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后汉书里的名言警句 正文

后汉书里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5-01-16 08:01:54

我国历史上一直以来就有

古代名言警句

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出自于:罗大经《鹤林玉露》

2、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出自于:《格言联璧·处事》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于:《周易·乾·象》

4、志不强者智不达。——出自于:《墨子·修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出自于:《荀子·劝学》

6、志当存高远。——出自于:诸葛亮《诫外生书》

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出自于:《荀子·儒效》

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自于:《训俗遗规》

9、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出自于:陆游

1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出自于:《增广贤文》

1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出自于:《论语》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于:老子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出自于:老子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于:《论语·颜渊》

1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出自于:《屈原·涉江》

1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自于:《国语》

1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出自于:陆游《病起》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于:杜甫《望岳》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于:《论语·子罕》

2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于:《荀子·劝学》

2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于:《吕氏春秋·诚廉》

22、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出自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2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出自于:鲍照《代出自于蓟北门行》

2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于: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25、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出自于:魏徵

26、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出自于:《练兵实纪·刚复害》

2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于:曹植《白马篇》

28、有志者事竟成。——出自于:《后汉书·耿列传》

2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出自于:诸葛亮

3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出自于:《庄子·渔夫》

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出自于:刘备

3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于:屈原《离骚》

3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于:《礼记·礼运》

3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出自于:屈原《卜居》

35、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出自于: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3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于:顾炎武

37、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者。——出自于: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8、命为志存。——出自于:朱熹

3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出自于:苏轼

4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于:《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出自于: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42、业精于勤,荒于嬉。——出自于:韩愈《进学解》

4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出自于:曹植《赠白马王彪》

4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出自于:《孟子·告子下》

4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于:《左传》

4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于:《孟子·公孙丑》

4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于:《论语》

4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出自于:老子

49、满招损,谦受益。——出自于:《尚书·大禹谟》

50、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出自于:《诗经·小雅》

51、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出自于:《论语·微子》

52、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于:《左传》

5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于:《论语·公冶长》

5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出自于:《孙子兵法·军争》

5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于:《管子·权修》

5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出自于:《尚书》

5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出自于:《左传》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于:《论语·子罕》

5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于:《周易·乾·象》

6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于:《左传》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焚夜》)

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

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焚夜》

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1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1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

1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

1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2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

2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黄琼传))

2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

23、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24、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2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8、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2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犯敌)

3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新五代史》

3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3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

3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

3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3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

4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

4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4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

4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魏征)

4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轼)

4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

4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47、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4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5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记》

2.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明史》

3.言路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

4.人非有才之难,而非用其才之难。《明史》

5.天生才甚难,不忍以微瑕弃也。《明史》

6.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

7.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

8.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

9.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1.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史记》

12.审而后发,犹未为晚。《北史》

13.时不可再,机不可失。《隋书》

14.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伪者,则浮薄。《周书》

15.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周书》

16.人生不得行胸怀,随寿百岁犹为夭。《南史》

17.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史》

18.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北史》

19.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旧五代史》

20.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旧五代史》

2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22.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新五代史》

23.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新五代史》

24.因人成事,其功不难。《隋书》

25.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末。《隋书》

26.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旧唐书》

27.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旧唐书》

28.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新唐书》

29.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新唐书》

30.在善用,不在众。《新唐书》

31.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史记》

32.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

33.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34.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

35.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书》

36.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3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汉书》

38.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宋史》

39.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罚当其罪,既无不治。《宋史》

40.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史》

41.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所由隆。《宋史》

42.恩赏明则贤者进,刑罚当则奸人消。《辽史》

43.贤达哀乐,不在穷通祸福之间。《辽史》                   

44.疑人勿使,使人勿疑。《金史》

45.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汉书》

46.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

47.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汉书》

4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49.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

50.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51.富贵一时,名节千古。《明史》

52.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明史》

53.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明史》

54.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宋书》

55.罚慎其滥,惠戒其偏;发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宋书》

56.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邪?《南齐书》

57.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南齐书》

58.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

59.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后汉书》《后汉书》

60.精诚所加,金石所开。《后汉书》

61.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梁书》

62.溪壑可盈,志欲无满。《梁书》

63.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陈书》

64.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陈书》

64.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魏书》

66.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金史》

67.人之聪明,多失之浮炫。《金史》

68.教化之行,兴于学校。《金史》

6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70.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后汉书》

71.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后汉书》

72.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三国志》

73.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三国志》

74.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三国志》

75.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三国志》      

7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三国志》

77.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元史》

78.力无所用与无力同,勇无所施与不勇同,计不能行与无计同。《元史》

79.为国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法不徒立,须人而行;人不滥用,惟贤是择。《元史》

80.迷而知返,得道不远。《魏书》

81.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

82.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北齐书》

83.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北齐书》

84.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

85.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三国志》

86.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三国志》

87.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三国志》

88.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晋书》

89.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晋书》

90.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晋书》

91.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晋书》

92.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93.变通革弊,与时代宜之。《晋书》

94.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威。《晋书》

95.天下未尝乏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元史》

96.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元史》

97.待人以诚,人亦以诚待我。《元史》

98.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新唐书》

99.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周书》

100.学不精勤,不如不学。《周书》

101.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