羞,我愧,但不自弃!

我怒,我恨,但不悲叹!

这些在我看来,挫折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他对于乐观的人来说,挫折之后的勇敢,坦然等更是他(她)们所认可,所向往,所等待的!

痛苦本身并不会放大或缩小。它的来源不在外部的事物中,它来源于我们的自身。我们无法控制自身内心的一种体验。所以与其放大痛苦不如感谢痛苦:感谢它在痛苦之中给我们的体验,感谢它在痛苦之后给我们的新幸福。

一位伟人曾经这样描述过青春:它是一根儿长在河中的芦苇,但是却被挫折压迫成了一根没有思想的,只有旺盛精力的芦苇!

青春时代就是人生中的一部戏剧,没有挫折就没有坚持;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没有丑陋就没有好......就没有我们自己所主演的青春这个时代!

所以只有经历风雨,彩虹才能出现!

像郑智化的《水手》一样:他说风雨中,这点儿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磨炼优秀作文3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经过严冬才能迎来盛春,只有历经风雨才能看见彩虹,只有经受磨炼才能收获成功。

沉睡于地下的种子,不甘心将自己的生命虚掷,任凭泥土磨砺自己的身躯,尽管血水与泪水和着留下,但她坚信光明就在前面。终于破土而出,绽放着最美的花朵。

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痕,牺牲的血雨。”

是的,通往成功荣誉的道路并非铺满鲜花。

爱迪生穷困潦倒时,被列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这样的境遇,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磨去他的意志,反而练就了他不畏艰难的意志。众所周知,爱迪生为世界留下了不灭的灯光。

弗洛伊德说:“我在痛苦里学会沉思。”

诺贝尔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死神夺去了他的亲人和朋友的生命,而他没有放弃,他成了最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终年生活在放射性物质中,也正是她的研究成果夺去了她的生命。可是,她的人生并不惨淡,她是最有为的女科学家。贝多芬失去了音乐人最重要的听觉,但他扼住的命运的喉咙,成了最著名的音乐家。经受磨炼,誓言不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在这思潮荡漾的渡口,前人的帆影已经远去,汹涌的浪涛已沾湿我的衣襟。我深深地懂得:世界上最强有力的人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炼的人,绝不是怨天尤人的人。

罗斯福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

当苦难降临时,就去面对吧!纵是赤漠飞沙掩白日,拔剑云霄。

磨炼优秀作文4

正如在世界上的每一部字典里,Success(成功)总是在Failure(失败)之后一样。若想享受成功的阳光就必然要经受失败的风雨洗礼。没有一条通向成功的路是康庄大道,如果你害怕挫折,就永远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爱迪生不害怕挫折,1000次的实验,1000次的失败。日日夜夜,星月睡了他未入眠。然而,也正是在经历了这些挫折以后,爱迪生这个名字永远载入了史册。留声机,灯……这些伟大的发明见证着他的辉煌!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面香——很多人说,海瑞是个笨蛋,可也正是这个“笨蛋”,在那个腐朽的王朝用自己的一生洗刷出了一片清湾。朝中无人支持他,皇上昏庸无能。可是,面对这些挫折,海瑞却是逆流而上,罢官算甚?流言更无可畏惧!而最终,海瑞也凭借了一己之力在那个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但,若是有人等不及雪化,又会如何?很简单。项羽霸王别姬,有的是豪情,有的是情义。可是堂堂七尺男儿,为何不能忍辱负重,面对挫折,重新来过?“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正是无法面对失败,畏惧失败,项羽才会落得四面楚歌,才会那样无颜而死。

若是树木畏惧挫折,哪来的郁郁森林?若是蝴蝶畏惧挫折,哪来的翩翩蝶影?若是高山畏惧挫折,哪来的傲视天地?若是苍鹰畏惧挫折,又哪来的搏击长空!

“失败是成功之母。”彩虹之所以如此美丽,是因为那是阳光在风雨之后洗尽铅华的真正本色。所以,为什么要畏惧失败,害怕挫折呢?抬起头,昂起胸,勇敢地直面挫折,挑战挫折。何惧挫折?

磨炼,是人生的另一颗太阳。

经历一次磨炼,就获得一次人生的亮丽。空白的人生,才没有磨炼。

经受磨炼吧,做生活的强者!

磨炼优秀作文5

坚强的意志是做人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在逆境中成长过,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

就像今天我读的《桃花心木》这篇文章一样。文中的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而种树的人总是隔几天才给它们浇水,让许多人十分不解,而种树人既不懒也不忙,却浇树浇的一点规律也没有。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动不动就莫名其妙地枯萎,所以种树人每次来浇水都带来几棵树苗,这足以看出他不忙不懒。后来才知道他是模仿老天下雨,没有规律,使树苗因没了依赖,会为了找水源把树根扎得很深,长大后才能矗立在地上,长成百年大树。

是啊,人,就和桃花心木一样。经历过动荡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因为在动荡中,我们只能独立自主,不会对他人形成依赖。在动荡中,我们会被逼迫、更容易学会生存的本领。因为在风雨中磨炼,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再大的困难,也会拜倒在我们坚强的意志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穷人家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不能像富人家里孩子一样,拥有超高级电动玩具,住在豪宅里,出门玩耍坐着大宝马……只是住在破房子里,干着自己承受不了的重活、脏活,有时累得几乎要虚脱,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十几年后,有些富孩子因为过惯了“小皇帝”、“小公主”一样的生活,在社会上立不了足,一些没有办事能力的他们被赶出了这个酸苦咸多、甜少的社会。如果想依靠父母过一辈子,那也是不可能的。但穷人的孩子因为苦惯了,学会了忍让,学会了艰难跋涉,终于在社会上稳稳地扎根,拥有了立足之地。

所以,做人就像做树一样,只有小时候过得艰辛一些,为将来扎稳了根,到时候才能长成万人瞻仰的参天大树,百年不倒,成为一名有着卓越成就、万人敬佩的伟人。因为在风雨中,我们才能磨炼出坚强的意志,才能获得未来的辉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种树的人奇怪做法的原因。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悟“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的人生哲理。

3.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

种树的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育人的道理。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激情导入:(播放《真心英雄》这首歌)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常常有不可预料的坎坷、曲折、磨难。在挫折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终被社会淘汰;而有的人选择的是勇敢面对,从而成为了杰出的人才。正如种桃花心木的种树的人,不定期地给桃花心木浇水一样,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验中枯萎了,有的却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台湾当代名作家林清玄的《桃花心木》。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一段桃花心木的视频,学生初步感受桃花心木的特点。

桃花心木是一种怎样的树?从文中找句子。画横线。读一读。桃花心木的外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高、直、美)

2.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讲述在作者的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不按固定的规律给树苗浇水,树苗却长成大树。)

3.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我从种树的人的种树过程中得到的人生启迪?(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桃花心木这种树木。

第二段(第3至14自然段):“我”从种树的人那里得知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5.16自然段):桃花心木茁壮成长。

三、品读重点句段,感悟育人道理。

1.课文的第二部分是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默读这部分,想想我的感情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奇怪   越来越奇怪  更奇怪  非常感动)

交流:

(1)奇怪的是:来的没有规律;浇水的量不一定。

(总结并板书:浇水无规律)

(2)越来越奇怪的是:来的时间也不一定。

(3)更奇怪的是:树苗枯萎,种树的人会带树苗来补种。

过渡:看到种树的人奇怪的举动,我满心的疑惑。面对我天真的问题,种树的人是怎样回答的?

2.品悟种树的人的话:

(1)指名读。

①理解“语重心长”的意思。(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的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

②指导学生读出“语重心长”的语气。

(2)从种树的人的话中,你知道了他这样做的原因。请你来解释一下。

(来的没有规律,浇水的量不一定,是模仿老天下雨,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从而长成百年大树。)(板书:会找水源   拼命扎根)

这就是“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板书:长成大树)

3.情境说话训练。

种树的人与“我”的对话,比一棵棵桃花心木听见了,想一想,它们想对种树的人说点什么呢?

课件出示:

如果你是那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你会说:                          。

如果你是那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你会说:                         。

如果你是那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你会说:                         。

4.作者感悟到怎样的人生的道理?用波浪线画出来。

(1)(课件出示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棵独立自主的心。

①理解“不确定”

(种树的人给树浇水没有规律来理解,明白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②学生谈感受:

a.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不确定”?

b.这段话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总结板书:生活考验  锻炼自主  努力成长)

(2)(课件出示句子)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①“很少的养分”指的是什么?“巨大的能量”又是指的是什么?

②联系实际谈一谈,在生活或学习中,你是如何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的?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为什么用“桃花心木”为题?本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本课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这就是文章在表达上独特的表达方法:借物喻人(总结板书:种树喻育人)。你还读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

2.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读了本课,你联想到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你从中选择一条作为你成长的

桃花心木

浇水无规律

(树苗)----(人)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种树喻育人)

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的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特点鲜明:通过描写大自然中桃花心木这种植物的特点,抒发

作者的真挚情感。表明积极的人生态度、高远的生活志向和独特的价值取向。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所以,在开课的时候,特地准备了《真心英雄》这首歌,既是为了渲染气氛,也是为了向学生渗透“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一主题。

通过近六年的

一、整体把握,理清脉络。

整篇课文的层次非常清楚,先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的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的人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与种树的人的谈论悟到了一个人生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让学生的脑海里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学习起来,思路更加明朗了,就不会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桃花心木这段视频地播放,让学生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的生长环境、树形、树叶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就更浓厚了。

二、品悟重点句段,感悟人生哲理。

林清玄的散文之所以吸引读者,是因为他善于从生活小事或不起眼的事物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而这深刻的人生哲理就蕴含在文章的重点句段中。

首先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种桃花心木的人与众不同的句子,学生读文概括出:一是浇水的时间不定,二是浇水的水量不定。接着让学生从文中找出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很快找到种树的人的话,回答了我的问题。并且能加上自己的感悟,我随机板书。这一部分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明白种树的目的所在,为下文理解育人道理做铺垫。

接下来理解十四自然段中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通过学生找到“我”听了种树的人的话受到的启示,理解“不确定”的意思,理解“独立自主”的意思,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会遇到那些不确定因素,你会怎样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然后反复读文。这一部分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

三、体味写作方法,感受语言魅力。

在本堂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回归课题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白作者以物命题的意图何在。学生有了上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对课题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了。所以,很准确地总结出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不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以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借物喻人的方法。

阅读教学不是孤立的,以本课牵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既是对以前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知识点的一个整合。所以,在根据本课进行拓展时,又安排了“回顾以前学习的文章,说说文章是什么物喻人的”的环节。学生谈到了《白杨》谈到了《梅花魂》,并且能够说出文中喻人的道理。由此,说明学生明白了借物喻人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