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2、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3、一切变坏都是从不劳动开始。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6、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7、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8、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9、欲知对岸事,就要渡过河。
10、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1、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
12、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13、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
14、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15、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16、耕耘在绿草地,此生无怨无悔。
17、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18、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19、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2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1、给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22、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2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4、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25、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
26、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27、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28、以仁治校,以爱执教,以诚待人,才可融社会学校师生为一体。
29、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30、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3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2、在教学上,要做教师兼学者;在写作上,要做学者兼教师。
33、当孩子们开始问没有答案的问题时,他们就长大了。
34、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
35、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36、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37、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
38、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39、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40、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41、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42、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43、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
44、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45、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46、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47、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
48、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道德素质是人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
49、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50、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1、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52、有天赋的人不受教育也可获得荣誉和美德,但只受过教育而无天赋人却难做到这一点。
53、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54、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55、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孩子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56、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切。
57、掌握好责骂与训斥的方法与技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不当的责罚,不知不觉中会伤害孩子。
58、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反,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
59、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60、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
61、我把教育定义如下:人的智慧决不会偏离目标。“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
62、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
63、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
64、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65、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66、和孩子一起唱歌,能让孩子对生活增强信心,使孩子感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很多,而不仅仅是枯燥的学习作业成绩等。
67、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68、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69、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70、名誉虽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但是它离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最近的……它是一种指导儿童和鼓励儿童的正当方法。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春秋]管仲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唐]孟郊《孟东野集·劝学》
人类有禽兽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教育家的目的就在锻炼一个人的灵魂,以天使的一面打垮禽兽的一面。
——[伊朗]巴禾乌拉《答客问》
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
——《国语·晋语九》
人无师无法,而智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辨则必为诞;人有师有法,而智则速通,勇则速威,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辨则速论。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
——《荀子·儒效篇》
人才有风气,盛衰关全局。
——梁启超《寄往穰公》
人才出于教育。
——康有为《政论集·镇江政学两界欢迎会演说》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德)康德《康德教育论》
下列五项考验,为受过教育的'明证——本语言之精确运用;温文的举止,出自思想行动时的固定习惯;崇尚优美的标准,并且有一个基于那些标准的个性;反省的能力及习惯;做事的效率与能力。
——蒲脱勒
上学以神听之,学在骨髓矣;中学以心听之,学在肌肉矣;下学以耳听之,学在皮肤矣。
——[唐]马总《意林·文子》
凡长育人材也,教之在宽,待之以久,然后化成而俗美。
——[宋]程颢、程颐《二程集》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吕氏春秋》卷四《劝学》
办学如治国,眼光要远,胸襟要大。
——《陶行知文集·给肖生的信》
为士不学道,所得皆支流。
——《清诗铎》陆师《之官真州述怀》
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文集·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有教育则为文明国,无教育则为野蛮国。
——《黄兴集·在屋仑华侨欢迎会上的演讲》
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俄)马卡连柯
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
——(法)雨果
一、教育应是陶冶
“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教育应是陶冶的,但这种陶冶应在真实的此在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在一种大全的陶冶境地获得大全的陶冶,使人成为人,成为此在的人。而大全的陶冶不应是在全盘控制的教育计划中进行,因为“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越了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者是训练,或者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集,而这些恰好与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p24)。陶冶在实践中是一种交流,在一种敞开、自由的状态中交流。这使教育不同于“训练”,因为它与训练动物相似;也不同于一般的“教育纪律”;陶冶应是一种“存在之交流”。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陶冶强调的是彼此心灵的敞开,而“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陶冶的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对于教师而言,教育需要有信仰,没有信仰的就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应保持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在自由中敞开,保持一种精神生活,其教学是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因为人的原始求知欲,以及由上帝所赏赐并且和上帝相连的独立性,只有在自由之中才体验得到(167)。”
二、知识并非都是可教的
雅斯贝尔斯讲到“数学、天文学及医学知识的内容与熟练的技巧都可以以简单的、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但是,关涉人的存在本源和根本处境的哲学却无法传递”。雅氏将知识分为两类,即“现行知识与原初知识”。这两种知识具有不同的“可教性”与“传递性”。可教的知识可以理解为我们一般意义上讲的狭义的科学知识,而有关人之安身立命的终极性知识没有绝对的价值可言,它应是在敞开的交往中的自我体悟。我们必须重视这些终极知识的价值,对这一“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
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当然,这样的活动也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而非现成的、技术性的知识,大学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少数具有能力的精神贵族。
三、哲学及哲学学习
哲学思考是绝对自由的,是对自我存在的特殊表达。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哲学是用来理解那些用自然科学无法理解的对象。同克尔凯郭尔一样,雅斯贝尔斯也主张哲学的任务既不是去说明客观世界的意义,也不是去说明一般的意识或精神的意义,而是要描述人的生存的意义。他反对当时因经院哲学导致的“哲学荒芜”,这种哲学是表面化的、远离人们的生活的死的`哲学。哲学应为人的自由而呼吁,应当注重人的生存,并以此作为一切现实的核心。学习哲学是必须的,这是历史传承的必经步骤。就哲学知识而言,其价值在于给我们以“哲学式的准备”,“哲学是不能教的,只能靠自身的悟性去参悟人生与世界,但哲学的思想以为我们的顿悟做好准备。哲学之思开启了我们与生俱来的精神之眼。”“哲学式的准备”通过阅读历代哲学大家的经典著作可以获得,但是“只有内心带着火花的人,才会被传承的真理点燃”,因此,必须要把真实性和原初性结合起来才会有真正的哲学思考。哲学是从经常出现的迷失之中寻回自己的途径,哲学具有个人独特性,是个体原初性的自由、自我思考。
四、历史之于教育和人的意义
“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没有历史,我们将失去精神的空气,如果我们掩饰历史,那么在我们不知道是何原因的情况下,我们将遭到历史出其不意的袭击”(p.136)。这也是其推崇阅读经典著作的理论依据,在他看来,历史上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就是与历史对话、与大家交流,在一种敞开的当下存在下,体悟的自身的存在与意义。历史的价值也是通过陶冶实现的,陶冶是通过发展自身固有的天性而获得“历史性”。陶冶就要借助历史要素,“以伟大人物的形象、图片的深刻直观来充盈人的灵魂,”继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