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东北人江里取冰的名言 正文

东北人江里取冰的名言

时间:2024-12-28 17:11:34

从前,有一个探险队到达了南极洲。那正是南极洲的夏季,说是夏季,其实也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南极的夏天没有黑夜白昼之分,柔和的太阳一直徘徊在天空,把它那几乎使人感觉不到的温暖默默地赐给探险队员们。

南极的天气变化无常,探险队员们顽强地抵搞着无情的大自然带来的寒冷和风暴,进行科学探测。当他们到达一个孤岛上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要动手生火烧水做饭,打火器却找不到了,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也不见打火器的踪影。

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

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

“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一个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

他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双手不断摩挲,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这团红红的火,驱散了死的威胁,带来了生的欢乐;这团红红的火,恢复了探险队员们的正常生活。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

一、说教材

《用冰取火》是北师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事的记叙文。本单元以“智慧”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分别是《田纪赛马》、《捞铁牛》和本课,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智慧的存在。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展现自己的才智。对比前两篇文章,《用冰取火》为学生展示了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南极世界。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大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的“兵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和智慧。全文共八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反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到达南极-陷入绝境-冰透镜拯救探险队。其中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话点明了火的重要性,第六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怎样取火,第八自然段结束在队员们快乐的气氛中。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

从整个单元来看,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今中外的聪明与智慧故事是本段元的训练重点。《用冰取火》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还应进一步落实这一训练点。本可我计划用两课时上完,总的教学目标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并学习探险队员能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

(三)、教学难点

1、年轻人是如何想出用冰取火的办法的。

2、冰透镜的取火原理。

二、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不了解凸透镜聚光的原理,所以要实现上述目标,我觉得有几下几个困难:

1、学生能了解冰透镜的制作过程,但很难理解每一步的意义,以及用冰取火的原理。

2、用冰取火一事与探险队员的智慧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只能说出个大概,但很难站在探险队员的角度,体会他的办法之妙,利用南极仅有的冰和阳光,就能取到火,将自己和队友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三、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这样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再结合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来谈谈教法与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我采取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所以,在上课的伊始,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与学生进行交流火有哪些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如何得到火?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补充课题“用冰取火”,问问学生,用冰取火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用冰取火的课文,相信学完之后,大家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讨论质疑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有积极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才能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用冰取火?

在理解这一问题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自主寻找取火原因。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零下20多度是怎样的感受,并补充关于南极气候的资料,从而进一步感悟天气的寒冷以及火对于他们的重要作用。原因不难理解,但是,孩子们很难站在队员们的角度去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机。所以,我准备利用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现在你就是一名勇敢的探险队员,踏上了这座冰雪覆盖的孤岛上,寒风向你扑来,你忍受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艰难地行走在茫茫冰原上,而偏偏这个时候,打火器却找不到了,现在,没有了火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觉得孩子们通过充分的想象和富于激情的表达,能拉近学生与探险队员的情感距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感情上的铺垫。

2、如何想出用冰取火的办法?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探究这一问题的时候,我准备引导学生从年轻人的动作、神态中想象他的心理活动。例如:“望着茫茫的冰源”“久久地思索”等词,都能说明这名队员肯于动脑筋,能利用南极现有的唯一资源,冰和阳光,并将凸透镜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充分说明了他的聪明与智慧。

3、怎样用冰取火?

探究这一问题的时候,首先让学生通过合作,明确制作冰透镜的过程,并结合动词,说一说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第7自然段了解队员的做法和等待过程中的焦急心情,体会队员们内心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取到火之后的兴奋、喜悦做好铺垫。而取火原理又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准备利用课件演示,再加上自己的语言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四)、升华情感

火取到了,这时让孩子们以探险队员的身份把最想说的话相互交流,并假设自己就是一名被救的队员,你的心情如何?你想对你的队友说些什么?

最后,再带着这样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拓展迁移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你或你周围的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是怎样运用智慧克服困难的。让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体会用自己的智慧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说板书

没有火: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取到火:欢呼、跳跃

板书的设计我力求简洁、明快。通过重点词的出示,帮助学生体会探险队员心情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从而感受探险队员的智慧、顽强的品质与不放弃的精神,懂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2.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与智慧,懂得遇到困难要运用知识与智慧去解决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探险队员的智慧、顽强的品质与不放弃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重点句)

学生:查找有关南极的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2.幻灯[课件辅助,帮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学习1至4自然段

1.默读1至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并做简单批注,画完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点评: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让学生去亲历阅读的过程,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2.教师指导。

(1)第三自然段

①提问:火为什么这么重要呀?

课件出示几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没有火,( )。

②教师渲染情境。(叙述)

(点评:教师通过渲染画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南极的寒冷,与探险队员产生情感共鸣,为体会火的重要做好铺垫)

教师: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中,你是探险队员,此时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

(2)师生谈话

师:你就是探险队员,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在这样的一个孤岛上,火却丢失了,你有什么办法?

[点评:教师并没有直接解释“一筹莫展”,而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到大家怎么都想不出办法,从而理解了“一筹莫展”的意思,达到了词语积累的目的。]

(3)课件: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

①指名读。

②课件对比“绝望和失望”感知。

提问:哪句好,为什么?

③指名读

三、默读自学5至7自然段

学习提示:

1. 默读思考,为什么只有这个年轻的.探险队员想出了用冰取火的方法?

画出相关词句。

2.思考后可与同桌说一说。

教师指导:

(1)不放弃的精神。

课件: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

①提问:这句话什么意思?

②教师启发

③练习朗读

(2)智慧。

①小声读6、7自然段,思考: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②学生汇报。

③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感知取火过程。

④重点词语的指导:摩挲。

(点评:形象感知词语,内化语言,让学生真正领会这个重点词语的意思,为体会年轻探险队员的智慧做好铺垫)

指名读。

⑤学生质疑,分小组讨论。

⑥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为什么轻轻地刮?为什么摩挲?

观察抚摩透镜,感受凸透镜的特点。

(点评:结合透镜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轻轻地刮与摩挲的重要,感受年轻队员的聪明的同时,揭示冰与透镜的内在联系)

指名读.

<2>举、向。

教师指导:透镜取火的原理。

<3>提问:这一系列看似简单的动作是对什么的利用呀?(板书:科学知识、冰与太阳)

(点评:抓住几个简单的动作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出年轻队员的动作虽然简单,但却蕴涵着他的聪明才智,蕴涵着透镜取火的知识、蕴涵着对外部条件的运用,使学生领悟到探险队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智慧与聪明)

<4>小结。

(3)顽强的品质。

<1>提问:看着这刮、这摩挲、这举、这向,除了智慧,聪明,你还有什么感受?

提示:在这冰天雪地中,在这样冷的情况下,他还用温暖手摩挲,用小刀轻轻地刮,

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2>自由读6、7自然段:感受年轻队员的智慧与顽强的品质。

(4)朗读第六自然段。

提问:面对着死亡的威胁,看着年轻队员的一举一动,看着这救命的冰透镜,你是

怎样的心情?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2>指导朗读。

<3>师生对读,体会大家当时的心情。

(点评:通过师生对读以及巧妙的引语,让学生体会探险队员们的心情不断变化的过程)

四、朗读第8自然段

1.出示图片,激发学生想象,体会探险队员此时心情。

2.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课件:这红红的火,()。

教师渲染情景

3.齐读第八自然段。

五、总结

1.同学们,我们回顾一下,从大家陷入绝望到成功后欢呼跳跃的激动。是什么挽救了大家的生命?

2.总结。提问: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点评:通过教师的总结,告诉学生如何去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运用我们的知识积极想办法)