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
2、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
3、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
4、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5、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
6、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来年买条大黄牛。
7、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8、俭则伤事,侈则伤货。——管仲
9、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慎到
10、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
11、金玉非宝,节俭乃宝。——朱元璋
12、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陈毅
13、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仲
1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
15、节俭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16、一人知俭一家富。——谭峭
17、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
1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9、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20、身之不俭,断不能范家;家之不俭,必至于累身。——贺长龄
21、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许名奎
2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23、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
24、一两煤,一块炭,积少成多煮熟饭。
25、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26、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27、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丘明
28、救奢必于俭约,拯薄无若敦厚。——范晔
29、节约就是大收成。
3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1、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32、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33、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李庆远
34、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35、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36、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
37、一星半星,凑两成斤。
38、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39、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40、一节省而国有余用,民有盖藏,不知其几也。——海瑞
41、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42、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43、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先秦
4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5、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46、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47、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
48、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
49、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50、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51、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英国
52、俭葬,古人之美节;侈葬,古人之恶名。——欧阳修
53、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54、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薛瑄
55、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1、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2、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3、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4、一斤粮,千粒汗,省吃俭用细盘算。
5、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
6、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7、粮再多,野菜也要备几锅。
8、粗茶淡饭,吃得到老;粗布棉衣,穿得到老。
9、一粥一饭汗珠换。
1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耗子还存三分粮。粮头不俭,粮尾喊饭。
12、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13、丰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14、吃饭不忘农人苦,穿衣不忘工人忙。
15、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16、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17、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18、嘴是无底洞。大吃胜过小赌
19、出门走路看风向,穿衣吃饭量家当。
20、十匙合成一碗饭。
21、大吃大喝顾眼前,省吃俭用度灾荒。
22、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23、糠菜半年粮。
2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5、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26、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27、三年烂饭砌高楼,三年稀粥买条牛。
28、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29、爱衣常暖,爱食常饱。
30、一颗米粒九十九个工。
31、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32、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33、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3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5、细雨落成河,粒米凑成箩。
36、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7、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
38、精打细算半年粮。
39、粮食打进仓,莫忘灾和荒。
40、丰收当歉年过。
41、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42、一两煤,一块炭,积少成多煮熟饭。
43、粗茶淡饭,细水长流。
44、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45、家有万担,不脱补衣,不丢剩饭。
46、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
47、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48、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来年买条大黄牛。
49、食不过佳,充饥则可;身不过华;遮身则可。
50、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51、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给大家介绍一些老子的名言。为什么要学习老子名言呢?我们先来了解以下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
二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四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五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六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七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九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十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二)
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
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十一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十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十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十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六章
【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十五
物壮则老。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章
【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十六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十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十八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十九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二十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三)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十一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二十二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二十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二十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二十五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
【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二十六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二十七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二十八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