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解】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解】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
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解】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解】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五、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解】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六、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解】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七、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解】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八、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4、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1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19、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孔子
2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
2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26、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2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董仲舒
29、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3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3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3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9、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4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4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4、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45、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7、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4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5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1、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5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5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54、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5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56、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57、善政者得民财,善教者得民心;
5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61、故好而知其恶 ,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62、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63、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6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65、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66、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67、兴国之所本也在教化,教化之所本也在学校
68、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解】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解】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
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解】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矗
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解】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五、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解】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六、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解】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七、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解】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八、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