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启功关于书法的名言 正文

启功关于书法的名言

时间:2025-01-16 03:01:47

1、古代留下的书法佳作,在结构、用笔上已经达到了巅峰,恰恰在线条上给我们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2、流行书风有成就,但肯定成不了主流,因为它轻视传统;同时对于一批老同志反对、抵制流行书风,也依然成不了主流,这是因为他们对时代不敏感。

3、书法说到底是一种文化行为。对错字、繁简同篇,文字常识的问题,给予扣分等等。对此,在学术上也有不同的意见,但总体上方向是正确的,我们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人的提升,目的是培养书法家,而不是写字匠。

4、我觉得这种思想下我也不怕别人说三道四,要是这些都听的话,那什麽事都做不了。

5、实际上这种文化的氛围兴起,对提高国民素质的养成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上巳节这天成了全国的书法节的话,那是大好事。

6、因为我还在岗位,工作比较忙,你开了班招了生就要负责任,所以我也很谨慎,很负责。无论是过节还是双休日都要去,大家一个月来一次不容易,既然答应了就要负责任。

7、学兰亭主要不是学他的字,而是学他那种俯仰成势的精神状态。

8、其实书法本身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美学,当代美学主要是指西方美学。

9、唐楷就活在老百姓的心中,我们过去写毛笔字叫“写大字”其实就学习唐楷。

10、我觉得现在的书坛写“二王”的人越来越多,但是雷同化的现象比较明显,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大家还没有完全深入进去,都停留在表面化阶段。

11、现在写“二王”的人就是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深入来做,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作品也就显得平庸、单调,没有新意。

贺进:您在中国书协主持了八年的工作,这八年也是中国书协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您处于这样的时期,为中国书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比如主持国展筹备、评选等等工作,提出了很多创作思想,改革了评审机制,在这期间推出了一大批青年书法家,所以有些朋友提出“张旭光时代”的口号,我想知道您在中国书协工作的这几年最大的感受什么?

张旭光:在书协的这八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离开书协时我所说的一句话:“不遗憾!”不遗憾是指我全身心地投入了书坛的事业,我当年在书协培训中心当副主任的时候,我主要工作用在专业本体上,创作、教学、技法问题为主,回到书协当领导之后就着眼于整个书坛,不是技术问题了,是整个书坛的走向、创作的环境等,我觉得这一点我是尽了最大的努力。20XX年的首届兰亭奖的时候,在筹备会议上我讲话,还写了一篇文章名叫《关怀这块土壤》,我觉得我是对整个书坛做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我是把书法设定为整个传统文化土壤上的一朵奇葩,奇葩开得鲜艳的花首先土壤就得浇灌肥沃,恰恰我们这些人最缺的就是这东西,所以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书坛最基本的问题。对于整个书坛的主流书风到底是走什么道路?我经过很多的思考,特别是到了八届国展以后我就总结了三句话:“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这三句话也成了中国书协坚持的原则,其实各省书协也有这共识。提出这三句话的目的就是要把流行书风与老同志的观念结合起来,流行书风的现代感、流行意识都很好,但却轻视传统。

我记得当时《书法报》发过这样的文章,题目是《与传统决裂》。前一段时间在书谱学院刘正成主持的研讨会上,我发言讲到:“流行书风有成就,但肯定成不了主流,因为它轻视传统;同时对于一批老同志反对、抵制流行书风,也依然成不了主流,这是因为他们对时代不敏感。”我所强调的这三句话就是把流行书风的现代审美意识与老同志所强调的传统所结合起来,把两者的优势都运用起来,坚持传统的问题也就成了不可动摇的原则,这是书法的基本规律,因为历史上没有摆脱传统而成大器的先例。还有就是也不能死守传统,也要鼓励创新,传统万岁,创新是万岁加一岁,要有这样的共识。第三句话是“多种风格”,在国展评选当中,这句话最受用。如果都写二王,突然有一个写瘦金体的,可能就让人眼前一亮。书坛是一个百花园,如果这个花园开得都是牡丹,也就没什么看头了,所以必须是百花齐放,哪怕是野草在百花园中也有它的价值。我在西安的一次会议上也提到,无论是流行书风还是什么书风,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主次的关系。回到北京后,张坤山先生给我打电话,说“你的讲话像当年解放老干部一样,大家的心结都解开了。”苏士澍说我讲的跟启功先生暗合。就说明这个问题提出来大家是赞同的。但是我是冒着风险提出来的,因为当时反对流行书风的势力非常大,大的吓人。

我本着对艺术的忠诚,就应该提出来。在这之前很多年轻人都不投稿(国展),他们认为国展都是老传统,投了稿大部分评委也看不懂。这是当时的一个现状,我提出这个观念之后,可以说开辟了书坛的一个新天地。因此八届国展的收稿数量达到了36000件,在当时是空前的,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另外,我们当时设定了对获奖作者进行文化考察的机制,旨在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因为书法说到底是一种文化行为。对错字、繁简同篇,文字常识的问题,给予扣分等等。对此,在学术上也有不同的意见,但总体上方向是正确的,我们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人的提升,目的是培养书法家,而不是写字匠。

贺进:北兰亭是书法艺术的一个阵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北兰亭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和关注,可以说形成了书坛的一个现象,尤其是从去年开始策划“上巳雅集”活动,让大家对北兰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想了解一下北兰亭的情况,还请您谈一谈?

张旭光:北兰亭算是我离开书协之前就开始筹备了,但是乙庄老师也想有个大的场地搞书法教学、研究。

乙 庄:我们最初的想法也是很简单的,就是想提供一个地方大家来交流和学习,北兰亭也不是我和张老师自己的,是大家的,只要有共同爱好来到这里,我们都欢迎。

张旭光:后来取名字,我们想来想去就起名为“北兰亭”,起完之后还感觉不错。从这之后就研究它的定位,后来就定位在“以书法特长为社会做点事”上面。也就是说我们就有这点特长,干别的也可能干不好。书法作为文化事业与社会文化建设联系地也比较紧密,能做点事,也能体现一种社会价值。其实北兰亭是官方机构下的一个补充,而且我们理解在多元文化的当下仅仅靠官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了。我们看到民间的书法团体越来越多,包括县级的书法团体都逐渐呈现出自己的面貌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体制逐渐市场化,市场化的前提必然是多元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计划经济的模式已经落伍了,不光是书法,所有的行业都不是官方一家在做了。所以我就感觉民间的、自由的沙龙、团体所承担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北兰亭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场地,朋友们来了可以写字,可以弹琴、喝茶等。其实现在社会比较需要这种自由的形式,太官方的形式与老百姓离得有点远。北兰亭的含义一个是承传兰亭的精神,兰亭精神无非几个方面,一是文人雅集的快乐,二是对生命的超越,三是王羲之的兰亭诗“万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的发展创新精神,所以我们首先承传这个兰亭精神。兰亭又是帖学的象征,北兰亭就有了新帖学的含义,就是说要把北方人的性情和帖学结合起来,能够增加时代的气象,与真正北兰亭创新精神不谋而合,而且是承传他,弘扬他,普及他。当然现在也有一些不同看法,张旭光搞北兰亭就是跟兰亭对抗。但是我也不听这个,我做事不是为我自己做,我就是对社会有一点担当而已。我就是联系大家一起做事,我绝不做个人的事,我做就是朋友的事,同仁的事,书坛的事,一起做,大家一起快乐,一起提升、成长,我觉得这种思想下我也不怕别人说三道四,要是这些都听的话,那什麽事都做不了。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会坚持下去,而且我现在一定要把他做成一个品牌。有人会说我通过活动挣钱,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就说钱的问题,我的作品市场很好,挣钱比这来得快。这多累,组织这么大的活动,请人,有时候甚至求人,打电话,要是挣钱发财靠这个不行。正是因为不靠它挣钱,它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贺进:北兰亭的上巳雅集,电视书法大赛,我觉得想法非常独到,也很有新意。关于上巳雅集活动,在这两年全国搞得活动越来越多,而且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关于这种情况您怎么看?

张旭光:我觉得上巳节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王羲之所处的时代创作了一个雅集的高峰。现在全国趁着上巳节的这个概念来做各种活动其实都是好事,对整个国家形成一种文化气氛都起到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国家也需要这样的一个氛围,无论搞什么形式,在上巳节这天搞活动都是要支持的,它会让人们的生活习惯“雅化”。我记得90年代访问日本的时候,农村家里都有两辆车,城市也是家家有车,电器什么都很发达。但是我接触了日本人之后,我感觉三十年中国硬件能赶上日本,但五十年软件也赶不上,五十年素质赶不上。比如说,我们以前的影院、剧场有个红色大字“严禁吸烟,严禁扔瓜果皮”等,“严禁”这感觉很不人性化,也说明人太不自觉。但在日本,没有这类强制的东西,什么都没有。在剧场也有吃东西的,但等散场的时候都自己带走了,都有这种意识。比如闯红灯的,肯定没有,包括行人,不到绿灯肯定不走的,就这种自觉意识。就说国民的素质我们要比人家落后特别多。实际上这种文化的氛围兴起,对提高国民素质的养成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上巳节这天成了全国的书法节的话,那是大好事。

贺进:我们知道您一直从事书法教学的工作,从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到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培训、荣宝斋画院的教学及书谱学院也担任教学任务,这么多年从事书法教学,那么您对书法教学有什么心得,怎么看呢?

张旭光:现在各行各业喜欢书法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书法这个东西不是自己随便写就能提升的,所以都有提升、深造的要求。因为我工作比较忙,不想承担太多的教学任务,但方方面面来找的太多,清华美院搞个工作室,荣宝斋搞个工作室,书谱学院也带学生,电视台也搞讲座(上半部分已经讲完了,录了二十多讲,就把技术问题基本讲完了),首师大要求再在他们那开个工作室。我觉得现在这种需求很旺盛,我是尽量控制,包括首师大我也没答应。因为我还在岗位,工作比较忙,你开了班招了生就要负责任,所以我也很谨慎,很负责。现在清华美院工作室这边改为一个月来三天的班,所以无论是过节还是双休日都要去,大家一个月来一次不容易,既然答应了就要负责任。第二个呢,我现在招的学生,主要还是行草,发挥我的优势,以我行草方面的经验、精华的东西来教给学生,教给他们方法、道路。

学习书法心得体会1

中国书法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积累和发展,已成为独具华夏特色的文化瑰宝。关于如何学习书法,我有“三个经验”体会与书法爱好者共勉。本人经历了从不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写字到书法,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从我知事的那天起,就把它作为终身追求的一项事业,从真学上下工夫。坚持60多年如一日,为国家学,为民族学,为传承和创新而学。家境贫寒,买不起灯油和笔墨,就用山上的松树油照明,用树枝当笔,以大地当纸;没有字帖,就蹲在墓碑前观摩习练;出门在外,没有笔墨,就在自己的膝盖上比划名碑名帖;有条件时拼命学,没有条件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学,工作繁忙时挤出时间学,把别人用于唱歌、跳舞和钓鱼的闲余,都用来学书法,这样抓住空暇刻苦学,自觉地把学习书法作为生活中除衣食之外的须臾不可缺少的第三件大事,不管生活条件多艰苦,也不管工作环境多险恶,从未间断过认真学书法。

善练是方法。人间凡事,没有学不会,只有不会学。“无巧不成书”,学习书法,既要有决心,更要讲方法。方法是渡河之舟。我在学习书法时,坚持“帖学与碑学并重,古法和今法相济;楷行习练交叉,常练榜书在先;首要把握重心,字形结构严谨;注重学习效率,练字习法共进;心中有字在胸,下笔方可有神”。从而,变苦练为善练,变死练为活练,变练一体为练多体,变单练书法为绘画、雕刻(石、木、竹)、装裱并举。这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会,事半功倍。

苦研是恒守。书法是我国千古绝唱的线条艺术之一。要传承和发展,必须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地探清其脉络,理清其源泉,把握其精髓,效法其规范,开掘其新境。据此,我进入大学后,就发奋学习王羲之、黄庭坚、颜真卿、苏东坡、张怀瓘、怀素等历代书法名家的书法理论,既研习书法的历史进程和演化,又研习书法的产生形成与风格;既研习各种书体自身的美学原则和技法规律,又研习各种书体的用笔技术与文化背景;既研习我国的书法和绘画,又研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原生态的基础构筑,凡是有利于学习、弘扬和创新书画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因此,从创立自己超越传统的握笔方法,到行之有效的“书法重心学”,从写字的基本笔法到字体的和美结构,从帖学到碑学,从书写形式到书写内涵,从学会一体到学会多体,从学好一家到学会百家,从集百家之长到独具个性特点,从书法的外形美到书法的内在美等等,都进行过认真不懈地研习。同时还研习了唐诗宋词和哲学、美学,不断为自己的书法创作,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和吸取鲜活元素的条件。实践使我深切地感悟到:没有凝练厚重的文化底蕴,领悟不了书法的真谛精华,充其量就只能做个写字匠,而永远、绝对当不成书法家。

妙用是目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比服务民众、贡献社会更有意义。妙用书法之途亦理应如此。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就给乡亲们写春联,后来从中学到大学,从机关到农村,办板报墙报、布置会议室、庆典写横幅标语、表彰大会写奖状、太平盛世入碑林以及与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无所不用其极。办展览、出专集,刊发报纸、杂志,收进典籍、文库,运用电视网络,让广大民众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教学生、发范本,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主管领导、民间社团和企业家及城乡老百姓书写横批中堂,为抗灾扶贫助教等公益活动捐献作品,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把自己的所学之长贡献给祖国和人民,心旷神怡,乐在其中。

学习书法心得体会2

学习书法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将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能写好字,写一笔好字,这是职业所要求的!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我开学学习书法。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写字是很重要的基本功。写字我们常用写的字就是上课时候的粉笔字和平时写在纸上的钢笔字,偶尔也写写毛笔字。这我们老师常称之三笔字。

从学习书法以来,我觉得书法有以下好处:

1、最基本的就是可以让自己的字变漂亮起来;

2、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书法需要的是耐心和持久的坚持,因此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可以修心养性,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素养,很有帮助。有人说“字如其人”,我想可能指的就是这个方面的意思。

我想学习书法的好处最主要的就是以上两点。

那我一直以来是如何学习书法的呢?

首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需要写字的时候,我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从一笔一划练起,因此渐渐地我的字也就好起来了。

然后,我在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学习名家书法。比如每个星期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毛笔字,在练习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让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实。名家书法有很多,颜真卿的,柳公权的,赵之谦的,等等我都挺喜欢,不管是哪个书法家,不管是哪种字体,我都会加以练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楷书到隶书,再到行书,草书等等,我都在学习之中。我觉得草书最能体现人的性格了,因而草书最难以练习的,也许只有书法大家才能挥毫成草书。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觉得学习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

有句话说的对,要想练好字,功夫在字外。当书法练习感觉枯燥的时候或者说没有进展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体操、武术、舞蹈、垂钓等活动,这将有助于书法的练习和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够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需要提到的一点是,我们平时应该培养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书法有较大的兴趣,我们才能练就一笔好的书法。

学习书法心得体会3

喜欢书法应该从进师范时计起,周元江老师和胡吉祥老师的字一直以来对我都是一种仰慕。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激情忙于教书育人,但是,喜欢和爱好一直没有间断过。免不了常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帖读一读、练一练。到青龙中学教书后,还订阅了中国书法进行学习,但由于基础太差,好多地方总是不能理解,动笔也是凭偶尔的兴趣而已。

工作之余,读了一些有关书法方面的书,也临了一些碑帖。到政府部门工作后,这种兴趣越来越浓,只要认为好帖就临写一番。到纪委工作后,特别是深受宗书记爱好理念的启示,多看、多想、多练变有了一些深层次的看法,经王林老师的多次点拨,使我对学习书法,使我对书法方面的知识、认识和欣赏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就学习谈一点感想和体会。

重在临。会写字的人很多,但只有熟练地掌握了书法的技法和知识,才能从一般实用写字提高到以观赏为主的书法艺术创作高度。我们学习书法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书法首先是从临帖开始。既要临古人帖,拜古人为师,也要临现代人的帖。但是,为主的应临古帖、名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纵向取古,横向取今”。在这方面先贤和当代大师们都论述得很清楚,我们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照着做就行了。启功大师在给书法爱好者的信中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不管是谁的话,只要有理,就得听,学现在人最容易象,但一象了,一辈子脱不掉,以后悔之晚矣。“写帖主要抓结构,结构对了,点划的姿态即使全都删除,人家也会说象某家、似某帖。”启功先生对临古、临今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贵在勤。学习书法有“苦”、有“乐”,是苦中求乐。清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比较形象深刻地说出了勤学苦练的道理。书法家冯国语先生的名言“无情何必来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深刻地揭示了书法家的博大胸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他说:我练书法,经过的是“五步炼狱”。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神剑森列,无羁走马,皆以临为先。帖拜名师,不慕虚名,凝神锤造。此为一。心慕手追,别开蹊径,独创一格。此为二。

广纳、博取、能容,天地为师,人人为师。此为三。知识、人品、涵养与之并辉。此为四。悟性为第五。何为悟性?“都道悟性为第一,我言悟性是忘机。疾风骤雨张长史,落花飞雪僧布衣,得骨得髓承前训,古风古貌不随俗。顿悟本来勤中生,胸纳百川笔自逸。”可见,要想在书法艺术方面有所成就,不经过勤学苦练,不经过深钻细研和认真地体验醒悟是不可能的。但是,光靠“闷着头”苦练也是不行的,还有一个学练的方法、窍门问题。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说:字不是“练”好的,是“学”好的。

学就是拿,拿就是学。要想着自己是“写字”的,而“字”写得最好的是王羲之、颜真卿这样的古人,如果不老老实实地向先贤们学习,不坚持到传统宝库中去拿宝,“字”是写不好的。又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就学习书法来说,“外财”就是向外人学习,向外人的优点学习,把外人的好东西都吸收甚至“抢”过来。不向外人学习,就不能丰富和造就自己。在“发外财”中,传统宝库里的外财最丰富,这个宝库对谁都是敞开大门的,就看你去不去拿,是拿一件还是许多件,是拿一次还是经常拿。人,不从别人那里拿来宝物是富不了的!

由此看来,只有把人的天赋和好学、善学的刻苦钻研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有才华而不浅尝辄止,以全身心的投入,废寝忘食的苦练,“退笔成山”的毅力,博学深思的悟性,才能在书法艺术方面才思敏捷,得心应手,刚柔相济,创作出气势恢弘,潇洒神飞,具有自己特点和风格的好作品来。

恒在情。对书法艺术的喜欢和爱好,是学好书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一种好的书法碑帖、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常常是百看不厌,百练不厌,爱不释手,看一次有一次的收获,练一次有一次的提高。这就是感情所系,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没有这种爱好和感情,是无法学好书法艺术的。

情感因素在书法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书法就是讲功力和情性。有很多老同志功底很好,但情性不行,写得很死、很板。功力是技法性的,情性是精神性的,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以心境平和、不激不厉的心态来进行书法练习。这就既要有功夫,掌握规矩法度;又须见情性,奔轶绝尘,蹈乎大方而不逾矩。所谓心手双畅,功情两全。使心之所想、情之所感、意之所托、笔之所动跃然纸上,完成挥洒才情、表露气质、张扬个性和扩散美感的生动过程。

行在美。在学习书法的实践活动中,常遇到有些书法作品写得美观大方、活泼生动,让人觉得很美,看起来很舒服,甚至有些字不认得,大家也觉得好看。有的作品写得古古怪怪的,看了就不舒服。对一幅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估有时存在分歧,甚至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是欣赏者个人的爱好、水平和审美角度的差异。学书法要不断提高个人欣赏和评估书法作品的水平和能力。马克思在《一九四四年经济——哲学手稿》中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清人叶横山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生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可见提高欣赏和鉴赏水平,对于书法爱好者是必要的,对于从事书法艺术者更为重要。只有不断学习和丰富个人对书法艺术的知识,不断提高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才能提高我们的欣赏、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书法学习中,追求美的风格,也就是自己认为“怎么美就怎么写”。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但,好的始终是好的,这一点无论何人都不能超越,以无法超越。书法学习是无止境的,是长期学习追求、不懈奋斗的事,只有将整个身心加以倾注,不断超越自我,多看、多想、多练,终定能有所收获。

学习书法心得体会4

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我已经上大学一年多了,很多时候在想上大学时为了什么?而且学习书法专业是为了什么?而我小时候父母也让我学过书法,那时或许是让我把字练好,大学前的集训也只是单纯的为了上一个大学。而走到大学的课堂上,与我想象的书法完全不同了。书法不仅仅是单纯的去写字,它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而且有很深层的理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不仅字写的不错,并且它对书法理论的了解相当深刻。这就是我在上大学后为何开了许多课程,例如:古代汉语、书法史、书论等。学习书法就是学习做人,练习书法就是磨练自我性格,提升人格。虽然现在只是短短的一年多中,但足以让我受益匪浅。

其实,我很喜欢书法,它可以表现出来一个人的心情,在研究古代人书法作品就能可以表现出当时古人的意境。在平时闲下来时就可以写写字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而经过在大学的学习,也了解了我们课程主要是从篆隶楷行草来安排,有根据从书体演变学习。在学习篆书我们从大篆到小篆的学习,老师主要是让我们去寻找一些线条的感觉,在学习石鼓文的时候,就感觉到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书法艺术的线条美是非常重要。而在楷书学习中我们先以魏碑,强调了单字字形的结构排布和整体章法的排布。现在正在学习隶书,我们主要以临帖张迁碑,并且有时去亲自刊刻上面的字,老师是让我们去更好去寻找那种刻石和书写的融合,一个书法技法相当好的人,临帖是首要的。同时上的一些书法史、书论课程去更好与我们的技法结合,所谓“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虽然我还没有学到很多东西,通过从学书法到现在,我认为首先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其次就是善于思考,老师是我们的引导者,我们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 最后就是到一定高度了,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希望自己能在以后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更加努力,加强自己的技法和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

学习书法心得体会5

实际上,我并不是在学书法。同书法学院博士聊天,发觉书法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一般人顶多算是写一手好字,形成自己的风格。书法,是很讲究的,也是有更高艺术标准的。书法分字法和笔法,字法就是结字,通常而言,一般人是不会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去想怎么结字的,字嘛,不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嘛,还要去设计?其实书法中结字也是很有讲究的,我们看不同的字体,结字规则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个字体,例如欧体和颜柳体,他们的结字就不同,一眼就能区分开,这就是艺术的水准地步,一般人达不到,也无需达到。

还有一层,是书法需要知道字型构造的发展历史,从甲骨到楷书,到更为写意的行书和草书。所以无论从什么字体学起,专业的书法人士都需要将各个字体从头开始认真学习临摹书写以致熟悉,这样才能有一个对汉字造型结构发展的直观感受,这点一般人也是达不到的。另外一个就是笔法,这个就比较玄乎了,因为你看不到古人究竟怎么写怎么运笔的,你只能通过墨迹去推测,篆书和隶书还好,笔法不多,后世墨迹遗留下来,大体也能看出个七七八八,比较头疼的碑帖,大体上只有外形和笔意,很难看出具体的写法,所以关于一些笔画的争议就比较多,例如欧体的钩,到底是跪笔弹锋一笔写成还是分两笔写成,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法,你可以说是欧阳询的写法,也可以说不是。

而且谈到笔法,这就是个具体的细致活,普通人通常也打不到这个地步,何况现代根本不用毛笔的键盘人。笔法,你需要去总结各种字体和书家的笔法,横撇竖直,楷书还好,比较规则和规律,变化并不是太多,但行书和草书就越来越多,想要一一总结就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需要专门花时间精力去应对,这点普通人根本做不到。

所以总而言之,就书法而言,普通人是达不到也无需达到的。

那么我们学什么?学写字,就要学字和怎么写。字就要看学什么字,通常是楷书,但为什么是楷书?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日常用的就是楷书。而从审美上说,楷书是经典,是趋向成熟和稳定的汉字构型,不会轻易改动变化。所以学写字,你需要学楷书,认真学习楷书,学习最经典最优美的艺术完成体。适当补充之前汉字构型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你充分理解楷书汉字造型的原理和原有,知道它这个字为什么会这样写,跟之前字形的比较,你会发现为什么会简化为什么会繁化等等,这样你更为深刻地理解了楷书,写起来自然也就容易一些,参此原理,行书也是如此。

至于怎么写,普通人就不用那么较真了,毛笔和硬笔差不多,来回那几种写法,只要专门的人讲解和亲自教授即可,不用在这上面花费大量心思,功力是需要时间的,而变化是需要心思的,两者都欲速则不达。

认真学习楷书之后,可以学习行书,这才是日常真正用到的书写方法,你不可能一笔一划写楷书,更多地是连写,行书快捷方便,但也不是任意而为,所以你需要学习。

不要听信外面人瞎说,他们以书法的要求去要求普通人是不正确的,普通人更多地是学习如何写字,写出好看的字,而不是学习和练习书法,实用兼顾审美,而不是审美主导实用,跟古代不一样,教授书法的人需要转变思路。

刚才突然领悟到一点,用笔要有闲,所谓闲就是要有空间,要有保留,有给笔伸缩的空间,才能有余地辗转腾挪,自由发挥。但这是个由实入虚的过程。用笔,一分,二分,三分都用到捺这么粗的了。如果太实,捺划会用到四分甚至五分,这样就很粗很粗了,大楷我不懂,中楷肯定会写的很大,很粗壮。所以要有一定的闲余空间,除了较粗的笔画,典型的例如捺,用到三分笔之外,正常是一分和二分之间交替使用。起笔可以二分可以一分,行笔可以一分可以二分,转折可以用到二分,竖也是如此。

所以写中楷,能在一分至三分中间自由运用,这个字就会灵动自由很多。不过这是又实入虚的过程,一开始会写的很死板,一分笔,从头到尾一分,捺就二分,二分笔,从头到尾都是二分,捺就四分,再大就写不开了,起承转合之处都会很死板,会像树木的鼓瘤,很不自然,不利爽,不轻松,不灵动。只有当这些问题都犯过,用笔习惯了,就要开始悠着点儿了,自然慢慢也就有进步了。做人貌似也如此,欲速则不达。

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2、读书贵在细心领悟,实践贵在大胆创新。

3、学习是人的天职,创新是人的使命。

4、读书在深思熟虑,实践在推陈出新。

5、读书悟道知识新,实践悟道成果新。

6、只要活着,我今后还要读一点点书;这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我自己和同辈人知识的贫乏。——严文井

7、读书赐予我们财富,哪怕是拿印度的全部宝藏来换,他也不会答应。对麦考莱也是一样,读书是幸福的重要条件。——爱德华·吉鹏

8、功幼而失学,曾读书背书,虽不解其意,而获证其句逗。——启功

9、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10、在经验指导下读书,价值要大得多。因为经验是他们老师的导师。——达·芬奇

11、每个人都要摸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要从读书中去发现自己的长处,进而发扬自己的长处。有的人是早上读书效果最好,有的人则是晚上读书最好;有的人敏捷,眼明口快,有的人却十分认真、严谨。——严济慈

12、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陈上一个陈条,这方法是极陈旧、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必要的。什么方法泥?是抄写或笔记。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梁启超

13、有的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做起,先谈论不休。有的成天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为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的时间放在老老实实地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邓拓

14、古往今来,好书总是人们最好的朋友。

15、读完一本好书,人会感到自己更坚强、更聪明、更正直。 ——苏德拉勃卡伦

16、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17、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英国)培根

18、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法]都德

19、无论在什么时候,要想摆脱令人烦恼的胡思乱想,不妨去求助于书本。书本总和蔼可亲地欢迎你。——托·富勒

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1、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22、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学识。—— [英]赫尔岑

23、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24、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25、读书之处,不可久坐闲谈。——申居郧

26、别把数学想象为硬梆梆的、死绞蛮缠的、令人讨厌的、有悖于常识的东西,它只不过是赋予常识以灵性的东西。 ——开尔文

27、离职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28、知识是青年人的最佳的荣誉,老年人最大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产,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

29、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生命的事。

30、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翁成赞

31、人多读书则识进,且能自见瑕疵,故终身都无足处。清王卓

32、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33、看书只要理路通透,不可拘泥旧说,更不可附会新说。

34、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好饮者不以寒暑改量,喜读书者不以忙闲作辍。

35、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36、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西汉·扬雄《法言》

37、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

38、不看书精神不充实,不看好书的人不会做人。

39、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40、不读书就已经嫌怨自己命苦的人,如果再不读,那就更命苦了。作者:叔叔的书 出处:生死忧患

41、我如果不读书,就会不知。

42、好书像星星,读不完,看不厌。

43、知识的来源来自书,笨蛋的来源来自于不读书。

44、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仅次于选择益友的事,莫过于选好书籍。 [德]考尔登

45、一本书像一艘船,教育我们从狭隘的处所,驶向无限辽阔的糊口海洋。——凯勒

46、读书要用批驳的目光,要取其英华,去其糟粕。 ——邓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