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李白《蜀道难》是千古名作,这首诗是考试重点,里面的语句豪迈富有夸张和浪漫气息,是千古名句。
《蜀道难》名句赏析
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直译为:蚕丛和鱼凫等远古蜀王开国的事迹是完全不知道了!
解释为:“茫然”的意思是“模糊不清的样子”.由于年代久远,有关蚕丛和鱼凫等远古蜀王是如何开国的,已经没办法知晓了.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直译为:(长安)西面有太白山挡住了入蜀的道路,只有一条鸟儿飞行的路线可以通过峨眉山的顶峰.
解释为:这两句诗是说由秦入蜀十分困难.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直译为:(太白山)山崩地裂,五位壮士牺牲了生命,这以后才有了一条由高峻的山路与凿石架木而成的的栈道相连而成的蜀道.
解释为:这里以“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烘托了蜀道开辟的艰险.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直译为:(蜀道的)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绕道而行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
解释为:两个“之”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这两句诗分别通过对山高、水险的刻画,从侧面烘托出了蜀道的艰险.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直译为:最善于飞翔的黄鹤,尚且不能够飞过去;最善于攀援的猿猱,也为难以攀援过去而发愁.
解释为:这两句诗是承上两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来的.正因为山峰如此高峻,所以连善于高飞的黄鹤也飞不过去;正因为川流如此险急,所以连善于攀援的猿猱也为攀登而发愁.动物尚且如此,不言而喻,人行走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6、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直译为:(行人)伸出手来就可以触摸到天上的星辰,抬起头来望天紧张得不敢呼吸,只好坐下来用手抚胸长长地叹气.
解释为:这两句诗描绘了人行蜀道之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7、畏途巉岩不可攀.
直译为:可怕的道路、险峻的山岩实在难以登攀.
解释为:这一句刻划了行人行至青泥岭地段时,看到蜀道如此艰险后望而却步的心理.
8、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直译为:又听见子规鸟在夜月下哭泣,一声声使这空寂的山间显得更为愁惨.
解释为:“愁空山”是一个使动句,意思是“使空山……愁”,“愁”是“使……愁惨”的意思.
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直译为:蜀道的难行比登天还要难,使人一听说它的艰险之状便大惊失色.
解释为:“凋朱颜”原指“衰老”,用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大惊失色”.
10、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直译为:连绵的山峰离天不满一尺,千年枯松好像倒挂在悬崖绝壁上.
解释为:诗的前一句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极言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是衬托绝壁之险.这里主要是从静态的.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一种惊险的气氛.这是以静来衬托下文中的动(飞湍、瀑流、悬崖、转石).
1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直译为:奔腾的急流、瀑布争相轰鸣,大水冲击山崖,碎裂的石块滚滚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
解释为: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给人以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1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直译为:假若把关的将领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逆的人.
解释为: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句,用狼和豺来比喻那些据险叛乱的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劝人警惕战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直译为:时时刻刻都要躲避猛虎、长蛇.
解释为:这是一种互文的用法,要将两句联系起来确定意义.猛虎、长蛇,一方面是当时蜀山荒险,有蛇虎出没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比喻如同蛇虎一般残害人民的军阀割据者,即旧注所说的暗示蜀中将有军阀叛乱发生.
14、侧身西望长咨嗟!
直译为:(行人)转过身子,向西望去,叹息不止.
解释为:这是描写行人在走到剑阁以后,回首来时的蜀道还会感慨不已.
拓展
《蜀道难》中的蜀道
古蜀道
从广义上说,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春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
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
蜀道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峡溯江而上的水道,由云南入蜀的樊道,有自甘肃入蜀的阴平道和自汉中入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等,也包括蜀地范围内的道路,这是广义上的蜀道。
而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则是指狭义的概念,即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等。
在秦巴山区基本形成并沿袭着7条通道。其中秦岭中有4条:即,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
巴山中有3条: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
更多《蜀道难》文章推荐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品简介】《登峨眉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写登峨眉山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仙界的向往。开头写未到峨眉以前对峨眉山的向往;接着写峨眉山的景色,抒发诗人探幽访胜的情怀、好道求仙的不
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古蜀国,今四川,群山绵绵,犹如仙山,其中最秀美的`算是峨眉山,天下无双
登览上绝顶,四周风光收入眼底,山山秀美,峰峰奇绝,浅溪幽兰,深壑白云,奔涌不停
高高的青山象尖利的匕首直插苍穹,七彩云
紫
仙人与我在彩云间吹箫,在白石上抚弄镶满宝石的琴瑟、
生平的愿望在今天终于圆满实现,使我欢乐无比
灰白疲倦的容颜得以灿烂,尘世间的烦劳得以脱离
如果遇到骑着青羊的仙人葛由,我将与之携手驾驶太阳,游遍穷宇。
赏
此诗为五言古体,全篇十六句可分四段,每段四句。用入声质韵,一韵到底。四段的首句,皆用平声字作结,在音调上有振音激响的作用。虽是一首五言古诗,但在结构层次上是非常严整的。
首段“蜀国多仙山,峨眉
第二段首二句“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具体写峨眉山之高峻
第三段“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接着描述诗人在这样的山光掩映,云
末段前二句“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云烟万态,晴光
陆文华《诗酒李太白》中说,此诗极写峨眉之雄奇无匹,真令人有人间仙境之感,这就难怪诗人会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了。他甚至幻想能遇到仙人葛由,跟着他登上绝顶,得到成仙。当然,当时的李白实际上并不想出世,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正想干一番经国济世的大业,峨眉奇景只是暂时淡化了他的现实功利心。不过,由此也不难看出,名山之游对李白超功利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不容低估的影响。
此诗写寻仙访道,虽然是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李白追求纯真善美,反对虚伪丑恶的表现。
登峨眉山
李白
蜀国多仙山,峨眉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①琼箫:指箫。
②宝瑟:饰以宝玉的瑟。 ③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是蜀地名胜之一。
《登峨眉山》是一首五言古诗,写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诗人未出川时。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这两句是说,云海茫茫,云中吹箫,如入仙境;石平如几,石上弄瑟,其乐陶陶。云美石奇,景色深幽,吹箫弄瑟,别具神韵,运笔妙甚。
鉴赏:
此诗为五言古体,全篇十六句可分四段,每段四句。用入声质韵,一韵到底。四段的首句,皆用平声字作结,在音调上有振音激响的作用。虽是一首五言古诗,但在结构层次上是非常严整的。
首段“蜀国多仙山,峨眉
第二段首二句“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具体写峨眉山之高峻
第三段“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接着描述诗人在这样的山光掩映,云
末段前二句“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云烟万态,晴光
陆文华《诗酒李太白》中说,此诗极写峨眉之雄奇无匹,真令人有人间仙境之感,这就难怪诗人会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了。他甚至幻想能遇到仙人葛由,跟着他登上绝顶,得到成仙。当然,当时的李白实际上并不想出世,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正想干一番经国济世的大业,峨眉奇景只是暂时淡化了他的现实功利心。不过,由此也不难看出,名山之游对李白超功利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不容低估的影响。
此诗写寻仙访道,虽然是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李白追求纯真善美,反对虚伪丑恶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