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真(满,包括末曷)
两度入主中原,建立了金朝和清朝。入主中原总年数约400年。建立过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帝国。不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影响巨大。粟末末曷曾建立过东海国,立国200余年。
2、蒙古
入主中原一次,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并在中国建立了元朝,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入主中原总年数约96年。蒙古帝国最大疆域达3100万平方公里,对世界的影响更是巨大。
3、鲜卑
入主中原三次,建立了前燕,后燕,北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时间太短,不提。拓拔氏建立的北魏对中国影响巨大。它结束了自西晋八王之乱之后长达150多年的战乱。使中国开始走向强大统一,北魏对鲜卑的'汉化改革,促进了中国第2次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匈奴族及其他诸胡融于汉族。
4、匈奴(包括羯)
入主中原两次。南匈奴刘渊建立的汉(前赵)曾短期入主中原。不过汉(前赵)远没有完成对北方的统一,时间也很短,对中国历史影响甚微。羯人建立的后赵基本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但其统治残暴,民族压迫严重,使中国历史倒退。匈奴人最有名的时代还是秦,汉时代,他们在蒙古草原建立了强大的草原帝国,屡次骚扰边境,对汉族王朝有巨大的影响。并对中亚甚至欧洲都有深远影响。
5、突厥(包括回鹘)
入主中原3次。在五代时候,沙陀突厥人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三个国家,总年数约30年。促进了北方的统一,逐渐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突厥最主要的影响还是因为他们建立了除蒙古以外最大的草原帝国。面积约1700万平方公里。完成了对丁零族(铁勒)的统一,并使草原个民族突厥化。突厥人对中亚西亚甚至欧洲都有巨大的影响。突厥帝国是西魏,北周,隋,唐朝北方的严重边患,前突厥王国约80余年,后突厥王国约70年,回鹘王国约90年。回鹘曾帮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6、契丹
入主中原时间约1年。灭后晋曾一度占据中原,后来退出。契丹是中国的北方割据的少数民族政权,地域辽阔,文化发达,统治稳定,对北京以北地区的统治长达200年。与北宋王朝处于对峙状态,并迫北宋纳贡。契丹灭亡后,曾在新疆一带建立了西辽,对中亚地区有重大影响。
7、吐蕃(藏)
完成了对藏族地区的统一。建立了十分强大的吐蕃王朝。最胜时占领西藏,青海,四川西,甘肃西,新疆大部,尼泊尔克仕米尔等,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立国200余年,后分裂瓦解。对唐朝影响巨大,与唐朝时战时和,丝毫不处于下风。安史之乱后曾经两次攻破长安,是当时与唐朝并立的大国。后投降元朝,并入中国版图。
8、南诏(大理)
白族人建立的国家。割据云南。南诏与大理总共割据云南时间长达650年,对云南各族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屡次跟唐朝交锋,唐朝不能平也。后大理国被蒙古所灭,并于中国版图。
9、羌(包括氐)
建立的政权有氐族建立的前秦,后梁,仇池国,巴氐建立的成汉,羌建立的后秦。党项羌建立的西夏。羌族是跟汉族一样古老的民族,早在商朝就有羌的记载。氐亦是西北少数民族,从羌分化而来。羌氐都是五胡之一。入主中原一次,氐族人苻坚时候的前秦,灭前燕慕容氏,前凉张氏,代国拓拔氏,降服铁弗匈奴,统一整个北方。短期统一了北方,实力十分强大。但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被羌族人建立的后秦所灭。前秦统一北方时间虽短,但对中国历史影响很大。羌族姚氏建立的后秦占据长安,是十六国时期比较强的割据政权。党项羌建立的西夏立国200年,分别与北宋,南宋,辽,金对峙,是西北方比较强大的割据政权,最后被蒙古所灭。
10、柔然
柔然是一个占据整个蒙古草原的游牧政权,处于早期奴隶制社会。柔然是个十分强悍的少数民族政权,当时被称为所有马上民族的最强者。柔然立国150于年,最强时,东至朝鲜,西至新疆准葛尔盆地,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大漠与北魏接壤,尽占匈奴之地也。柔然自立国开始100余年来一直骚扰北魏边境,成为北魏北方的边患,并曾围困北魏皇帝50重。柔然对蒙古,中亚,甚至欧洲都有重大影响。欧洲人称为阿瓦尔人。柔然人被突厥人攻破后,一部分迁至欧洲,曾经横扫欧洲。
导语:儿皇帝,五代时石敬瑭借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之助建立后晋,与其他政权抗衡。他虽为皇帝,仍向契丹称臣,石敬瑭虽然比耶律德光年长十岁却称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此后北汉附辽,则称侄皇帝。后世因作为叛臣的代称。关于这个的`典故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拼音】ér huáng dì
【典故】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国君,其书常曰:‘报儿皇帝云。’《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一》
【释义】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卖国求荣的人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攻瑕蹈隙、踪迹诡秘、哀毁瘠立、负薪之议、雨蓑烟笠、书生气、汗马功绩、兔角牛翼、忘形之契、耕耘树艺、......
【年代】古代
【谜语】孩子王
【英语】boyemperor
【成语举例】伪满政府曾经成为日本统治下的儿皇帝。
【典故故事】
唐末五代是一个叛卖的时代。朱温先是叛变黄巢起义,叛降唐朝,被赐名朱全忠,与沙陀贵族李克用等协同镇压黄巢起义。后又叛变唐朝,自立后梁。
李嗣源本来还不想背叛晋王李存勖,被他的女婿石敬瑭说动,背叛和消灭李存勖后,自立为后唐。
石敬瑭背叛后唐,后唐派兵讨伐,石敬瑭被围,向契丹求援。9月,契丹军南下,击败唐军。石敬瑭在11月受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认契丹主为父,自称"儿皇帝"。
石敬瑭灭后唐后,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另外,每年纳岁绢三十万匹,并向比他小10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自称为"儿皇帝",奉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护,做了七年的儿皇帝,病死了。
送子由使契丹
宋代: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译文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注释
⑴适:往。
⑵驿骑:犹言“驿使”,传驿的信使。凌:冲冒。
⑶天骄: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汉书·匈奴传》,后泛指强盛的边地民族。此处指契丹。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
⑷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⑸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苏轼时知杭州。
⑹“单于”二句:《新唐书·李揆传》:“揆美风仪,善奏对,帝(肃宗)叹曰:‘卿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绝。”德宗时他曾“入蕃会盟使”,至蕃地,“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苏氏一门,尤其是苏轼在契丹声名尤著,故化用此典,说明中原人才众多,不止苏氏。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借指辽国国主。
赏析
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旬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故事,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