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唐朝魏征名言以史为镜 正文

唐朝魏征名言以史为镜

时间:2024-09-22 18:22:36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1

世界历史的画卷中,中华民族必定被其列为首位。只要对历史略知皮毛的人都会知道,中国拥有着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二十余个朝代。它们所代表的都是中华民族的形象、尊严与威严!各朝各代的文化教育,各国各军的你征我伐,都成为了人们眼中的主要旋律。可以说在人的眼中,都只有传奇战士与琴棋书画、兵书诗词,其余的东西完全被忽视在人们的视野之外。而更重要的是人们因此对问题思考的深度也受到了更大的限制,使自己生活、处事都面临着不尽的麻烦。

当我重展书卷,再次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时,我顿时恍然大悟:中国历史所有的不仅仅是军、政、文、词,更有各大谋士共同的战略重点——策划。

从炎黄两帝分立两邦之时起,这个世界上就有了战争。不论是为了实现民族统一,全国统一,还是为了一雪丧权辱国之耻,甚至是老百姓推翻腐败zf,无不使用这种血肉横飞,残忍无情的行为。可以说从夏朝建立以来,战争已经成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侵略扩张,解决问题的一种必要方式。但最重要的,却不是战争的胜负成败,而是战前的策划与过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一时期的中国,百家争鸣,群雄争霸。战争年代就此来临,大国吞小国,小国寻谋士,谋士拜大国,这已成为了春秋战国千古不变的定律。在这个链中,最弱小的一环——谋士,却是最关键的一节。

不论是傲慢强大的秦、晋、楚、宋、齐,还是后起之秀的魏、韩、赵、燕。都因谋臣为其效力,而日渐壮大。越国大夫范蠡。当越王勾践要先发制吴时,范蠡竭力劝阻,可勾践不听才招致大败。而勾践被吴王围困之时范蠡定计使勾践得救,并同勾践一同卧薪尝胆,深谋二十余载,最终灭吴,越王才得以称霸。

当我合书而思时,仿佛感到了一种恐怖的力量。中华历史拥有的历史不是简单的一面或几面,而是多方面的。很多问题我们都没关注过,因此也很少获得更大的收益,事实上,人们很少注意到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这致使我们对历史学习的方面难以扩大深入,而且不仅是历史,就连我们现在生活的各方面我们也未看透,更导致了许多机会从我们眼前溜过。因而,对于过去与现在乃至将来,我们所该思考的事情与问题,不能仅仅是一方面,而必须是多方面的,更深入,广阔的见解,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2

翻开《上下五千年》这本厚厚的书,我好像看见了汹涌澎湃的大海,历史的浪涛滚滚而来。民族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凝聚;民族的勇敢精神在这里显现!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记载着无数英雄的故事,令人敬佩;无数恶人的肆虐,令人憎恨;无数成功的喜悦,令人高兴!……《上下五千年》有许多故事,如:刘邦起义,火烧赤壁,卧薪尝胆,望梅止渴等等。

其中最我记忆犹新的是“卧薪尝胆”。“卧薪尝胆”讲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一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一口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从中,我们可以

历史是一个国家成长的见证,通过《上下五千年》,我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的祖国,知道了祖国的过去。作为我们,更加明白要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而奉献。所谓“以史为鉴”、“为故而知新”等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3

最近,我阅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后,感触颇深。

这本书主要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近五千年的悠远过去,辉煌历史,璀璨文化,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波澜壮阔。《中华上下五千年》不但是一部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能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还是一副民族精神的传承画卷,让我们汲取无穷智慧,触摸文明脉搏。

书中描写了许多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描写的淋漓尽致。当读到大禹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时,我被大禹的责任心,无私奉献与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而折服;当读到夏桀欺压百姓时,我愤怒不已,为天下百姓而不平;当读到昭君出塞时,王昭君勇于献身,不畏艰险的精神而敬佩不已。

现在的中国正在延续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看!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不但让国人骄傲不已,也让世界一次又一次的见证了中国航天飞船的进步!看!20xx年,注定是个充满纪念性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奥运会成功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并且中国在这场比赛中荣获金牌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一消息令所有的中国人欢呼不已,也证明了我们中国的实力!看!20xx年11月13日,这注定是个不平静的日子,因为那天新西兰发生了地震,而我们中国是第一个派直升机营救国人的,这一次的营救令不少中国人骄傲,外国人羡慕,也让许多国家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实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令我更了解了祖国的过去;令我更加热爱祖国的过去,现在,将来;令我为我们中华民族拥有璀璨的文化而骄傲自豪;令我在过往的历史中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反抗的精神。现在就让我为我们是一个炎黄子孙,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吧。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4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阅读历史,不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也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渊博,而是为了充实头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更好的把握人生,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暑假里,我阅读了《世界五千年》,深受启发。人类文明的步伐从未停止前进,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相继发生,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从那时起,人类文明的足迹开始扩展到世界各地,世界的历史也从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被称为”奥尔良的少女“的法国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贞德,她是法国人心中的自由女神。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国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贡献。最终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火刑。贞德死后,很多法国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

的伟大形象进行宣传。贞德的故事给我很大的鼓舞,因为女孩子也可以像她那样建功立业。

埃及的金字塔也很伟大,它始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所以说,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现在最想去旅游的地方就是埃及了,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走进金字塔,近距离欣赏世界奇观。

历史是人类知识的宝库,这本《世界五千年》使我得到了开启这座宝库的钥匙。以后我还要反复看它,把知识吃深吃透,做一个有文化,明事理的人。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5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论读书》中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当我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目录时,最吸引我思考的是朝代的兴亡和更替。为什么有些王朝很快就灭亡了?比如秦朝和隋朝。而有些王朝却可以长治久安,比如汉朝和唐朝。带着这些问题,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史书,试图寻找答案。

秦始皇虽然焚书坑儒,残暴不仁,但他下令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抵御了外敌的入侵。他还实施了“车同轨、书同文、币同制”的制度,加强了统治力度,完成了统一大业。隋炀帝虽然劳民伤财,但他在位时开凿了连接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大融合,与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项工程。这些本是千古明君才有的作为!可惜,他和秦始皇一样,好大喜功,不惜民力,最终他们的王朝都被起义军推翻了。

但紧随其后的汉朝和唐朝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两个朝代,汉武帝和唐太宗这两位千古明君当然功不可没。但也不可否认,秦隋的统一与融合,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唐的繁荣,是因为具备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汉武帝知人善任,开疆拓土,他先后派大将军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解除边患。又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汉朝的威望从此远播四海,影响至今。我们的母语被称为“汉语”,书写的文字被称为“汉字”,人口最多的民族被称为“汉族”……

唐太宗更是节俭爱民,善于纳谏,魏征就是初唐最著名的一位谏官。在朝廷大臣纷纷歌颂太平盛世与帝王功德时,魏征却给唐太宗上了一道奏折,指出他的十大不足。唐太宗不仅不生气,反而很欣赏魏征,称他为自己的“明镜”,以此鼓励其他大臣发表意见,甚至可以批评朝政。就这样,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成为当时世界的最强帝国。至今,世界各地华人居住的地区还被称为“唐人街”,可见影响深远。

当我合上此书时,颇有感慨。后人常夸汉唐强盛,指责秦隋暴政。其实,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离不开每一个朝代。辉煌固然令人赞叹,衰败更令人深思。正如晚唐诗人皮日休所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今天的我们何不以史为镜,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更多的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6

,这本书会使你知道以前历史是怎么样的。

这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是:中华文明的曙光。第二章是:灿烂的青铜时代。第三章是:战乱的春秋战国。第四章是:天下一统的秦汉。第五章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这写里面,我最喜欢的还是春秋战国时候的事情,例如:晋文公退避三舍、弦高献牛就郑国、孙武演习带兵……。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孙武演习带兵。

这讲的是吴王让孙武训练一团女兵,吴王让他的两个妃子当队长。而训练的时候两个队长总在嘻嘻哈哈,孙武说她们后,她们还是照样,孙武就杀了她们。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认为孙武不会因为那两个妃子是吴王最爱的而不回去杀了他,他敢杀了她们就表明他并不害怕吴王,否则,他也没那个胆去杀死那两个队长。

从书中我知道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也从故事里面知道了一些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好的东西,也让我拥有了更多的智慧。

这本书确实很好,希望大家会喜欢,它会带给你更多更好的东西!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7

在这个寒假,我在图书馆里借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是《世界上下五千年》。听妈妈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要我好好看。

我打开这本书,首先就看到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书上说,这本书是介绍从公元5000年前到大约20xx年之间发生的重要事件和出现的重要人物。接着,我往后翻,让我惊奇的发现:这本书不仅是文字书,而且带着许多插图,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历史。

这本书介绍了许多人人皆知的作家、音乐家、政治家等等,如:贝多芬、林肯、雨果、达芬奇等。这些名人都值得我们去尊敬,去学习,因为不仅他们的生命开花结果了,而且还有令我们敬佩的精神品质。比如雨果,他就是一位非常正义的人,讴歌被压迫的人民;比如肖邦,他是个爱国的音乐家。20岁就离开了祖国波兰,去了法国巴黎,过了几年,不幸逝世。但他至死不忘祖国,要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比再如爱迪生,他为了人们过上明亮的生活,不惜一切代价在做实验,最后终于发明了电灯。他们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经过我5天的努力,这本书终于被我看完了。看完这本书,我喜欢上了孔子说的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做事是一件套着一件的,第一件不好,第二件自然也不会好。所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后做每一件事都要有个好的开端。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8

五千年对于宇宙来说只是一瞬间,可是对于我们中华人民来说,却是非常遥远又古老的历史了。最近,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感慨万分。

首先,我痛恨历那些暴君奸臣。商纣王残暴无比,最后被周武王杀死了,这也是恶有恶报。项羽是英雄豪杰,因为一时大意也被刘邦杀了。还有董卓,在东汉末年废少帝、立献帝,把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后来王允用计杀掉董卓,真是大快人心。秦桧那样的大奸臣,更令人痛恨不已,勾结大金,害死岳飞,最后受到了后人的唾骂。

其次,我对那些冤死的英雄,感到痛心。屈原一心为国,最后还被逼得投江而死。伍子胥一心为国,还被吴王害死。三国关羽英雄善战,最后被吕蒙使计杀死。南宋杨七郎,去搬救兵却被奸人潘仁美绑到树上活活射死。可惜,可惜…。。

最后是对那些英雄好汉的敬佩了。大禹勇敢带领人们治水,救了许多百姓。姜太公辅佐纣武王,一豉作气灭了残害百姓的纣王。楚庄王听了故事后一鸣惊人,成为了春秋霸主。越王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回国后卧薪尝胆,大败吴王。赵子龙单枪匹马,吓退曹操百万大军,一身是胆被后人称为“常胜将军”。杨家将一心为国,使宋国永久平安……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科技不断创新,但我们仍要借鉴古人的种种事迹、教训,为我们以后更好的发展。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9

《上下五千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优秀历史读物。作者拟定了这套历史读物的整体写作提纲,写了部分篇目,并确定了《上下五千年》这一脍炙人口的书名。但遗憾的是,作者林先生未及完成这一部宏伟的写作计划。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中,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八女投江》这个故事——八位女战士面对生死抉择,毅然选择了投河,表现了他们宁可牺牲也不当俘虏的崇高精神。他们是不愿战友为了自己而牺牲在敌人的枪下,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活着冲出包围圈,他们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八个女战士用生命换来了部队的安全,他们的壮举让敌人感到惊讶,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宁死不屈的,这才是堂堂正正的、了不起的中国人!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其中很多是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

中国有近五千年的历史,故通常说“上下五千年”就是指代整个中国历史。我要推荐这本书。

《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10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那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这是妈妈告诉我的歌词,小伙伴们看看,这么霸道的语气是不是跟秦始皇的事迹很贴合啊!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这应该算得上前无古人了吧!可即使建立了这样的丰功伟绩,建立了这样的王朝,竟然连二十年都没有坚持到,就被后人推翻了,这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地思考啊!妈妈说,以我现在的年纪和所学的知识,历史的深刻含义是没法理解的,但只要坚持学习,勤于思考,终有成熟领悟的那一天,而我,期盼着那一天可以早早的到来!

学无止境,不进则退!小伙伴们,继续努力加油!

《李世民畏魏征》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作《资治通鉴》中的一篇散文。文章记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魏征的一段故事。下面是关于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好好练习!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 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 ⑤鹞:猛禽 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 (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 (4)上尝得佳鹞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是,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

参考答案:

阅读材料为《李世民畏魏征》,系课外阅读,设3小题,分值为10分。

第21题(4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题目设置不选择题。理解难度不大,考查的四个词(“善”“辍”“毕”“尝”)在课本中都有注解。

学生答题正确率较高。

第22题(3分)考查对重要语句意思的理解。“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本句得分关键在于四个点:“或”、“上”、“移”“威”这四处的解释,缺一则要扣分。

典型错误:(1)部分学生对关键词理解错误。出现这些错误可能与这部分学生没有注意重要实词的积累有关。(2)不能结合语境理解句子,主语混淆。(3)句子翻译后没有再通读一遍,导致因语句欠通顺而失分。(4)没有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重点字词忽视“直译”。

第23题(3分)考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分析人物思想的能力。

试题为: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

答案如:希望皇上知道“玩物丧志”等

李世民畏魏征的译文

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李世民畏魏征的典故

别看魏征状貌不逾中人,却有胆有略,善回人主之意。魏征是一片赤胆忠心,况且总是言之在理,因而,大都是太宗皇帝“霁威”改容,瞿然向魏征赔不是:“吾已悔之。”

一次,魏征从外面回来,看到太宗皇帝车驾齐备,像是要出门,见到魏征,突然又下命令将车马驱回。魏征不解,问道: “听人说陛下要驾幸南山,外面都己严装待命,却突然不去了,这是为什么?” 太宗皇帝笑着说: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还有一次,太宗皇帝得到一只特别好的鹞鹰,非常喜欢,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逗着它玩儿。正玩得高兴的时候,远远望见魏征走来,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魏征奏起事来,没完没了,说个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动。等魏征告辞后,急从怀中掏出鹞鹰,结果早给憋死了。

魏征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对于李世民来说,魏征就是他的一面“镜子”,可以看清楚自己。他们的关系,是君臣,也是朋友。当然也有不和谐的时候,但是,魏征总能轻而易举的把不和谐变为和谐。就连太宗自己都说:魏征,朕所畏惧者也。

魏征生前与李世民是一段君臣佳话,可是在魏征死后,一切都发生让人瞠目结舌的变化。魏征在死之前曾经向唐太宗秘密推荐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当宰相才能。可是在魏征死后,杜正伦因为负罪被罢免,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而被斩首。李世民开始就怀疑魏征这位他认为很老实的人在朝廷有因私营党的嫌疑。后来,唐太宗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下旨解除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诤之臣。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他,使他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太宗恍然大悟,此后更是“励精政道”,虚心纳谏,对魏征倍加敬重。魏征也进谏如故,“思竭其用、知无不言”,从不畏龙颜之怒。由是,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终于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

魏征死后,太宗如丧考妣,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他还令公卿大臣们把魏征遗表中的一段话写在朝笏上,作为座右铭,以魏征为榜样,做到“知而即谏”。君临天下的皇帝,对一个老臣竟倚重、倾心如此,这在历史上的确并不多见。

魏征早年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t”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心眼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魏征一生进谏无数,深得李世民信任,死后墓碑是李世民亲自书写。后来有人进谗言说魏征曾收贿赂赂,那时李世民已经垂垂老矣,具备了辉煌老人的一切特点自负、偏信、易怒、莽撞,所以就把魏征墓前的碑让人砸毁,不过后来证明是李世民错了,墓碑在李治时给重修了。

一、导语设计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认识《战国策》多媒体出示: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聆听教师名言导入语,和文章内容链接,进入课堂情境学生试说题目意思,在教师引导下理解题目含义。通过阅读,了解邹忌其人阅读相关

昳(yigrave;)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aacute;o)于齐  间(jiagrave;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三)学生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逐段翻译)教师明确: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多媒体出示: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2、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5、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多媒体出示):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多媒体出示):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学生初读课文解决课文生字词读音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停顿学生熟读课文试译,画出文本重点词。

根据教师出示的重点句理解加点词的意思互相交流此类活用的词的意义,能够重点区分、比较根据一词多义的重点句子,理解一词多义,根据词义尝试自己翻译句子,理解句意。将以上的重点词语解释整理在书上或者笔记本上,默记。疏通课文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主渠道,所以在让学生读通、读准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时教师给予点拨。对课文中的重难点实词、虚词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起到强化突出的目的。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分散又有集中,有自学有点拨,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

(四)古今异义(多媒体出示):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多媒体出示):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五、品读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rsquo;”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六、难点探究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

提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学生分别回答古今义的解释在教师点拨中强化理解结合教师出示的组句归纳文言句式回答教师提问从课文中找出原句,分角色朗读,讨论其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从课文中找出表明邹忌态度的词句,探究其心理活动。小组讨论交流邹忌劝谏的过程齐读劝谏的结果,理解邹忌劝谏的意义。古今异义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通过教师多媒体出示起到强化作用,加强平时积累,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简单归纳句式,有助于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由整体到局部,逐渐抽丝剥茧,通过读、讲结合,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内容,言之有物,为后面疑点的探究做好铺垫。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1)精彩的对话

这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2)精巧的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谏);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个字:

一是“思”,二是“善”,这一“思”一“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

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3、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